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佐佐木正治來說,簡直是天賜良機。要知道,作為一個戰敗國,能去自己老大的地方學技術,簡直就是有如神助,況且,佐佐木正治學習的地方正是著名的貝爾實驗室。
當時,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們正在研製一種新的管子,能替代真空管,且效果更強大,那就是晶體管。
1951年,貝爾實驗室公布了晶體管研究成果。當時,美國科學家舉著隻有煙頭大小的晶體管告訴佐佐木正治,這玩意兒雖然小,但能量強大,唯一的問題是,成本很高,日本估計造不了。
佐佐木正治很羨慕嫉妒恨,他決定不讓日本人丟臉,生產自己的晶體管。
回國之後,佐佐木正治加入了神戶工業,開始研究晶體管,但一直沒有大的突破,這東西依然以昂貴的成本著稱,讓市場很難認可。
要說時勢造英雄還真是不假,正當佐佐木正治的研究一籌莫展的時候,美國一家叫RCA的公司決定把降低晶體管生產成本的秘訣轉讓給神戶電器。
為此,神戶電器支付了一筆高昂的技術轉讓費,但佐佐木正治認為這筆錢花得很值得。可問題是,神戶電器的人以為這個技術是排他性的,結果,很快,他們發現,索尼、鬆下也都掌握了這項技術。於是,由晶體管引發的市場競爭就不可避免了。
說起來,當時神戶電器在市場上那還是相當給力的,豐田汽車用的電子係統都是神戶電器提供的。可問題是,這家老牌公司的管理越來越混亂,加上鬆下電器跟豐田的關係在三井的聯係下非常密切,慢慢的豐田業務也被鬆下搶走了。
在這個時候,富士通公司看中了神戶電器,並最終與它合並。
佐佐木正治有了個新工作,那就是進入京都大學做教授,主要傳授物理學方麵的知識。可是沒過多久,佐佐木正治就發現,自己並不適合學術。他認為,科學家應該到公司去,製造偉大的產品,而不應該窩在象牙塔裏紙上談兵。
偏巧這時候,有一家叫早川電器的公司看上了佐佐木正治,邀請他出山,做公司的總工程師。但佐佐木正治有些猶豫,因為當時早川公司業績並不好,坊間傳聞,這家公司有可能被日立收購。去,還是不去,這還真是個問題。
那麼,這個早川到底是幹什麼的呢?其實這家公司曆史非常悠久,誕生於1912年,創始人叫早川德次。他最偉大的發明也是個小東西,但卻改變了世界,那就是——自動鉛筆。
早川在“二戰”過程中變成一家軍用公司,主要生產雷達。“二戰”結束後非常痛苦,因為不知道自己到底賣什麼好。
所以,進入早川公司之後的佐佐木正治,第一個工作就是告訴員工,咱們以後造什麼,賣什麼。佐佐木正治很快給了大家一個答案:微波爐。
為什麼是微波爐呢?因為在加入早川之前,曾經有一家美國公司邀請佐佐木正治參與研發磁控管,而這玩意兒主要就是為了生產微波爐。可惜這家美國公司後來改行做了軍用設備公司,給在朝鮮打仗的美國人提供設備。但磁控管技術卻被佐佐木正治掌握了。
他向早川提議,既然美國人沒興趣研究微波爐,那麼,早川應該出手。
在佐佐木正治的率領下,早川的研發團隊開始微波爐的開發工作。1961年,日本第一台微波爐誕生了。沒想到,這東西一誕生,立刻獲得了世人的認可,訂單多如鵝毛,這也讓早川擺脫了財務危機,重振雄風。
業務有了改善的早川公司開始思考如何讓電子消費品獲取更大的利潤。當時,這個市場存在的問題是,產品季節性很強,一到聖誕節,銷量猛增,平時則乏善可陳。
於是,有領導提出,早川應該裁人,以縮減成本應對電子消費品的季節性。而佐佐木正治舉雙手反對,他認為,公司的目標就是造出偉大的產品,這樣人家自然會購買,如果產品很完美,不管是不是聖誕節,都會有無數人追捧。
問題是,這樣的產品是什麼呢?佐佐木正治給出了新的答案,那就是計算器。顯而易見,這玩意兒的銷量根本與季節性無關,啥時候都得要。換句話說,佐佐木正治的目標就是,造出一種電子產品,成為生活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
