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保持快樂,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快樂是孩子的天性。快樂讓我們歡笑,快樂讓我們幸福。一個人有了快樂,就可以坦然麵對一切是非曲直和悲歡離合,在生活和學習中增加前進的動力,有助於我們樹立積極的人生觀。所以,我們從小就要養成快樂的習慣,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快樂、怎樣給自己帶來快樂,從而把快樂的心境帶到成年,並伴隨著我們今後的人生路。
珠寶和快樂
有個闊佬,背著許多珠寶去遠方尋找快樂,可是走遍了千山萬水也沒有找到。
一天,他正愁眉不展地坐在路邊歎息,一位衣衫襤褸的農夫唱著山歌走過來。闊佬向農夫討教快樂的秘訣,農夫笑笑說:“哪裏有什麼秘訣,快樂其實再簡單不過了,隻要把背負的東西放下就可以了。”
闊佬忽然省悟——自己背著那麼沉重的珠寶,腰都快壓彎了,而且住店怕偷,行路怕搶,成天憂心忡忡,驚魂不定,怎麼能快樂得起來呢?
於是,他放下行囊,把珠寶分發給過路的窮人。這樣,不僅背上的重負沒有了,還看到一張張快樂的笑臉,他終於成了一個快樂的人。
和你一起品:
有的人不快樂,是因為自己身上的欲念和需求太多了,當這些欲念和需求不能滿足時,整天愁眉苦臉,拚命索取;當這些欲念和需求得到了滿足時,又舍棄不下。因此,本來屬於快樂的空間都被這些無休止的欲望所擠占,一生便在惶惶不安中度過。要解決這個問題,也很簡單,就像那個闊佬一樣,樂善好施,拿得起放得下。
喜鵲和烏鴉
在一座森林裏,有一隻鳥媽媽,生了一對雙胞胎。兩兄弟長得非常相像,卻有完全不同的性情。
哥哥的性情開朗,不論遇到什麼事,總是“嘻,嘻,嘻”地笑著。弟弟的個性沉鬱,終日悶悶不樂,即使沒有事情,也總是“唉,唉,唉”地哭著。
比如說,遇到了下雨天,哥哥就唱著:“下雨天真好玩兒,嘻,嘻,嘻!”弟弟卻哭了:“下雨天真無聊,唉,唉,唉!”
鳥媽媽就會勸小兒子:“你最好喜歡下雨天,因為這輩子有一半的日子會下雨,喜歡雨天的鳥會比不喜歡雨天的鳥快樂。”但是,弟弟並不聽勸。
比如說,到了秋天,葉子落了,哥哥就唱:“葉子落了,就會長出新芽,真好!嘻,嘻,嘻。”弟弟卻哭了:“葉子落了,天氣就冷了,有什麼好?唉,唉,唉。”
鳥媽媽就會勸小兒子:“你最好喜歡秋天,因為這輩子每年都會經曆秋天的落葉時光,喜歡秋天的鳥會比不喜歡秋天的鳥幸福。”但是,弟弟總不聽勸。
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哥哥和弟弟不隻叫聲不同、性情不同,當它們長出羽毛的時候,連顏色都不一樣了。
哥哥有著褐黑色的背羽,參差生長著青色、紫色的光亮羽毛,肩部、頸部、腹部的羽毛是純白的,尾巴長長地翹起,像一把美麗的扇子。弟弟呢?從頭到尾都是黑漆漆的,從嘴到爪也是一片灰暗,它蹲在樹上就像是一個被廢棄的螞蟻巢穴。
哥哥整天歡喜地唱歌,行動敏捷,非常愛美,所以它的巢總是築在最高的樹頂,編織得非常細致精巧,以致常被其他的鳥侵占。
弟弟整天悲哀地哭泣,動作遲緩,對生活沒有什麼希望,所以它的巢隨便用樹枝胡亂地堆在枝丫上,是所有的鳥裏最陋劣的巢。它還常常安慰自己:“我哥哥築那麼美麗的巢有什麼用呢?最後還不是被鳩霸占,我的巢醜得沒人要才安全呢!”
