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放下槍炮,用產品征服世界(一)(3 / 3)

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關稅貿易總協定》之後,日本的貿易保護政策也在逐漸放寬,進口限製政策也慢慢被廢棄。舉個例子吧,在1968年,日本小轎車的關稅高達40%,到了1971年,這個數字變成10%,一年後,這個數字居然變成了64%。日本企業意識到,貿易自由化時代已經來臨了,所有人都要參與到國際競爭當中去了。

以此相伴的是,日本貨幣開始實行升值並且實行浮動彙率製度。這個是跟日本對外貿易收支差額的變化同步的。1968年,日本對外貿易差額是25億美元左右,到1971年,這個數字變成了70億美元,實現了大幅度的貿易順差。

專家說,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完成了從經常收支赤字,投資收支黑字向經常收支黑字,投資收支赤字相轉變了。

這是啥意思呢?大家知道,發達國家熱衷於海外投資,這一點從早期英國就開始了。經常收支黑字,投資收支赤字的意思就是,在國內,日本賺錢;在海外,日本的投資在急劇增長,分割天下。

當然,貿易順差還造成了新問題,就是外彙太多了,不知道怎麼用。而當時日本實行的是固定彙率,而且彙率很低,這就造成了日元貶值,通貨膨脹接踵而來。

從國際形勢來看,日元升值也是必需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尼克鬆衝擊。尼克鬆,大家知道,美國總統,因為“竊聽事件”黯然回家。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尼克鬆在1971年8月曾經頒布過新經濟政策,目的是為了解決“越戰”引發的美國失業、通貨膨脹、貿易赤字等問題。這個新經濟政策的核心是:放棄金本位,停止美元兌換黃金和征收10%的進口附加稅,從而導致“二戰”後的“布雷頓森林體係”崩潰。

要說當時美國人也挺不靠譜兒的,尼克鬆頒布這個決定的時候,非常突然,全球經濟普遍受到震蕩。西方國家股價普遍下跌,國際經濟、金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日本也是深受其害。

為啥深受其害呢,很簡單,放棄金本位,美元肯定下跌,而日本外彙儲備特高,這一大筆錢等於跟著縮水了。

這樣一來,日本出口型企業受到的打擊就越發嚴重了,再加上美國肆意提高關稅,更是讓日本的中小企業苦不堪言,走到了生死邊緣。

世界其他國家也無法忍受這種狀況,大家湊在一起召開十國財長會議,探討解決之道。經過漫長而艱苦的博弈,最後,各國一致認為,日本是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日元必須升值,美元必須貶值,以此保證通貨市場的正常運行。除了日本以外,德國馬克也要升值,而美元對黃金的價格需要下降。最重要的是,美國必須停止貿易保護,廢除進口附加稅。

1971年12月,美元兌日元彙率上升為308日元,而此前這個數字是360日元。

穩定彙率在那個時候對穩定日元和日本國內經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德國馬克也升值了,這樣就讓日本人心理平衡多了,信心也開始慢慢恢複過來。

但這個政策並沒有維持多久,因為人們發現,貿易平衡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日本、德國出口額繼續飆升,而美國的出口額則持續下降。這種不對等的貿易體係必然還會影響經濟的健康發展。

同時,日本企業的海外步伐也逐漸加快。特別是在東南亞,日本的很多企業已經起到了支配當地經濟的重要影響。有一次,日本首相去泰國訪問,其間慘遭“扔鞋”式的攻擊,就充分證明了日本在東南亞的影響力。

麵對國際輿論的強大壓力,日本政府再次調整日元政策。1972年年底,日本宣布降低關稅20%,擴大進口額,以此降低升值壓力,同時決定向公共事業投資1兆日元,刺激經濟發展,緩解增加進口可能給國內造成的壓力。

在這裏咱們再說一下日本向公共事業的投資,算是插敘。為什麼這時候說這個呢,因為透過這些投資,你也能看到當時日本經濟的走向,甚至能和中國作些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