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生活決不虧待誠實的人(2 / 3)

有一天,這位書生突然生病,臥床不起。李勉連忙為他請來郎中,並且按照郎中的吩咐幫他煎藥,照看著他按時服藥。一連好多天,李勉都細心照顧著病人的起居飲食等日常生活。可是,那位書生的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一天天地惡化下去了。看著日漸虛弱的朋友,李勉非常著急,經常到附近的百姓家裏尋找民間藥方,並且常常一個人跑到山上去挖藥店裏買不到的草藥。

一天傍晚,李勉挖藥回來,先到朋友的房間,看見書生氣色似乎好了一些。他心中一陣歡喜,關切地湊到床前問:“哥哥,感覺可好一些?”

書生說:“我想,我剩下的時間不多了,這可能是回光返照,臨終前兄弟還有一事相求。”

李勉連忙安慰道:“哥哥別胡思亂想,今天你的氣色不是好多了麼?隻要靜心休養,不久就會好的。哥哥不必客氣,有事請講。”

書生說:“把我床下的小木箱拿出來,幫我打開。”

李勉按照吩咐做了。

書生指著裏麵一個包袱說:“這些日子,多虧你無微不至的照顧。這是一百兩銀子,本是趕考用的盤纏,現在用不著了。我死後,麻煩你用部分銀子替我籌辦棺木,將我安葬,其餘的都奉送給你,算我的一點心意,請千萬要收下,不然的話兄弟我到九泉之下也不會安寧的。”

李勉為了使書生安心,隻好答應收下銀子。

第二天清晨,書生真的去世了。李勉遵照他的遺願,買來棺木,精心為他料理後事。剩下了許多銀子,李勉一點也沒有動用,而是仔細包好,悄悄地埋在棺木下麵。

不久,書生的家屬接下李勉報喪的書信後趕到客棧。他們移出棺木後,發現了陪葬的銀子。都很吃驚。了解到銀子的來曆後,大家都被李勉的誠實不貪財的高尚品行所感動。

後來李勉在朝廷做了大官,他仍然廉潔自律,誠信自守,深受百姓的愛戴,在文武百官中也是德高望重。

我來告訴你

本分守己,不貪非己之財,也是一種誠實厚道的表現。自古以來,誠實厚道一直是國人的傳統和大力提倡的標杆。“忠厚傳家久,詩書濟世長”,講的就是以忠厚傳家的道理。忠厚之詞,就含著誠實、本分、守信、寬厚的意思。與之相對的是奸猾、失信和胡作非為。李勉之所以名傳千古,就是源於這樣的一種品質。

程門立雪

北宋時期,福建將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他特別喜好鑽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就學於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程顥死後,又將楊時推薦到其弟程頤門下,在洛陽伊川所建的伊川書院中求學。

楊時那時已40多歲,學問也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深得程頤的喜愛,被程頤視為得意門生,得其真傳。

一天,楊時同一起學習的遊酢向程頤請求學問,卻不巧趕上老師正在屋中打盹兒。楊時便勸告遊酢不要驚醒老師,於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一會兒,天飄起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遊酢卻還立在雪中,遊酢實在凍的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阻攔住了。

直到程頤一覺醒來,才赫然發現門外的兩個雪人!從此,程頤深受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楊時,楊時不負重望,終於學到了老師的全部學問。

之後,楊時回到南方傳播程氏理學,且形成獨家學派,世稱“龜山先生”。後人便用“程門立雪”這個典故,來讚揚那些求學師門,誠心專誌,尊師重道的學子。

我來告訴你

楊時誠心專誌,對老師表現出真誠和恭敬的態度,體現了他尊師敬友、以誠動人的治學精神。俗話說:心誠則靈。一個人隻要有誠心誠意的態度,一定會打破人際交往的堅冰,達到彼此和諧相處。

實在的孔子

一次,孔子到齊國去,路上看見兩個小孩正在辯論問題。孔子看了,覺得挺有趣,就對跟在身後的學生子路說:“咱們過去聽聽孩子們在辯論什麼,好不好?”子路撇了撇嘴說:“兩個黃毛小子能說出什麼正經話來?”

孔子說:“掌握知識可不分年齡大小。有時候,小孩子講出的道理,比那些愚蠢自負的成年人要強得多呢?”子路一下子紅了臉,不敢說什麼。

孔子走上前去和藹地說:“小朋友,我叫孔丘,看見你們爭辯得這麼熱烈,也想參加進來,你們看可不可以呀?”