哥哥受到人們的歡迎,認為它一出現總是帶來喜慶,原先都叫它“鳥鵲”,後來就叫它“喜鵲”了。弟弟受到人們的厭惡,認為它是不祥的鳥,一現身就會被人驅趕,被稱為“烏鴉”。烏鴉常在夜裏哭泣,每次想到從前不聽母親的話培養開朗的心胸便悔恨不已,所以常常飛回去看母親,帶一些食物給母親吃。因此,人們才說:“慈鳥反哺,烏鴉雖然不祥,但它唯一的優點是孝順,所以不要殺烏鴉,隻要趕走它就好了。”
喜鵲和烏鴉兩兄弟常在森林裏見麵,每次見了,哥哥總是勸弟弟:“弟弟!嘻呀!嘻呀!嘻呀!” 而弟弟就會向哥哥哭訴:“哥哥!哎呀!哎呀!哎呀!”
和你一起品:
有人說,這世界對於快樂的人,是一場喜劇,對於不快樂的人,是一場悲劇。保持心情歡快的人,能用理智來約束自己,他知道世界雖然不如想象得那樣美好,但也不是壞到不可救藥,他們總是隨遇而安、奮鬥不懈的!而心情憂鬱的人,比較喜愛感情用事,他們凡事總往壞的一麵去想,認為世界不進則退,因此隻要稍有不如意,就憂心忡忡,寢食難安!
快樂的農夫
有一個國王,鬱鬱寡歡,於是他就派手下的一個人四處尋找一個快樂的人。這位國王命令道:“等你找到那位快樂的人,就把他帶回來。”
這個人不辭辛苦,尋找了好幾年,也沒有找到一個快樂的人。終於有一天,當他走進一個最窮的地方時,聽到一個人放聲歌唱。循著歌聲,他找到了一個正在田間犁地的人,他問犁地人:“你快樂嗎?”
“我沒有一天不快樂。”犁地人答道。
於是,國王的使者就把他此次使命的意圖告訴了犁地人。
犁地人不禁大笑起來,為了表示感謝,犁地人又說道:“我曾因沒有鞋子而沮喪,直到我在街上遇見了一個無腿的人。”
和你一起品: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必為自己暫時的貧窮而憂傷,生活是無止境的,貧富是現實的存在,當你比上不足時,也許還有許多人比你更貧窮!因此,我們大可不必為此憂傷。用一顆豁達的心,坦然地看待自己的生活,富不驕、窮不餒,用歌聲裝點自己的每一天。
師父的箴言
幸福的人隻記得一生中滿足之處,不幸的人則隻記得相反的內容。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快撒點草種子吧!好難看哪!”小和尚說。
師父揮揮手:“隨時!”
中秋,師父買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種。
秋風起,草籽邊撒、邊飄。“不好了!好多種子都被吹飛了。”小和尚喊。
“沒關係,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師父說,“隨性!”
撒完種子,跟著就飛來幾隻小鳥啄食。“要命了!種子都被鳥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腳。
“沒關係!種子多,吃不完!”師父說,“隨遇!”
半夜一陣驟雨,小和尚早晨衝進禪房:“師父!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衝走了!”
“衝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師父說,“隨緣!”
一個星期過去了。原本光禿的地麵,居然長出許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來沒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
小和尚高興得直拍手。師父點頭道:“隨喜!”
和你一起品:
“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恨、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我們不要幻想生活總是那麼圓圓滿滿,也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享受所有的春天,每個人的一生都注定要跋涉溝溝坎坎,品嚐苦澀與無奈,經曆挫折與失意。失意並不可怕,受挫也無需憂傷。相信吧,落英在晚春凋零,來年又燦爛一片;黃葉在秋風中飄落,春天又煥發出勃勃生機。既然如此,我們有什麼理由不保持快樂的天性,將一切不如意付之一笑呢?
收藏陽光
從前,田野裏住著田鼠一家。夏天快要結束了,他們開始收藏果子、稻穀和其他食物,準備過冬。隻有一隻田鼠例外,他的名字叫做弗雷德。
“弗雷德,你怎麼不幹活呀?”其他田鼠問道。
“我有活兒幹呀。”弗雷德回答。
“那麼,你收藏什麼呢?”
