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1 / 3)

第19章

毛先舒

江城子

暮江煙外是高樓,卷簾鉤,望吳洲。遠水遙峰,相對兩悠悠。滄海月明都換淚,還道是,不曾愁。

“暮江煙外是高樓”,暮色蒼茫的錢塘江。雲煙冉冉的江城,臨江轉出一座幽清的高樓,這便是女主人公的居處之所。

“卷簾鉤,望吳洲”則化作了一幅近景特寫:低垂的簾幌終於緩緩卷起,步出一位沉默不語的思婦,正癡癡地憑欄遠眺。“吳洲”。今江蘇東南、浙江東北地區古為吳郡,“吳洲”應該就是那一帶的水洲。當此薄暮時分,女主人公偏生還要卷簾遠望吳洲,

在暮江高樓和“吳洲”之間,化作了“遠水遙峰,相對兩悠悠”的遼闊靜境。說它是靜境,隻是就景物而言:遙遠水洲上的峰影,固然沉默在暮靄之中;就是近處的錢塘江水,大抵也已波歇浪靜,更無日間的動蕩和喧囂。在江樓與遠峰的“悠悠”相對中,仿佛可聞女主人公無聲的呼喊之傳響與沉默的傷情之沸湧。

“滄海月明都換淚,還道是,不曾愁。”從此句語氣看,分明帶有對話的特點,而且似在嘲笑自稱“不曾愁”的女主人公。細細體會便可明白,此刻高樓上,固然還留著凝望“吳洲”的女主人公,身邊則已多了位同伴,或許就是她的侍婢罷?“滄海月明”是時間上的一大跳躍:女主人公憑欄凝望之初,還是煙籠“暮江”的傍晚;現在則已有一輪明月,照耀在錢塘江東彙的“滄海”之上了。“都換淚”則是對女主人公此刻神情的暗示,她似乎一直在傷心流淚,從薄暮直流到月升。於是驚動了上樓探問的侍婢,還再三勸她不要再憂愁傷心,她的心上人定會很快歸來。女主人公因此趕緊拭淚,並掩飾道:“我哪曾在為他憂愁傷心啦!”於是便有了這一句結拍:“這夜夜的月明滄海,不都是你用淚水換來?還說是不曾憂愁傷心呢!”蓋為女婢體貼主人公的嘲戲之語。

不說流淚流到滄海月明,而說滄海月明“都換淚”,則女主人公倚樓之久、淚流之多,已盡在其中。恍惚間隻覺滄海之水亦由淚水化成,明潤之月亦被它浸洗過似的。

梁清標

金鳳鉤〓燕來

忽聞燕來何處,向樹底雙雙小語。一春消息,故人情重,不爽佳期唯汝。

自憐每被多情誤,頻勸取、不須飛去。絮泥銜得,為誰辛苦?空傍人家門戶。

上片以“忽聞”領起,發語突兀,深刻表現了一種“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的心靈振動。詞人忽聞燕來,又驚又喜,想要知道那飛燕是不是來自故國,是不是那似曾相識的“老朋友”,故詞人不禁要問:“燕來何處?”向樹底下一看,卻見燕燕雙飛,並且呢喃細語,非常纏綿、溫柔。這一切都展示出春天到來的信息。那故國的燕子來去有時,秋去春來,如期而至,顯得情深意重。此處,詞人將燕子擬人化,當作“故人”,並讚其“情重”,感慨“不爽佳期唯汝”,其實表現的是他深沉的“故國之思”。

下片由物及人,抒發強烈的身世之感。詞人本為明朝舊臣,卻出仕新朝,這是一種變節行為,他的內心是頗為矛盾而痛苦的。故歎惜“自憐每被多情誤”,感慨自己這種貳臣的身份不能為人理解,加上自己也恥於出仕清朝,故而這種負罪感及對明朝的懷念便經常纏繞著他。具有雙重人格的詞人自覺孤獨無依,滿腹心事無人可以傾吐,好不容易等到燕子這位“老朋友”來了,於是“頻勸取、不須飛去”,‘不斷地勸說燕子不要離開,就在這裏安家落戶,與自己相依為伴。看著燕子整日裏“貼地爭飛”,忙忙碌碌地銜泥築巢,心理敏感的詞人不禁歎惜道:“絮泥銜得,為誰辛苦?空傍人家門戶。”燕子春來秋去,這梁間窠巢隻是它們暫時的棲息之地罷了,不是它們長久安身立命之所。“空傍人家門戶”一語,既是詞人對燕子的憐惜與感慨,也是借燕自喻,傷歎自身出仕清朝,寄人籬下,終日辛苦徒勞,隻能加重自己的負罪感。

吳騏

踏莎行

花墮紅綃,柳飛香絮,流鶯百囀催天曙。人言滿院是春光,春光畢竟今何處?

