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是有了,但加熱又成了問題,原因很簡單,他們沒有合適的鍋。後來,一位工程師從家裏把平底鍋找來了,他們架起火就開始加熱。最後,草酸鐵分解成四氧化三鐵和氧化鐵,而氧化鐵就是磁粉的原料。
最後,井深大他們麵臨的問題是,沒有塑料,無法做基片。基片是啥?就是磁粉鋪就的那個塑料帶子,也就是咱們小時候,為了反複聽一首歌,也為了省電,用鉛筆旋轉讓黑帶子回到原位,那個黑帶子就叫基片。
沒有塑料怎麼辦呢?井深大和工程師們想了很多替代原料,比如紙張,可是紙張這玩意兒一摩擦聲音就巨大,刺啦刺啦的,比錄音機放出的音樂聲音還大。
後來,盛田昭夫找到了自己表兄開的一家造紙公司,從他們那裏買來了一大包牛皮紙,然後裁成極細的紙帶用來塗抹磁粉。沒想到,牛皮紙還真不錯,光滑圓潤有韌勁,不易折斷,非常符合做基片。
就這樣,索尼曆史上第一盤磁帶誕生了。
死活也要賣出去
直到如今,我看到這段曆史的時候還會欷歔感歎,一個一無所有的公司就這樣造就了跨時代的產品;一個自己去黑市買材料的老板成為了日本的經營之聖,你能不欽佩他們高尚、勤奮、勇敢、執著的靈魂嗎?
有人說,隻有偏執狂才能成功。我想,他說的是百分之百正確的。
在之後的日子裏,索尼公司不斷更新自己的產品,以讓它們變得更輕便、更實用,也更便宜。在很長時間裏,索尼公司的工程師堅持著這種艱苦的研究風格,他們不在乎硬件多麼殘缺,不在乎環境多麼惡劣,憑借強大的內心和理想的力量堅持著造物的夢想。
就像一位在索尼公司工作了很多年的元老所說的那樣:那時候的工程師更像一位大廚,他們在平底鍋裏放上草酸鐵烘烤,然後再提煉;他們用刀把牛皮紙裁切成小細條兒,然後把這些東西組裝在一起。
這種讓天地動容、鬼神哭泣的研究精神終於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性的進展。一位工程師對著麥克說:“今天是個好天氣啊!”幾分鍾後,錄音機裏傳來了同樣的聲音。索尼為了紀念這盤磁帶,特意把它命名為“會說好天氣的紙”。從那之後,索尼公司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如陽光般燦爛的笑容。
不到一年,索尼公司獨立研發的錄音機終於問世了。這個東西重達100磅,價格是16萬日元。
16萬日元是個什麼概念呢?當時,一個政府公務員的工資(應該沒啥灰色收入)是一年7萬日元。換句話說,一台錄音機比我們現在買台車還要難。
索尼公司共生產了這種錄音機50台,兩個月後,一台都沒賣出去。井深大和盛田昭夫非常絕望,雖然他們一次次站在大街上向路人展示這個奇妙的發明,大家也紛紛表示關注,但沒人願意花大價錢買這玩意兒。
後來,還是三井銀行的高層幫助了索尼公司。這位高管讓井深大在東京法院做演示,獲得了法官的極大興趣。當時法院最為頭疼的問題就是,大家說話都很快,尤其是法庭辯論,根本記不下來,要是有了這玩意兒,那就不用發愁了。
東京法院決定買20台。
日本教育部一看法院買了,心想咱也不能落後。他們也預定了10台,而且還表示,如果你們能研究出更輕便的錄音機,我們就要求學校都購買一台用來教學,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嘛,一定要讓孩子們享受高科技。
井深大很興奮,他又開始和工程師過上了豬狗不如、生不如死的日子。他們窩在實驗室裏進行瘋狂的實驗。好幾次草酸鐵都快燒幹了,倆人才從睡夢中驚醒。
憑借著不懈的努力,井深大又把錄音機改良了,體積比之前那個小了一倍,價格也減半。盛田昭夫很高興,他拿著新錄音機奔波在各個學校進行推銷。很快,新錄音機也賣得脫銷了。
在之後的兩年裏,索尼公司的錄音機不斷變小、變薄,變便宜,而它們的銷量也在不斷刷新,半年就售出了3,000台。這對一家剛剛成立不久的公司來說,簡直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更重要的是,錄音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就像今天的Iphone改變了移動通信行業的格局一樣,錄音機也摧毀了人們過去寂寞的生活方式。
