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2 / 3)

“落盡紅灰,池麵,又西風吹急”,結拍仍以衰颯之景寄寓淒苦之情。“紅灰”指花的碎片。池苑秋深,浮花蕩盡,故雲“落盡紅灰池麵”。此時西風勁急,吹得池水劇烈動蕩,愁人見之,自然也會心旌晃亂,更加迷惘。

林章

孤鸞

為誰拋撇?似海燕初分,林鶯乍別。回首天涯,滿目雲山愁絕。東風不憐春色,把一枝、楊花吹折。直恁粘煙帶雨,更盈盈似雪。

奈夢兒、相隔恨難說。想昨夜孤衾,今朝雙頰。比這青衫上,有幾重啼血。一聲晚鍾動了,又送人、斷腸時節。莫把琵琶亂撥,正春江潮咽。

“為誰拋撇?”猶言“為何棄我而去?”開篇突發癡問,足見分離迥出意外,因而倍覺傷懷。接下連用兩個比喻:“似海燕初分,林鶯乍別!”托出分別時的淒婉心情,既言語清新,又意味雋永。“回首天涯,滿目雲山愁絕”,二句擬想行者去後思念送者的迷惘心情,亦蘊藉含蓄,意象自然。“東風不憐春色,把一枝、楊花吹折。直恁粘煙帶雨,更盈盈似雪”,此數句則以楊枝被風吹折而飛絮飄泊無依之象,暗喻行者的可憐身世,於中涵蘊無限同情,語極悲涼而意極厚重。

“奈夢兒、相隔恨難說”,語至沉著。不說身影分離,而說夢魂相隔,透過一層,更覺酸楚。因為身影分離,尚可望於夢見時一訴離情,若連夢魂都相隔,則兩心愁恨完全無從傾吐了。“想昨夜孤衾,今朝雙頰。比這青衫上,有幾重啼血”,此數句兩邊兼寫。“昨夜孤衾,今朝雙頰”和“這青衫上”都有啼痕。前者是所歡女子的啼痕,故用一“想”字,後者是詞人自己的啼痕,故用一“比”字。“比”者,似也。彼此啼痕相似,可知悲恨相似。“一聲晚鍾動了,又送人、斷腸時節”,二句渲染別時情景,借近邊山寺的傍晚鍾聲,造成一種特別淒黯的環境氣氛,大大增重了分袂時的哀傷情緒。“莫把琵琶亂撥,正春江潮咽”二句又借船上的琵琶聲和江上的晚潮聲補造聲勢,把一腔悲恨推向極境。

高濂

西江月〓題情

有恨不隨流水,閑愁慣逐飛花。夢魂無日不天涯,醒處孤燈殘夜。

恩在難忘銷骨,情含空自酸牙。重重疊疊剩還他,都在淋漓羅帕。

初拍點明愁恨的深沉。“有恨不隨流水”是說恨重難排,年華雖隨流水而逝,離恨卻不隨流水而消。“閑愁慣逐飛花”是說愁多易亂。杜甫《曲江二首》之一有句雲:“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秦觀《千秋歲》亦有句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杜詩秦詞皆以飛花興喻愁情,高濂句中的“飛花”亦承此傳統意象,而謂“慣逐飛花”,則不但可見其愁思的彌漫,兼且可見其愁思的長久。

次拍渲染懷思的淒苦。“夢魂無日不天涯”是說她一片癡情,經常化作夢魂,遠去天涯尋覓伊人蹤影。“醒處孤燈殘夜”緊承前句,極寫夢醒時的淒涼。眼前不見了夢中人的音容笑貌,隻有一盞昏暗的孤燈,伴她熬過清冷的殘夜。此時心緒之苦當更甚於入夢之前了。此語殆從晏殊《踏莎行》“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二句化出,但以“孤燈殘夜”取代斜陽深院,情景的淒黯更覺深濃。

過片複承前拍,深寫夢醒後的感傷。“思在難忘銷骨”是說夫妻恩深義重,令人銷骨難忘;“情含空自酸牙”是說悲愁無處告訴,空教牙齒發酸。意極淳厚,語極沉痛。

結拍更進一層,擬想遠人歸來,向之盡吐長年思念之苦。“重重疊疊剩還他,都在淋漓羅帕”,意謂相見時別的都可以不說,隻須把留在羅帕上的淋漓重疊的淚痕都還給他就夠了。武則天《如意娘》詩雲:“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高詞結末即由此化出。

