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
浪淘沙
遠水接天浮,渺渺扁舟。去時花雨送春愁。今日歸來黃葉鬧,又是深秋。
聚散兩悠悠,白了人頭。片帆飛影下中流。載得古今多少恨,都付沙鷗。
開頭兩句,勾畫出一幅暮秋季節的秋江行旅圖,“遠水接天浮”,以一個“浮”來寫“遠水”,展現了江水的浩瀚蒼茫,“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的景象;詞人的一葉“扁舟”在浩瀚蒼茫的江中飄蕩,自然顯得格外“渺渺”。如此寫景,使人感到真切生動,泛舟江中之狀,如在目前。承此意緒,由此日的歸程念及去日之行程,“去時花雨送春愁。今日歸來黃葉鬧,又是深秋”,對比多麼鮮明。去日花雨紛飛送春愁,點明離別在暮春季節。無邊的花雨,正是無邊的離愁,善於以濃麗之筆寫離別的淒豔之情。今日歸來落木蕭蕭,又是深秋,這“深秋”一詞,意韻深沉,“黃葉鬧”,“鬧”字在這裏極為醒目,宋祁《玉樓春》詞曾有“紅杏枝頭春意鬧”之句,用“鬧”字極獲好評,此詞著一“鬧”字,又別有功效,將落葉飄飛的淒涼之景反以熱鬧之語寫出,更顯秋氣之蕭瑟。
“聚散兩悠悠,白了人頭”,今日歸來,已是滿頭華發,詞人由此感念長年漂泊之苦。“聚散兩悠悠”,寫一生的離別念遠之痛,羈旅者,居家者,雙方望遠懷人的情景隱約於字裏行間。那不盡的歎息中,包含著多少難以言說的酸辛,情感含蓄而深沉。無言之時,詞人將筆鋒一轉,並宕開一筆,從追憶回到現實,“片帆飛影下中流”,看似寫景,而情寓景中。此句與前麵的“渺渺扁舟”相綰合,寫小船淩萬頃波濤,飛流直下的情景。這裏“片帆”暗喻孤獨之情,“飛影下中流”則形象地表現了詩人強烈痛苦的情感韻律,而達情景交融之境。結句又陡然轉入抒情,迸發出“載得古今多少恨,都付沙鷗”兩句。
湯胤績
浣溪沙
燕壘雛空日正長,一川殘雨映斜陽。鸕鶿曬翅滿魚梁。
榴葉擁花當北戶,竹根抽筍出東牆。小庭孤坐懶衣裳。
一場夏雨過後,已是黃昏時分,天氣變得涼爽宜人。詞人步出庭院,隻覺滿目新景。舉頭但見燕窠已空,乳燕早就學會飛翔遠去北方。眼下夏季的日色正長,若換在其他季節,恐怕這個時辰已是星月滿天了。遠望,隻見斜陽映水,半江瑟瑟,鸕鶿鳥兒排滿魚梁,在暮色中拍弄翅膀。再轉身回望,又一幅雨後景象展現在眼前:石榴樹葉簇擁著紅豔豔的花朵,當戶怒放,分外妖嬈,竹根抽出新筍,穿過東牆,亭亭玉立,生機盎然。簡樸雅致的庭院中,有一位抱樸存真的逸士,正解衣獨坐,帶著從容恬澹的神情,欣賞著周遭的村野景致。而這位逸士,或許正是作者的自況。
論及詞人觀察的細膩,“榴葉擁花”一語,決不可輕忽。石榴開花在春末夏初,濃密的榴葉,簇擁著紅豔的榴花,分外耀眼;著一“擁”字,極為傳神。“‘擁’字煉,能寫出榴花之精神。”“魚梁”,為捕魚的漁具,唐陸龜蒙曾有《魚梁》詩雲:“能編似雲薄,橫絕清川口。缺處欲隨波,波中先置笱。”以土石築堤橫截水中,留一缺口,放入帶支架的竹編圍兜,攔流捕魚。“懶衣裳”,衣裳用作動詞,意為穿衣,加個“懶”字,則指不著衣衫,袒露上身納涼。
史鑒
臨江仙〓贈餘浩
秋水芙蓉江上飲,憐渠無限風流。紅牙低按《小梁州》。澹雲拖急雨,依約見江樓。最是采蓮人似玉,相逢並著蓮舟。唱歌歸去水悠悠。清砧孤館夜,明月太湖秋。
