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不能說郭嘉就比其他的謀士比如說程昱這些謀士利害多少,隻是在某一件事情上對了。曹操攻打烏恒時同樣也沒有賈詡的相關建議呀!

但做為賈詡而言,他的身份是謀士,他已經作到了謀士該做到的東西。賈詡也因為自己加盟曹操後所做的如此多的成功的事情被曹操委以重任。

賈詡所承擔的不僅僅是曹操的重托,而僅還是曹丕的頂梁柱。

公元二一七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二年,當時曹操未立太子,曹丕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計於賈詡,賈詡說:“希望將軍修養品德,勤於學習,日夜孜孜不倦,不違背作兒子的道義,這就夠了。”曹丕聽從了他的建議,刻意磨練自己。

後來,曹操私下問賈詡對立嗣的看法,賈詡閉口不答,曹操問他為何不答,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曹操大笑,於是於該年立曹丕為太子。

一方麵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所以怕曹操猜嫌,於是采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別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當時天下談論智謀之士時都十分推崇他。

另外,賈詡的不語還有另外一層意思,賈詡實際上在立接班人的問題上是非常傳統的人。所謂的傳統當然就是立長了,立大兒子為接班人,立大老婆生的為接班人,這是古代繼承的一個規矩。所以當曹操問及他的時侯,賈詡會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這兩個漂亮的草包不就是在立接班人的時侯,猶豫不決,最後把大兒子廢了立了小兒子結果自相殘殺嗎?

看看劉表,明明劉琦是大兒子,完全有能力繼承他的位子,當然這是相對於劉琮來說的。結果劉表被自己的小老婆還有那幫小老婆的親戚給忽悠的不著邊際,把位子傳給劉琮之後,曹操大軍開到,劉琮便投降了。劉表治理一生的荊州拱手讓人。

再看看袁紹呢,更亂。袁譚本是最適合接任袁紹位子的人,但這個袁紹又非常喜歡袁熙。為什麼?長的漂亮呀,而且袁熙長的非常像袁紹,這也就是袁紹喜歡袁熙的原因,所以說是老帥哥喜歡小帥哥,一般人也是都會喜歡和自己想像的人。但喜歡歸喜歡,總不能因為自己的喜歡亂了綱常呀。

但袁紹不管,就在他這麼一翻折騰之後,袁氏三兄弟互相殘殺,最後被曹操撿了一個大皮包。輕鬆占領了袁紹的地盤。

所以說這違反常理的人,勝則好,不勝則兵敗如山倒,沒有任何挽回的機會。

賈詡就以這樣一種方式告訴了曹操應該立長為先。曹丕繼位之後,對賈詡非常感謝,為報賈詡之恩,封賈詡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增食邑三百,前後共八百戶。又分食邑二百,封幼子賈訪為列侯。以長子賈穆為駙馬都尉。

曹丕對賈詡的感恩戴德並不意味著曹丕對賈詡言聽計從。公元二二三年,曹丕問計於賈詡:“我想統一天下,先生認為是先征討東吳呢,還是先征討蜀國呢?”賈詡則建言,現在陛下剛稱帝,應該以治理國家為主,發展經濟再出兵。

結果曹丕急功近利,不聽賈詡之言,首征東吳,大敗而歸。而同年,這位神鬼居士與世長辭,終年七十七歲。

賈詡的這一生,是讓人即敬佩,又害怕,所謂的洞察人性,洞悉人心的高明之處便是如此。他能知道你心中所想,試想一下,哪個主公願意自己被自已的下屬看穿自己的心思。誰都不願意?但賈詡這樣的本領卻不得不讓人垂涎三尺。

曹操因為得到了賈詡如虎添翼,使得他的統一天下的步驟徒然加快。賈詡也因為效力於曹操得到一個謀士該得了一切!

這一章節談賈詡更談到了曹操的謀士,即然如此,我們不妨再談談與諸葛亮齊名的曹操勢力的絕頂謀士—郭嘉!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