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的人品是你的魅力名片(2 / 3)

佩雷斯全家與村中所有的猶太人都被集合起來送往集中營。佩雷斯被送往一個又一個集中營,直到他來到最後一個位於奧斯維辛的集中營。

從火車上被趕下來之後,他就等在長長的行列之中,靜待發落。在行列的尾端,佩雷斯遠遠地就看出來營區的指揮官拿著指揮棒一會兒向左指,一會兒向右指。他知道發派到左邊的就是死路一條,發配到右邊的則還有生還機會。

他的心髒怦怦跳動著,愈靠近那個指揮官,就跳得愈快。很快的,就要輪到他了,什麼樣的判決會輪到他呢?左邊不定期是右邊?

他離那個掌握著生死的獨裁者還有一段距離,但是他清楚這個人指揮官有權力將他送入焚化爐中。這個指揮官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怎麼能在一天之中將千百人送入枉死誠中?他的名字被叫到了,突然之間血液衝上他的臉龐,恐懼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然後那個指揮官轉過身來,兩人的目光相遇了。

佩雷斯靜靜地朝指揮官說:“早安,托拉亞先生。”托拉亞的一雙眼睛看起來依然冷酷無情,但聽到他的招呼突然抽動了幾秒鍾,然後也靜靜地回道:“早安,佩雷斯先生。”接著,他舉起指揮棒指了指說:“右!”他邊喊還邊不自覺地點了點頭。右——意思就是生還者。

我來告訴你

一句小小的問候雖然不起眼,卻是一個人有禮貌和尊重他人的表現。禮貌待人,也反映了一個的內在品質。禮貌的問候,是友好的表現,也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它讓朋友感到興奮,讓親人感到欣慰,讓身邊的人感到快樂,讓陌生人感到溫暖,甚至,也讓冷漠的人感到心情愉快。它能融化對立的堅冰,化解強硬的對手。與其說是一聲“早安”救了佩雷斯,倒不如說是他的品德救了他。

一枚硬幣

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出身貴族,卻喜歡與平民相處,從來不擺架子。一次,他作長途旅行時,路過一個小火車站。他想到車站上走走,便來到月台上。這時,一列客車正要開動,汽笛已經拉響了。托爾斯泰正在月台上慢慢走著,忽然有一位女士從列車車窗裏衝他直喊:“老頭!快替我到候車室把我的手提包取來,我忘記提過來了。”

原來,這位女士見托爾斯泰衣著簡樸,還沾了不少塵土,把他當作車站的搬運工了。

托爾斯泰趕忙跑進候車室拿來提包,遞給了這位女士。

女士感激地說:“謝謝啦!”隨手遞給托爾斯泰一枚硬幣,“是這賞給你的。”

托爾斯泰接過硬幣,瞧了瞧,裝進了口袋。

正巧,這位女士身邊有個旅客認出了這個風塵仆仆的“搬運工”就是托爾斯泰,就大聲對女士說:“太太,您知道您賞錢給誰了嗎?他就是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呀!”

“老天爺呀!”女士驚呼起來,“我這是在幹什麼呀?”她對托爾斯泰急切地解釋說,“托爾斯泰先生,看在上帝麵上,請別計較!請把硬幣還給我吧,我怎麼會給您小費,多不好意思!我這是幹出什麼事啦。”

“太太,您幹嘛這麼激動?”托爾斯泰平靜地說,“您又沒有幹什麼壞事!這個硬幣是我掙來的,我得收下。”

汽笛再次長鳴,列車緩緩開動,帶走了那位惶惑不巡的女士。

托爾斯泰微笑著,目送列車遠行,然後又繼續他的旅行。

我來告訴你

當你被人誤會,而使你感到難堪時,你是什麼感覺呢?是憤怒?是痛斥?還是拿點“顏色”給對方看看?或許像托爾斯泰一樣泰然處之?不同的處理方式,反映了一個人的內在品質。有的人自尊心太強,或者虛榮心在作怪,遇到被別人曲解自己時,就感到麵子受到了損害,臉上就會掛不住,非要反擊一下,那樣做隻能表明素質低下,其實大可不必。不管別人對你如何,你還是你!保持你的一貫作風,不受世事紛擾,這樣的境界才是最高的境界。

