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
經大堂質詢,竇光鼐所參皆無實據,阿桂在大堂上與竇光鼐交鋒大獲全勝。接著,阿桂又命盛住調出藩司冊案與曹文植實查賬目核對,結果盡皆相符,無一差錯。
竇光鼐連著兩招皆輸,最後一招便隻剩下按吳榮烈的《寒梅鬥雪圖》所查到的十縣之虧空,以及按平陽李大璋所舉報的黃梅劣跡了。而阿桂對此早胸有成竹,他自己坐鎮杭州,兵分兩路,派員外郎海成去各縣調集關鍵人證物證來杭,又派和琳去平陽縣實地考察,以主持杭州會試的名義將竇光鼐留在杭州城內,不得使之有幹預之事。
二十天後,員外郎海成將各縣人證物證帶回。
阿桂立刻升堂問案,這一回阿桂讓竇光鼐與自己同坐暖閣之內,緊挨著他坐在左邊,而曹文植、伊齡阿等一幹人則在下分坐左右。這一回阿桂算是給足了竇光鼐麵子,但竇光鼐在阿桂身旁卻如坐針氈。昨日他剛剛聽說此案中最關鍵的一個人物李大璋,在家中半夜遇盜身亡。既然李大璋能被人滅口,這些被帶來的人證,是否也會被人威脅利誘,而不吐實情呢?他急忙派王義錄連夜打聽,了解到海成所帶回的人證絕大多數都是為竇光鼐提供過證據的,也就是《寒梅鬥雪圖》中的人。但此一時,彼一時,阿桂若在大堂上再來二十天前的那一幕,他竇光鼐又該如何對付?這些人如果當堂翻供,他又該怎樣應變?正思考中,隻聽喝堂聲起,一個人被引上堂來,卻是黃岩縣現任知縣許知文。
因許知文是在任朝廷命官,阿桂賞他一把竹椅。許知文謝過,方斜簽著坐下。阿桂問道:“竇大人所參你縣前任交於你一座空倉,共虧稻穀將近六萬擔。可是實情?欽差曹文植已在你縣查過,卻是賬實兩清,隻虧白銀三千餘兩,卻是何原因?”
許知文大聲答道:“回中堂大人,前任劉知縣所交代的穀倉的確是一座空倉。不過,當時溫州府之玉環、大門、洞頭三島四萬三千人口受災,共調去三萬擔糧食,又有安徽、湖南兩省買去三萬擔,收銀在庫。所以才有空倉一說,但並非是虧空。後來,已有三萬擔賑糧撥到本縣補入庫中,另三萬擔稻穀也從民間買入補倉。”
竇光鼐聽到此,腦袋“轟”一下就大了。真是怕什麼來什麼,許知文果然當堂翻供!
怎麼辦?竇光鼐暗暗盤算著。當初許知文親筆寫的具結尚在自己手中,要不要拿出去?但許知文既然敢冒著砍頭的風險撒這個彌天大謊,未必就沒有對策。恐怕此時的黃岩縣早已是銀糧滿倉,賬實兩清。如果將此具結拿出當堂對質,許知文若痛快承認他當時是一時不查,才有此過激昏聵之語,自己可就糗大了。連帶著自己也成了“不查而報,昏聵偏信”,那將更加被動。
正思量著,聽阿桂湊過身子道:“學政大人,你還有什麼要問的?”
“哦。”竇光鼐話中有些無力,“桂中堂問得詳盡,下官沒有什麼再質詢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