陳繼儒

霜天曉角

背水臨山,門在鬆蔭裏。茅屋數間而已,土泥牆,窗糊紙。曲床木幾,四麵攤書史。若問主人誰姓,灌園者,陳仲子。

不衫不履,短發垂雙耳。攜得釣竿筐莒,九寸鱸,一尺鯉。菱香酒美,醉倒芙蓉底。旁有兒童大笑,喚先生,看月起。

他的住所,“背水臨山”,與山水為伴,確是雅人高致;“門在鬆蔭裏”,也沒什麼院門,鬆樹的綠蔭就是院,門就在綠蔭裏,如此以鬆為院,更可見主人的自然之趣和孤潔之誌;“茅屋數間而已”,平平淡淡的幾間茅屋,正是主人的平常之心的體現。

“土泥牆,窗糊紙,曲床木幾,四麵攤書史”,牆是用土泥(“泥”,塗)起來的,窗口是用紙糊上的,床是竹編的(“曲床”,竹床),桌是木製的,一切都是那麼“土”,那麼與普通農家民居無異,除了茅屋裏到處攤著的書籍可證明主人是位讀書士子外,全無一點“名士”痕跡。千百年來,真正的山人、處士,都以追求和體悟此“道”為畢生幸事,一旦得之,更無所求。當然,在附庸風雅的“名士”們看來,這些土玩意兒是不值一哂的、“無益”的;隻有名人書畫題跋在壁、尊爵器物滿架,才是有益的——有益於提高他們的“名士”身價。

作者自是對這種“風雅”已了如指掌、不屑一顧,於是,他便以“見道人”的口吻淡淡地自報家門了:“若問主人誰姓,灌園者,陳仲子。”陳仲子是戰國齊的禹士,楚王聘他為相,他卻攜妻逃去,為人灌園。

“不衫不履”,他的衣衫是不整不齊的;“短發垂雙耳”,他的頭發剪得短短的,免了每日的洗沐之苦;這副模樣,怎能與“衣冠中人”往來、怎能戴上頭巾去幹謁公卿呢?《虯髯客傳》中以“不衫不履”形容李世民,是欲顯其倜儻和豪放;而作者將其移來自擬,則透露出幾分疏野清狂。

“攜得釣竿筐笤(笤,圓竹筐)”,於是,這副模樣他便隻能去釣釣魚、采采菱,過著自在、平常、“無益”的日子;但這正是他的所求,所以說來全無怨意,也看不到假名士在山中苦熬著等候征召的焦急相。他隻是高高興興地烹好了釣來的“九寸鱸,一尺鯉”,煮好了采來的菱角,“菱香酒美”,在菱的清香中飲起酒來——隻可惜,“予不飲酒,即飲未能勝一蕉葉”(陳繼儒《媚幽閣文娛》),一會兒他就醉了,醉倒在芙蓉花下,菱的清香尚未去懷,蓮的清香又悄然入懷了……

“落日欲沒峴山西,倒著接罱花下迷。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旁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公醉似泥。”這是李白在《襄陽歌》中自述的醉後情景。見了醉鬼又笑又叫,大約是兒童的天性吧?所以,相距千載的李白與作者,都在醉倒花下時給兒童盡情“大笑”了一番。作者隻有一個兒童在旁,聲勢是不及李白的;但李白也有遜色於他的,因為他身邊不是無知的“襄陽小兒”,卻是個知他心意的可愛小童。這小童一副憨態,見了醉鬼不免“大笑”,可他又知道先生最愛皎潔的月色,因此先生天黑前醉著,他不去喚,等月亮上來了,他便忘不了“喚先生,看月起”。

徐媛

漁家傲

板扉小隱清溪曲,夜月羅浮花覆屋。木籠戛戛搖生穀,莊田熟,桔槔懸向茅簷宿。

青山一片芙蓉簇,林皋逸韻飄橫竹。遠浦輕帆低幾幅,濃睡足,笑看小婦雙鬟綠。

首句“板扉小隱清溪曲”點明處所。在清澈而曲折的溪流旁,小小的木製門扉若隱若現,告訴人們:這裏也是有人家的。第二句“夜月羅浮花覆屋”既點出了時間,又補寫了環境。藤花盤旋在屋頂上,把個木屋覆蓋得斑斑駁駁,而月光,正白霧柔水般地流瀉在屋脊上。這裏的“羅浮”並非地理意義上的山名,而滲透著詞人鍾情山水村野的情結。“莊田熟”,正是收獲的季節,農家忙給新稻去殼,將木籠機搖得嘎嘎作響。田裏的莊稼熟了,那農田汲水用的工具桔槔也掛上茅簷休息了。“宿”采用擬人的手法,像是農人在向桔槔發出的嗔怪:你倒是睡下了,我們卻還要忙碌。

