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電子在燃燒(二)
啃老創業路
這時候,盛田昭夫也決定加盟,和井深大一起開始創業之旅。起初,盛田昭夫的父親不同意兒子創業,家族生意還沒人打理呢,幹嗎要另起爐灶?可是老頭最終還是被盛田昭夫和井深大說動了,不僅同意兩個年輕人自立門戶,還給他們提供了19萬日元的投資。19萬日元是個什麼概念?這筆錢按現在的標準應該是六七萬美金。而在日本那個困難時期更是一筆天文數字的巨款。
不過,這的確是一筆偉大的投資,直到今天,憑借著這筆投資,盛田家族還掌控著索尼公司10%左右的股份,如果換成現金,絕不會低於50億美元。
當然,那個時候,盛田昭夫的老爹還沒看到那麼長遠,他隻是把自己所有積蓄都拿出來,支持兒子創業而已。雖然他的潛意識裏可能意識到自己的後人會造就一個偉大的公司,但絕想象不到他能走那麼遠。
事實上,偉大的企業家和會賺錢的企業家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前者有著極強的敏銳的洞察力,當他還一無所有、一文不名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今後會構建一個什麼樣的公司。
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就是如此。1946年5月7日,索尼公司的前身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正式成立,井深大任董事,盛田昭夫任總經理。在成立儀式上,井深大宣讀了一份長達兩萬多字的“創業計劃書”,從中你能窺視到這個工程師出身的創業者的理想工作室:組建公司的目的是為了創造理想的工作場所,自由、充滿活力和快樂。
這是一份獨特的“企業計劃書”,如果放在今天,可能沒有一家風投願意傾囊相授,因為,你看不見盈利模式,看不到財務分析,看不到公司未來的規模。唯一能看見的就是這家公司企圖塑造的氛圍和有點天真的理想主義情懷,而風投者對這個東西根本不感興趣。
但是井深大執著地實踐著自己的理想,他明白,快樂的工作氛圍是為了塑造偉大的產品而服務的。在這家公司成立的前五年裏,他們不斷進行艱苦的鑽研,同時敏銳地觀察自己的國度,尋找民眾真正需要的產品。
於是,1946年,索尼曆史上第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誕生了,那就是——電飯煲。電飯煲的靈感來自於烤麵包機。井深大一直覺得,麵包機是西方人喜歡的東西,日本人最喜歡吃的還是大白米飯,如果把麵包機改良一下,是否能變成讓米飯迅速成熟的東西呢?再加上,戰後日本資源匱乏,而電力是非常容易獲得的,於是,井深大決定製作出一種快速的電器能讓米飯瞬間成熟。
他在一個木桶下邊裝上一根鋁絲,通上電,電飯煲就誕生了。井深大又把這個東西進行了改良:當桶裏麵的水全部蒸發之後,電飯煲就會自動斷電。這基本上也是今天電飯煲的原理。可是,這裏麵有個問題,就是對米的質量要求比較高。如果你用火來煮飯的話,水的多少比較容易調整,但電飯煲很難。所以,如果米的質量不好的話,做出來的大米飯非常難吃。而當時日本的大米緊缺,質量就可想而知了。
當時井深大沒有看清這一點,他一下子收購了一百多個木桶,製作電飯煲,但銷量不佳。井深大隻好自己坐在辦公室裏,吃著難以下咽的米飯思考人生了。
不過,電飯煲還隻是個概念產品,並沒有影響到公司業績。這家小公司憑借著給老百姓修收音機,依然能勉強度日。
後來,井深大又對收音機進行了改進,讓日本人不僅僅能聽到國內的節目,還能收到國際台,這又讓公司獲得了一筆不小的收入。
