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朝綱大不治(1 / 3)

第十七章朝綱大不治

天子一心求仙,急壞了郭貴妃和鄭淑妃,於是四處訪美女以求能讓憲宗再食人間煙火,宋氏姊妹因此得以進宮,在她們得寵的同時,朝納也就此大亂了……

新君穆宗為宦黨所挾製,終日沉迷於酒色,最終貪圖風流而死,曹國夫人成為千古罪人……

繼位的敬宗更是荒淫無道,終致偽太監劉克明弑君……

朝臣用鮮血為文宗爭來了皇位,可閹勢已深,朝廷積弱難返,文宗在無權的無聊中誤納親侄女……

精明武宗繼任大統,但如花的勸酒美人小翠兒最終還是讓他斃於杯中物石榴裙……

1、散愁終散誌

自從憲宗大信神仙之術,四方常進奇異之物,以博取聖心,當然此時的他也果然以此而心歡的。

大軫國進貢重明枕、神錦衾、綠色麥、紫色米。大軫國在海東南三萬裏,是在軫星之下,所以稱為大軫國。重明枕長一尺二寸,高六寸,潔白如雪,且如水晶閃閃,中有樓台之形,四方有道士十人,持香執簡,繞行不休,稱做行道真人,而樓台瓦木丹青,以及真人衣服簪帔,無一不精細完美,裏外通澈,好似隔水視物。

神錦衾是用冰蠶的絲織成,方二丈,厚一寸,上有龍文鳳彩,精細絕妙如天衣無縫,非人工所能完成,在大軫國中,用五色石砌成一池塘,采大柘葉飼蠶在池中。蠶初生時,細才如蚊蟻,遊泳於水中,待蠶長成時,長有五六寸。池中種荷,荷葉茂盛。荷幹挺直,雖大風暴雨不能吹折。葉大有三四尺,蠶經十五日後,就跳入荷葉中,吐絲成繭,形如方鬥,自成五色。大軫國人取其絲織成神錦,又稱靈泉絲。憲宗初見神錦衾,不禁對妃嬪們大笑道:“此區區小衾不足以被蓋嬰兒,豈能被蓋朕體?”大軫國使臣在一旁奏道:“此錦是織水繭所吐之絲而成,若噴以水,則能倍寬,遇火則縮。”然後命四太監各執一衾角,用力拽著,又命人在衾麵上噴以水,立刻寬至二丈,五色光彩,愈覺鮮明。而用火一薰,立即縮小如故。

綠色麥裏外通明,顏色深綠,氣息芬芳如粳米,人吃了以後,體量漸漸減輕,可以乘風飛行。紫色米則如巨藤,炊米一升,可得飯一斛,人吃了以後須發衰白的可變成黑色,且容顏不老。

接著,又有吳明國進貢常燃鼎、鸞蜂蜜二種。吳明國離東海數萬裏,須經過挹婁、沃沮等國才到。吳明國中的土地,宜種五穀,出產珍珠、白玉最多。據說此國中人,最講禮樂仁義,從沒有做盜賊的人,人人壽長可活至二百歲,且此國中人都解神仙法術,常常見有坐雲車、騎白鶴的仙子在天空中來往。之所以來貢的理由,據臣下對憲宗皇帝講,是吳明國王望見西方空中有黃氣如蓋,知道中國有聖人出世,於是就特遣使臣來進貢。

常燃鼎可容三鬥之量,鼎身光潤如玉、顏色純紫,在鼎中煮食物,不用柴炭而能自熟,且食物香醇淨潔,與平常釜中所煮的食物不同,久食此鼎中所煮之食物,可令人返老還童,疾病不生。

鸞蜂蜜是一種鳴聲如鸞鳳、身有五色的蜂所產,此蜂大者重約十餘斤,築巢在高山岩穀之中,最大的窠巢占地有二三畝。每年產蜜甚多,但每次取蜜,每一巢中,隻能取二三合。如采取過多,就會有暴風驚雷等變異天氣。鸞蜂蜜呈綠色,盛在白玉碗中,裏外明澈,有如碧琉璃一樣。久食也有長壽養顏的功效,且有聾啞殘疾的人吃了,還能痊愈。憲宗很愛惜這兩樣東西,常將蜂蜜賜於後妃;又常與諸親貴大臣用常燃鼎煮東西吃,君臣之間,甚是和樂。

2、宋氏姐妹假清高真媚俗

憲宗皇帝自迷信神仙之術後,常在空室中靜坐,後來甚至到了為修成仙體,他摒去妃嬪,戒食稻米葷腥,終日以藥餌瓜果充食,導致身體漸漸瘦弱。郭貴妃和鄭淑妃再三勸諫,又親自調弄食物進獻,憲宗都拒不食用。