“我收藏陽光、顏色和單詞。”
“什麼?”其他田鼠吃了一驚,相互看了一眼,禁不住大笑起來。
弗雷德沒有理會,繼續做他的工作。
冬天來了,天氣變得很冷很冷。許多田鼠關心起弗雷德來了,都跑去問他:“弗雷德,你收藏的東西呢?你怎麼過冬呀?”
“請你們閉上眼睛。”弗雷德說。
田鼠們有點奇怪,卻還是閉上了眼睛。
弗雷德拿出第一件收藏品,說:“這是我收藏的陽光。”昏暗的洞穴頓時變得晴朗,田鼠們感到很溫暖。
他們又問:“還有顏色呢?”
弗雷德開始描述紅的花、綠的葉和黃的稻穀,說得那麼生動,田鼠仿佛真的看到了夏季田野的美麗景象。
“那麼,你的那些單詞呢?”
弗雷德於是講了一個動人的故事,田鼠們聽得入迷。
最後,他們變得興高采烈,歡呼雀躍:“弗雷德,你真是一個詩人!”
收藏陽光、顏色和單詞,收藏夏季美麗的景象,好在嚴冬來臨之際溫暖自己的心房,這是多麼簡單的道理,卻又多麼實在!
和你一起品:
糧食、蔬菜和水,這些物質的食糧固然重要,而陽光、顏色和單詞,這些精神的食糧也非常重要。在寒冷的冬天裏,陽光能溫暖冷漠的心靈;在萬物凋零的季節,顏色能喚起春天的記憶和希望;在寂寞的日子裏,用單詞組成的美麗故事,能安撫孤獨的心靈。隻有心靈充實了,情感豐富了,心情暢快了,快樂也就不會離開我們。
人生的喻義
從前,有一個人總是埋怨日子過得十分辛苦,生活的壓力太重,就想放下擔子,過著輕鬆的生活。他聽人說,有個哲學家可以幫助別人解決問題。於是,他便去請教哲學家。
哲學家聽完了他的訴說,給了他一個空筐子,說:“你背起這個筐子,朝山頂去。不過,你每走一步,必須撿起一塊石頭放進筐子裏。等你到了山頂的時候,你自然會知道解救你自己的方法。去吧!去找尋你的答案吧……”於是,這個人開始了他尋找答案的旅程!
剛上道,他精力充沛,一路上蹦蹦跳跳,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最美的石頭,都一個一個扔進筐子裏。每扔進一個,便覺得自己擁有了一件世上最美麗的東西,很充實,很快樂。於是,他在歡笑嬉戲中走完了旅程的1/3。
可是,空筐子裏的東西多了起來,也漸漸重了起來。他開始感到,筐子在肩上越來越沉。但他很執著,仍一如既往地前進。
而最後一個1/3的旅程確實是讓他吃盡了苦頭。他已經無暇顧及那些世界上最美麗、最惹人憐愛的東西了。為了不讓沉重的筐子變得更重,他毅然放棄了這些,隻是挑選了些非常輕的、非常需要的或是必不可少的東西放進筐子。他深知,這樣的放棄是必要的。然而,無論他挑多輕的東西放入筐子,筐子的重量也絲毫不會減少,它隻會加重,再加重,直到他無力承受。但最後,他還是背著筐子,踏上了這最後的1/3旅程。
他明白,路,真的已經不遠了。他挪著腳步,已經不在乎撿到的是什麼,放進筐子的又是什麼。他早已麻木於眼前的一切事物,不管是美麗的、是喜歡的、是需要的,亦或是輕巧的。他實在是無力去挑選它們了,隻要是在他腳下,在他眼前,在他觸手可及的地方,那麼,他便撿起它,以作為他所走的最後一段旅程的驗證品。
眼看著離目標越來越近,他雙手向後托起筐子,來了個最後衝刺。終於,他碰到了哲學家的手,他走完了全程,結束了這一場跋涉史。
哲學家問:“現在,你知道答案了嗎?”他微微一笑,搖了搖頭:“我不知道答案。但現在,我也不需要知道了。”
“是嗎?”