在秋天的寒江之上的一葉小舟裏獨自飲酒,這情景正有無限風致。江上秋來風光,氣象疏朗蕭瑟,景色清冷寥落。秋水明淨,共長天一色,如素練明鏡一般,而荷花則已微有憔悴之色。泛舟江上,又聽見遠處的江樓上也有人在飲酒,那是歌妓們手持著紅色牙板輕輕叩拍著以應樂曲的節奏,吹唱的是一曲帶悲涼之意的《小梁州》,水中聽曲,那聲音借著水麵傳來,是格外清亮入耳,令人心曠神怡。放眼望去,隻見江上風急雲輕,在急促的樂曲聲中見江風吹得淡淡的雲彩貼緊江麵飛過,接著就是一陣急風驟雨。雨幕中江邊高樓的身影也變得隻隱約可見。
但江上天氣,雨來得快也去得快,雨驟歇,江上又是一片明朗秀麗風景。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又是另一番景象,歐陽修《蝶戀花》有“越女采蓮秋水畔”之句,芙蓉花盡,時已入秋,但蓮花雖老,蓮子正可采摘,江南曆來有采蓮江上的傳統,采蓮的江南女子人似美玉,連杜甫也說“越女天下白”。蓮舟三三兩兩,船上女子笑著唱著《采蓮子》的歌,和詞人坐的小船相逢一笑,已擦肩而過。夕陽中她們婉轉嬌柔的歌聲漸漸遠去,是她們滿載蓮子歸去,隻留下一片水悠悠、水澹澹、水綠綠。
采蓮女子去後,江上忽然一片寂靜,詞人也忽然感到了一絲憂傷。不知不覺中明月已升上了天幕,在江樓邊,他想起遠在他鄉的朋友餘浩。已是秋天的夜晚,你在遠方的孤館可聽到萬戶搗衣聲?可也想起故鄉的我?寒夜聞砧聲,那砧聲是為離人遠客準備秋衣的,這“斷續寒砧斷續風”,是典型的秋聲秋景,最易勾起離愁別恨。這時的我在明月下的太湖的秋色裏,太湖秋色好,更讓我想起同你泛舟遊太湖、登樓看江景的情境,如今我獨自思緒渺然,閑叩船舷,深感“寂寞秋江冷”(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望穿秋水,願托它寄去對你的思念。
邊貢
踏莎行〓題畫
露濕春莎,草生芳甸,漁舟迤邐依山轉。斜光明滅照村墟,綠槐深護幽人院。
小柵鳴雞,古梁巢燕,柴門不鎖蓬蒿遍。問渠莫是武陵源?一溪流水桃花亂。
上片主要點染環境、美化氛圍,頗有寫生之趣。“莎”,莎草,一種多長在河邊沙地或潮濕之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芳甸”,花草叢生的郊野。“濕”則不使畫麵幹澀,給人以悅目之感;“生”則頓顯蓬勃活力,使物傳達出生命的律動。以下“漁舟”句摹寫動景:那打漁的小舟緩緩來往,自由自在,穿梭在青山綠水間,時而飄來婉轉動人的漁歌。“迤邐”,緩行的樣子。通過漁舟點出入,又以舟之動帶出人之歌,以有聲寫無聲,頗富神韻,絕妙天
然。接著,作者又以詳盡細密的工筆刻畫,展現畫麵上的造村生活場景。“明滅”,謂光線忽明忽暗。夕陽西下時的陽光,忽明忽暗地映射著雜花生樹的村莊,濃綠粗大的槐樹以其寬闊的身影護持著隱士們居住的庭院。