這時宮中未立皇後,郭貴妃權製六宮,名為貴妃實則處處行皇後之權。素有教養、賢德淑靜的郭貴妃不禁為此憂愁萬分,她對鄭淑妃說:“萬歲爺如此迷惑左道,必致妨礙聖體。為今之計,必須以先聲色改易萬歲爺的求仙心意。”

鄭淑妃也很同意郭貴妃的看法,但環視六宮粉黛,卻無一人有絕世容顏能怡情悅性的。於是郭貴妃就用自己的財帛,令中官四處訪求有奇才的絕色女子,果然在貝州清揚縣訪得了據說美貌與才華都不凡且清高自許的宋氏五姊妹。

宋家長女名若莘,次名若昭,三女名若倫,四女名若憲,五女名若荀,據說她們個個有奇才個個是絕色,而宋若昭尤其美貌,且都在閨中,尚未字人。她們的父親宋庭芬就很富才華,傳授五個女兒經書文藝,又教以詩詞歌賦,她們五個都在年未及笄時,就能文善章。宋若莘、宋若昭之文章尤其淡麗,其性性也貞靜閑雅,不喜紛華之飾,遠近聞其名,遣媒求聘者甚眾。但宋若莘姊妹五人相約不嫁,願以學藝揚名顯親。宋若莘著《女論語》十篇,其文氣都是模仿《論語》體裁,以韋逞母宣文君宋氏代孔子,以曹大家等代顏閔;其間問答辭意,全是講究婦道。宋若昭又注解之,一時鄉黨傳誦,賢德之名四起,中官聞名而至,見到宋庭芬後多贈金帛相求,宋庭芬說:“我女都立誌不嫁,我不能以富貴而屈之。”

中官於是隻好拿若莘姊妹所著的書進獻宮中,郭貴妃雖聽說宋氏姊妹姿容均豔絕人寰,卻又擔心萬歲已無情於女色,再漂亮怕也沒用,鄭淑妃於是想了個辦法,將《女論語》薰以蘭麝,乘憲宗不留心時,悄悄放在寢宮禦案上。果然憲宗在夜靜更深,閉目靜修的時候,忽覺奇香觸鼻,從案頭傳來,憲宗不覺心中一動,急忙近案尋覓,忽見一黃標錦盒,上寫女論語三字。憲宗隨手打開盒子,翻讀了幾頁後,心中不覺肅然起敬。接下來宋氏五姊妹就在憲宗的高興中被下了宣進宮的詔書。

也不必意外一向清高自許的宋若莘姊妹當然很有誌氣地告訴宣詔來使,皇帝如不以禮聘,我姊妹決不入宮;並且如屈我姊妹在妃嬪之列,雖死也不入宮。憲宗皇帝欲得宋氏五姊妹心切,聽到中官無奈的轉奏後,就令昭義節度使李抱真,捧著皇帝的聖旨並重禮到宋家去聘請宋若莘五姊妹進宮教讀後妃,又拜宋庭芬為金華令。

宋昭莘五姊妹進宮後,憲宗命宮中後妃嬪嬙,都待之以師禮。又辟延秋宮為講室,令後妃嬪嬙都跟著宋若莘姊妹誦讀《女論語》。一時間六宮嬪嬡及諸王公主駙馬,俱拜宋若莘、宋若昭為師,女弟子百餘人,宮中成為女學堂。憲宗常高高興興地到學堂中遊幸,隻見粉黛雲髻,濟濟一室,各擁一卷,嬌聲吟誦。這時的宋若莘容光端麗,儀態萬方;宋若昭卻又是美麗在骨,顧盼動人;宋若倫嫵媚天成,宋若憲則嬌豔照人;宋若荀嬌憨嫋娜,五姐妹個個令人神往。

給六宮嬪嬡及諸王公主駙馬們講完後,宋家這五個各有勝處的美麗姊妹就單獨給憲宗一個人講了,當然這種講是圍在憲宗左右,以談笑為主,皇帝不過是偶問及經史大義、試以詩賦罷了。不久,他們六人就情意甚洽,憲宗先臨幸了宋若昭,接著又臨幸了宋若莘,寵愛甚深。

憲宗要將宋若昭、宋若莘姊妹二人冊立為貴妃,心機頗深非平常女子能及的宋若昭再三辭謝,理由是:“進宮之初,原立意不作妃嬪,今因萬歲情意不可卻也不敢推,致成兒女之好,但妃嬪的封號是抵死不敢承受的。”憲宗無法,便下詔稱宋若昭為學士,稱宋若莘為先生。

