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留別
帳望溪亭夕照明,綠楊如畫罨春城。
無人為唱陽關曲,惟有青山送我行。
夕陽西下,將周遭的山川都籠罩在一片明豔的餘暉之中。即將登程遠去的詩人孤獨地站在溪邊的小亭內,悵然地望著被綠楊掩映著的春城——那是他要告別的地方。詩的前二句在人們麵前展現了一個寂靜、空曠和多少帶有傷感的畫麵。溪!亭原是古人的送別之處,綠柳又是古人的贈別之物,詩人遠行,本該有人相送,可此時隻有他孤身一人,麵對空寂的山野,其惆悵和孤苦之情自然難以自已。
第三句即將這種難堪點破。“陽關曲”即唐代詩人王維的《渭城曲》,其詞雲:“渭城朝雨澠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由於曲的情辭哀惋,被後人譽為送別詩的絕唱。凡遇送別臨行,必以此曲勸慰行人。如柳永《少年遊》:“一曲《陽關》,斷腸聲斷,獨自憑蘭橈”、辛棄疾《鷓鴣天·送人》:“唱徹《陽關》淚未幹。功名餘事且加餐”等,莫不如此。可是詩人臨行,卻“無人為唱陽關曲”,則其淒清愁苦,又遠在於有人相送、聞“陽關曲”而悲哀難禁之上,已不待言。末句“惟有青山送我行”在此基礎上拓開一筆,表麵是以青山的相親、相送聊作自慰,實際上是把無人相送的留別之孤苦更推進了一步。所以沈德潛說此詩“情致纏綿,比唐人作更翻得別”(《明詩別裁集》)。其別就別在不落前人以“長亭”和“折柳”來寫離狀別的俗套,於常見景、熟用語中翻出比有人相送和“為唱陽關曲”更令人不堪的新意。試想前人離別,臨行時尚有人折柳相贈、以酒樂慰情,其愁僅在“西出陽關無故人”,而詩人卻連這一點慰藉也不具備,一人來去匆匆,心情自然也遠非通常的“黯然銷魂”可比。也正因為此,詩人才不得不將這種人生的苦痛“留”在溪亭,“留”在青山綠水之間,讓後人來細細地加以品味。
〖BW(D(S,,)〗
〖BW)〗
〖BW(D(Y,,)〗
〖BW)〗
〖BW(D(X,,)〗
〖BW)〗
〖BW(S(S,,)〗
〖BW)〗
〖BW(S(X,,)〗
〖BW)〗
〖BW(S(Z,,)〗
〖BW)〗
〖KH8〗〖JZ〗〖HT1XBS〗清 代 詩
〖BW(D(S5mm,-23mm,-25mm)〗
〖BG(〗
〖BHDWG15mm,WK64mm,WK49mmYQ*2,WK20mm,WK18mmW〗
〖2〗〖SQ1*2〗〖HT13.L〗中國曆代詩文叢書〖〗〖XCtph.TIF〗
〖BG)F〗〖BW)〗
〖BW(D(Y5mm,-23mm,-25mm)G18.1mm#MD2〗
〖BG(〗
〖BHDWG110mm,FK18mmW〗
〖BHDFG1mm,FK18mmW〗
〖BHDFG10mm,FK15mm,WK3mmW〗〖WTBKHX〗〖BM〗〖WT〗
〖BHDFG1mm,FK18mmW〗
〖BHDFG94mm,FK15mm,WK3mmW〗〖GP〗〖HT17.W〗明 清 詩 詞 300 篇〓〓〓
〖BG)W〗〖BW)〗
〖BW(D(X5mm,-23mm,-25mm)〗
〖BG(〗〖BHDFG18mm,WK151mmW〗〖BG)W〗〖BW)〗
〖BW(S(S5mm,-23mm,-25mm)〗
〖BG(〗
〖BHDWG15mm,WK18mm,WK18mm,WK62mmZQ*2,WK53mmW〗
〖2〗〖XCtpg.TIF〗〖3〗〖SQ1*2〗〖HT13.L〗中國曆代詩文叢書〓〓〓〓〓
〖BG)F〗〖BW)〗
〖BW(S(Z5mm,-23mm,-25mm)G18.1mm#MD2〗
〖BG(〗
〖BHDWG110mm,WK18mmF〗
〖BHDFG1mm,WK18mmF〗
〖BHDFG10mm,WK3mm,WK15mmF〗〖〗〖WTBKHX〗〖BM〗〖WT〗
〖BHDFG1mm,WK18mmF〗
〖BHDFG94mm,WK3mm,WK15mmF〗〖〗〖GP〗〖HT17.W〗明 清 詩 詞 300 篇〓〓〓
〖BG)W〗〖BW)〗
〖BW(S(X5mm,-23mm,-25mm)〗
〖BG(〗〖BHDFG18mm,WK151mmW〗〖BG)W〗〖BW)〗
吳偉業
采石磯
石壁千尋險,江流一矢爭。
曾聞飛將上,落日吊開平。
采石磯在今安徽馬鞍山市西翠螺山麓,與嶽陽城陵磯、南京燕子磯並稱為長江三磯。原名牛渚磯,相傳古時有金牛出渚而得名。詩著重描繪了采石磯的險要和江流的氣勢。結句借寫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攻取采石磯的英雄業績,抒發了詩人眷念亡明的情懷,境宏而意深。
談遷
渡江
大江駭浪限東南,當日降帆有舊慚。
擊楫空聞多慷慨,投戈畢竟為沉酣。
龍天浩劫餘孤塔,海嶽書生別舊庵。
聞道佛狸曾駐馬,豈因佳味有黃柑?
