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回答
一天,斯德爾教授問他的學生:“你相信上帝創造了一切嗎?”
這個學生站起來回答:“是的,教授,上帝創造了一切!”
“也就是說,上帝創造了每一樣東西是嗎?”斯德爾教授又問。
“沒錯,先生。”學生點點頭。
斯德爾教授笑了笑,又問說:“也就是說,邪惡也是上帝創造的了?根據人類的主要行為來判斷,上帝也是邪惡的了?”
這個學生被問住了。
斯德爾教授提出這個問題,是想證明宗教信仰隻是一些虛幻不實的神話。他為這段對話感到很滿意。
然而,他發現學生中間有人伸出一隻手來。“你有什麼問題嗎?”斯德爾教授問。
學生說:“教授,我可以問您—個問題嗎?”
“當然可以。”斯德爾教授爽快地答道。
這個學生站起來問:“請問教授,寒冷存在嗎?”
“寒冷當然存在,難道你感覺不到嗎?”斯德爾教授笑道,同學們也一起哄笑起來。
沒想到,這個學生卻反駁說:“請原諒,事實上寒冷並不存在!根據物理學原理,我們感覺到的寒冷實質上隻是缺少熱度,當熱度存在時或者傳遞能量時,我們的身體是可以感覺到的。熱度是可以測量的,寒冷卻不能,寒冷這個詞隻是為了我們描述缺少熱度時的感覺。絕對零度(-273℃)是熱度的完全消失,所有的物質停止一切運動,包括分子原子等所有的範疇,不過這是絕對現象,事實並不存在絕對零度。”
“很好,你接著說下去。”斯德爾很感興趣。
於是,這個學生又問:“教授,黑暗存在嗎?”
斯德爾教授回答:“當然存在。”
這個學生說道:“請原諒,教授,您又錯了,黑暗同樣不存在。事實上黑暗是因為缺少光亮。光是可以測量的,黑暗卻不能。我們可以用牛頓的三棱鏡將日光折射出各種各樣的顏色,也可以研究它們各自的波長,但是黑暗是無法去測量的。僅僅是一道光線就可以劃破—個黑暗的世界,並將它照亮,但是你無法知道一個空間的黑暗是多少。所以黑暗一詞隻是為了人類描述當光亮不存在的時候是什麼樣子。”
這次,斯德爾教授沉默了。
這個學生接著問道:“那麼,教授,邪惡存在嗎?”
斯德爾教授有些猶豫地說道:“當然,我已經說過了,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邪惡,每天都有人類的殘忍行為施於生命,世界上到處都有邪惡和暴力。這些事實除了邪惡還能是什麼呢?”
這時這個學生說:“教授,恕我直言,您這次還是錯了,邪惡並不存在!邪惡隻是心中缺少愛的狀態,這就像寒冷和黑暗一樣,邪惡是人類用於來描述缺少愛的詞語。上帝並沒有創造邪惡,上帝隻創造了愛,隻是當人類偷吃了禁果以後,心中的愛越來越少,邪惡是人們的心中缺少了上帝之愛的結果,這正如寒冷的到來是因為缺少熱度,黑暗的到來是因為沒有光亮一樣。”
斯德爾教授完全被這個學生的話折服了,他說:“年輕人,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艾爾伯特·愛因斯坦。”這個學生回答道。
和你一起品:
我們不僅要欽佩愛因斯坦大膽挑戰老師的勇氣,更要為他的縝密思維和有理有據的批駁而感動。從他的話裏可以看出,他使用的是“相對”論,說明醜惡的事物是相對於美好事物而派生,並由人感知出來的。我們知道,愛因斯坦是“相對論”大師,他的這一空前絕的理論是從年輕時就開始形成的。
多想了幾步
艾芬和艾清差不多同時受雇於一家超級市場,開始時大家都一樣,從最底層幹起。可不久艾芬受到總經理的青睞,一再被提升,從領班直到部門經理。艾清卻像被人遺忘了一般,還在最底層混。終於有一天艾清忍無可忍,向總經理提出辭呈,並痛斥總經理用人不公平。總經理耐心地聽著,他了解這個小夥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少了點什麼,缺什麼呢?