大街上隨處可見邊走路邊聽歌的人,隨處可見新聞記者拿著錄音機采訪,隨處能聽到從家裏傳出的優美的音樂聲。人們不再為時間的逝去而過於傷感,因為即使老了,也還能聽到年輕時候自己發出的聲響(那時候,還不知道啥叫DV)。
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錄音機給生活帶來的巨大衝擊的洪流中的時候,井深大已經把興趣轉向了晶體管。作為一個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他不會為自己已有的發明過分歡呼雀躍,就像男人永遠無法滿足於享受一個美女一樣,最好的永遠在前方。
井深大第一次注意到晶體管是在美國。當時,他參觀了貝爾實驗室的母公司——美國西部電器公司,他立刻意識到,晶體管將是日本下一輪技術更新的引擎。
經過努力,盛田昭夫從西部電器那裏購買到了晶體管,而西部電器告訴他們:這東西除了能做助聽器,還沒有別的用途。
在日本那個剛剛從廢墟中站立起來的國家裏,美國公司的話簡直就是聖旨,沒人敢質疑。但偉大的井深大根本不聽信這一套,他深信自己的洞察力,晶體管一定有更廣泛的用途。再說了,助聽器這玩意兒做得再美觀,能有多大的銷量呢?不可能人耳一個吧?
為了驗證自己的眼光,井深大組建了一個特別研究小組,致力於晶體管的開發工作。這個小組彙集了公司內部,或者說日本最精英的工程人員,他們幾乎都是從東京大學物理專業畢業,都對造物有著近乎偏執的熱情。他們沒日沒夜地工作,閱讀,試驗。後來,這個小組的組長岩間和男娶了盛田昭夫的妹妹當老婆,並且在1976年繼承了盛田昭夫的衣缽,成為索尼公司的總裁。所以說,誰都知道裙帶關係重要,但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娶到領導的妹子。
1955年年底,井深大的研究小組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他們製造出了幾百兆赫的晶體管。換句話說,把這種晶體管放進收音機裏,就能縮小收音機的體積。後人管收音機叫半導體就來自於此。
1957年,索尼製造的能放在口袋裏的收音機終於問世。說實話,當時他們製造的收音機還是挺大的,放口袋裏還真困難。盛田昭夫是個商業奇才,他告訴銷售人員:“收音機沒那麼小,你們就把口袋做大點兒。”
於是,在全國各地街頭你能看見銷售人員從大口袋裏拎出一台收音機,告訴消費者:“太小了,你的口袋就能放下!”
1957年,憑借著革命性的產品和精妙絕倫的銷售技巧,索尼公司的收入達到了250萬美元,雇員1,200人。
公司發展得出奇的好,但很顯然,盛田昭夫和井深大這兩位創始人並沒有感到絲毫的放鬆和滿足。井深大還囚居在實驗室裏埋頭研究,而盛田昭夫則背上行囊,準備去西方國家開拓市場。
客觀來說,盛田昭夫當時的想法的確有些猛了,一個剛剛從戰爭中恢複的小國家,一家隻有1,000多人的小公司,一個被美國人占領的土地上走出的企業家,他能獲得什麼呢?
當盛田昭夫的腳踏上美國的土地的一刹那,他的確震驚了:鋼鐵造就的汽車穿梭在城市中間,摩天大樓幾乎達到了天頂;寬敞的馬路旁彙集的各種商店意味著這個國家商業的飛速發展。
在和西部電器公司短暫接洽之後,盛田昭夫決定去歐洲看看,準確地說,想去看看德國,因為德國也是戰敗國,被人打得體無完膚,環境應該還不如日本吧?
可等到了德國,他又受刺激了。奔馳、寶馬、西門子這些產業界的巨擘雄壯的身軀徹底把盛田昭夫震懾住了。他切實感受到,自己國家與西方世界的真正差距。
不過,今天看來,值得慶幸地說,他們比中國早了30年就勇敢地麵向了世界,看到了差距,樹立了趕超的決心。而這種決心也是建立在不屈不撓地努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上,這種決心根植在厚重的大地上,而不是虛無縹緲的“超英、趕美”的口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