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接著開導說:“你現在正是學習的大好機光,記憶力好,頭腦靈活,如果用功,就會學到許多知識;一旦到了你爸爸這個年紀,學習就會很吃力的。一個人有了知識,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不被人小瞧。”
“我知道了,媽媽。”
“不過,你放心,等你爸爸考完了,我們會抽出時間,好好為你的生日慶賀一番。好嗎?”
“謝謝媽媽。我一定好好讀書,不讓你失望。”小拜耳高興地說。
幾天後,媽媽和爸爸一起為小拜耳補辦了一個熱鬧的生日舞會,小拜耳告訴媽媽:今年的生日過得最開心
我來告訴你
心裏裝著別人,處處為他人著想,這是美好的人品之一。當自己的小利益與他人的大利益相衝突時,主動放丟自己的利益,成全他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能並不容易。首先要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思想,樹立以大局為重的意識;其次要學會寬容和謙讓,在強調自己的利益時,更要考慮他人的利益。在中國,在許多獨生子女恰恰最缺乏這樣的意識,所以我們更要嚴格要求自己。
自由是每一個人的權利
林肯出生在美國肯塔基的農民家庭,從小就幫助母親幹活,5歲時,便已是一個很勤快的孩子,成了父母的好幫手。凡是提水、劈柴乃至下地鋤草都逐漸駕輕就熟,帶個口信跑個腿什麼的更是不在話下。
林肯的母親南希是一個性格善良、甚至有些羞澀的婦女,她在決定事情時由於膽小,通常是不采取主動的,但是林肯5歲時,她突然變得膽大起來。
“孩子必須上學。”她說。
林肯的父親托馬斯開始時反對:“讀書對於像我們這樣的人家是無關緊要的。另外,你需要他們在家幫忙,他們很快就是個好幫手。”
南希則說:“我們的孩子不能永遠做一個大字不識的平民,他們應該掌握知識,隻有知識才能提升他們的品質,增強他們的才幹,才能做一個有大用的人。”
在善良的母親的堅持下,姐弟倆都進入兩英裏遠的一所學校。
“你們今天學了什麼?”盡管忙不完活兒的母親很累,但她還是要常常關心孩子的學業,向他們提出一些問題,還檢查他們的功課。兩個孩子把他們從學校學到的拚詞大聲念出來,然後又朗讀包含著這些詞的句子。
童年的林肯,常常會因遇到了什麼奇事或聽到了什麼奇談而興奮得兩眼發光。有一次,他興奮地告訴母親:“媽媽,你有沒有發現這條小黃狗在路邊叫得可憐,它有隻腿斷了。爸爸說,我們可以用木塊把它固定起來。我叫它哈尼。爸爸說如果你同意的話我可以把他喂養起來。”
善良、正直、富有同情心的南希從兒子的言行裏由衷地感到了欣慰。
一次,小林肯拉著母親的袖子,天真地問:“媽,什麼是解放?它是什麼意思?”
南希屏住了氣,用目光注視著兒子:“解放,意思就是自由。你知道自由是什麼嗎?那就是一個人屬於自己而不像奴隸一樣屬於別人。”停了停,南希又強高道:“這是每個人應當有的權利,不管是什麼膚色。這一點一定不要忘記了。”
當時,美國南部還屬於奴隸製度,黑人像商品一樣被白人自由買賣,沒有人身自由,隻能為奴隸主賣命。因此,幼年的林肯聽了母親的話,若有所思,並嚴肅地點點頭。
南希心裏輕鬆了。雖然她無法確認這番話對這個幼小孩子能產生什麼影響,後來的曆史卻證明,她的這番話對於這個孩子心靈的震動是無法形容的,足以影響一個國家的進程。
正是南希對小林肯的品質教育,使他長大後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我來告訴你
林肯是美國曆史上最受人崇敬的總統,因為他廢除了奴隸製度,並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但他的所作所為,並非出自什麼外在壓力,而是出自他的正直和富於同情心的品質。而這些品質則是從小養成的,是與母親的教育分不開的。“自由,是每一個人的權利”,如果沒有這樣的觀念熏陶,他可能不會有以後的作為。可見,一個人的人品決定著他未來的奮鬥目標。
不再捉弄人
馬克·吐溫是美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被譽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他從小就說話幽默,還喜歡捉弄人。他家裏雇用了一個叫森迪的小黑人,一方麵給家裏幹活,一方麵陪馬克·吐溫做伴。但森迪做事比較慢,動作也不是十分靈敏,這為馬克·吐溫的惡作劇提供了素材。
一天,森迪停下了手裏的工作,一個人呆坐在樹下,望著遠遠的天空發呆,神情十分憂鬱。馬克·吐溫看見了,以為他在偷懶,就想悄悄爬上去,把森迪的工具藏起來。母親看出了兒子的想法,便製止道:“我來告訴你,森迪的父親剛剛去世了,那是他唯一的親人。現在,他成了孤兒,一個多麼可憐的孩子。他肯定是想念他的父親了,所以幹活有些神不守舍。對於這樣一個可憐的孩子,我們應該同情他,不能再捉弄他了。”聽了母親的話,馬克·吐溫點了點頭,不再去捉弄森迪。
可是,沒過幾天,馬克·吐溫又聽到森迪唱起歌來,工作起來十分悠閑,就像從前一樣了。馬克·吐溫想:這個森迪真沒有良心,他的父親——他唯一的親人去世了,屍骨未寒,他就唱起了小曲,真不是個東西!就有幾分看不起森迪,打算再次捉弄他。母親知道了兒子的想法後,又搖了搖頭,嚴肅地說:“森迪唱起了小曲,說明他已經從悲痛中走了出來。他是個勇敢的孩子,失去親人的痛苦沒有擊倒他,這是好事啊。這些日子,我一直為他擔心呢。他既承擔著失去親人的痛苦,又要默默地承受著工作壓力,我擔心他承受不了呢。現在,他總算走出這個不幸的日子,挺了過來,我就放心了。人不能總是沉浸在悲痛之中。我們應該為他高興才是。”
