時間轉眼來到4月中旬,天氣並沒有轉暖,反而因一股較強冷空氣的襲來,氣溫再次急劇下降。伴隨著料峭的春寒,大規模的排查行動在艱難推進著,時間消耗得越來越長,符合側寫範圍的嫌疑人卻始終未出現。警隊中先前被劉隊強壓下去的質疑聲開始泛起,支援小組因此背負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韓印整天帶著杜英雄跟隨劉隊不知疲倦地奔波在第一線,把自己搞得灰頭土臉,異常辛苦;艾小美除了時不時要關注網帖中可疑的留言,更重要的任務是協助顧菲菲通過受害人頭頂部的骨折來查找凶器。
顧菲菲在承受力大致相同的塑膠腦袋上反複進行過擊打實驗,在先前確認凶器的一端是長為七厘米左右、寬為兩厘米左右,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也就是長方形的基礎上,進一步認定凶器重量應在一公斤左右。由於受害人女兒否認家中有此種物品,那就應該是凶手隨身攜帶的,這樣看來凶器很可能是某種電子產品。
隨後,顧菲菲和艾小美把目光放到冶礦市各大電子產品市場和網絡電商平台上,廣泛搜尋與疑似凶器規格和重量範圍相似的電子產品,目標主要集中在艾小美先前提到的方便攜帶的小平板電腦、mp4影音播放器,以及手持遊戲機上。兩人差不多查閱了幾百種此類電子數碼產品,但不是規格出入太大,就是重量不夠,始終未找到與二者都符合的,於是顧菲菲覺得是不是該換一種思路——先來假設一下凶手的身份,然後以這個身份來尋找與之匹配的電子產品。
綜合來看,共11起案件,雖非同一凶手所為,但這兩名連環殺手似乎都有著讓人放鬆警惕的本領。前者韓印已經分析過了,可能因為他身材矮小、慈眉善目,且外表看起來年長、有一定修養,因此不被人提防。那麼後者呢?他的欺騙性和偽裝又是什麼?會不會是他的身份?比如他是物業的修理工,或者超市的送貨員,又或者是快遞員?物業修理工可能會隨身攜帶檢測儀表,那超市送貨員和快遞員會攜帶何種電子產品呢?
……對了,如果顧客要求刷卡,他們是不是要帶上移動pos機呢?
進入4月底,天氣有徹底轉好的跡象,春風和煦溫暖,不再是蕭瑟的感覺,冶礦市終於有了點春天的味道,而排查工作也取得重大進展。因原供電局家屬樓區域拆遷改造徹底完工,被拆遷人陸續進行回遷登記,一些先前輾轉大半個城市都無法找到的供電局老職工,即家屬樓的老住戶,都紛紛露麵了,符合側寫的嫌疑人也終於浮出水麵。隻是他已經去世半年多了,讓人情何以堪!
該嫌疑人叫單熊業,冶礦本地人,出生於1944年,身高1.65米,性格溫和,大學本科文化,妻子於1987年6月因病去世,留有一女一子;他的父母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供職於電力係統,也是冶礦市供電局正式成立後的第一批職工,便理所當然地於20世紀70年代末供電局家屬樓建成後成為首批入住者。單熊業本人作為冶礦公司總廠的儀表工人,工作時間是倒班製,於1998年正式下崗,後以開“麵的”為生,2005年其父母因年邁相繼過世,去年9月中旬,其本人也因睾丸癌去世。
此人早前曾進入過某排查小組的視線,但並未被納入重點調查對象,究其緣由是當時獲取的信息不夠詳盡,且其本人部分背景信息與側寫範圍出入較大——在韓印的側寫中,凶手出生在人民路周邊,並且一直生活在此區域,但該嫌疑人實際上於1963年便離開冶礦市赴外省求學了,且畢業後留在當地工作並娶妻生子,直至妻子病故才於1988年年初調回冶礦工作,與父母同住在供電局家屬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