籠裏的小鳥

11歲的小亞來常常把一些野生動物捉進籠子裏。他家在林子邊上,每當日落黃昏,便有一群畫眉來到林間歇息和歌唱。那歌聲美妙絕倫,沒有一件人間的樂器能奏出那麼優美的曲調來。

亞來當機立斷,決心捕獲一隻小畫眉,放到自己的籠子裏,讓它為自己一人歌唱。

果然,亞來成功了。它先是拍打著翅膀,在籠中飛來撲去,十分恐懼。但後來它安靜下來,承認了這個家。站在籠子前,聆聽小鳥美妙的歌唱,亞來感到萬分高興,真是喜從天降。

他把鳥籠放到自家後院。次日,小畫眉的媽媽口含食物飛到了籠子跟前。畫眉媽媽讓小畫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地吞咽下去。當然,畫眉媽媽知道這樣比亞來來喂她的孩子要好得多。看來,這是件皆大歡喜的事情。

接下來的一天早上,亞來去看他的小畫眉在幹什麼,發現她無聲無息地躺在籠子底層,已經死了。他對此迷惑不解,不知發生了什麼事,自己的小鳥不是已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嗎?亞來把小鳥那可怕的厄運告訴了爸爸。對鳥類頗有研究的爸爸給他作了精辟的解釋:“當一隻母畫眉發現自己的孩子被關進籠子後,就一定要喂小畫眉足以致死的毒莓,它似乎堅信孩子死了總比活著做囚徒要好些。”

從此以後,亞來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來關進籠子裏。因為任何生命都有對自由生活的追求,而這種追求無疑是值得肯定的。

我來告訴你

不管是人類還是動物,都有自己的天性,有自己的喜愛和追求。我們既不能把自己的意誌強加於人,也不能任意幹涉他人的行為,讓他人按自己的意誌行事。這就是對人的尊重,對生命的尊重!所以,我們要從小學會尊重別人,尊重他人的愛好、習慣、思想、追求和行動,隻要這些行動是正當的、沒有害處的、合理合法的。有道是,隻要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一生的座右銘

貝時璋是我國當代著名的細胞生物學家、教育家和科學活動家。從小,母親很疼愛貝時璋,但從不嬌慣和溺愛他。母親雖然識字不多,卻懂得讓孩子從小要勤快。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男孩子不勤快,長大沒本事賺飯吃,何況以後還要娶妻生子,成立家庭,不會勞動就不會生活。”為此,母親經常教貝時璋抹桌子、掃地、洗碗、學織漁網。

母親從不給貝時璋零花錢,常告訴他:“男孩子養成花錢的習慣不好,會養成大手大腳的習慣,長大了會亂花錢。做一世男人,養家糊口,責任重大,十分不容易。人窮不要緊,隻要學會精打細算、細水長流,就會度過難關。”

然而,母親對窮親戚卻很慷慨。當時,貝家雖然比較貧窮,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但母親從不因為窮而對親戚和鄰居表現吝嗇。她樂意為那些更困難的親戚和鄰居助一臂之力。過年時,凡是來家裏的客人,母親都盡量給他們拿一些好衣服,讓他們送去典當,換幾個錢花,以解他們的燃眉之急。母親說:“親幫親,鄰幫鄰,誰家沒個困難?親戚、鄰居就要互相幫助。”

那時,家裏的生活比較拮據,吃穿簡省,隻有到了過年時家裏才有機會買點肉、殺隻雞,改善一下生活。但是,就是這些有限的雞、肉,母親也隻有在來了客人時才端出來,讓客人分享。母親告訴貝時璋:“我們寧可自己吃得差一點,也要讓客人吃好。小孩子要懂得自己吃肉骨頭,把肉留給客人吃!隻有我們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我們。這是禮貌。小孩子必須學會講究禮貌!”

