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戈(1 / 2)

許老夫人近來身子不好, 這各房的太太和老爺, 都是知道的。可大家讓大家始料未及的是, 老夫人這次是真的不行了。

郎中的話說的雖說隱晦, 可言語間也在暗示他們, 該準備起後事來了。大太太顧氏平日裏主持中饋, 聽著郎中這話, 當即就忍不住紅了眼睛。這,這若那日她沒留蕙姐兒一人和老夫人,是不是老夫人就不會這樣了?

大爺許晟平看她憂心忡忡, 暗暗歎息一聲:“聽曲嬤嬤說,這些日子母親總夢到一些往事,可見, 還是有些征兆的。又怎麼能怪你?”

顧氏拿帕子擦了擦眼淚, 聲音顫顫:“太皇太後一直苦於把二弟從內閣首輔的位置上拉下來,這次, 該是要得逞了。這二弟尚且在位時, 太皇太後都不見得容得二弟, 俗話說得好, 人走茶涼, 怕是二弟一從這位置上下來, 手下那些人,早就重新站隊了。”

顧氏雖說是內宅婦人,可也不是丁點兒見識都沒有, 她也不知是自己多心了還是別的什麼, 說著說著,她隻感覺自己的心噗通噗通跳的愈發厲害了。

許晟平聞言,眉頭微蹙,半晌緩緩道:“二弟這些年,把控內閣,手下不會丁點兒可用之人都沒有。再說,翊哥兒往西北去,你該不會把這個給忘了吧,太皇太後想這個時候就向許府動手,未免也太高看了自己。”

知道自己再多問也無濟於事,顧氏沉沉歎息一聲。她是長房媳婦,老太太的身後事,好多事情她都得親自安排,親自過目,縱然傷心,縱然害怕,可現實哪裏容得她有閑暇時間多想。

隻是想到老太太是見過蕙姐兒之後才突然氣急攻心,顧氏還是有些不忿,這大曜國以孝治天下,這等孽障,就該拉去沉塘,最不濟也該攪了頭發日日在佛祖麵前告罪。

小小年紀就爭強好勝,而今又來禍害老夫人,顧氏真恨不得撕碎她。

許晟平知她心裏氣不過,寬慰她幾句後,轉移話題道:“母親時日無多的消息,郡主那邊,你可派人打了招呼?”

顧氏點點頭:“早就差人過去了。”

說完,屋裏又是一陣靜默。

許晟平緩步走到窗前,接連幾日了,外頭的天黑壓壓的,傾盆大雨更是下個不停,京郊來了不少的災民,不過哪可能讓他們進京來。太皇太後如今在洋洋得意,怎麼可能讓這些晦氣的東西,掃了自己的興致。

可欽天監那邊,暗中卻早已經是有了不少流言,且不說靖南王帶兵北上,就衝著這京城連日的暴雨,天氣陰沉的可怕,這怎麼看怎麼都是不好的征兆啊。大曜王朝,怕是沒多少時日了。

定國公府

聞著許府傳來的消息,許姝情緒突然變得有些低落。雖自己並未承歡許老夫人膝下,可心裏多少還是有些不好受。

尤其想到外祖母也年事已高,加之進來諸事煩擾,她更是覺得心思異常的沉重。

高寧大長公主那裏,也早已聞到了風聲。這不,當即就差身邊的大丫鬟來叫許姝往鶴安堂去了。

“外祖母,您一定要好好的,姝兒要看著您長命百歲……”

許姝一進門就撲倒在了高寧大長公主的懷裏,哽咽道。

看著寶貝外孫女如此孩子氣的樣子,高寧大長公主好笑的拍拍她的後背,“傻孩子,外祖母和許老夫人都年事已高,總有那麼一天的。這人生啊,不都如此。先帝爺為了長生癡迷丹藥,最終落得什麼下場,可見這世間的人,再尊貴再顯赫,最終終點也都一樣的。不同的是,有的人死了,被埋在皇陵,而有的,不過一堆黃土。”

聽高寧大長公主說話如此不忌諱,許姝哭的更厲害了。

高寧大長公主拿起帕子輕輕替她擦掉眼淚,“京城早就風雨飄搖,你爹爹這一丁憂,怕是更要亂成一團了。外頭也不知多少人看許家的笑話。”

說完,高寧大長公主暗暗歎息一聲,又道:“王爺既離京,心裏該是已經有謀劃的。其實,你爹爹這個時候致仕也好。”

高寧大長公主的話意有所指。

許姝哽咽道:“外祖母不早就認定了王爺這個外孫女婿,外祖母莫要擔心,姝兒不會吃虧的。王爺也不會讓姝兒受任何的委屈。”

聽她這麼一說,高寧大長公主也忍不住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是啊,這外孫女婿,很得她的心。這幾日,姝兒在她身邊,可王爺還隔三差五的差人送些小玩意過來,蓋不過是逗姝兒開心。

這樣的用心,若不是真的動了心,又怎麼可能想象。

想著這些,高寧大長公主拉著她的手,歎息一聲:“許老夫人的身後事,你一個外嫁的姑奶奶,也插不上手。外祖母別的不擔心,就怕你爹爹那邊,放不下手中的權。這些年,你爹爹身邊沒個知冷暖的人,所有的心思,都在朝堂上了,這平日裏前呼後擁慣了,怕是他會不習慣的。”

高寧大長公主還是有些擔心,許晟陽不願意在這節骨眼上致仕。雖有丁憂一說,可他位及首輔這些年,手下多少人。別的不說,就翰林院裏麵,有多少是他的門生,又有多少稱他一聲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