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信賴的力量源自信用(3 / 3)

“這是我家祖傳的寶劍,是吳國著名的鑄劍師傅精心鍛造。”

“好劍,好劍啊。”衛君愛不釋手。

季劄哈哈大笑。“寶劍贈英雄,既然衛君喜歡,我就把它送給你好了。隻是此去路途遙遠,我還要以它防身,這樣吧,等我從魯國回來,一定把寶劍奉送衛君。”

“這麼貴重的禮物,怎麼好意思呢?”

“衛君就不要推辭了。”

衛君知道這位公子豪爽仗義,聞名諸侯,自己也喜歡這把寶劍,再推辭就顯得自己虛偽了。於是長揖一謝:“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季劄終於到了魯國,在那裏,他受到了最高的禮遇,在歌舞晚會上,魯國的宮廷樂隊為他演奏了古樂《風》《雅》《頌》,他陶醉於淵源博大的中原文化,歎為觀止。

歸心似箭的季劄風雨兼程,又到了衛國。他要感謝衛君對他的盛情款待,同時履行自己的承諾。

然而,在衛國的宮殿前麵,他看到的不是昔日談笑風生的衛君,那裏片片白幡訴說著喪君的悲傷。新衛君哽咽著告訴季劄,他離開後不久,衛君就患病去世了。

“人生苦短,宛如朝露。衛君,你去的太匆匆。”在衛君的陵墓前,季劄舉起酒杯,和淚痛飲,幾聲長嘯,天地動容。

“人死不能複生,公子,我們走吧。”隨從勸說道。

季劄站起身來,從身上摘下佩劍,用雙手捧著,把它掛在陵墓旁的樹上。“衛君,季劄踐約來了,雖然這是遲到的禮物,但是它代表著我們的友誼。你生前不能佩帶它,就讓它在這裏永遠廝守著你吧。”

“公子?”隨從欲說什麼,季劄一揮手,“走吧。”

木葉蕭蕭,季劄的身影漸行漸遠。

若幹年後,衛國國君的陵墓旁聳立起一座石山,它如一把長劍,當地人稱之為寶劍山。

我來告訴你

有道是:一諾千金。意思是說,一言出口,重於泰山;一諾出口,千金難易。在這篇故事裏,禮物昭示著誠信,體現著人品,這樣的禮物,千金難買,彌足珍貴。因為它是美德的象征,是人格的寫照。

荷蘭水手

15世紀的某一天,荷蘭的幾個水手為了尋找一條屬於自己的通往中國和東印度群島的航線組織了一次探險航行。探險隊起航前,荷蘭的商人把一些準備和中國進行貿易交換的商品裝上船。水手們肩負著重任,出發探險了。

水手們抵達北冰洋後,夏季已結束。探險船被凍結在冰水中,全體水手被迫登陸,他們在新地島上修建了木屋,等待著春天的來臨。在饑寒交迫的十分惡劣的環境中,有些水手因饑餓而患病,不幸死去。而其他水手,沒有一個去動那批貨物,那批貨物全是舒適的服裝、好吃的食物,本來可讓水手吃飽穿好,但水手們卻不去動它們。

由於船長期受冰塊擠壓,造成了船破損,冰雪融化後,水手們隻得站在齊腰深的冰水中修船。在這從死神邊掙紮逃出的絕望時刻,水手們仍帶著商人托負的貨物。水手們上岸後,首先就是把貨物打開來晾幹,因為他們想在好的狀況下將貨帶回荷蘭。

在剩下的日子裏,水手們饑寒交迫。但是沒有哪個去動貨物。

一年多過去了。曆盡艱險的水手終於回到了荷蘭。水手們早已一無所有,但貨物卻完璧歸趙。

我來告訴你

水手們空手而歸,而商人的貨物卻完好無損,這是因為誠信。在他們身上所體現的使命感、忠誠感,這種道德的約束、良心的承諾,就是信用的力量,水手們在探險程中譜寫了一曲誠實與信用的篇章,閃爍著道德的光彩。不管古今中外,這種道德的理想是相通的。

如此朋友

一高一矮兩個朋友結伴同行,他們約好無論遇見什麼危險,兩個人都要互相幫助。

他們走進一片沒有人煙的樹林時,突然發現一隻大熊朝他們走來。高個子先看見了熊,趕快爬上最近的一棵大樹上躲起來。等矮個子發現大熊時,已經來不及逃了,隻好趕快倒在地上假裝死了。熊走近後,看見倒在地上的人,用嘴在他耳邊使勁聞了一會兒,以為他真的死了,就走開了,因為熊是不吃死屍的。

等到大熊走遠,高個子從樹上下來,問矮個子:“剛才大熊在你耳邊說了什麼話?”矮個子說:“大熊告訴我,下次再不要和沒有信用的人交朋友啦!”