他忽然有了個主意。“艾清先生,”總經理說:“請您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麼賣的。”艾清很快從集市回來說,剛才集市上隻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賣。“一車大約有多少袋,多少斤?”總經理問。艾清又跑去,回來說有10袋。“價格多少?”艾清再次跑到集上。 總經理望著跑得氣喘籲籲的他說:“請休息一會吧,你可以看看艾芬是怎麼做的。”
說完叫來艾芬對他說:“艾芬先生,請你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麼賣的。” 艾芬很快從集市回來了,彙報說到現在為止隻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有10袋,價格適中,質量很好,他帶回幾個讓經理看。這個農民過一會兒還將弄幾筐西紅柿上市,據他看價格還公道,可以進一些貨。這種價格的西紅柿總經理可能會要,所以他不僅帶回了幾個西紅柿作樣品,而且還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他現在正在外麵等回話呢。
總經理看了一眼經了臉的艾清,說:“請他進來。”艾芬由於比艾清多想了幾步,於是在工作上取得了成功。
和你一起品:
成功的規則未必那麼明顯,需要很高的悟性與洞察力,麵對差距和挑戰,及時調整心態,增強自己的獨立思考、多謀善斷、隨機應變的能力。要善於觀察、學習、思考和總結,僅僅靠一味地苦幹奮鬥,埋頭拉車而不抬頭看路,結果常常是原地踏步,明天仍舊重複昨天和今天的故事。
成功的眼睛
有位年輕人乘火車去某地。火車行駛在一行荒無人煙的山野之中,人們一個個百無聊賴地望著窗外。
前麵有一個拐彎處,火車減速,一座簡陋的平房緩緩地進入他的視野。也就在這時,幾乎所有乘客都睜大眼睛“欣賞”起寂寞旅途中這特別的風景。有的乘客開始竊竊議論起這座房子。
年輕人的心為之一動。返回時,他中途下了車,不辭勞地找到了那座房子。主人告訴他,每天火車都要從門前“隆隆”駛過,噪音實在使他們受不了,房主很想以低價賣掉房屋,但多年來一直沒有人問津。
不久,年輕人用3萬元買下了那座平房,他覺得這座房子正好處在轉彎處,火車一經過這裏時都會減速,疲憊乘客一看到這座房子精神就會為之一振,用來做廣告是再好不過的了。
很快,他開始和一些大公司聯係,推薦房屋正麵是一麵極好的“廣告牆”。後來,可口可樂公司看中了這個廣告媒體,在3年租期內,支付年輕人18萬元租金……
和你一起品:
世上不缺乏成功的機會,隻是缺乏成功的眼睛。發現,就是成功的眼睛。發現是成功之門,也是創新之門,隻要你擦亮一雙壑智和超人的眼睛,成功的機會便向你微笑走來。
怎樣測量高樓的高度
一天,我接到同事的一個電話,他問我願不願意為一個試題的評分做公證人。好像是他想給他的一個學生答的一道物理題打零分,而他的學生則聲稱他應該得滿分,這位學生認為如果這種測驗製度不和學生作對,他一定要爭取滿分。導師和學生同意將這件事委托給一個公平無私的仲裁人,而我被選中了……
我到我同事的辦公室,並閱讀這個試題。試題是:“試證明怎麼能夠用一個氣壓計測定一棟高樓的高度。”
學生的答案是:“把氣壓計拿到高樓頂部,用一根長繩子係住氣壓計,然後把氣壓計從樓頂向樓下墜,直到墜到街麵為止;然後把氣壓計拉上樓頂,測量繩子放下的長度。這長度即為樓的高度。”
這是一個有趣的答案,但是這學生應該獲得稱讚嗎?我指出,這位學生應該得到高度評價,因為他的答案完全正確。另一方麵,如果高度評價這個學生,就可以給他物理課程的考試打高分;而高分就證明這個學生知道一些物理學知識,但他的回答又不能證明這一點……
我讓這個學生用6分鍾回答同一問題,但必須在回答中表現出他懂得一些物理學知識……在最後一分鍾裏,他趕忙寫出他的答案,它們是:把氣壓計拿到樓頂,讓它斜靠在屋頂有邊緣處。讓氣壓計從屋頂落下,讓停表記下它落下的時間,然後用落下的距離等於重力加速度乘下落時間的平方的一半算出建築物的高度。
看了這答案之後,我問我的同事他是否讓步。他讓步了,於是我給了這個學生幾乎是最高的評價。正當我要離開我同事的辦公室時,我記得那位同學說他還有另外一個答案,於是我問是什麼樣的答案。學生回答說:“啊,利用氣壓計測出一個建築物的高度有許多辦法。例如,你可以在有太陽的日子在樓頂記下氣壓表上的高度和它影子的長度,又測出建築物影子的高長度,就可以利用簡單的比例關係,算出建築物的高度。”
“很好,”我說,“還有什麼答案?”