隨身算
那麼,佐佐木正治是怎麼想到生產計算器的呢?因為他很早就接觸到了這個革命性的產品。20世紀60年代,英國一家沒人聽說過的小公司製造了一台計算器,被命名為“阿米塔8號”,銷量出奇的好,特別是日本人對這個產品愛不釋手。
而神戶電器正是這家公司的微型管製造商,所以,佐佐木正治很早就開始關注電子計算器了。
當然,他絕對不是第一個關注計算器的人,也不是最後一個。早在1957年,一個叫尾柏忠雄的人創立了卡西歐計算機公司,後來這家公司發明了一個特大的計算器,寬1米,高70厘米,價格約合1,300美金。
後來,佳能公司又改進了這款產品,消除了雜音,還把自己的計算器產品推向了市場。那為什麼佳能要研究計算器呢?因為佳能做相機的時候需要靠譜兒的計算器,為了節約成本,佳能也在計算器領域大展拳腳。
1964年,索尼公司一位優秀的工程師設計了一款晶體管計算器,大大縮小了計算器的體積。可惜井深大對這個產品不是很感興趣,他認為,索尼公司應該造大家都會用的東西,計算器太冷門了,需求量不會很大。幾年之後,他無比失望地說:“當年,我真的錯了!”
幾乎與此同時,早川公司在索尼研發的計算器的基礎上生產了自己所需要的產品。這是他們推出的第一台計算器,名為“Sharp Compet”。這個東西跟現在的計算器比起來依然是龐然大物,重達25公斤,價格合1,400美元,跟當時日本的小汽車價格差不多。
沒想到的是,就這麼個大玩意兒居然銷量很好,卡西歐計算器在競爭中被遠遠地甩在了後邊。但佐佐木正治依然不滿足,何況,當時佳能公司又研發出了更輕便的計算器。經過研究,佐佐木正治認為,他必須找到合適的矽片,讓所有的晶體管都根植進去,這樣才能讓計算器變得更加輕薄。
於是,才出現了前頭的那一幕。
最後,給佐佐木正治幫助的是美國自動控製公司。這家公司的工程師相信,他們能把計算器所需要的所有部件都裝在4塊矽片上。
當佐佐木正治拿到自動控製公司送來的矽片時,他徹底震驚了。他覺得自己的時代就要來臨了!可惜,新時代還是遲遲沒有到來。其他廠商一聽說自動控製公司造出這麼牛的矽片,立刻紛紛要求訂貨,而美國人覺得正好可以趁著日本人競爭撈一筆。
佐佐木正治很憤怒,後果很嚴重。他果斷地結束了跟自動控製公司的合作,而且,自動控製公司也沒落下好下場。很快,日本政府告誡電子公司們,不要拿著外彙去買那麼多東西,矽片這玩意兒,你們可以自己研發。
好吧,既然領導都這麼說了,那咱就自己來吧。1970年9月,佐佐木正治成為早川公司的總經理。同一天,這家公司改名為夏普。
第二年,在佐佐木正治的推動下,夏普半導體工廠建成,其目標就是造出適合計算器的矽片。問題是,在工廠剛剛開始運轉的幾年裏,業績出奇的差,很多公司領導對佐佐木正治很不滿,認為他把大筆錢投到了沒有價值的地方。有段時間,佐佐木正治幾乎要辭職回家了。
但還是有人頗具慧眼,比如摩托羅拉公司就看中了夏普半導體工廠,還打算出資收購。起初,佐佐木正治不同意,但董事會成員紛紛表示應該把資產賣掉。佐佐木正治無奈之下隻得勉強同意,他帶著摩托羅拉的人視察工廠,等到馬上要簽合同了,董事會突然發現,這家工廠生產的矽片突然銷量大增,業績飛漲,開始盈利了。於是,董事會成員們換了一副麵孔,要求佐佐木正治停止出售計劃。
佐佐木正治氣不打一處來,但還好,工廠保住了。
好吧,我們還是說矽片吧。夏普製造的矽片徹底改變了計算器,它讓原本需要3,000個零部件的計算器變成了隻需要矽片、顯示屏和電池3個零部件的產品,而計算器的價格也縮小為以前的1/10。佐佐木正治和夏普公司讓計算器真的變成了“隨身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