“青山一片芙蓉簇,林皋逸韻飄橫竹。”屋後青山,正開放著大片大片的芙蓉花,一團團、一簇簇的,煞是好看。林間高地,是誰正在吹奏橫笛?逸韻飄繚。這後一句是“林皋橫竹飄逸韻”的倒裝。“遠浦輕帆低幾幅”,更是難得的佳句:遠遠地,還能眺望到河浦一角,有幾幅輕帆,低低地駛進人的視野。最是一個“低”字下得形象,像是讓人看到低著頭迎風而來的輕舟篷帆,三三兩兩地駛近岸來。最後兩句更妙:“濃睡足,笑看小婦雙鬟綠。”此句,我們可以有兩種解法:第一種,那是個酣眠濃睡之後的農夫,醒來後心境極好,拿身邊新娶的少婦開玩笑,動手動腳地,說來來來,讓我好好看一看你這樣烏黑的雙鬟。或許,那個“濃睡”甫醒、心滿意足者,是女詞人自身,她偶爾在農家小駐,對什麼都感到新鮮,驚訝地發現山裏人家竟也有美妙女子,瞧眼前這位少婦人那一頭秀發和好看的雙鬟!於是跟她開玩笑說:別說男子,連我看了都動心了嗬!

孫承宗

柳梢青

鐵馬嘶雲,金戈揮日,人在芳皋。閱盡空華,英雄著眼,恨滿綈袍。

漫猜蜃海樓高,且聽個、鬆風海濤。試問東方,春華秋實,幾個蟠桃?

開頭兩句“鐵馬嘶雲,金戈揮日”,追憶當年疆場鏖戰的情景,有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之概。但緊接在這一鏖戰場麵之後的卻是“人在芳皋”,這一反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心理落差,原本應該馳騁疆場的戰將如今卻徜徉於水邊林下,那份無奈與悵恨盡在不言之中了。詞人回顧投身抗清以來的經曆,不禁感歎“閱盡空華”。“空華”語出佛典,意謂虛幻之花。在此國家的危急存亡之秋,詞人曾在前方浴血奮戰,全力撐持危局,而換來的卻是敵人的長驅直入,難怪他要發出如此浩歎,竟至“限滿綈袍”。“綈”,一種絲織物名,比較粗厚,“綈袍”,在此指戰袍。

下片則表現為對上片抒憤心境的超越。“漫猜蜃海樓高”一句將蓬萊、方丈、瀛洲之類的海上仙境一筆掃倒,“且聽個、鬆風海濤”則以大自然的天籟作為心靈的慰藉與寄托。結拍化用東方朔的故事,從永恒宇宙的高度來俯視塵世的變遷,那麼所有的變化也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李日華

玉樓春〓題《柳洲待別圖》送劉躍如

輕暖輕寒無意緒,朝來幾陣梨花雨。妝成獨自倚闌幹,暗數落紅愁不語。

杜宇一聲人欲去,殘雲片片依沙渚。橫塘十裏柳煙濃,維舟正在煙深處。

詞的上片,著重描寫了畫中女子的離愁別恨。“輕暖輕寒無意緒,朝來幾陣梨花雨”,一開頭即點染出了畫麵所呈現的季節:乍暖還寒、到處飄灑梨花雨的春季。春季本是繁花爭豔、令人心曠神怡的時節,然而畫中的這位女子卻覺得“無意緒”,因為她的心上人將要離她遠行。此情此景,那依依的春柳,似是無力舉起的纖纖素手,那飄灑的梨花雨,恰如傷心難耐的離別淚水。緊接著的“妝成獨自倚闌幹,暗數落紅愁不語”二句,是那位女子“無意緒”的具體表現,常言道“女為悅己者容”,而畫中的這位女子妝成之後卻無人欣賞,其內心之失落不難想見。獨自倚欄,暗數落花,這兩個傳神畫麵點出了她內心的孤寂與哀怨。

下片順承上片,進一步點明了女子之哀傷是因為伊人之將乘舟遠去,並將畫中的男女傷別跟自己和友人劉躍如的別緒有機融合起來。“杜宇一聲人欲去,殘雲片片依沙渚”二句,以有意味的景物描寫揭示出了女主人公“愁不語”的原因,用筆高妙。以杜鵑催歸暗示了離別在即,離別無奈,並再次點明了離別的時節;以殘雲對沙洲的無限依戀,象征著別離人那份難割難舍的戀情,以無生命的自然景物來透視有生命的人物的內心世界,不僅使無生命的景物具有了情感的意味,而且能把難以具體描摹的人的情感形象生動地外化,深得以景傳情之妙。

結拍“橫塘十裏柳煙濃,維舟正在煙深處”,繼續描寫景物:在長滿柳樹的十裏橫塘,一隻船正泊在柳煙深處整裝待發。這兩句一方麵點明了“柳洲待別”的詞題,另一方麵也暗示了離別的不可避免。“橫塘”為三國吳築於建業(今南京)城南淮水南岸的河堤,為人家聚居之所,那裏不知上演過多少出“多情自古傷離別”(同上)的活劇,此處當是泛指離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