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電子在燃燒(一)(1 / 3)

第十八章 電子在燃燒(一)

日本的崛起的確有它不可複製的孤本意義,但是風生水起的近代化曆程、席卷所有國民的戰時統製、絕無僅有的美國式民主化改革……而這些曆史交織在一起之後,才構成了獨特的國家——日本。

拋開特定的曆史條件、國家命運和地域特征,拋開國際紛繁複雜的外部變局和詭異難測的未來流向不談,尋找這個國家商業精英的內在精神可能更加可貴和有趣。

技術革命引領財富之路

在之前的敘事中,我們也看到了,很多瀕臨死亡的企業因為朝鮮戰場上如火如荼的交戰而起死回生,甚至賺取了高額利潤。

所以,今天回顧日本經濟史的時候,還有很多人羨慕嫉妒地說,日本的崛起有它必然的、不可複製的原因,那就是美國人的幫助。

這句話說對了一半,日本的崛起的確有它不可複製的孤本意義,但是風生水起的近代化曆程、席卷所有國民的戰時統製、絕無僅有的美國式民主化改革……而這些曆史交織在一起之後,才構成了獨特的國家——日本。

那麼,總有一些東西,是能讓我們動容的吧?拋開特定的曆史條件、國家命運和地域特征,拋開國際紛繁複雜的外部變局和詭異難測的未來流向不談,尋找這個國家商業精英的內在精神可能更加可貴和有趣。

至少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或者從更早之前,日本人就有一種造物的欲望。在他們眼中,偉岸的經濟體不應該建立在虛無的數字之上,而應當屹立於實打實的產品、工業和機械之上。於是,當複蘇的曙光緩慢閃亮,當外界的牽製逐漸放鬆之後,這個國家開始走向自強自立,開始探尋屬於他們自己的發展路徑了。

縱觀20世紀50年代,日本經濟最大的特色是電子產品的不斷豐富和電子產業的崛起。在這之後的60年裏,日本雖然在世界經濟大潮中,電子產業也經曆了諸多波折和苦難,但總的來說,依然在全世界保持了絕對優勢的領先地位。從另一方麵來看,幾乎被人們忽略的是,幾大財閥在被美國解散之後,卻又以新的形式存活了下來,他們和代表那個年代新經濟增長產業的電子行業勾連在一起,互助互利,分割世界商業的版圖。與此同時,美國開始把注意力從日本轉向它的西方,他們漸漸放棄了對日本嚴酷的統治,而是把這個島國當做一個基地或者跳板來抑製社會主義陣營對世界的衝擊。這無疑給日本商業帶來了好消息,為朝鮮戰場提供物資幾乎刺激了大部分日本產業的飛速發展,為60年代日本的真正崛起提供了一次絕佳的機遇。

今天,很多人都會拿當下中國與彼時的日本進行比較:同樣地飛速發展,同樣誕生了無數剽悍的企業家,同樣依靠製造業打入國際競爭的大市場。但不同的是,日本的商界雖然搭上了朝鮮戰爭的順風車,但其商業精神的底蘊已經延續了數百年,無論是災害還是戰爭,都沒有讓它折斷。即使有些時候,這種精神躲在時代的夾縫裏痛苦地呻吟,但畢竟傳承了下來。所以,今天我們崇敬的經營四聖、經營之神、經營之聖都沒有經曆過類似於中國第一代企業家那樣的原始考驗,因為,對日本來說,那個時代已經過去,埋進了塵埃之中。

讓我們從電子產業開始,描述日本的20世紀50年代吧。

雖然電子產業在當時是一個新興行業,但毫無疑問,鬆下電器應該算是老牌領袖了。在“二戰”結束之後,鬆下幸之助經曆了大悲大喜,深感人生實在是太刺激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日本投降之後,財閥被解散,鬆下也很危險。因為這個公司在戰爭期間給軍方提供了很多軍用物資,所以招來了美國人的反感。他們要求鬆下幸之助離開公司,回家務農。

這個消息一傳到公司裏,公司立刻就炸鍋了。15,000名員工集體罷工,他們寫了份血書,每個人都簽字畫押,然後送到美軍司令部,要求留下鬆下幸之助,繼續管理他們。

為什麼員工如此愛戴鬆下幸之助呢?第一,為軍方提供物資並不是鬆下幸之助的本意;第二,在公司最困難的時候,他堅持不裁員的方針,贏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這個世界,出來混,總是會還的,種瓜得瓜,就是這個道理。

美軍司令部和日本政府迫於壓力,最後同意留下鬆下幸之助。後來的事實證明,當時美國人和日本政府作出的決定是萬分英明的,因為,如果他們堅持滅了鬆下,那就不會有這家如日中天的百年老店了。

到了1950年,鬆下公司的資產達到了27億日元,是日本名副其實的大公司。當然,鬆下幸之助並不滿足於此,他決定去趟美國,了解最先進的技術革命。

在美國,鬆下幸之助最大的發現是收音機。這玩意兒在美國賣得很好,主要是價格便宜,24美元一個。而當時美國一個工人的日均工資是12美元,也就是說,幹兩天活就能聽收音機了。

鬆下幸之助算了筆賬,在日本,一台收音機價格是9,000日元,而一個工人一個月的工資是6,000日元。也就是說,一個工人不吃不喝苦幹一個月,還買不了一台收音機。

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差距呢?鬆下幸之助認為,美國的收音機體積小、輕便,製造成本自然很低。而日本的收音機體形龐大、工藝粗糙,產量很低,所以價格就高。

鬆下幸之助決定優化收音機,讓它走進尋常百姓家。

經過市場調查和不懈的努力,鬆下幸之助終於製造出質量更優、體積更小的收音機了。但起初,這種產品並沒有獲得認可,鬆下的代理商們遭遇了無數次的退貨。

為什麼會這樣?鬆下幸之助非常鬱悶,他覺得自己的理想遭遇到了挫折。於是,他買回了幾台收音機,重新檢查起來。經過幾天幾夜不間斷的研究,鬆下幸之助發現,這種改良的收音機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差,也沒有什麼大毛病,主要就是螺絲沒擰緊,這樣的小細節影響了產品質量。

鬆下幸之助找到製造商,告訴他們在工藝上應該再嚴謹些。可是得到的答案是:“我們隻能造成這樣,不滿意自己弄去啊。”

鬆下幸之助一點兒都不沮喪,自己弄就自己弄!他立刻調集幾個人組成了專門小組,用來開發最完美的收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