宋若昭情意綿綿,憲宗在宋若昭宮中臨幸的次數最多,宋若莘耽於翰墨倒也不計較。其他宋若倫、宋若憲、宋若荀姊妹三人不久也都承受了憲宗皇帝的雨露之恩寵,卻都一樣地不願受妃嬪的封號。就這樣,除宋若昭稱學士以外,其他姊妹四人都稱先生,這四先生一學士同樣不多久就在內宮中權勢甚大。

憲宗皇帝每日隻顧了與這宋姓的五位美人周旋,果然把修道之事丟到腦後了,但他同時也把朝事荒廢丟棄了。並且憲宗自從開了色戒後,在宋氏五姊妹外,又常常挑選後宮別的美女來臨幸,一時間受到皇帝雨露寵愛的妃嬪甚多,共有二十餘人,自然個個都是出落得美麗輕盈的年輕女子,她們有立為貴嬪的,有冊為昭容的,數年之中這些美麗的宮眷共生了皇子二十人、公主三十二人。內中最得寵的宮眷,除宋氏五姊妹外,還有紀美人和郭貴妃。紀美人生子最長,名寧,憲宗時代的丞相李絳奏請立儲,憲宗就立李寧為皇太子。

郭貴妃是郭子儀的孫女,她母親就是那出有名的大戲《打金枝》中的女主角升平公主,當時升平公主的皇帝父親果然沒有偏心公主女兒,並且唐室公主從那時起都在婆家遵禮守製,至少李唐皇室的家法中就是這樣要求他們的公主的。升平公主的女兒郭貴妃與憲宗皇帝原是中表兄妹,所以郭貴妃因為母家豪貴,當初一入宮就立為貴妃。郭貴妃生有一子一女,其子名李恒,後來也立為太子。

郭貴妃的女兒就是岐陽公主,生性賢淑的岐陽公主整個是她外祖母升平公主當年的一個完全相反的版本。憲宗皇帝因為過於溺愛岐陽公主,在女兒岐陽公主到了擇婿年齡時,命曆任宰相揀選朝中各公卿子弟,如有才貌出眾清秀的,就作為駙馬人選。可憲宗鍾愛公主太深,足足選了一年都感覺不滿意,最後太子司議郎杜悰讓憲宗十分合意,又送入內宮,令郭貴妃與岐陽公主傳見。

在岐陽公主的盈盈一笑中,而郭貴妃也見之大喜,憲宗皇帝這才舍得把女兒岐陽公主下嫁與杜悰為妻。成婚的那天,憲宗皇帝親禦麟德殿送岐陽公主出嫁,至於場麵的豪華就不必講了。但岐陽公主在杜家卻從不自恃尊貴,孝奉公婆,敬事尊長,對杜家老少長幼不下數百人,岐陽公主一一以禮相待。

岐陽公主從不事奢華喧噪,婚後第二年,杜悰升任殿中少監、駙馬都尉,又外放為澧州刺史。岐陽公主隨駙馬赴任,隻帶仆從十餘人,奴婢都乘驢,且不準食肉。沿路州縣鋪張供事,概不領受。杜悰也因此十分廉潔,從無驕侈之色。

後來杜母抱病在床,岐陽公主晝夜侍奉,親嚐湯藥;婆母病故,岐陽公主泣哭盡哀。岐陽公主在杜家二十餘年,無一事不循法度遵禮儀,府中上下,人人稱揚郭貴妃平日以禮道教養出了好兒女。

有女如此,郭貴妃所生的兒子遂王李恒不僅相貌端正,性情也溫厚賢德,一如岐陽公主。後來太子李寧病死,憲宗皇帝就把他平日寵愛的三皇子遂王李恒立為太子。郭貴妃有兒李恒為太子,且她還是郭子儀的孫女,又是升平公主所生,宮中所有妃嬪再也沒有比她身份更高貴的了,憲宗皇帝也對郭貴妃因此而另眼相看,因此郭貴妃頗招妃嬪們的妒忌,尤其是宋氏五姐妹,於是她們就齊心來傾軋郭貴妃。

不料元和末年,宋若莘一病身亡,憲宗很是哀痛,從此更加寵愛宋若昭,寵愛得無法再加恩時,就幹脆令宋若昭掌管後宮記注簿籍的事,可宋若昭終日伴駕宴飲遊樂,根本無暇顧及,就把這件可使後宮大權在握的差事交給了她的妹妹宋若憲、宋若倫二人分別掌理。