下片旨在表現原畫對隱逸世界的描述,以寄寓作家的情懷理想。前三句,鋪敘隱士們清貧恬靜、自得其樂、與世無爭的平淡生活,畫麵淡雅素穆,語言淳樸淺切。雞在柵欄裏鳴叫,古老的屋梁上有燕子築的新巢,簡陋的柴門任其自由關閉。雞鳴、燕叫給寂靜詳和的山村增添幾分生機,同樣使畫麵顯得活潑明快。這種以動寫靜、以有聲寫無聲的藝術技法,被作者運用得嫻熟老辣、遊刃有餘。最後以間句作結,進一步抒發作者心慕田園、向往歸隱的願望與理想。“武陵源”,即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繪的世外樂土。但這二句實化自唐田園詩人王維《桃源行》詩的末二句:“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陸深
念奴嬌〓秋日懷鄉,用東坡韻
大江東去,是吾家、一段畫奩中物。襟帶五湖吞百瀆,說甚黃州赤壁。兩岸蘆汀,一灣柳浪,海湧橋頭雪。滄浪聲裏,漁翁也是豪傑。
明年擬賦歸來,輕舟短棹,兩腋清風發。春水穩如天上坐,閑看浮漚興滅。黃歇穿沙,袁崧築壘,到處堪唏鬟。鱸魚蓴菜,一任江天歲月。
細味上片,有一虛一實、一宏闊一優美、一慕豪傑一羨漁翁之別。東坡臨江長眺,回顧曆史,發出“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感慨,是虛寫大江;陸深注目大江,秋日懷鄉,寫下“大江東去,是吾家、一段畫奩中物”的情深之句,已是化虛為實。陸深是華亭(今鬆江)人,故其筆下“大江”,似有兩層含義。一實指長江,二暗指黃浦江,黃浦江自澱山湖流出,穿過今鬆江縣,流入吳淞口與長江彙合,再一同奔向東海。寫大江景象,東坡把讀者帶入一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奇險之境,使人心胸為之開闊,精神為之振奮;陸深之“襟帶五湖吞百瀆,說甚黃州赤壁”,化用王勃《滕王閣序》“襟三江而帶五湖”和範仲淹《嶽陽樓記》“銜遠山,吞長江”之句,有與坡詞境界一比高低之意。然後筆鋒一轉,“兩岸蘆汀,一灣柳浪,海湧橋頭雪”的如畫景致,頓時化雄闊而為秀美;而這段“畫奩中物”,也正是令陸深魂牽夢繞的浦江兩岸的故鄉美景。再看畫中之人,東坡以如椽之筆,寫下“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的千古佳句;陸深則反其意而用之,以秀美之景襯蕭散之人,寫下“滄浪聲裏,漁翁也是豪傑”的出奇製勝之語。這可謂一篇警策所在,也是全篇旨趣所在;同時又借富於象征意味的滄浪漁翁意象,由上片的寫景過渡到下片的寫意。自《楚辭·漁父》以來,“滄浪漁父”的境界,一直為倦於宦遊的古代士大夫所神往;陸深也正借以引出其“歸去來兮”的主題。
坡詞下片塑造了一個雄姿英發的豪傑形象,借以抒發自己有誌報國,縱壯懷難酬,仍壯心不已,立誌成就大事業的豪情;陸深則羨慕“滄浪漁翁”,擬效陶淵明賦《歸去來兮辭》,但非如陶公不為五鬥米折腰,而大有功成身退,榮歸故裏,以閑情逸興享受人生之意。且看:“春水穩如天上坐,閑看浮漚興滅。黃歇穿沙,袁崧築壘,到處堪晡發。鱸魚蓴菜,一任江天歲月。”聯係上文的“兩腋清風”句,這純為一種遊山玩水,安度晚年的心態。“春水”句,用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春水船如天上坐”語,易“船”為“穩”。“閑看”句與宋範成大《石湖中秋二十韻感今懷舊而作》“水天雙對鏡,身世一浮漚”相似,更有看破紅塵之意。