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選擇(2 / 2)

幾天後,利安達正好輪到值深夜班,時間是從淩晨2點到6點,他感到機會來了。於是,他從神秘人那裏領來了一個手槍和一個裝有定時炸彈的手提箱,準備開始行動。

從39年的9月開始,連同整個10月份,來自意大利的大批貨船裝載著第1山地師(阿爾卑斯師)和第3山地師(朱莉婭師)的人員和裝備湧向弗朗哥控製下的西班牙港口。與前幾次不同的是,這一次來的意大利部隊並沒有帶來一眼看不到底的鋼鐵長龍。作為山地步兵的他們考慮到部隊在山地行動時基本靠人力運輸,所以並沒有什麼機械化裝備,機動也主要依靠騾馬。但是,這並不表明這支部隊的戰鬥力不行,相反的是山地部隊是意大利陸軍中最精銳的部隊之一。這些部隊中的軍人通常是阿爾卑斯山區的子民,強健的體魄和堅韌的毅力再加上常年的針對性訓練,使得他們在阿比西尼亞的實戰中表現不俗。

而完成了“三團製整編”後的A級山地師更是擴充到了2多萬人的規模(曆史上意大利的兩團製山地師有1.7萬人)。考慮到山地作戰的特點,大兵團無法展開,意大利人將其炮兵、工兵和輔助部隊固定配屬到團,提高了團的獨立作戰能力。4757人的山地步兵團由3個1200多人的山地營(3個山地連加一個火器連,其中山地連編製達340人)再加上輔助單位組成。全團火力為81挺通用機槍、12挺12.7mm重機槍、27具火焰噴射器、27門60mm迫擊炮、12門81mm迫擊炮、12門105mm迫擊炮、8門47mm步兵炮和8門20mm高射炮。師屬炮兵團擁有3個營合計54門75mm馱載山炮。而為山區作戰設計的CV.33Ⅱ坦克更是山地師不可或缺的支援武器,所以芒果給每個山地師配了一個坦克營。

到11月的上旬,阿爾卑斯師和朱莉婭師全部抵達西班牙東北部地區的進攻發起陣地。但是,在芒果的強烈要求下,進攻的日期被定在11月30日,因為芒果知道就在這一天,老毛子也會對芬蘭下手,他想給同盟國造成一種錯覺,意大利人的行動和蘇聯人是有默契的。總之,把水攪得越混,他越容易摸魚。

西班牙與法國接壤地區正是比利牛斯山脈所在之處,海拔多為2000米以上。每年的環法自行車賽都會在這裏設置重要賽段,以考驗騎手的意誌與耐力,足見其地形險要。再加上時值寒冬臘月,所以在這展開進攻對於戰場上的雙方都是一種巨大的考驗。

但是,芒果對自己的山地部隊充滿了信心。在他沒有穿越以前,意大利人就為了在這樣的崇山峻嶺之間打仗而進行了大量細致地準備工作。他們的碰炸手雷、袖珍小坦克、輕便火炮無不是為了這樣的戰場所準備的。現在,芒果隻不過把戰場從阿爾卑斯山搬到了比利牛斯山。

而戰場上另一側的人民軍自然也明白隨著法國人代替了蘇聯人成為了自己最大的援助者,那麼西法邊界地區的戰略地位就陡然提升,一場惡戰將不可避免地在比利牛斯山區打響。國民軍和人民軍的戰線將比利牛斯山一份為二,位於分割線上的特倫普首當其衝將成為國民軍兵鋒直指之處。

為此,人民軍利用意大利人調兵遣將的時間對該處的陣地進行了大規模的加固。通過三千士兵和上萬平民耗時兩個多月的修築,特倫普的防禦工事終於趕在意大利人進攻發起前完工。特倫普據點位於海拔1500多米的高山上,據點的四周都是崇山峻嶺,山峰林立,是一個由天險構成的難以攻擊的堡壘。人民軍在主峰及各製高點依托天險用混凝土建造了很多陣地,凡是挖得動的地方都挖掘了工事和掩體,在重要的支撐點上修築了大量的明暗碉堡。隻有遇到大塊的堅固岩石,實在無法施工的地方才沒有修工事。即使是滿山遍野的礫石和叢生的荊棘上也布置了層層的鐵絲網障礙並埋設了地雷。

守衛此地的巴斯克人是人民軍中戰鬥意誌最堅決的,他們大都是從北方原來巴斯克自治區的逃難而來,與弗朗哥的民國軍有著血海深仇。在他們的身後,人民軍總參謀長羅霍布置了整整一個團40門山炮提供火力支援。 看著這些堅毅地士兵、完善的防禦體係,羅霍有信心在這裏讓國民軍的血流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