宋若憲得了這件差事後,同時也得到了後宮的大權,憲宗又進封宋若昭為梁國夫人,一時間她們姊妹在宮中的威權大極,宮中上自妃嬪下至諸媛,誰不趨奉孝敬她們,惟獨郭貴妃不肯屈節來趨奉宋氏姊妹,惹起宋氏姊妹的懷恨,就在枕上席間溫柔銷魂的時刻,對著憲宗皇帝,竭力詆毀郭貴妃,說她私結大臣,陰謀大權。宋若倫、宋若憲、宋若荀姊妹三人為此用盡了妖淫媚惑,憲宗皇帝在她們身體上銷魂顛狂之際,也深深地陷入她們的迷魂陣中去。

這一年,因正宮之位久空,群臣交章奏請立郭貴妃為後,因為母以子貴。卻不料這一來,反而動了憲宗的疑心,因為宋氏姊妹所說郭貴妃私結大臣的那些話有了著落。憲宗不僅沒立郭貴妃為皇後,反而把宮中一切大權都正式交給了宋若昭一人,於是宋若昭千方百計地哄著憲宗開心,至於鋪張浪費暴殄天物那是在所難免的,更遑論什麼玩物喪誌了。

郭貴妃以前雖然名份上不是皇後,但卻權製六宮,處處行皇後之權,以她的教養和賢德把後宮治理得和風細雨井井有條。現在郭貴妃倒是名符其實了,名為貴妃不是皇後,就處處也不得行皇後之權了,隻好眼睜睜地看著她親手引入室來的那五隻美麗的母狼把後宮糟蹋得烏煙瘴氣,卻也無可奈何,空悔之,早晚矣。

可惜美人福薄,宋若昭得了幾年的寵,也短命而死了。憲宗哀毀欲絕,無日無夜不在宮中淌眼抹淚。出殯那一天,任憑百官交章勸阻,憲宗仍是假用皇後鳳輦,親自執紼相送了宋若昭這最後一程。

宋若憲乘機終日追隨著萬歲,陪宴又陪寢,因為姐妹中她與宋若昭的麵貌最相近,果然憲宗又把一腔癡情轉移到了宋若憲身上,同時也又把掌管後宮的大權交給宋若憲一人。宋若憲在玩樂方麵比宋若昭有過之無不及,宮中的鋪張浪費暴殄天物日甚一日,憲宗皇帝也就越發地玩物喪誌了。

年輕貌美的宋若憲、宋若倫、宋若荀三姐妹一麵穩穩地把這位多情天子鉗製進了她們的彀中,一麵招權納賄,外有神策中尉太監王守澄與宋若憲暗通聲氣,王守澄再和他手下的死黨在朝中廣結徒黨,欺壓良懦,所有朝中正直大臣,都被他們傾軋得不能安於職位,但懼於宋若憲姐妹們的淫威,都不敢吭聲,惟獨剛正不阿的宰相李宗閔、李德裕上殿奏參了王守澄勾通宮禁,狼狽為奸。無奈這時憲宗正迷戀宋若憲姊妹,自然常在宋若憲口中聽說王守澄是忠臣良吏,美人的話當然比外麵大臣的話可信,所以任憑李宗閔如何當麵一諫再諫,憲宗皇帝總是一個不信,而一切奏章公文全由宋若憲一人掌管,見有臣工忠正勸諫的,她就把奏牘藏匿起來。

從此憲宗左右隻聽得佞婦小人的阿諛,愈加把皇帝弄得昏昏沉沉,更是常常地大量地賞賜這姐妹三人,同時宋若憲姊妹私得的賄賂也多得驚人,幾乎人人都要來賄賂,就是駙馬都尉也得賄賂她,僅駙馬私送宋若憲的黃金就足有十萬兩。宋若憲暗地把所有錢財都運回清陽家鄉,交給她父親宋庭芬收藏,以預備他日出宮享用。因為宋若憲在宮中隻有學士先生的名義,與妃嬪不同,皇帝去世後,一樣可以出宮回家去享受富貴,這才是她們姐妹死也不肯封妃冊嬪的真正用意,其心機之深真是神人莫測。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一向抓尖刻薄不容人的宋若憲姐妹居然不介意皇帝寵幸別的女人,她們在這方麵一點點酸味都沒有,而且反倒與諸妃嬪打通一氣地迷惑皇帝,皇帝越早點死,她們自由逍遙的日子就會越早地到來,而憲宗皇帝識不破其神人莫測的深深心機,隻管聞不到酸味,就更加寵愛這寬容大度的宋氏姐妹三人;於是後宮之中才會有二三十個美人一下子把皇帝包圍起來,千嬌百媚淫聲浪態地招引得憲宗連日連夜地在宮中宴遊淫樂,朝廷大事更是丟到腦後,果然憲宗皇帝的精力漸漸不濟起來。