“黃歇”、“袁崧”,均是與上海有關的人物。黃歇,戰國楚人,相楚,封於吳,號春申君;其所浚之江名黃浦,別名黃歇浦、春申江,即今黃浦江。袁崧,即袁山鬆,東晉陽夏人,曾任吳國內史,孫恩攻陷滬瀆壘(今上海青浦),被殺。“穿沙”、“築壘”,遂使江水安流,後人遂“到處堪唏鬟”。“唏鬟”,曬幹頭發,語出《楚辭·九歌·少司命》“與女沐兮成池,唏女鬟兮陽之阿”,後常指高潔脫俗的行為。結拍用晉張翰見秋風起而思家鄉蓴羹鱸膾棄官歸去事,借以寄托詞人對宦遊的厭倦、對家鄉的懷念之情。然而,與東坡的“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相比,坡詞在虛無中自有豁達曠放之意,而陸詞在蕭散中卻似乎露出一種垂暮之氣。畢竟蘇詞胸襟之雄闊,筆力之超拔,意境之深婉,非陸詞所能企及。當然,這並不影響此詞堪稱佳作的評判。
陳霆
踏莎行〓晚景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烏鳶噪。夕陽倒影射疏林,江邊一帶芙蓉老。
風暝寒煙,天低衰草,登樓望盡群峰小。欲將歸信問行人,青山盡處行人少。
流水圍繞著孤零零的村落,一座破敗蒼涼的古城前是一條蕭條荒涼的古道。傍晚時分,槎枒參差的古木老樹上,歸巢的群鴉老鷹在聒噪不停,夕陽斜照穿過了蕭疏的樹林,在地上拉出了長長的影子,江邊一帶的枯荷在寒風中索索作響,一片蕭瑟衰敗的景象。
登樓遠眺,風搖夕煙,暮色漸起;天空寥廓低垂,與無垠的衰草密相連接。在樓上望去,連綿起伏的群山顯得那麼邈渺低小。我想向遠方來的人打聽我複歸的消息,但在這外人罕到的荒山僻鄉,連行人也難覓!
王廷相
桂枝香
朝霞飛散,正微借清霜,林外烘染。搖落年華,宋玉又生幽怨。小樓悄悄闌幹倚,最浮雲、不堪情戀。玉書難寄,海天空闊,夢迷人遠。
歎雙鬢、年來較短。算病旅中秋,不禁登玩。隻見青山,誰見古時人麵?鄉心渺渺隨流水,更不待、商歌魂斷。新愁頓起,半窗暝雨,一聲歸雁。
上片是寫思婦思念遊子。“朝霞飛散,正微借清霜,林外烘染”,這三句描寫秋景:當美麗的朝霞散去時,看見那經霜後的秋林如丹似火,層林如染。“烘染”一詞用得尤為準確而有氣象,它所描繪的經霜楓樹不是一棵兩棵的紅,而是大片大片地、如畫家筆下潑墨皴染般的、漫山遍野的紅,這種大視野的視覺,正是“小樓悄悄闌幹倚”時所看到的秋色。如此濃烈的秋天景象和氣氛,觸發了思婦的感慨:“搖落年華,宋玉又生幽怨。”宋玉《九辨》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之句,故杜甫《詠懷古跡五首》雲:“搖落深知宋玉悲。”在蕭瑟的秋天裏,思婦感歎青春不再,紅顏易老;而遊子不歸,夫妻難聚,故心生幽怨:在靜悄悄的小樓上,我獨自倚欄眺望,悔不該把自己的愛情付給那如浮雲般不定的遊子,以至今天各在一方,書信難寄,現在我隻能在夢中去追尋遠方的他。這裏“悄悄”表現了思婦獨處的冷清;“浮雲”指遊子,李白《送友人》曾有“浮雲遊子意”之句;“玉書”即書信。這幾句以思婦的口吻,將因愛而恨,因別而怨,愛怨交集的幽怨之情表現得如泣如訴,如怨如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