我們知道,索尼前身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下文簡稱東京通信)成立的那一年,日本已經逐漸從陰霾中走出來,雖然他們依然麵臨著美國集權式的民主改革,麵臨著食物緊缺、通貨膨脹的壓力,但人們似乎已經看到了新的希望在冉冉升起。人們不再覺得自己生活在無依無靠的孤島上,人們更願意憑借著自己的雙手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對於創業者來說,他們不在乎蝸居在狹窄的辦公室,用簡陋的工具一次次地試驗偉大的產品,他們也不在乎從最底層的修理工作幹起,隻要能賺錢讓公司運轉,隻要能從遮蔽滿天的樹葉中看到一縷陽光,他們就願意堅持走下去。
不過,可以想到的是,在那個所有東西都匱乏的年代,創業要比今天艱難得多,銀行貸款被政府牢牢控製,風投更是還沒誕生,所有的公司運營資金基本上都要靠私人投資來獲得。
東京通信就在這樣一個孕育著希望又籠罩著苦澀的烏雲裏誕生了。讓盛田昭夫和井深大感到幸運的是,自己的公司並沒有因為資金短缺而陷入困境,相反,他們有足夠的錢來支撐自己的研究工作。這筆不小的資金一部分來自於盛田昭夫那個偉大的爹,還有一部分來自於一位聲名顯赫的人物。這個人和他後背的公司一直默默支持著盛田昭夫,直到2011年3月,當日本發生罕見的大地震的時候,這家公司依然憑借著強大的實力,幫助索尼渡過難關,轉危為安。
這個人叫多島通陽,他和井深大的老丈人關係極為密切。多島通陽本人是一個名聲在外的金融家,他曾經擔任昭和銀行總裁,是貴族院的成員,權勢可見一斑。
後來,這位多島通陽又把東京通信這個剛剛嶄露頭角的公司推薦給原三井銀行的行長萬代順四郎。這回你就明白了,索尼公司在這個時候和三井銀行建立起來了千絲萬縷的聯係,他們依靠三井銀行的資金和三井物產的信息收集能力,不斷在世界各地獲取拓展市場的新機遇。
比如,當東京通信剛剛成立不久,這位萬代順四郎就下命令(記住,是命令這個詞),讓三井銀行投資剛剛發行的股票,從1947年到1950年,在三井銀行的投資下,東京通信的資本額從18萬美元飆升到36萬美元,整整翻了一倍。
直到今天,三井銀行依然有人作為獨立董事混跡在索尼公司內部。
強大資本驅動力、卓越的技術眼光,索尼想不創造輝煌都難。
在公司創立並且走向正軌之後,井深大開始從“聲音”完成自己的創造。這件事兒的契機來自於1947年,井深大有機會去參觀NHK大廈。那時候,NHK還控製在美國人手中。井深大在大樓的一個角落裏發現了一台錄音機。美國人特別想顯擺一下自己的科技能力,他把一盤磁帶放進錄音機,然後,井深大就聽見了優美的音樂。
這件事情對井深大觸動極大,他興奮地大聲歡呼、歡蹦亂跳,把美國人嚇得無處藏身,以為井深大中邪了。
回到公司之後,井深大還真是跟中邪了似的開始研究錄音機。他把公司的工程師叫來,告訴他:“我發現一個新東西,把褐色的袋子纏繞在一個軸上,然後外邊用塑料封起來。這東西放進一個機器裏就能出聲音,出音樂,你給我造一個出來吧。”
工程師暈了,完全沒聽懂領導的意思。井深大也明白,這東西的確很抽象,也很難描述清楚。於是,他收買了一個美國人,從他們那裏借來了一台錄音機給工程人員演示。
結果,當然是大家都震驚了。所有人都說,日本真的需要這個東西,如果東京通信能第一個研究出這玩意兒,一定會一炮打響的。
盛田昭夫和井深大決定開發錄音機,他倆幾天幾夜沒睡覺做了一個預算,那就是,要想造出錄音機,需要30萬日元。
投資者也就是盛田昭夫的老爹起初不同意這筆支出,但結果很容易預料,那就是反對無效。一直到今天,你都會發現,索尼是一家非常強悍的公司,他們常常能憑借自己的口才和能力說服投資者放棄反對意見。
錢有了,但開發工作依然艱難。他們采取了最為原始的方式來開發一個偉大的產品。當時,磁帶的主要原料是草酸鐵,人們需要把這東西加熱然後做成磁粉。不過,在那個吃大米都成問題的年代,要想買到草酸鐵就必須去黑市上尋覓。
盛田昭夫和井深大二話不說,背起小包袱就直奔黑市。雖然當時日本的黑市還是挺安全的,沒有城管踢小攤兒,但畢竟是黑市,也暗藏各種欺騙和凶險。
盛田昭夫和井深大作為公司老板根本將生死置之度外,這種精神值得提倡。他們在黑市上整整逛了三天,才買到了草酸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