是啊!他把這次的旅程分成了三段。這就好比他人生中的三個階段:青年、中年和老年時期。在青年,他挑選了他認為是最美好、最純真的事物,就像他天真浪漫的童年一樣,沒有壓力,沒有負擔,隻是單純地認為它美麗,便撿起它;在中年,他挑選了他認為是最實在、最需要的事物,正如成年人一樣,有自己的責任,有自己的負擔,時刻要為一家上下打點一切,時刻都要保持著理性的頭腦;在老年,他挑選了他認為是可以輕易得到,卻又往往被人忽視的事物,或許老人們曆經滄桑之後,已經懂得,原來他們最重要的事物,是眼前不被人重視的事物。回顧一生,他才發現,他的生活充滿了酸甜苦辣,他的生活跌宕起伏,他的生活也不再是一片空白,不再是毫無意義!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必須要肩負起生活的責任。也許,他會感到生活的壓力,也許,這一份份的壓力會越來越重,但在每一份重量增加的同時,他會得到驚喜,得到安慰,亦或是悲傷,亦或是痛苦。可人生,誰不是忽喜忽悲,苦樂參半呢?沒有起起伏伏的人生,這樣活著有什麼意義呢?他的生活,不是平坦的,但在到達終點的那一刻,在回顧這三段旅程的那一刻,他比誰都自信,比誰都驕傲。因為,他有充實的生活,他活得精彩!所以現在,他又何必為怎樣減輕這沉重的擔子而苦惱呢?
哲學家會心一笑。他突然發現,其實,哲學家和他一樣,也不過是芸芸眾生中一個平凡人物罷了……
和你一起品
這個故事試圖告訴我們:人生如負重前行。隨著年齡的增長,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生活壓力也越來越重,然後,所得到的東西卻越來越少。盡管如此,人仍然要負重前進。因為生活就是這個樣子的,想減輕負擔也不行。但是,生活並不是枯燥無味的,在行走的路上,還有小草和鮮花,也有果實,隻要充實自己的心靈,用心感受人生路上的樂趣和幸福,人生亦是值得的。
剩下的全是利潤
繁華街市上有一家汽車維修店,平時,店老板習慣於把支票放在紅色的支票夾上,把鈔票入在煙盒裏,把到期的賬單都插到票插上,整天過得悠然自得。
一天,當會計師的兒子來看望他,看到這情景說:“爸爸,我實在搞不清你是怎麼做買賣的。你這樣隨意和馬虎,根本無法知道自己賺了多少錢,等於是糊裏湖塗地過日子。我來給你搞一套現代化會計係統好不好?”
“不必了,兒子,”老板搖搖頭,“你不必擔心,我自然心裏有數的。你爺爺是個種地的農民,他死時,我隻繼承了一雙布鞋和一身衣服。後來我隻身來到城裏,從打工開始,慢慢擁有了這一家汽車維修店。現在我有三個孩子,你大哥當了法官,你姐姐當了公務員,你是一個小有名聲的會計師。我和你媽媽現在已經住上了一棟不錯的樓房,還有一部小汽車。我不僅早已脫離了貧困,還沒有欠人一分錢。”
兒子說:“你這樣做生意,到底是不符合會計原則的嘛。”
老頭子說:“我有我的會計原則——把我所擁有的一切加起來,扣除我從你爺爺那樣繼承的鞋子和衣服,剩下的全是我獲得的利潤。”
和你一起品
是啊,除了那雙鞋子和那身衣服,剩下的全是利潤。是老頭兒胸無大誌嗎?不是!在他看來,錢不是唯一的利潤,溫馨的家庭,快樂的生活,美好的人生也是人生的重要收獲。這就提示我們:把目光投向生活的每一天,過好每一天,享受快樂的生活也是十分重要的。
隱士的回答
一位青年去拜訪一位年長的隱士,這位隱士善於為他人指點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