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的故事
新中國誕生後,有一天,一個幼兒園接到上級通知,說宋慶齡副主席要來看望孩子們。大家高高興興作好了一切準備。誰知到了那一天,天氣驟變,飛沙走石。大家紛紛議論:“宋副主席可能不會來了”,“也許,風停了再來……”正在這時,隻聽大門外汽車喇叭聲鳴,宋奶奶冒著漫天的沙塵來了。幼兒園老師很感動,一位老師歉疚地說:“天氣不好,您就改個日子再來嘛!”宋副主席搖了搖頭,認真地說:“不,我不能失信,我應該遵守諾言。”
宋慶齡從小就注重養成遵守諾言的美德,答應的事,一定去做,從不失信。有一個星期六的下午,她和同學小珍約好第二天上午到她家來教小珍疊紙花藍。第二天上午,父親宋耀如準備帶著一家人到一位朋友家做客。小慶齡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高興。因為這位叔叔家養的鴿子長著尖尖的嘴巴、紅紅的鼻子、黑黑的小眼睛,漂亮極了!另外,這位叔叔還說過要送給她一隻。一想到這些,小慶齡心裏就特別高興。她急忙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找出來穿上,準備和家人一起到這位叔叔家去做客。
她跟著爸爸、媽媽剛走出家門,突然想起了與小珍約好的事,於是就不知不覺地停住了腳步。
父親見慶齡站在那裏不動,就問:“慶齡,你怎麼落後了,難道你不想去看鴿子了嗎?”
慶齡說出原委。父親說:“沒關係,明天你再教她。”
慶齡為難地說:“不行,我們已經約好了。如果我走了,她會失望的。”
姐姐說:“小珍不會怪你,明天見到她,解釋一下就行了。”
可是,慶齡仍然站在那兒不動:“爸爸說過,做人要信守諾言。如果我忘了,明天見到她,可以道歉;可是現在我想起來了,我就得在家裏等她,不然就不守信用。”
宋耀如聽了女兒的話,心裏很高興,於是就對其他孩子說:“慶齡做得對,你們都應該向她學習,做個講信用的好孩子。”
父親到了朋友家,把這件事跟朋友講了。那位朋友聽了很感動,於是,特意讓慶齡的父親給慶齡帶回兩隻鴿子,算是對她的獎勵。
我來告訴你
有時,我們會發現恪守信用、信守承諾的做法,會使自己受到一定的損失。這時,千萬不要太在意,甚至改變自己信守承諾的做法,因為吃虧隻是暫時的,我們應該考慮得更長遠一些。有時因守信而吃虧或經濟利益受損,卻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長遠的積極影響。
提前還貸
在從小喜歡中醫的王一碩眼裏,用“草根”、“樹葉”就能治病的醫術好像神奇的魔法。高考填誌願時,他不顧父親的反對,固執地填報了河南中醫學院。當年7月,通知書寄來了,可每年6000元的學費難倒了他,他哭了兩天。第三天,他告訴父親:“爸,我不上了,我打工供妹妹上學。”
但是,一封電報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河南中醫學院得知王一碩因為經濟原因放棄上學後,立即給他發來一封加急電報,告訴他學院可以為他申請國家助學貸款,勸他早點來學校上課。
在學校,王一碩利用業餘時間打工掙錢。讀專科的3年裏,他隻花過家裏300元,卻給上大學的妹妹寄去了8000元。
2003年6月,王一碩要畢業了,當時製藥行業就業形勢空前的好,平均每個同學有四五個單位可以挑選。然而就在這時,學校動員畢業生誌願服務西部,王一碩的命運又一次發生了轉折,他決定去西部服務。在他的帶領下,全班77名同學全都報了名,成了當時轟動學院的新聞。有人問他為什麼不早點就業?王一碩的回答是:“要不是國家的助學貸款和學校的幫助,我怎能上大學?現在西部建設急需人才,我不報名,良心會感到不安。”
在即將奔赴西部之前,王一碩來到廣東發展銀行,眼含熱淚向工作人員表示:“我是一名大學生,我的母校不僅教給我知識,更教會我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我已被批準為西部誌願者,請你們記下我的聯係方式,我一定按期還款。”
2003年8月,王一碩被分配至陝西省麟遊縣科技局工作。單位領導讓他負責全縣10個鄉鎮的中藥材種植工作。通過調查,王一碩發現這裏的自然條件不適合農作物生長,但非常適合種植黃芩、柴胡等中藥材。他查閱了當地十年的氣候資料,反複征詢藥農的意見,從基地選址、動員群眾到耕地、施肥、播種,王一碩傾注了全部的心血。