偏偏這個時候宮中養著的那群和尚道士,見皇帝迷於女色情欲,就背地裏商量如何把萬歲爺的心重新恢複到修佛學道上來,他們想到了賄賂宋若憲。

3、弑君亂朝綱

憲宗皇帝終日帶領妃嬪在禦苑宮殿中遊玩,還恨玩得不暢快,就召度支使皇甫鎛、監鐵使程異,動用百萬國庫銀兩,大興土木,建造了麟德殿、龍首池、承暉殿。

龍首池上建有一座龍宮,窮極奢華富麗精美,憲宗和宋若憲在裏麵住著。不多久住在龍宮裏的宋若憲就有了身孕,於是那群諂媚佞臣都奏說若憲先生腹中的是龍種,待到十月一滿,生下地的男孩果然品貌不凡,啼聲宏亮。宋若憲趁憲宗歡欣不已的好時機忙說這是上天賜陛下的貴子,陛下宜為此子祝福。

然後宋若憲又輕輕鬆鬆地加了幾句話,幫助憲宗皇帝成功地又回想起來昔日的那群和尚道士來了。於是自說自己能為人祝福延壽的方士柳泌和浮屠大通,就受命在宮中大設道場,做了三十三天法事,為這個新生的皇子祝福。

方士柳泌還獻上一種名曰長生不老的春藥,憲宗服下,感覺精神倍長,憲宗自恃精足力猛,日夜與後宮各妃嬪周旋尋歡。憲宗這時所寵的,除宋若憲外,還有章昭儀、吳左嬪、金良娣十餘人,個個都出落得月貌花容,憲宗看看哪個都愛,如今仗著藥丸之力,百戰而不疲,得以雨露遍施,恩愛齊濃,每夜都要宣召了七八個妃嬪,那群美人果然被他哄個個歡喜人人開懷。

憲宗皇帝就在高興之餘特為柳泌在華清宮中建了一座煉丹室,憲宗常常陪著柳泌在室中修道煉丹燒汞。這些金塊石塊經丹爐燒煉後變成了仙丹,憲宗服下它,感覺效力十倍於藥丸,好一陣子都會神氣清爽,精神健朗。郭貴妃知道了,就極力勸諫德宗皇帝,說金石不合於人體,請萬歲屏除金石,另求延年益壽之方。憲宗非但不聽郭貴妃的話,反而再也不肯見她,任憑她如何求見也不照準,至於許多諫議大夫紛紛上奏章勸諫也是這個下場。

浮屠大通見柳泌得勢,就也對德宗皇帝說佛法無邊,鳳翔法門寺塔上有一節佛指骨,如果陛下派京師高僧去把佛骨迎進宮來供養著,就定能得佛天保佑,萬壽無疆。憲宗當即下旨京中各寺院主持僧隨欽使大臣,前往鳳翔法門寺恭迎佛骨。佛骨到京師之日,萬人空巷,膜拜的男男女女擁塞了道路。

一代大儒、文章泰鬥、刑部侍郎韓愈看憲宗皇帝隻知迷信仙佛,把國家大事丟在腦後,就借迎佛骨的事,上了一道赤膽忠心的奏章:

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後漢時始入中國,上古未嚐有也。昔黃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歲;少皞在位八十年,年百歲;顓頊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歲;帝嚳在位七十年,年百五歲;堯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歲;帝舜及禹,年皆百歲,其後湯亦年百歲,湯孫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年,史不言其壽;推其年數,當不減百歲。周文王,年九十七,武王年九十三,穆王在位百年。當其時,佛法未至中國。非因事佛使然也。漢明帝時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其後亂亡相繼,運祚不長。宋、齊、梁、陳、元、魏以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舍身施佛,宗廟祭不用牲宰,盡日一食,止於菜果;後為侯景所逼,餓死台城,國亦浸滅。事佛來福,乃更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高祖始受隋禪,則議除之;當時美臣識見不遠,不能深究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闡聖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今陛下令群僧迎佛骨於鳳翔,禦樓以觀,舁入大內,又令諸寺遞加供養;臣雖至愚,必知陛下不惑於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但以豐年之樂,徇人之心,為京都士庶設詭異之觀,戲玩之具耳!安有聖明如陛下,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難曉;苟見陛下如此將謂真心信佛,皆雲天子大聖,猶一心信向,百姓微賤,豈宜更惜身命,遂至灼頂燔指,十百為群,解衣散錢,自朝至暮,轉相仿效,唯恐後時,老幼奔波,棄其生業。若不即加禁遏,更曆諸寺,必有斷臂臠身以為供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