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東宮論政(2 / 3)

趙桓落坐時,那名麵目平淡的衛士立在他身後。

何灌看到衛士的眼睛,暗暗稱讚,這樣的年輕人真可怕,眼光如電,客廳裏一點輕微動作都逃不脫他的視野,太子有這樣的衛士,安全當無憂。

每年,京城都會過來許多求職或應考的武林才俊,許多權臣和王公派人密秘接觸這些武藝高強的少年,通過金錢和財富的收買,把他們收作府中私人衛士。

吳中信並非武人,對趙桓身邊的這個衛士沒有任何感覺,反而有些嫌煩,今天他們要談論朝中重大事情,讓一個身份低微的衛士傍聽太不應該了。

吳中信瞅了瞅冷酷的衛士,又看了看王藻,說:“王大人,朝中發生了一件大事,關係太子殿下,你看是否該把不相幹的人清退。”

王藻自然會意,命令趙桓身邊的衛士說:“出去。”

這名衛士卻不理會王藻,巋然不動,依然如傲人的青鬆一樣立在趙桓身側。

趙桓急忙解釋:“外公,他是我的貼身侍衛,是孟皇娘推薦來的,對我忠心耿耿,是可信的人。”

趙桓所說孟皇娘是哲宗時的孟皇後。哲宗趙煦與徽宗趙佶是兄弟關係,哲宗孟皇後和徽宗王皇後都是兩人的結發妻子,性情同是賢淑溫婉,相互之間常以姐妹相稱。兩女雖貴為皇後,但都命運多艱,哲宗專寵容貌俏麗的劉婕妤,劉婕妤恃寵成驕,經常冒犯皇後,後通過陰謀鬥敗孟皇後。哲宗以孟皇後“旁惑邪言,陰挾媚道”的罪名廢居瑤華宮,號“華陽教主,玉清妙靜仙師”。

孟皇後被廢,原是端王妃的王皇後常去看望安慰她。

及而徽登基,王皇後也被徽宗冷落,最後抑鬱而死。

孟皇後與王皇後同病相臨,互相關照,感情更勝似姐妹,王皇後死後,孟皇後專心扶養太子趙桓,趙桓尊稱孟皇後為皇娘,對她的安排和指示向來聽從。

王藻並不聽趙桓的解釋,嚴肅說:“讓他守在門外,任何人不得進來。”

趙桓下令,這名衛士才走開,立在門外,臉上始終平靜如水。

吳中信把朝中發生的陳駙馬案敘述一遍。

宿景元和何灌都已熟悉該案件,聽了自然沒有什麼反應。

趙桓聽得有趣,“陳駙馬薄情寡義,民家女拚死上告”,這真是一件有趣的故事,等會講個愛妃聽,她一定也會笑。

工藻眉頭緊皺,他邊聽案情,邊疏理其中的頭緒,從中查找對趙桓有利和無利的因素。漸漸,他聽出了眉目。現今朝中,分作明顯兩派,一派擁護太子趙桓,大臣有刑部尚書吳中信,太尉宿景元,馬軍都指揮何灌等,因為太子法定是下一任皇帝的繼承人,所以朝中擁護太子的應該在多數,越是老臣越會傾向擁立太子。從目前看童樞密應該是站在太子這一方,蔡太師則態度不明朗,並且此人極善變,不到最後關心你根本看不透他會擁立誰。益王趙楷是另一派擁護的對象,趙楷的生母王貴妃與鄭皇後同為向太後押班出身,與鄭皇後關係親密,在後宮比較得勢,趙楷能文擅談,深得皇上寵愛,皇上性情風流輕佻,以文人騷客的眼光處理國家大事,而趙楷與皇上脾氣相投,皇上早有廢太子立益王的私心。看到皇上的私心,朝中一些大臣也積極站在益王趙楷這一方,經常在皇上跟前讒言,希望廢太子立益王,擁護趙楷的大臣中,數王黼和蔡攸權重。殿前司都點檢陳挺楷本來不屬於趙楷這一方,在王黼等寵臣的攛掇下,皇上把陳挺楷的兒子陳世偉欽點為駙馬,讓柔福帝姬嫁給他,而柔福帝姬與益王趙楷同父同母,感親自然深厚,如此一來,陳挺楷也自然站在趙楷這一方。幸而陳世偉品行不端,欺騙良家女子的感情,令女子失身懷孕。案件既然告到三司會審,看來陳駙馬不能輕易脫身,如此就能打擊益王趙楷這一方的實力。

王藻理出所有頭緒,得出一個最終觀點,無論如何,都不能輕易放過陳駙馬,要通過陳駙馬案重重打擊趙楷,給朝中大臣一個警告,凡是擁護趙楷的,都可能會遭遇不測。

何灌突然有一絲驚兆,他感到門外的衛士正在仔細聽取案情陳述,尤其是案件中的某個人名,他聽得似乎更加仔細。客廳大門離他們談話的位置有兩丈來遠,厚厚的大門還是緊閉,這個衛士會有這樣深厚的內力和高超的聽力嗎?但想到趙桓曾說他對他忠心耿耿,看來這個衛士不會有什麼非分之念。

王藻突然問趙桓,“殿下,你有什麼看法。”

“哈,有趣。”趙桓剛說出這句話,覺得不妥,立即改口說,“陳世偉薄情寡義,理應受到法律的嚴懲。”

“殿下還看出什麼?”

“國法大如天,任何人觸犯國法都要受到嚴懲,不管他是平民百姓還是皇親國戚。吳尚書既然是刑部尚書,又參與三司會審,就要給民女秦紅芍主持公道,嚴懲忘恩負義的陳世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