“噢,原來你就是那個孔夫子呀,聽說你很有學問。好吧,就請你來給我們評一評,看誰說得對!”兩個孩子說。

孔子笑著說:“別急,一個一個地講。”

一個孩子說:“我們在爭論太陽什麼時候離我們最近。我說早上近,他說中午近。你說說是誰對呢?”孔子認真地想了一會兒說:“這個問題我過去沒有考慮過,不敢隨便亂講,還是先請你們把各自的理由講一講吧。”

一個孩子搶著說:“你看,早上的太陽又大又圓,可到了中午,太陽就變小了。誰都知道:近的東西大,遠的東西小。”

另一個孩子接著說:“他說得不對,早上的太陽涼颼颼的,一點也不熱,可中午的太陽卻像開水一樣燙人,這不就說明中午的太陽近嗎?”

說完,兩個孩子一齊看著孔子,說:“你來評評誰對吧。”

這下可把孔子難住了,他反複想了半天,還是覺得兩個孩子各自都有道理,實在分不清誰對誰錯。於是他老老實實地承認:“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了,以後我向更有學問的人請教一下,再來回答你們吧。”

兩個孩子聽後哈哈大笑:“人家都說孔夫子是個聖人,原來你也有回答不了的問題呀!”說完就轉身跑走了。

子路很不服氣地說:“您真應該隨便講點什麼,就能把他們鎮住。”

孔子說:“如果不是老老實實承認自己不懂,怎麼能聽到這番有趣的道理。在學習上,我們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隻有抱著這種誠實的態度,才能學到真正的知識啊。”

我來告訴你

在《論語》裏,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說到做到,哪裏在小孩子麵前也要表現出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這不僅是一個人的求學態度,也是一種誠實的美德。想想看,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是不是缺少這種“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精神呢?

沒來曆的梨,不能吃

宋末元初的一天,著名學者許衡和幾位朋友一起外出,途經剛剛經過戰爭洗劫的豫北,由於百姓大都逃難去了,田地都荒蕪了。當時正值炎熱的三伏天氣,大家頂著火熱的太陽趕路,個個汗出如漿,口幹舌燥。走了幾十裏路,也沒找到一滴水解解渴。

就在這時,一個同行的朋友連喊帶叫地向前飛跑而去。原來,在前麵不遠的路旁,挺立著一棵高大的梨樹,樹上掛滿了黃澄澄的大梨。大家一哄而上,爭先恐後地摘梨,隻有許衡坐在樹陰下,好像沒有看見那些大梨。

有位朋友走過來,一邊大口大口地啃梨,一邊把一個梨送給了許衡,並不解地問他怎麼不去摘幾個梨解解渴。

許衡把梨接過來,連連稱讚是好梨,並問多少錢一個。

朋友說不要錢,這是野梨。

許衡爭辯說野梨不會長這麼大、這麼好。他反複看著梨樹,很肯定地說:“這肯定是農夫種的梨樹,是有主人的。”

有人說:“這兵荒馬亂的年月,還講究什麼家梨、野梨?吃了解渴就行。”

許衡反駁說:“這梨樹的主人肯定逃難去了,我們沒有征得主人同意,隨便摘人家的梨吃,是不道德的。”

隨後,他又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胸口,誠懇地對大家說:“梨是無主的,可是每個人的心裏是有主的。不是自己的東西,是不能拿來吃的。”說著,就製止夥伴們不要摘了。

眾人都嘲笑他太迂腐。

許衡聽了別人的譏笑,並沒有生氣。他看了看那位朋友,堅定地說:“我就是寧願幹渴下去,也不隨便吃別人的梨!”

我來告訴你

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一言一行處處按道德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許衡不吃無主梨,是一種誠實正派的品質。生活中,有人認為不偷不搶就沒事,凡是撿來的東西都據為己有,其實這是不對的。我們要牢記古人的話:非己莫動,非己莫拿。就是說,不是自己勞動所得的東西都是屬於別人的,拿了這些東西就是拿了別人的勞動成果。這與誠實厚道的品質是格格不入的。

司馬光賣馬

有一天,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吩咐管家把自己曾經騎過的一匹高頭大馬牽到集市去賣掉,一位老者想買,但嫌價錢貴了。管家說:“實不相瞞,這是我家司馬相公的坐騎,隻因現在他忙著編書,用不著它了,才舍得讓我來賣。不然的話,50緡錢可不賣!”老者聽後誠懇地說:“有幸能買到司馬相公的好馬,那就貨不二價吧,我明日如數帶錢來牽馬。”

