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勢所趨(2 / 2)

這個沒有錯。所以說劉備此時必須請一個優秀的軍師來輔助自己是大勢所趨。可軍師和自己的兄弟之間如果意思相左怎麼辦?軍師如果徒有其名怎麼辦?這是一非常大的問題,要知道如果武將在戰場上出錯輸掉的可能是一場局部戰爭,而軍師是做全盤謀略的,一旦發生失誤可能把你的老本都得搭進去。

赤壁之戰時,曹操就是聽信蔣幹的一麵之詞不僅誤殺了蔡瑁張允兩名有經驗的將領,還將半輩子的積蓄都搭進去了嗎?

說到蔣幹這個人其實三國演義中對他的描述並非完全正確的,蔣幹醜嗎,NO,據三國誌中描述蔣幹是“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那麼有儀容自然就是說長的好看呢。口才也非常好,在江淮之間找不到對手,還是一個比較牛的人物,隻不過在三國演義中為了襯托孫劉聯盟隻能犧牲他的名譽了。這個例子隻能說明文臣的重要性,作為劉備當然明白這些道理。

他接下來做的事情便是遍訪荊州尋良才。我們知道在當時荊州這個地主在全國是非常富庶的城市,劉表在這裏管轄還是非常成功的,

隨著北方的戰亂,南方麵混戰,加上荊州本土文化的昌盛注定了大量的人才聚集於此。老一代的文豪如黃承彥,司馬徽,已經從政的如蒯良蒯越兄弟包括劉表,年輕的如諸葛亮,徐庶,當然也包括那個狂妄不羈的禰衡。所以說荊州遍地是人才,劉備所要找的當然是一個能夠誓死效忠他的角色。老一輩的肯定不行啦,年誓已高,再忠於他估計也到不了那一天。已經從政的更不可能了,像禰衡這樣的人他也不敢用,碰到張飛那火爆脾氣說不定見麵就跟他砍嘍。好不容易碰到一個徐庶吧,被曹操一個雕蟲小技就給忽悠過去了。(其實自從我讀三國演義時我就感到奇怪,徐庶是一個孝子,他本人在荊州為劉氏集團服務,為什麼把他老母親定居在自己的敵人的地盤呢?一個聰明的孝子怎麼會忽略這點,百思不得其解!)。徐庶走後可以想像劉備心中的失落,可軍師的重要性在徐庶為之服務的這段時間裏已非常明顯,這也自然而然地化解了關羽張飛等武將對文臣的偏見,為今後諸葛亮的登台做好了鋪墊。曆史就是這樣的巧合,那麼為什麼劉備會在徐庶之選擇諸葛亮,而諸葛亮為什麼又會選擇劉備呢?請支持在下的下一章節,軍師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