馬克·吐溫細細品味了母親的話,慢慢明白了母親講的道理,感到森迪是一個了不起的小傭人。從此,他不再捉弄森迪,同他成了好朋友。
我來告訴你
理解他人也是一種美德,隻有理解他人,才能寬容他人。一旦我們與人發生不快和矛盾時,應通過換位思考來冷靜處理。人與人之間難免會有摩擦,隻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大可不必輕易動怒,而應換位思考,諒解別人,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用這種方法同別人交往,遇到別人由於誤會而冤枉自己或無意傷害了自己時,就不至於大動幹戈,最終也會贏得他人的感謝和尊敬。懂得了這個道理,會有利於我們長大後的為人處世。
看好自己的麵餅
從前,有一個皇帝帶著自己的軍隊抵抗外國的入侵,但經過多次奮戰之後,他的軍隊潰散了。皇帝偽裝成一個牧羊人逃進了森林。
每天都能見到太陽升起和落下,也不知道看見了幾次,現在皇帝已經沒有精力去管這些了,饑餓疲憊的皇帝走進一個小樹林,他快要餓暈了,正當他絕望的時候,忽然看到眼前有一間獵戶的小屋,便去敲開了小屋的房門,開門的是獵戶的妻子。
皇帝向她乞求一些食物,並請求留宿一夜。經過幾天的逃亡,皇帝身上的衣服已破爛不堪,因為他的外表太寒酸了,獵戶的妻子並不知道他真正的身份,她對皇帝說:“如果你能幫我看著這些放在爐子上的麵餅,我就給你吃一頓晚飯,我要出動擠牛奶。小心看著麵餅,在我出去的時候不要讓麵餅烤焦了。”
皇帝答應後靠著火爐坐了下來。他全神貫注地看著麵餅,但沒過多久,他的腦袋裏就全是他的煩惱:怎樣重整自己的軍隊,怎樣抵禦敵人。他想得越多,就越覺得希望渺茫,甚至他開始覺得再繼續奮戰下去也是沒有用的。
過不沒多久,獵戶的妻子回來了,她看到滿屋子都是煙,麵餅變成了燒焦的脆片,而皇帝坐在火爐旁,出神地看著火焰,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麵餅烤焦了。
獵戶的妻子氣得大喊道:“你這個懶惰的家夥,看看你的好事,你讓我們都沒有晚飯吃了!”皇帝從思考中回過神來,慚愧地抵下了頭。
剛好獵戶也回來了,他一眼就認出了皇帝。他對妻子說:“你知道你罵的是誰嗎?這是我們高貴的皇帝!”
他的妻子嚇壞了,她跑到皇帝麵前跪下來,乞求皇帝原諒。
皇帝請她站起來,說:“你罵的沒錯,我說我會看好麵餅的,但卻烤焦了。我被你罵是應該的。任何人要是接受了一個責任,不管責任大小都應該切實地去完成。這次我搞砸了,但不會有下次了,我要去完成我做皇帝的責任。”
之後沒過幾天,皇帝就重整旗鼓,一舉打敗了敵人。
我來告訴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一個位置就意味著一種責任。不管身處何種地位,都必須堅守自己的崗位,擔負起自己的職責,不能出差錯。忠於職守,也是人的一種美德。忠於職守,幹好自己分內的事,而不能輕慢它,就是一種責任意識。從小樹立責任意識,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這是為了對他人負責,也是對自己的人品負責。否則,你就可能成為一個“不負責”的人而受到唾棄。
等待說謝謝
在一條馬路上,一群人圍著一輛高檔轎車,個個伸長了脖子往裏張望。轎車旁邊一身名牌西服的男人焦急地對大夥兒說:“你們誰幫我爬進車底擰一下螺絲啊?”
原來他的車油路出了問題,從度假村遊玩出來,漏出來的油已經淌到了車身外,這裏離最近的加油站也有上百公裏,難怪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蚊。他身旁那打掃時髦的女子說:“看把你急的,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於是,他趕緊掏出一張百元大鈔:“誰幫我擰緊,這錢就是他的了。”
一個小夥子動了一下,卻被他的同伴拉住了:“有錢人的話,信不得的。”
等了一會兒,一個小孩走了過去,說:“我來吧。”
操作很簡單,小孩在那個開車人的指揮下很快就擰好了。爬出來後,他就用期待的眼神看著開車人。
開車人剛想把那張百元鈔票遞給小孩,卻被車裏的女人嗬斥住了:“你還零點打算給他100元啊?給他5元就足夠了。”
開車從女人手裏接過零錢遞給小孩,小孩搖搖頭。聽見人群裏的議論聲,開車人又加了5元。小孩子還是搖頭。開車人有些生氣了:“你嫌小?再嫌,10塊錢也不給你啦。”
“不,我沒有嫌小,我的老師說,幫人是不要報酬的。”
開車人蒙了:“那你還等什麼?”
小孩子說:“我在等你跟我說謝謝!”
我來告訴你
也許你就有這樣的經曆:有的人以為有錢可使鬼推磨,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因此,就表現得財大氣粗,目空一切。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幫助應該是建立在友愛和誠信基礎上的,而一聲“謝謝”,則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這是金錢所替代不了的。文中那個開車人和那個時髦的女子雖然有錢,卻無人品,理應受到大家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