這首詩是作者北行過京口(今江蘇鎮江)時作,借當地的史事慨歎地明弘光朝的滅亡。“擊楫”二句:東晉祖逖統兵北伐,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歸:“不能清中原而複濟者,有如大江!”見《晉書·祖逖傳》。投戈,放下武器投降。《舊唐書·李光顏傳》:“光顏躍馬入賊營大呼,賊眾萬餘人,皆解甲投戈請命。這二句是說,南明朝雖多誌士,而福王和權臣荒淫,終致滅亡。“龍天”二句:謂明亡清兵南下,鎮江氣象荒涼,人民離散,隻剩孤塔。龍天,用佛經中”天、龍“等八部神的典故,以指天、人、世界,見《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孤塔,指鎮江金山上的慈受塔。海嶽,用米芾典故,他字元章,別號海嶽外吏史,宋代著名書畫家。他寓居鎮江時,曾在城東結海嶽庵。“聞道”二句:說敵人南侵,不是貪求黃柑的佳味。佛狸,南北朝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小名。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魏太武帝攻宋,曾追兵到鎮江,在瓜步山上建行宮,駐馬事指此。又魏太武帝兵到彭城(今江蘇徐州)時,曾使尚書李孝伯至城下與宋沛郡太守張暢通話,要求送黃柑,見《南史·張暢傳》。
金聖歎
七絕
天公喪母地丁憂,萬裏江山盡白頭。
明日太陽來作吊,家家簷下淚珠流。
金聖歎文章詞賦流播海內,早已見快炙人口。而其臨難時口占一首,更覺其敏捷及詩境浩大。
黃宗羲
蒼水
少年苦節何人似?得此全歸亦稱情。
廢寺醵錢收棄骨,老生禿筆記琴聲。
遙空摩影狂相得,群水穿礁浩未平。
兩世雪交私不得,隻隨眾口一閑評。
這是悼念民族英雄張蒼水殉難的詩。蒼水,張煌言的別號,詳見本書張煌言詩選所附小傳。張在康熙三年(1664)被清朝殺害。少年苦節:蒼水在順治二年(1945),擁立魯王以海抗清,才二十五歲。全歸:全節歸死,指為國殉難。《禮記·祭義》:“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誌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矣!”稱情,符合心誌。醵錢:集錢。醵,湊集。琴聲:嵇康被司馬昭殺害,臨刑時,求琴彈《廣陵散》,說:“《廣陵散》於今絕矣。”見《晉書·嵇康傳》。作者曾為蒼水作墓誌銘,所以用“禿筆記琴聲”作喻。遙空摩影:對空凝想蒼水的形影。狂相得:想起平時狂放的性情,彼此很相投合。群水穿礁:寫蒼水抗清的浩氣象衝激礁石的波浪一樣,將永遠激勵人心。兩世雪交:作者和蒼水有兩代的交誼。雪交,交情象冰雪那樣高潔。“冰雪之交,眾裘相飾”,見柳宗元《愚溪對》。私不得:不是從私情出發。
歸莊
落花詩
江南春老歎紅稀,樹底殘英高下飛。
燕蹴鶯銜何太急!溷多茵少竟安歸?