悄語傳來,新詩寄去,玉郎顛倒無情緒。相思總在不言中,何須更覓相思句。

開頭三句,便是春意闌珊的景象:落花紛紛,幻為一匹淒惻的紅緞;柳絮飄飄,化作一片慘慘的愁雲。這都是春光已殘的明證。而流鶯的哀唱,更明白無誤地宣布:春光不再。“落花流水春去也”,春屬於她的故國,不屬於這個新朝!

女主人公哀怨地問:“春光畢竟今何處?”注意一個“今”字,其言外之意顯然是:春光昔曾在,無奈“今”已逝。

能夠理解她這種心情的,與她產生共鳴的,隻有她的“玉郎”——這原是女子對其情人或丈夫的愛稱,此處顯然指與作者心心相印的摯友。

借詞中女主人公之口說出“玉郎顛倒無情緒”。“顛倒”者,戀思故國而神魂顛倒也。當此令人感懷的春天,當此“人言滿院是春光”的頌揚聲中,他深知,他的友人又有何可說,又有何敢說!反而不如沉默,不說的好。

黃永

沁園春〓悲秋

宋玉言之:春女多思,秋士多悲。況零風細雨,乍停還續;蛩聲雁影,到處相隨。四壁蕭蕭,孤燈落落,縱有高懷那處開?除非是,且登山涉水,打馬飛杯。

醉時屢舞回回,看雲氣、漫空白日頹。似江魂銷罷,黯然欲別;潘愁盡處,如送將歸。人事蕭條,天公做作,長笑微吟淚暗垂。還自問,這黃花紅葉,幹汝誰來

詞的上片,寫自己暮年不遇、孤獨寂寞的處境。

起筆三句假托宋玉之口,隱然透露出作者內心失意落寞之情。緊接著的“況零風細雨”四句,則從開頭抽象的悲秋轉入到對戶外秋景的具體描述:空中飄著斷斷續續的秋風細雨,蟋蟀聲聲擾人聽聞,南飛的大雁劃過秋空留下淒涼的悲鳴,典型的江南秋景。“四壁蕭蕭,孤燈落落,縱有高懷那處開”三句,由景即人,寫出了自己目前的處境:麵對寂寥的四壁和清冷的孤燈,即使胸懷大誌,也是無處施展。這種令人鬱悶窒息的處境,絕非作者無德無才所致,而是滿清朝廷對江南漢族士子用壓兼施使然,由此引出後麵的“除非是,且登山涉水,打馬飛杯”,因鬱悶而尋找解脫的方式,寫得十分自然。

下片進一步抒寫自己的秋愁。

“醉時屢舞回回,看雲氣、漫空白日頹”寫了酒後的醉態與醉眼所見到的陰冷秋景。“似江魂銷罷,黯然欲別;潘愁盡處,如送將歸。”作者借用這兩個典故,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自己仕途失意、被迫別京的淒苦心境。人事蕭條”三句,進一步描寫了所處環境的清冷寂寞,麵對退居家中,人與人之間彼此驟然疏離的境況,作者滿腹心事無人訴說,唯有獨自長嘯,獨自微吟,黯然垂淚!“還自問,這黃花紅葉,幹汝誰來?”以設問結尾,情思悠長。黃菊盛開,紅葉漫山,煞是熱鬧,但在作者眼中,這熱鬧秋景卻是與自己毫不相幹的?這樣的結尾似是平淡超然,實則飽含悲淒,耐人尋味。

陸舜

念奴嬌〓永嘉江心寺餞別

江心片石,是疏狂謝客,舊曾來處。別夢難尋春草外,多少六朝煙樹。水遠山遙,東風無賴,不許斜陽住。飛帆欲滅,望中渺渺愁予。

不道寂寞招提,榕陰似畫,也一般鶯語。俊賞青門成往跡,總入天涯凝佇。剩酒澆花,生羅撲蝶,猶有當時侶。飄零海燕,甚時真個歸去?

“江心片石,是疏狂謝客,舊曾來處”,詞一開始,不是把目光瞄準餞別的場景,而是從江心孤石下筆,說那片孤石是當年著名詩人謝靈運曾駐足的地方。謝靈運任永嘉太守時,確曾到該小島遊賞過。“別夢”二句則把思緒從對謝公的回憶拉回現實,但詞人同樣是不直寫現實的離別,而是把時鍾再撥到未來對友人的“別夢難尋”,既婉轉地表現出今日的依依惜別深情,同時又暗示了友人此去前途難測,因而平添了幾分憂慮、幾分牽掛,恰似雲煙繚繞的六朝煙樹。“六朝煙樹”既是江南特有的地域文化景觀,也是詞人與友人即將別離的

迷茫心緒的象征。

“水遠山遙,東風無賴,不許斜陽住”三句同樣是一種時間觀念的描敘。與友人的最後別離即將到來,此情此景,詞人真希望時間能就此打住,斜陽不再西沉,但這終究是一種天真的夢想,萬般無奈之下隻好抱怨東風的“無賴”。這種“遷怒於物”的筆法,十分耐人玩味。“飛帆欲滅,望中渺渺愁予”則想像友人已乘舟遠逝,“孤帆遠影碧空盡”,詞人站在岸上遠眺遠去的飛帆的情景。與友人的離別之苦,一種牽掛,一種苦楚,一種無奈,都盡在這“望中渺渺”四字之中。

