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衛禮道:“我看那海盜船上並無火炮,不過是些刀槍兵器,咱們這邊人多,沒有見死不救的道理。你趕快轉舵開過去,晚了,恐怕那些人性命難保。”
孟衛禮這邊張滿帆開過去,那邊人已經劫財完畢,將被打劫的客人盡數扔到海裏,向東去了。孟衛禮也不再追,將海裏的人一一救起,總算無人受傷。孟衛禮問被救的那些人道:“你們是哪裏人?如何遭了海盜?”
其中一個年紀大些的說道:“老兒姓龐,名茂琨,山西祁縣人。本要去日本販賣綢緞,沒想到半路遇了海盜,於是就往回逃。因舍不得拋下那些貨物,船沉速度慢,在這裏被追上。若無恩人相救,恐怕此時此刻我一家人都葬身於海底了。恩人請留姓名,日後老兒必將重謝!”
因乾隆二十二年之後,中國隻留廣州一關可對外貿易,孟衛禮一聽此話,知道這個人是做走私生意的,不願和他交往過深,淡笑道:“救人性命,替己消災,皆是分內之事。您不必言謝,更不必記恩!”
孟衛禮將他們送到威海,又送了一百兩銀子的程儀,便經天津進京去了。十一年光陰荏苒,孟衛禮早就把此事忘了,此時經這老人一提,恍然大悟道:“此事已經過去十多年了,難得你還記得。我說過不圖你謝的,不過既然有緣,不妨便在府上小住幾日。老哥現在還做海上的生意嗎?”
“後來又做了幾年,發了大財,便罷手了。回家買了幾頃田,蓋了兩座大院,做個安穩寓公,倒是清閑自在。隻是您的恩情一直放不下,這些年一直在尋找恩公,總算讓我們找到了。嗬嗬!”龐茂琨說罷,回身對帶來的從人道,“你們把東西抬進來。”
不一會兒,兩個從人抬進來一個大朱紅梨木箱,還有一個人捧著一個錦盒。龐茂琨指著這兩樣東西道:“小小禮物,不成敬意,還望大人體諒我龐家的一片心意,敬請收下。”
孟衛禮好奇地走到大朱紅梨木箱前,問道:“這是什麼東西?”
龐茂琨的從人將箱蓋一掀,現出一大塊晶瑩剔透、雕工精湛的獨山白玉來,此玉約有三尺高,水缸大小。孟衛禮知道,這獨山玉是四大名玉之一,常以綠色為主,此玉本就不多,白玉則更為罕見,又見其雕法儒雅致遠,質地上乘,知道是奇絕之品,不禁脫口讚一聲:“好玉!”
龐茂琨得意地一笑道:“大人,這塊玉可是舉世無雙的罕物啊。”
孟衛禮心滿意足地點點頭:“難為老哥哥一片苦心,我,嗬嗬,我就不辜負你的一片誠意了啊。”
三年前陳輝祖大案後,也是見過張榜告示追尋失落寶物的,但告示上寫得並不十分明白細致,也沒有圖像,而且當時孟衛禮根本就沒將此事放在心上,過後也就忘了。此時財迷心竅,更是什麼也顧不得,什麼也想不起來了,隻喜得哈喇子流了半寸長。料想那錦盒裏也必是珍品,也顧不上看了,急忙讓龐茂琨先在堂上等著,自己親自帶人將兩物收進密室。進了密室,打開錦盒,見裏麵是唐伯虎的《麻姑圖》,孟衛禮喜滋滋地暗道:就憑這兩個寶貝,我便已經身家百萬了。熬過了這個風頭,便告老還鄉,也學那龐老頭置些田產,做個逍遙寓公,豈不美哉?!
孟衛禮回到客堂,與龐茂琨寒暄幾句,孟衛禮是誠心留宿,龐茂琨卻堅持要走。當天依依惜別,孟衛禮竟然感動得掉下幾滴淚來,倒不是感念龐茂琨,而是沒想到自己竟然也能一日暴富,如做夢一般。
可惜好夢不長,噩夢即至!和琳臨走前一天,乾坤倒轉,一切成空,隻有那冰涼的囚車,鑄鐵打就的牢籠,真真實實地擺在他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