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1 / 2)

第一次渾身幹勁,花一個半月的時間寫完了一本21w字的書。寫完之後如釋重負,渾身輕鬆。

上次在貼吧求評,被說是一篇非常真實的貼近生活的文。誠然,完全以我的高中生活為藍本,怎麼可能不真實?裏麵幾乎每一個角色都能找到原型,我給他們一個個取上好聽的名字,在我的筆下演繹一場盛大的故事。

每天給自己定的計劃是不少於6000字,一章3000+,也就是兩章,隻許多不許少。空的時候時間還很充裕,完稿前的最後幾天經常參加同學的升學宴,一出去就是大半天,回來碼字還要和家長打遊擊戰,進度很趕,都有點力不從心。有時候,草草趕到6000+字就停筆,算是一天的任務完成了。不過,大多數時候還是有好好寫的= =

最主要想寫的CP是鬱蓁蓁和林繹峰了吧。林繹峰的形象源於我的高中物理老師,而鬱蓁蓁的形象,便是源於我,一部分源於我,一部分源於我對我自己原有的期望。

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比如說競賽想拿獎,競賽想進實驗考核留下來陪我的“林繹峰”,這些真真實實的想法就留在文章中了,而淩曉,作為競賽相對的失敗者,則反映了我的真實情況,借機吐露我的心聲。

本人不才,不是個優秀的理科生,偏執的要以文學創作的形式實現自己未完成的理科夢想。

話說,在高三下學期,本來想寫一寫唐沫和林繹峰的感情糾纏的,再把鬱蓁蓁加進去虐一虐,但是感覺素錦還是不要太複雜了,不要太虐的好(韓如念:可是你最後把女主虐死了!)。

總的來說,這篇《青城》是打算用以紀念一些事情:我的高中生活及情感經曆,我的高中語文老師(陸文茵),我的高中物理老師(林繹峰),一些同學(主要是淩曉和趙承宇)。高中語文老師是個一身正氣的有著舊式文人習性的女子,因為作弊等事情拍桌子打板凳一節課不上、給我們思想教育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和語文辦公室的老師關係鬧得有點僵。物理老師,實際上已經是四十幾歲的大叔了,有家室,不過有眼疾是事實,似乎並不是眼角膜脫落,而是視神經損傷,這我也是在寫這篇文之後才從他那裏挖來的消息,總之一點,他的眼睛很不好,上課也沒有那麼優秀。

可是我心疼他。可是我喜歡他。

所以有了這篇《半夏青城》,有了這21W字。現實中我喜歡“林老師”是個比鬱蓁蓁喜歡林老師更徹徹底底的錯誤,所以我把他從四十幾歲調到二十四歲,帶第一屆學生的年輕老師,單身,這樣,盡管是師生,背負一定的道德枷鎖,但不會在拆散家庭方麵遭受道德的譴責。如果放開點說,既然雙方都是單身,那麼你情我願,就是戀愛自由,一如魯迅與許廣平,沈從文與張兆和。

我就是想紀念這段感情,紀念這段時光吧。用這一本書的形式,時時刻刻提醒著我,那段啼笑皆非的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