管家回府後,興奮地將情況報告了司馬光。司馬光自言自語地說:“這馬跟我6年了,真有點舍不得……哎,這馬有毛病,我咋忘了交待呢?”管家說:“我知這馬有病,但它膘肥體壯毛色好,誰看得出有病,如說有病怎能賣50緡?”司馬光認真地說:“不能這樣!你明天一定對買主說清楚,並重新議價,我看30緡就行了。”

第二天,管家如實向買馬人說明此馬有病,並一再說司馬相公特意關照不能讓買主吃虧上當。集市上知道此事的人都稱頌司馬光為人誠實厚道。

我來告訴你

在商場裏,一個欺詐的方法撈錢的商人,是不會長久的。那些越做大的商人,必定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依此類推,一個朋友滿天下的人,必定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一個受人尊重的人,也必定是一個誠實厚道的人。如果我們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情況下難以做到誠實,當效司馬光,他無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不誠實的魯巴鐵

很久以前,有一個壞心眼的富人,名叫魯巴鐵。他有一個仆人叫其格木,卻心地善良,而且非常誠實。

一天,其格木去打獵,看見了一個美麗的姑娘。她長著雪白的皮膚,身上還長著一對天鵝的翅膀,非常美麗。其格木回到家以後,把那個美麗姑娘的樣子講給了他的主人魯巴鐵,魯巴鐵一聽,馬上叫其格木把那個姑娘找來。善良的其格木隻好去找,找了三天三夜才找到。於是,他就把這位美麗的姑娘帶回了家。這個姑娘叫林心,她是天鵝王國的公主。那時,其格木並不知道這些,他隻問了林心的姓名,就把她帶走了。

一看到林心,魯巴鐵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一直在幫林心。其實,他是為了討好林心。過了一會,他倆終於聊了起來,魯巴鐵問林心想嫁給什麼樣的人,林心說她隻需要對方誠實、善良,不管他有錢沒錢。魯巴鐵一聽,馬上說自己很誠實、善良。其實,林心早已看透了魯巴鐵是什麼樣的人,他是一個愛耍賴、罵人、貪財和慣於說謊的人。這時,林心公主突然站起來對魯巴鐵說道:“魯巴鐵,你說你從不撒謊,你剛剛就是對我說謊,我是不會相信你的!”她也看出了其格木的心,便把他帶進了天鵝王宮,並且讓他管理天鵝王國。

從此,林心和其格木把這個國家治理的衣食無憂,他們和老百姓每一天都生活得快快樂樂的。而那個愛撒謊的魯巴鐵,後卻來破產了。

我來告訴你?

不誠實的人,一般都會裝著很誠實。然而,誠實不是裝出來的,一裝就會露出馬腳。因為誠實是一個真誠正直品質的自然流露,裝是裝不出來的。同時,沒有人願意同不誠實的人打交道,相反,誠實的人總是令人信賴和放心。

晏殊應試

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晏殊,14歲被地方官作為“神童”推薦給朝廷。他本來可以不參加科舉考試便能得到官職,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參加了考試。事情十分湊巧,那次的考試題目是他曾經做過的,得到過好幾位名師的指點。這樣,他不費力氣就從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並得到了皇帝的讚賞。但晏殊並沒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複試時,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了皇帝,並要求另出題目,當堂考他。皇帝與大臣們商議後出了一道難度更大的題目,讓晏殊當堂作文。結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誇獎。

晏殊當官後,每日辦完公事,總是回到家裏閉門讀書。後來皇帝了解到這個情況,十分高興,就點名讓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員。當晏殊去向皇帝謝恩時,皇帝又稱讚他能夠閉門苦讀。晏殊卻說:“我不是不想去宴飲遊樂,隻是因為家貧無錢,才不去參加。我是有愧於皇上的誇獎的。”皇帝又稱讚他既有真實才學,又質樸誠實,是個難得的人才,過了幾年便把他提拔上來,讓他當了宰相。

我來告訴你

有人覺得,如果攤上不勞而獲的好事,就是“天下掉餡餅”,錯過了實在可惜。然而,這樣做雖然占了一時的便宜,卻落下了不誠實的人格缺陷,終將是要吃虧的。古往今來,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誠實正直的。晏殊受到皇帝的賞識和重用的故事說明,一個人為人的誠實,表裏如一,不弄虛作假,對於取得別人的信任是非常重要。

我做到了誠實

下麵是一個叫周麗婷的五年級學生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