高個子聽了,羞愧地低下了頭。

我來告訴你

朋友之間,在困難時互相接濟,在危急時互助關照,這是朋友的真天含義。有的人口頭上表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而當自己的利益或生命受到威脅時,馬上忘掉了自己的諾言,根本不顧朋友的死活。在生活中,這樣的“朋友”是很容易見到的。如果我們也做這樣的“朋友”,勢必使人格破產,信譽掃地。

代 價

陳文和申成是交往了20餘年的老朋友,然而因為股權糾紛,兩個人卻從莫逆之交變成了路人。這事還要從2001年的11月份說起。

“這幾天我正在和外國人談合作,外國人有技術、有聲譽,咱們出點資,參個股,成立個企業,前途肯定好——現在就差點錢,要不你也投點兒!”2001年11月的一天,在喝咖啡時,申成向陳文隆重推出了一個賺錢計劃。

20多年的友誼,加上申成多年來在商場打拚的經驗,使陳文對老同學的建議深信不疑,7天後便開出40萬美元的支票交給了申成。

二人隨後簽了協議:陳文出資40萬美元,擁有玉利汽車裝備公司(以下稱“玉利”)20的股份;申成則投資211萬美元現彙以及價值90萬美元的生產設備。

資金投入玉利的3個月後,陳文的哥哥對他說,你在玉利的股份不算少,怎麼能不參與日常管理呢?

考慮到哥哥的話有道理,陳文便向申成表達了自己要參與玉利日常管理的想法。經過公司董事會的決議,2002年2月,陳文坐上了玉利公司副董事長的位子。

當上了玉利的副董事長後,陳文在工作中漸漸發現很多地方都“不對勁”。他發現,自己隻是得到了20的股份,那40萬美元投資被申成挪用了,當做了他個人的出資。而且,整個公司的注冊資金一共才50萬美元,根本就不是當初簽協議時所說的那樣。另外,在公司的經營管理中,申成還進行了很多違規操作,侵害其他股東的利益。

陳文覺得自己被耍了:明明是自己的錢為什麼成了申成的資本?申成的現彙及設備投資在哪裏?

2002年6月,摸清了底細的陳文要求撤股。

6月16日,玉利公司召開董事會,研究陳文的撤股問題。最後,董事會通過:陳文的20股權以40萬美元的價格轉讓給申成。先將公司的一部分房產——中天商務樓一樓門市的出售收入200萬元人民幣支付給陳文,其餘的欠款由玉利公司通過遠期銀行彙票每月支付一次。同時董事會同意,玉利公司對陳文的付款可以由申成全權代表,陳文不再屬於公司股東。董事會作出決議之後,陳文和申成在書麵協議上簽了字。

董事會同意退股還款,陳文覺得輕鬆不少,隻等每月到銀行看款項是否到位了。可是,他沒想到,說好的事卻變了。“玉利通知我,2002年12月5日在公司召開董事會議,再次研究股權轉讓和債務清償問題。”陳文回憶道。

已經和玉利脫離合作關係的陳文沒有去參加董事會,他也沒有想到,這次董事會作出了這樣的決定:中天商務樓一樓門市的銷售工作是由陳文負責,而銷售情況不好,至今沒有買主,給公司造成了損失。所以,陳文應該承擔責任。

對這個決議一無所知的陳文一直在等著申成和玉利公司的還款,但卻一個月的都沒收到,股權轉讓一事也如石沉大海。苦等5個月後,陳文向申成索債。申成告訴了陳文“決議”的內容,說玉利是其與德國的凱瑞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公司,並不是自己的私人企業。所以,公司的股權變更,僅由董事會同意是不行的。

無奈,陳文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申成支付股權轉讓款40萬美元,玉利公司連帶清償申成的債務。兩人的“朋友”從此宣告破裂。

我來告訴你

明人朱舜水說過:“修身處世,一誠之外更無奈事。故曰:‘君子誠之為貴。’自天子至於庶人,未有舍誠而能行事也;今人奈何欺世盜名矜得計哉?”所以,誠是人之所守,事之所本。一個做事做人均無誠信的人,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因為人們均不齒於那些言而無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