闌幹曉露芳條冷,池館斜陽綠蔭肥。
靜掩蓬門獨惆悵,從他芳草自菲菲。
這首詩作於清朝統治逐漸鞏固的時期,作者以落花喻抗清誌士,表示了不隨波逐充向清朝屈服的頑強意誌。“江南“二句:以暮春花落情況,喻誌士失散和凋謝。“燕蹴”二句:隱喻在清朝控製、摧殘下,誌士無地容身。作者引此典故比喻惡濁的環境多,幹淨的環境少。安歸,何歸。“闌幹”二句:芳條冷,喻誌士處境困難。綠蔭肥,喻降清、仕清者得到功名利祿。“靜掩”二句:寫自己甘心隱居陋室,任降清、仁清者去爭顯耀。
龔鼎孳
上巳將過金陵
倚檻春愁玉樹飄,空江鐵鎖野煙消。
興懷何限蘭亭感,流水青山送六朝。
上巳,指陰曆的三月初三日。作者是明朝故臣,在上巳之日經過金陵,頓生無限感慨,不禁賦詩以吊古傷今。作者見玉樹飄搖,吊陳朝滅亡,誠為“玉樹後庭花,花開不長久”(陳後主《玉樹庭花》);看空江浩渺,悼東吳傾覆,正是“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劉禹錫《西塞山懷古》)。是嗬,“俯仰之間,己為陳跡”(王羲之《蘭亭集序》),但作者生發的“蘭亭感”,不是一般的傷時嗟老之悲,而是不可解脫的懷念故國的極度哀愁!流水送舊朝,青山遮往事,作者又為之奈何!詩以“愁”字達情,以“送”字寄感,情感沉鬱,意蘊豐厚。
施閏章
泊樵舍
漲減水愈急,秋陰未夕昏。
亂山成野戍,黃葉自江村。
帶雨疏星見,回風絕岸喧。
經過多戰艦,茅屋幾家存?
這首詩,著重寫旅途所見,於荒蕪肅殺的景物描寫中,反映了清初戰亂給人民造成的苦難。
屈大均
秣陵
牛首開天闕,龍岡抱帝宮。
六朝春草裏,萬井落花中。
訪舊烏衣少,聽歌玉樹空。
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
這首詩通過南京懷古,抒發對明亡的感慨。“牛首”二句:寫南京形勝。相傳諸葛亮曾論南京的地形說:“鍾阜龍蟠,石頭虎踞,真帝王之宅。”(見《六朝事跡》)“六朝”二句:寫城市殘破。這句詩從圍棋殘局的不可收拾,表示作者對南明弘光朝滅亡的感慨。“訪舊”二句:寫人事凋零。烏衣,東晉以及南朝時聚居於南京烏衣巷的王謝諸名門大族。《六朝事跡》:“烏衣巷,王導、紀瞻宅皆在此。”這裏借指明代的遺民。玉樹,指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隋書·五行誌》:“禎明初,後主作新歌,辭甚哀怨,令後宮美人習而歌之,其辭曰:玉樹後庭花,花開不複久。”“如何”二句:聯係古今,點明亡國之。
陳恭尹
崖門謁三忠祠
山木蕭蕭風更吹,兩崖波浪至今悲。
一聲望帝啼荒殿,十載愁人來古祠。
海水有門分上下,江山無地限化夷。
停舟我亦艱難日,畏向蒼苔讀舊碑。
開頭兩句蒼涼沉鬱,感慨遙深,為全詩奠定了悲壯的基調。詩人登上崖門山,聽到蕭蕭的風聲,似乎又見到了風雨飄搖,岌岌可危的國家局勢;看見兩崖的波浪,似乎又映現陸秀夫從容抱帝赴海的悲壯景象。南宋的這一幕在幾百年後,南明又再次重演,怎能不使詩人悲慟萬分?“至今悲”三字,點明了詩人不是在單純吊古,而更是在傷今,語極渾厚有力。
第三句詩人借望帝的傳說抒寫亡國之痛。三忠祠的荒涼的大殿上,猛然傳來一聲杜鵑的啼叫,驟然令詩人想起其聲中的亡國哀思,因而悲不自勝。下句“十載愁人拜古祠”,大殿隻有杜鵑聲,而無人聲,可見人們已久不來祭拜了。他們或是忘卻了這三位英烈,或是迫於高壓不敢來此。從清兵入關(順治二年)到本年,正好是十年。在這十年中,詩人時時刻刻是個“愁人”,是為故國憂愁的人。這句將詩人謁祠的用心昭示於讀者:正是為了一釋十年的愁苦,使愁懷有一慟之處啊!
五六句變客觀敘事為主觀抒情。“海水有門分上下”,是說波濤洶湧、橫無際涯的大海,在海港入口處尚有上、下海門之別;“江山無地限華夷”緊對上句,大好的錦繡河山被異族占領,以至於無法分別華、夷的界限。這兩句即景成對,表現了對清朝統治者的極大義憤,又能屬對工切,是詩中警句,後世多重視和稱譽。
最後兩句,詩人以三位忠烈的事跡激勵自己,永葆節誌。永曆帝失敗之後,陳恭尹曾避於江漢一帶,現返回廣東,故曰“停舟”;雖然結束了避難逃離的亡命生涯,但生活依然充滿了艱難險厄。即便如此,詩人也決不改變初衷。“畏向蒼苔讀舊碑”是說自己懼怕去誦讀表彰三位英烈的碑文。言下之意,對自己未能像三位英烈那樣舍身明誌,卻苟活於世深感不安。這是詩人的自責之詞,但苟活尚且不安,屈節當然更不可能,所以,這句也表明了詩人誓不與清統治者合作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