過片的“不道寂寞招提”三句,則又把思緒從對未來的想像中拉回現實。“招提”指代江心寺,北魏太武帝造伽藍,創招提之名,後人遂以招提為寺院的別稱。此處詞人描寫了江心寺的景色,認為寺院雖為清靜之地,卻並不寂寞,因為寺院中的榕樹濃蔭如畫,鬱鬱蔥蔥,充滿著盎然生機,且遠處還不時傳來陣陣悅耳的鶯啼聲。

“俊賞青門成往跡,總入天涯凝佇”,這一慨歎,傳達了詞人與友人不得不“各在天一涯”的無奈與痛苦。“青門”,漢長安城東南門,本名霸城門,因其門色青故俗稱“青門”,其外有霸橋,漢人於此折柳贈別,後因以“青門”泛指遊冶、送別之處。

“剩酒澆花”三句則是對當年“俊賞”的具體回憶:大家把喝剩的酒拿去澆花,在花草叢中撲蝴蝶……種種快樂往事,都已成為過去。“當時侶”三字,既說明了詞人對當年歡樂時光的神往,又反觀出今日不得不離別的無限感傷,正因如此,詞人才在尚未離別時就急切地追問:“飄零海燕,甚時真個歸去?”在此,詞人以飄零燕子的南歸,喻此去飄零他方的友人的回還。尚未分別,就追問何時歸來,如此急不可待,足見詞人與友人的感情之深。

任繩隗

醉落魄〓新豐歌

飄零堪厭,十年啼笑江州店。雞聲月色長亭饜。敝帽堪憎,霜意如餘淡。

人情不似楓花釅,楓花猶向愁人豔。蕭關茅舍悲書劍。收拾砧痕,留作詩腸砭。

上片寫自己飄零之苦。

這首詞選用的地名“新豐”、“江州”、“蕭關”都是與人生失意內容有關,這有便於渲染詞人飄零的心境。第三句“雞聲月色長亭饜”,寫飄零路上的情景,雞聲、月色、長亭,構成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麵,“敝帽”,破帽,點出飄零之久,“憎”也即“厭”,反複抒寫自己對這種飄零生活的厭憎,語氣非常強烈。“霜意如餘淡”,以寫景收束上片,謂清晨秋霜的痕跡已漸漸淡去,一如己之淡然;將霜之淺淡與人之淡泊聯係起來,意甚深厚。

下片寫人生失誌之悲。

“人情不似楓花釅”句,寫秋天楓葉荻花色彩嬌豔,而人情淡漠反不如花葉有濃濃生氣。“楓花猶向愁人豔”句,表麵上是說楓葉荻花還向著愁人展現豔色,其實卻是愁人內心的因情傷物,“蕭關茅舍悲書劍”,“蕭關”,在甘肅固原縣東南。詞人原想報效朝廷,建功立業,而今隻流離茅舍,落拓江湖,深以為悲。“書劍”,唐人常指讀書作官仗劍從軍,最後“收拾砧痕,留作詩腸砭”兩句,為詞人自怨自艾之語。“砧”,即搗衣石,砧聲常啟人懷鄉之思。“砭”,即砭石,古代醫療工具名,用以刺穴治病。

〖BT2-*2〗〖ML〗史鑒宗

〖BT3-*2〗〖ML〗賀新郎〓登龍池絕頂憑虛閣

蒼翠飛千狀。破鬆根、嶙峋石磴,曲隨煙上。一徑蹣跚攀絕頂,縱眼豁然遼曠。看足底、群峰鋪浪。小閣恰當憑虛處,俯懸崖、萬仞臨虛漭。憑闌語,眾山響。

掀髯不覺塵襟蕩。眺東湖、一泓杯水,空明微漾。老衲孤棲誰伴侶?虎嘯猿啼酬唱。問佛法、無言相向。酌我半甌中頂茗,傍龍湫、拍手雲生杖。登臨興,老尤壯。

上片緊扣“登”字展開,主要寫一路攀登所見之景。

蒼翠蔥蘢,山峰挺拔高聳。鬆濤洶湧,如碧濤般翻卷漫上山峰,石磴兩旁石多土薄,鬆根暴露在外,如龍盤蛇蜒,蒼勁而饒有古意,彎曲陡峭的石磴山徑如一縷輕煙嫋嫋直上,攀登這麼陡峭的石徑,對於一個持杖老人來說,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雖然是“一徑蹣跚”,但最終還是登上了山頂。“縱眼豁然遼曠”,寫出了登上山頂後視野遼闊,心胸開朗的快意。方才艱辛難攀的山峰,此刻已踩在腳下,一如足底細浪,憑虛閣位萬仞懸崖之上,已讓人驚心駭目,而人在閣中憑欄而語,眾山回響,又讓人魂蕩魄搖,神飛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