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帥賽尚阿心情鬆弛下來,他已覺得發匪是苟延殘喘,掙紮不了幾天了,於是,由永安前線退回荔浦,又由荔浦退到陽朔,最後索性回到省城桂林,一路遊山玩水,尋花問柳,好不快活。
向榮雖無那種麻痹思想,可也放鬆了北麵攻勢,他不想讓部下冤枉地死在東西炮台和深溝高壘之中,而隻是針鋒相對,加強防守,嚴密封鎖,就是想把太平軍困死在永安城內。
烏蘭泰與向榮情形相同,他先派秦定三去占領獨鬆嶺,離太平軍陣地水竇僅三裏路程。接著又派張敬修、許祥光從東南麵包抄水竇,幾路兵馬同時發起進攻,炮彈都不知打了多少。可是,秦日綱所部多是龍山礦工,善於挖坑打洞,一遇打炮,便鑽到地洞裏躲藏起來,待清兵接近陣地,戰士們又跑出來投入戰鬥。清兵們往往還沒有同太平軍開戰,就踏進了安有竹簽的陷阱。淌水過河時,又遭到太平軍箭射石砸。烏蘭泰帶兵雖多也無法奪取水竇,也隻得采取坐困之法,等太平軍餓得連刀槍也舉不起了,再去收拾他們,故而暫緩進攻。
太平軍的情況與敵人預料的差不多,城內聖庫裏糧食已盡,城外百姓將春耕用的種子都貢獻出來,維持部隊生存。如不盡快突圍,淩十八的悲劇就會在太平軍中重演。
東王楊秀清深感責任重大。天國存亡,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這個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人。天王洪秀全幾次催促他製定一個突圍計劃。
突圍談何容易。五萬敵兵把永安城圍得像鐵桶似的,不說是插翅難飛,也的確是無路可走。不管向何方都有清兵層層設防,就憑著忍饑挨餓,勉強能夠作戰的五、六千戰士拿著大刀長矛去對付清軍的大炮火槍,絕非易事。
洪秀全自從封五王後,完全不願插手具體事務,再大的軍事問題,他也隻是作作指示而已。解決問題的策略,還主要靠楊秀清製定。
楊秀清清楚的知道,太平軍又陷於最困苦的時期,他大有諸葛亮“受命於危難之時”的感覺。他為了製定一個最佳突圍方案,有時苦思冥想,一連幾天幾夜無法入睡。他心中有數:硬拚是無法突圍的,必須出奇製勝,給敵人防守薄弱處一個突然襲擊。
楊秀清招集了西、南、北、翼王,共同商討一個出奇製勝的突圍計劃,讓大家獻計獻策。
楊秀清道:“我軍處於絕對劣勢,清妖兵多糧足武器精,我軍則兵少糧盡火藥缺。如果我們再死守永安,必遭致全軍覆沒。突圍迫在眉睫,諸位有什麼高見麼?”
南王馮雲山道:“敵我眾寡懸殊,突圍隻能智取,不可強攻,萬不可同清妖硬碰硬。”
“對!嶽飛五百破十萬,是靠他勇而多謀,抓住了金兵薄弱環節,如孫悟空鑽進鐵扇公主肚子裏,攻其要害,然後取勝。”翼王石達開用形象的語言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