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東宮論政(3 / 3)

“殿下,請你不要說這些冠冕堂皇的廢話,如果你不能從中得出有意義的東西,你就浪費幾位大臣一片苦心。記著,從現在起,朝中發生的任何事情你都要歸結為是否影響你坐穩太子寶座的事情,你要學會分析,找出對你有利的因素,也找出無利的因素,有利的因素你要總結擴大,無利的因素你要設法避開,或者轉化成有利的因素。”

“外公教訓得極實,孩兒受教了。”趙桓一臉仰慕和感激,自母後過逝後,外公是他最堅強的人生後盾。

王藻詢問三位大臣的看法,這件案件該如何審理。

吳中信說:“我們處理這件案件的目的,是看它能給太子殿下帶來多少幫助。現在朝中,形勢非常明顯,王黼和蔡攸一心扶持益王,還有一些大臣看好益王的得寵,也想向益王靠攏,但沒有明目張膽與王、蔡勾結一起。王蔡也感到有些勢單力薄,想多拉攏一些大臣,陳都點檢就是他們拉攏的對象。所以在駙馬案件上,王蔡歇力維護陳駙馬。包括開封府錢知府,看來也是與王蔡一夥,這件案子如非蔡太師私下透露給我,可能就被錢知府私下化解了。我想利用好這件案子,給王蔡一夥沉重打擊,並且借此拉過來更多的朝臣,畢竟太子殿下是我大宋天定的儲君。”

何灌說:“今天朝上,我看童樞密和蔡太師都有意維護尚大人,他們應該是偏向太子一方。”

宿景元搖搖頭,表示對何灌的說法不太認可:“你不太了解童樞密,他之所以力挺吳尚書,是因為他對陳挺楷不滿,陳挺楷私下向皇上奏過本,說童樞密在西北濫用兵權,謊報軍功,實際上西北連年征戰,宋軍敗多勝少。童樞密自然懷痕在心,借機報複陳挺楷。”

吳中信說:“童樞密和蔡太師都是朝中數一數二的元老級的大臣,如果能有他們協助太子殿下,我們自然必勝無疑,但是,他們一心跟隨皇上,許多時候往往看皇上的心意行事,如果我們處理好了,這兩位元老會對我們大大有利,否則的話,會給太子殿下帶來很大麻煩。”

王藻說:“我讚成吳尚書的看法,蔡太師號稱朝中不倒翁,曾事奉過三朝皇上,深諳為官之道,他的很多做法都是表裏不一,話裏說著好,背後可能會告你的狀,就象今天這件案子,明裏看是他故意透露給吳尚書,背後說不準是想看我們和王黼和蔡攸鬥法,爭個兩敗俱傷。”

趙桓聽得心慌,他想不到皇位之爭會如此複雜,外公常給他講玄武門之變的故事,但他很難理解,為了爭奪皇位,兄弟之間真的可以兵刀相見嗎?

王藻接著說:“不過,單從這件事來看,該案的審判有利於太子殿下,讓朝中大臣們都看到,凡是與王黼蔡攸之流合夥的,都會受到太子殿下的懲罰。”

宿景元問吳中信:“尚書,你對該案有多少把握。”

吳中信說:“現在很難說,三司會審,刑部、大理寺和禦史台各占三分之一,禦史台肯定是要袒護,而大理寺卿李綱是出了名的硬骨頭,如果本官擺明與對禦史台對著幹,李綱不見得會偏向我。從現在的案情分析,陳世偉毫無疑問做了違法亂紀的事情,關鍵看人證物證是否有力度,還要看案情發展到什麼程度,如果案子判輕了,可能會判陳世偉品行不端,欺騙良家女子,重了會判他縱容手下,意圖傷害孕婦及親子,再重了就是判他欺君之罪,來個斬刑。”

聽到斬刑二字,趙桓打了個寒顫,人命關天的事情,吳中信卻能輕描淡寫的說出來,但是,柔福妹子一生的幸福可能就此被毀,趙桓雖然與柔福不熟悉,可見過她幾麵,她就象一個瓷娃娃一樣嬌美可愛,這樣美麗可愛的少女,如果突然喪失夫君,成為未出閣的寡婦,這樣的事情想也不敢想,趙桓忍不住說:“吳尚書,能否有折中的法子,既能懲罰王中丞、蔡殿侍,又能不傷害柔福公主的幸福。”

“殿下仁愛天下,微臣實在高興,但是在這件案情上,如果放任品行不端的陳世偉迎娶柔福帝姬,正是對柔福帝姬的傷害。微臣參與三司會審,目的是懲罰違法亂紀之人。”

王藻毫不管氣的批評趙桓:“殿下,如果你到現在還認識不到皇位之爭的殘酷性,你趁早放充太子身份算了。縱觀曆史先朝,凡是成大事者,都有超越常人的堅強和果敢,婦人之仁隻會一事無成!”

王藻的批評很尖銳,絲毫沒有顧及趙桓的麵子,趙桓臉色一紅,不敢亂插言。

何灌問吳中信:“尚書,處理刑獄你最在行,你認為該案如何處理對殿下最有利,我們如何做才能幫你的忙。”

吳中信臉色一板,冷竣說:“判陳世偉欺君犯上之罪,論罪當斬,這樣才能最有利。至於如何判案行刑,本官還沒有接觸案情,不敢妄下定論,不過,詳細分析涉案諸人中,名叫韓希文的這個人是本案的關鍵,把他處理好了,就能判陳世偉死刑。如果處理不好,還可能令陳世偉無罪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