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掃了一眼做認真聆聽狀的兒子,想起他先時跟自己說的話,終是沒有將最後的賞賜給說出口。

謝淩雲聽父皇誇讚自己是真正的賢德,歡喜之餘又有些不自在。她自小學規矩,也知道世人眼裏的女子賢德是怎麼樣的。她明白自己細細算來沒有一條符合。但是父皇這般誇讚正名,稱她是真正的賢德,她也心生感激。

這次皇帝的話,教一旁的大臣們聽了,一思索,也琢磨出味兒來:皇帝陛下好像不反感甚至是挺高興看到大齊有這等奇女子。還有人思索,或許可以順著皇帝的意思,再請皇上封賞太子妃?

……

犒賞一事過去沒多久,就有人上奏折誇讚太子妃,認為朝廷給的賞賜太少了 。

皇帝看見這折子,笑了一笑,非但不惱,還興致勃勃地問諸位大臣:“那怎麼封賞才不少?”

不等眾人回答,皇帝便道:“若朕退位後,太子繼位,謝氏就是母儀天下的皇後……”

他說到此處,大殿上有不小的騷動。

紀恒心中略覺尷尬,他麵無表情,一言不發。

皇帝又續道:“這封賞夠不夠?”

上折子的那位大人大氣不敢出,他原是想著揣摩皇帝的心思,好好誇一誇太子妃,好覺皇帝高興。不成想,皇帝竟說了這麼一席話。大家都猜測皇帝肯定會傳位給太子,可是帝心難測,萬一不是呢?

殿上鴉雀無聲。紀恒也不好說話,說夠不是,說不夠也不是。

皇帝微微一笑,又道:“也是,太子繼位,她理當是皇後,這也不算是對她的封賞。可惜了……”皇帝皺眉,略一沉吟說道:“可惜本朝沒有女子做官的先例,咦,不對,是有女官,不過是在宮裏。這樣吧,她前番救駕有功,就封她做一個昭勇將軍吧!”

皇帝話音一落,殿上嘩然。

昭勇將軍是正三品武官,比起皇後,比起太子妃,品級遠遠不如。但是曆來哪有女子做昭勇將軍的?皇帝這不是胡鬧麼?而且,既是太子妃又是將軍,不倫不類,貽笑大方。

李大人當即就道:“皇上,不妥啊……”

“有何不妥?”皇帝反問,“數次救駕,屢立奇功,李愛卿告訴朕,莫非她當不得這昭勇將軍?”

“那謝氏畢竟是無知婦人,如何能當將軍……”李大人急道,“封賞她的父兄就是了。”

紀恒麵無表情掃了李大人一眼。

皇帝皺眉:“諸位愛卿也覺得不妥麼?剛才還說封賞不夠,朕真的封賞了,又說不妥……”皇帝重重地哼了一聲,頗為不悅。

有堅定的保皇派,皇帝下令從不違逆的,當即便表態:“臣覺得此舉很妥當,皇上聖明。”他侃侃而談,從神話說到今朝,力證太子妃當得起昭勇將軍。

皇帝連連點頭:“說的是,說的極是。”

原本皇帝心裏想過給點更實際的,不過黃金也賜過了,其他的,她也不缺,他真是封無可封,賞無可賞。有人質疑封賞不夠,皇帝表示並不意外。

一般來說,後妃賢德,會封賞他們父兄,加恩於他們家族。

可是,這一回,皇帝偏偏不這麼想。封賞謝家可以,但是正主兒,也得給足夠的光榮。——尤其是她現下還懷著他的孫子。

讓夷狄俯首稱臣,老百姓覺得揚眉吐氣,皇子自己也感到暢快啊。

太子妃會武麼?會武。

太子妃有功麼?有功。

該封麼?這……該吧。

其實大家心裏都清楚,這所謂的昭勇將軍,不過是個虛名罷了。太子妃還能整日待在軍營不成?皇帝也不願意吧。

不管大家心裏怎麼想,最後皇帝拍板決定,給太子妃謝氏一個昭勇將軍的官銜。

見皇帝執意如此,原本一直以“不合規矩”來抗爭的大臣也不再頑強抵抗。

沒辦法,君命難為。反正隻是個空頭銜,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何必因為一件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情得罪現在的皇帝和未來的皇帝呢?

不過皇帝近來果真是上了年紀麼?越來越專斷任性了。

——皇帝確實認為自己上了年紀,還未到花甲之年的他已經不想再管理朝政。他這一兩年練武,覺得大有意趣,身體也比先前好。如果不是有去年夷狄進攻之事,紀恒不得已去了邊關,他恐怕早就正式退位了。

但是現在,他覺得還不能安安生生去做太上皇,他得把一些事情處理完,才能真正輕鬆。

比如說,封賞謝芸一事。

給謝芸官銜,他做來和紀恒做來,意義是完全不一樣的。

皇帝並沒有想到他封謝淩雲為昭勇將軍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但是這看似不倫不類的封賞,卻讓謝淩雲欣喜異常。

這證明她的本事,她的功勞被人所認可。她不隻是誰的妻子,誰的女兒,僅僅是她自己。在她上輩子,這是一件不算多難的事情,可這輩子,卻是很不容易。

謝淩雲很喜歡這三品武官的朝服。雖然她自己對當官兒沒有多大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