然而,當他給藥農講解黃芩種植規範和技術要點時,藥農們對他並不信任,當著鄉長的麵說:“如果不出苗,你能負責嗎?”那一刻,王一碩的心裏沉甸甸的,有點委屈。盡管這樣,他還是拍著胸脯說:“你們放心,不出苗,我負責。”
黃芩一天天長高,苗情很好,藥農們從此對他刮目相看。
一年後,完成了誌願者工作的王一碩回到鄭州,取得了執業藥師資格。不久,他參加碩士研究生的考試,以總分高出錄取分數線40分的成績考取了河南中醫學院中藥專業研究生。
2005年12月15日,距王一碩還款期還有10個月時,他鄭重地將起早貪黑兼職賺來的26770元錢還給了銀行,實踐了自己的承諾。
我來告訴你
當許多銀行在抱怨大學生還貸不積極時,王一碩的故事無疑會成為一個亮光點,一個閃光的亮點。的確,誠信是一個人做人的品牌,一個有誠信的人,走到哪裏都有人願意合作;一個沒有誠信的人,等於是斷了自己的後路。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將在人的一生中閃耀著人格的光輝。
我相信你是那樣的人
一艘貨輪在煙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駛。一個在船尾搞勤雜的黑人小孩不慎掉進了波濤滾滾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無奈風大浪急,船上的人誰也沒有聽見,他眼睜睜地看著貨輪托著浪花越來越遠……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裏拚命地遊,他用全身的力氣揮動著瘦小的雙臂,努力使頭伸出水麵,睜大眼睛盯著輪船遠去的方向。
船越來越遠,船身越來越小,到後來,什麼都看見了,隻剩下一望無際的汪洋。孩子力氣也快用完了,實在遊不動了,他覺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棄吧!”他對自己說。這時候,他想起了老船長那張慈祥的臉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長知道我掉進海裏後,一定會來救我的!想到這裏,孩子鼓足勇氣,用生命的最後力量又朝前遊去……船長終於發現那黑人孩子失蹤了,當他斷定孩子是掉進海裏後,下令返航,回去找。這時,有人規勸:“這麼長時間了,就是沒有被淹死,也讓鯊魚吃了……”船長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回去找。又有人說:“為一個小孩子,值得嗎?”船長大喝一聲:“住嘴!”
終於,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後一刻,船長趕到了,救起了孩子。
當孩子蘇醒過來之後,跪在地上感謝船長的救命之恩時,船長扶起孩子問:“孩子,你怎麼能堅持這麼長時間?”
孩子回答:“我知道你會來救我的,一定會的!”
“怎麼知道我一定會來救你的?”
“因為我知道您是那樣的人!”
聽到這裏,白發蒼蒼的船長撲通一聲跪在孩子麵前,淚流滿麵:“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為我在那一刻的猶豫而恥辱……”
我來告訴你
一個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很難得的。他人在絕望時想起你,相信你會給予拯救更是一種驕傲和自豪。一個人如果沒有足夠的誠信,別人就不會相信他。幸運的是,老船長被孩子信任了。是信任救了這個孩子,也救了那位船長。可見,信任的力量是多麼神奇而偉大啊!
寶劍山的由來
春秋時代,著名的吳國公子季劄將動身去魯國進行國事訪問。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季劄踏上了出訪的漫漫長途,少不了鞍馬勞頓,少不了舟船顛簸,少不了披星戴月,少不了風餐露宿……這日,季劄來到了中原的小國衛國。
衛國的國君為季劄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宴會,他向季劄介紹衛地的風土人情,季劄也向衛國國君介紹了吳國的情況,兩人甚是高興,大有相見恨晚之感。酒酣耳熱之際,季劄拿出自己隨身佩帶的寶劍,長歌起舞,劍光閃閃,歌聲清越。
“好歌,好劍,好劍法。”衛國國君擊掌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