母親的行為,讓貝時璋看在眼裏;母親的話,也讓他牢牢記在心頭。母親教育貝時璋做人做事,自己也以一顆善良友好的心靈去對待街坊鄰居,贏得了人們的尊重,這為貝時璋樹立了良好的母親形象。

貝時璋長大後,母親就送他去讀書。母親雖然文化不多,卻懂得讀書對一個人的重要意義。貝時璋能廣泛地接觸到科學知識,開闊自己的知識視野,就是得益於父母明白事理、懂得送孩子讀書開眼界長學問的遠見卓識。母親曾對貝時璋說:“兒呀,男人要成大器,就得有文化,阿姆沒文化已經苦了一輩子,你一定要給阿姆爭氣,好好讀書,做一個有出息的男人。”後來的事實證明,貝時璋有忘記母親的教誨,一輩子都在鑽研學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了一個有出息的男人!

在回憶自己生活之路時,貝時璋心中充滿了對自己母親的感激之情。他激動地說:是母親把勤勞節儉、寬容厚道的精神留給了自己;我一生都把這個精神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我來告訴你

一個成功的人,必然是人品、健康和才能的結合體。勤勞節儉、寬厚待人,這些都是人的美德。人的美德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從小養成的,是從平凡的生活中一點一滴培養出來的。一個缺少美德的人,即使能取得成功,也是有缺陷的,甚至起到壞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健康成長,必須讓學問、健康和人品齊頭並進,不可偏棄一方。

為他人著想

拜耳是德國著名的科學家。他的父親曾是一名軍人,對科技的發展非常感興趣。退休後,50多歲的他本應該頤養天年,但他卻開始學習地質學。每當父親學習時,母親就帶著小拜耳離開,不讓丈夫受到幹擾。

眨眼間,小拜耳10歲了。生日那天,小拜耳高興極了。他想,母親一定會好好為他慶賀的,甚至還會送他一件珍貴的禮物呢。這一天,真是盼得太久了啊。

然而,小拜耳發現,母親似乎根本沒有作任何準備,連提都沒有提。一大早,父親就開始自學,連一聲“生日快樂”都沒有說,母親也沒有任何表示。好幾次,小拜耳真想主動提醒母親,但話一到嘴邊,還沒出口,母親就把話題岔開,根本不往生日上提。

吃罷早飯,母親對他說:“兒子,咱們到姥姥家去。”小拜耳想:難道是到姥姥家過生日?或者,在從姥姥家回來時,母親再給買禮物?隻得跟著母親去了姥姥家。

在姥姥家,姥姥像往日一樣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但生日的事依然隻字未提;生日禮物,更是不見蹤影。小拜耳不好意思開口問姥姥,這畢竟是來做客呀,那樣問就太不禮貌了。

回家的路上,小拜耳再也忍不住了,他問母親:“媽媽,今天是我的生日呀,難道你忘記了嗎?”

“沒有忘記呀。兒子的生日,做媽媽的怎麼會忘記呢?”母親的回答讓他感到吃驚。

“你既然知道了,為什麼還帶我到姥姥家做客,卻不在家裏慶賀一下?”小拜耳委屈地說。

“爸爸明天就要考試了,我來告訴你?”母親和藹地問。

小拜耳點點頭。

“你想過沒有,如果我們在家裏慶賀,是不是會影響爸爸學習?”

小拜耳又點點頭。

“孩子,我知道你的心情,很想媽媽為你慶賀一下。可是,爸爸小時候沒有機會學習,現在50多歲了,才有這個學習的機會。如果失去了這個機會,將來更不好考了。你說,我們是不是應該犧牲一下,為爸爸著想?”

聽了母親的話,小拜耳的眼前立即浮現了父親趴在桌子上自學的情景。父親學習很吃力,卻勁頭很高,即使受到冷嘲熱諷也堅持自己的誌向。對父親的這種學習精神,小拜耳一向很敬重。他不由得又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