“有呀,”那個學生說,“還有一個你會喜歡的最基本的測量方法。你拿著氣壓表,從一樓登梯而上,當你登樓時,用符號標出氣壓表上的水銀高度,這樣你可以用氣壓表的單位得到這棟樓的高度。這個方法最直截了當。
“當然,如果你還想得到更精確的答案,你可以用一根弦的一端係住氣壓表,把它像一個擺那樣擺動,然後測出街麵和樓頂的g值(重力加速度)。從兩個g值之差,在原則上就可以算出樓頂高度。”最後他又說:“如果不限製我用物理學方法回答這個問題,還有許多其他方法。例如,你拿上氣壓表走到樓房底層,敲管理人員的門。當管理人員應聲時,你對他說下麵一句話:‘親愛的管理員先生,我有一個很漂亮的氣壓表。如果你告訴我這棟樓的高度,我將把這個氣壓表送給您……’”
和你一起品:
同樣一個問題,卻能找到這麼多答案。可見,世上沒有解不開的難題,隻是還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同時,人的智力潛能也是巨大的,隻要努力開發,總會產生無窮的智慧。
一張特別的賬單
小魯是在一家大公司做會計。公司裏的貿易業務很忙,節奏也很緊張,往往是上午對方的貨剛發出來,中午賬單就傳真過來了,隨後就是快寄過來的發票、運單等。小魯的桌子上總是堆滿了各種討債單。
討債單太多了,都是千篇一律地要錢,小魯常常不知該先付誰的好。經理也一樣,總是大概看一眼就扔在桌上,說:“你看著辦吧。”但有一次,經理卻說:“付給他。”
那是一張從南非傳真來的賬單,除了列明貨物的價格、金額外,大麵積的空白處寫著一個大大的“SOS”,旁邊還畫了一個頭像,頭像正在滴著眼淚,線條簡單,但很生動。這張不同尋常的賬單一下子引起了經理的重視,他看了便說:“人家都流淚了,以最快的方式付給他吧。”
和你一起品:
其實,經理和會計心裏都明白,這個討債人未必在真的流淚,但他卻成功了,一下子以最快速度討回了大額貨款。因為他多用了一點心思,把簡單的“給我錢”換成了一個富含人情味的小幽默。正因為這點創意,他成功地脫穎而出。可見,有時候,一個簡單的創新,就可能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
是誰打了我
一座煤礦發生瓦斯爆炸,唯一的出口被堵得嚴嚴實實,五名礦井工人深困其中。幸運的是,礦井裏備有少量食物和水源,這給他們贏得了生機。時間艱難地走著,一個星期過去了,礦工們始終聽不到救援隊的聲音。有人開始煩躁起來,還有人發出淒厲的叫聲,大家感覺身心都要崩潰了。
突然,黑暗中傳來“啪”的一聲。馬上有人叫了起來:“誰打我?”其餘四個人都開始辯解:“不是我!”可那被打的人就是糾纏不放,一個個地審問。過了許久,又聽到“啪”的一聲,又有人挨打了,洞內馬上傳來了一陣吵嚷聲。就這樣,時間在不時的吵嚷聲中悄悄流逝著。直到在暗無天日的井底足足被困了23天後,他們獲救了。
後來,躺在醫院裏,礦工們開始討論究竟是誰在打人,一位礦工笑著說道:“都是我打的。”
“你瘋了嗎?”礦友們問道。
“不。”他笑著回答,“我這樣做,是為了提醒大家,我們必須活著。”
和你一起品:
當五個蒞難的礦工麵臨精神崩潰時,一隻巴掌解決了他們的心理困境。一次打人雖然引起了混亂,卻使大家有了“事”做,可以度過精神危機期。可以說,這一巴掌就是“創新”,是方法的創新,這個創新的方法使他們度過了難捱的23天。這個想到打人的礦工,他就是一個有創意的人。
小雞是怎樣孵出來的
愛迪生從小是個愛提問題的孩子,凡事都愛問“為什麼”,喜歡對一個問題刨根問底。愛問,本來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對世界上的事物感到新鮮,又不明真相,就愛問為什麼。對於孩子的這個天性,需要用耐心和善意來對待,一旦不耐煩,就會對孩子產生反感。愛迪生就經常遭到老師的反感。有一次,老師講一位數的加法,同學們都認真聽講,愛迪生突然舉手問老師:“二加二為什麼等於四?”老師被問得張口結舌,一時難以回答他的問題。父親也常常被他問得無言以對,隻好拍拍兒子的腦袋瓜說:“去,問你媽去!”
其實,在學校裏,這不是愛迪生第一次提問。幾乎每天,他都愛提出這種令老師頭疼的問題。如,“老師,太陽為什麼在白天出來呢?”“老師,月亮怎麼會發光呢?”這些看似簡單實則令人難以回答的問題,把老師搞煩了,老師便把他列為班裏的差等生,甚至說他腦子有問題。愛迪生回去把委屈向母親全傾訴出來了。他知道,隻有母親對他提的問題一點都不反感,還不厭其煩地為他解答。
還在愛迪生很小的時候,有一天,母親正在廚房忙著,愛迪生好像有了個驚人發現似的跑來,睜大眼睛問:“媽媽,咱們家的那隻母雞真奇怪,它把雞蛋放在屁股底下坐著,為什麼?” 母親嗬嗬笑了,她放下手裏的活,認真地對愛迪生說:“雞媽媽那是在孵小寶貝呢!她把那些蛋暖熱後,就會有小雞從裏麵爬出來。你看咱家那些毛茸茸的小雞,它們都是被雞媽媽這樣暖出來的。”小愛迪生聽了,覺得真神奇。他認真想了一會兒,抬頭問道: “難道把蛋放在屁股底下暖和暖和就能把小雞孵出來嗎? ”“對啊,就是這麼回事! ”母親微笑著點頭。
兒子總算不再提問了。可等到飯做好了,母親忽然發現小愛迪生不見了,哪兒都找不到,母親急了,大聲喊兒子的名字。這時,聽到從庫房裏傳來他的答應聲。母親覺得很奇怪,過去一看,原來愛迪生在那兒做了個“窩”,裏麵放了好多雞蛋,他正一本正經地蹲在上麵。母親更奇怪了,問道: “你在幹什麼啊?” 愛迪生說:“媽媽,你不知道嗎?我在孵小雞啊!”看到兒子一本正經的樣子,母親樂了。
母親得知兒子受到老師的誤解後,決定找到學校去,向老師說明情況。誰知老師當麵數落她的兒子:“他腦子太笨了,成績差得一塌糊塗,總是愛問一些不著邊際的問題。我們真教不好你這樣的兒子。”母親替兒子辯解說;“問題多是因為孩子愛思考,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他的智力絕對沒有問題,而且比別人的孩子還要聰明很多。既然你認為我的孩子不可救藥,那我就把他帶回家吧,我自己來教他。”
從此,愛迪生的母親就當起兒子的家庭教師。對於兒子的稀奇古怪的問題,隻要她知道的,她就努力回答;不知道的,她就讓兒子去看書。當她發現兒子對物理化學很感興趣後,就給兒子買了本《派克科學讀本》,她還勸丈夫把家裏的小閣樓改造成兒子的小小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