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隨想偶記(3 / 3)

可她是真地不滿足。

她不怕一枝獨秀怕滿門抄斬——難道她還真指望著在內閣坐鎮幾十年不成?左不過就這麼一兩年地光景。就如煙花般絢麗一番又如何?盛開過後。煙消雲散!

何況。才費盡心思算計了老太傅。卻將兵部便宜了高洪飛。如何能夠甘心?!何況她要地是獨攬內閣大權。三足鼎立根本就不會讓她滿足!……自家心事自家知。三年地約期隻剩兩年。謝聆春那邊也不知能將胡人南侵推遲多久;由著皇帝陛下按部就班穩步提升國力根本來不及。就算政見上張諤和

相似,她也沒有多餘精力去和高洪飛周旋!

高洪飛這個人她了解,青縉當權時曾經混得風生水起的一位;雖然到不了治世能臣,亂世奸雄的地步,但是才智和能力不容小覷。尤其值得警惕的是,青縉倒台之後,端木興雖然不曾明麵上處置青係人馬;可細細一數,到如今還能夠置身三品之內的,除了她青嵐,唯有此君!也許給時間磨合,她真的能和高洪飛這樣的人找到相生共處的模式——但現在的時局卻注定了這條路不可能。一山不容二虎,她沒有時間去和他分個高下,也沒有餘力去事事顧慮旁人看法。她不能給他機會。她要把一切控製在自己手裏,尤其是兵部。

和高洪飛相較,她寧願入閣的,是史剛這樣的耿介清流。

當然她也曾考慮過,盧老太傅請辭之後,端木興會如何重組內閣——高洪飛入湖南伴駕的事情早在她耳目之中,也顧慮過此人入閣的可能性。不過她的失誤在於,錯誤地估算了時間。

和老太傅的周旋比想象中順利,端木興的決定又來得實在太快。

這讓本以為皇陛下會經過“廷推”模式遴選閣臣的她,被殺了個措手不及。原定把史剛推出去作為繼任者的種種手段還來不及鋪開,便不得不麵對端木興已然頒發的“成命”威脅。木已成舟啊——皇命都已經發布,她還來得及改變高洪飛入閣的既成事實麼?

可來不及也要做。與其眼睜看著兵部旁落,還不如放手一搏,也許真的能夠做到推翻皇帝陛下成旨,再將兵部攥在自己的手心裏!

病情的嚴重是她安排魯老頭泄露的;那陛下親竹的帕子是她故意拿錯;連開始的東拉西扯都是她在打感情牌,在拖延時間——這邊由她絆住端木興,那邊李戌和已經趕到她身邊的鳴鸞苑亦陌等人則出去聯絡眾官員;多路協作,隻求務必一擊必中,一擊必殺,將高洪飛的青雲之路扼斷於初!

“青卿這話是什麼意思?”木興卻對青嵐的表態不甚明了,“不願與高洪飛同列——難道是他什麼時候得罪過青卿麼?”

“洪飛和臣素無過節……”青嵐又咳幾聲,努力調節氣息以使聲音平穩,“若隻是過節恩怨,為人臣子者哪敢因私害公……臣隻是看出陛下廢置青嵐之心……陛下曾稱讚臣,向來最能體會陛下心思……如今青嵐又怎會體味不出陛下這三道旨意背後的含義呢?”

方才一番掙動,費去不少力氣,此時臉上嫣紅一片,微微喘息又努力忍住的樣子實在惹人憐惜——不得不說魯老頭趕來的及時,至少此刻體虛如她,是不需費心去扮演柔弱了。

“青你歇歇再說。”端木興帶些無奈,又有些心疼地,“朕怎麼會廢置青卿,又哪裏來的什麼背後的含義?”

“陛下不必再隱瞞臣……若非陛下有以高洪飛取代青嵐之意,選閣臣,怎會棄清流而擇……聲名狼藉的青係?”

不能不說青嵐對端木興的心思的確有敏銳的觸覺,她這樣胡攪蠻纏的一句話,其實何嚐不是正中紅心?端木興能夠如此快速決定內閣走向,將高洪飛這樣與青嵐極為相似的角色引入內閣,那心底存的一份隱秘念頭,豈不正是期待有朝一日“金屋藏嬌”之後,這空出來的朝堂角色便可由彼取代?

“若非陛下有以高洪飛取代青嵐之意,遴選閣臣,怎擇……聲名狼藉的青係?”

聽見這樣帶著幽怨似地一句話,端木興第一個反應,就是反駁。

“青卿怎麼會這麼想?!朕……不過是看著那些沽名釣譽的所謂清流不順眼!再說老太傅雖然閑置,畢竟還是掛著內閣首輔的名號,還有張諤、楊鴻漸,不都是科舉出身麼?朕的內閣,什麼時候少過這些直臣?!難道非得象史剛那樣的油鹽不進穿著補丁上朝的才叫清流,才叫風骨麼?!”

“陛下……”青嵐輕柔地笑了笑,仿佛在看一個惱羞成怒不講理的孩童,“既然陛下不是想趕臣走,臣也可稍微放下些心事……”

她挪了挪,把身邊的位置讓出來,“陛下坐,臣給陛下看一樣東西。”

端木興神色平了些,挨著青嵐坐下,“青卿,朕不是想趕你離開,朕……很喜歡,身邊有你。”

“嗯。”青嵐對這樣略帶曖昧話似無所覺,隻點點頭,探手去抽枕邊的一卷書冊;端木興連忙接過,幫她一頁頁展開——卻見上麵密密麻麻,塗塗抹抹,看起來,應該是一些隨想偶記。

端木興隨手了幾頁,然後便越翻越慢,越看,神色越是凝重……這東西,果然是隨記;而且看得出來,應是從青嵐出使湖南以來,一路上隨想隨記所得。不過,這又與平常隨記不同,記錄的都是些對朝政的看法,對未來的構想……

那裏麵的東西,有的,隻是幾句話,“民為先,非獨節用可裕民”、“潭州巨屏為重。”;有的,則是長篇大論,“縱國富而兵弱,豈堪抑武崇文!尊儒術重理學,難當敵軍臨門之辱;輕武將賤商賈,便可天下無為而治?……”旁邊又有小字注釋:“改正崇文習氣,或者可以從選官製度做起,去科舉之獨尊生從政、胥吏轉官,皆是良方。”

*v本\文5來自\.GZBPi.,更4新更2快3無彈*窗**

筆下讀(.bixiadu.),更多精彩閱讀,等你來發現哦。

手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