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利不可賺盡,福不可享盡,勢不可用盡。”說的是做事的時候給自己留點餘地,以備不時之需。21世紀是一個充滿風險、充滿挑戰的社會,我們的生活、職業、娛樂、思維方式都將發生很大的變化,要在這樣的環境裏好好生存,就要學會深思遠慮,防患於未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就是說不要把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再強加給別人,而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也就是從別人的角度想事情。這句話不僅中國人自己喜歡,也是西方哲學家推崇的一句名言。

在崇尚民主的西方社會,孔子這句充滿了與人為善、善解人意的話,自然贏得了他們的好感。但是在現在的東方,人們卻往往希望自己是中心,忘記了孔子這句話的本意:如果是自己都不願意去做、不願意接受的事情,就更不要強加到別人的身上。

在日常生活中,時時都會出現如何要求別人以及怎麼對待自己的問題。待人和律己的態度,可以充分反映一個人的修養,也是決定能否與人和善相處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平等的,你自己都不喜歡的事情,別人也肯定不會喜歡,如果你非要強加到別人身上,對於對方來說也是無法接受和容忍的。按照孔子的理論,隻有一視同仁,才能做到無論是在家裏還是社會上,都能與人很好地相處,不會招致怨言。

要以寬容的態度待人,以理解對方為基礎,能給人以客觀的態度評價,是對別人的基本尊重,既能從對方身上看到自己所沒有的優點,還能對別人的缺點或錯誤善意地給予諒解,可以體現一個人的修養和知識。

美國人山姆常抱怨自己妻子總是花太多時間在他們家的草坪上,因為他覺得即使一周修剪兩次,草地也和他們當初搬進來的時候差別不大。山姆每次在他的妻子修剪完草坪後都會這麼說,這讓他的妻子很不開心,每次說的時候,都會破壞原來的和睦氣氛。

有一次,山姆看到一本書,書上說到生活中需要經常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直到這個時候,山姆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裏,他從來都沒有想過他的妻子辛苦地修剪草坪,是渴望她的勞動成果能得到別人的稱讚。

後來,當山姆的妻子再去修剪草坪的時候,山姆主動提出要陪妻子一起去修剪草坪。他的妻子顯然沒想到他會主動要求陪自己,顯得很高興,兩個人就在一種很愉快的氛圍下一起修剪了院子裏的草坪。

自此以後,山姆就經常和妻子一起修剪草坪,不僅如此,他還經常誇獎妻子勤快,說妻子很厲害,能把院子裏的草坪修剪得與水泥地一樣平。雖然山姆的誇獎可能有些誇張,但是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卻得到了明顯的改觀,這是因為山姆學會了為別人著想。

能多為別人著想,為對方設身處地的考慮問題,會讓你贏得更多的朋友。肯尼斯·吉德在他一本叫《如何使人變得高貴》的書裏有這樣的話:暫停一分鍾,冷靜地想一想,為什麼你對有些事情興趣盎然,對另外的事情卻漠不關心?你將會知道,世界上任何人都有使他感興趣的事情,也有他漠不關心的事情。感興趣和漠不關心都是有原因的。如果你能站在別人的立場多想想,就不難找到妥善處理問題的方法,因為你和別人的思想溝通了,彼此就有了理解。

小不忍則亂大謀

小不忍則亂大謀,說明了失去理智的危害。理智地對待一切事物,是大智的表現。

《孫子兵法》指出:“主不可以怒以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認為國君不可以因一時的憤怒而興兵打仗,將帥不可憑一時的怨憤而與敵交戰,因為一個人憤怒過後可以轉變為高興,怨憤過後可以轉變為喜悅,但國家滅亡了就再也難以恢複了,人死了就再也無法變活了。一切都要以是否有利為轉移,合於利則動,不利則止,這才是理智的行為。

三國時期,蜀國名將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擒殺。張飛聞訊,悲痛欲絕,嚴令三軍趕製孝衣,為關羽戴孝,逼得手下將官無奈,最後鋌而走險,將其刺殺。劉備為報東吳殺害關羽之仇,舉兵伐吳。諸葛亮、趙雲等人苦苦相諫,都無濟於事。這時的劉備已完全失去了理智。結果被吳將陸遜一把火燒得潰不成軍,數萬軍士喪生,劉備本人帶著殘兵敗將退歸白帝城,羞愧交加,一命嗚呼。蜀軍從此一蹶不振了。魏大臣司馬懿多謀善變,遇事極為冷靜,從不為自己的情緒左右。一次,諸葛亮出兵伐魏,進軍至五丈原。司馬懿率軍渡過渭水,築壘抵禦。當時,蜀國大軍出動,糧草有限,利在速戰,司馬懿則堅守不出,以待時機。為了激怒司馬懿出戰,諸葛亮心生一計,派人給他送去了婦女的服飾,以侮辱他。諷刺他膽小如女人。但他看到後隻是佯裝惱怒,卻始終按兵不動。諸葛亮也就沒有辦法了。最後,諸葛亮看同魏軍長期相持,難以取勝,心力交瘁,加之過度操勞,病死在了五丈原軍中,蜀軍隻好退走。

由此可見,是否理智地處理事情,有時就成為事情成敗的關鍵。大事是這樣,小事也是這樣。

春秋時期,鄭靈公在位期間,由公子宋和公子歸生輔政。有一天,有人從漢江帶回一個大黿,獻給靈公。靈公命屠夫燉肉湯招待朝中官員。這時,公子宋對靈公說:“我每次食指跳動,總要嚐到好吃東西。今天食指跳動了幾下,果然又有好東西品嚐了,你看靈驗不靈驗?”

靈公聽了,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你的食指跳動靈驗不靈驗,這一次還得由我決定!”於是,他暗中吩咐屠夫,如此這般,屠夫心領神會,含笑而下。到了品嚐黿肉的時刻,鄭靈公命令諸臣按官職大小,依次坐定。公子宋位居第一,洋洋自得,等著品嚐。鄭靈公卻突然宣布,今天賞賜從最下席開始,公子宋變成了最後一個,他明知道這是靈公拿自己開心,又找不到反對的理由,隻好壓住火氣,耐心等待。大臣們一個個得到了賞賜的黿羹,紛紛稱讚,眼看隻剩下公子宋一人了,公子宋眼睜睜地等著屠夫呈上來黿羹。誰知,這時屠夫向鄭靈公報告說,黿羹沒有了。在眾臣麵前受到如此冷落和戲弄,公子宋真是怒火中燒。目睹公子宋的窘態,鄭靈公開心極了,哈哈大笑,指著他說:“我本來是命令遍賜君臣的,誰料想卻偏偏少了你一個人沒有。看來,這是命裏注定你不該吃黿肉啊。你看你的食指跳動要吃好東西的說法哪一點靈驗呢?”聽了此話,公子宋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切都是靈公搗的鬼啊!為了挽回麵子,他這時已完全失去了理智,遂不顧君臣之禮,突然起身走到鄭靈公麵前,將手探入靈公麵前的鼎中,捏了一塊黿肉,放進口中,反唇相譏道:“我現在已經嚐到了黿肉,食指跳動哪一點又不靈驗呢?”說罷,不辭而別。公子宋的言行,深深激怒了鄭靈公,他當著眾臣的麵,憤憤地說:“宋也太無禮,他眼中還有我這個君主嗎?難道鄭國就沒有刀斧能砍掉他的腦袋不成?”眾臣嚇得紛紛跪倒在地,連連規勸,鄭靈公仍憤憤不已。

一場盛會就這樣不歡而散。從此,鄭靈公與公子宋結下了仇恨。公子宋因懼怕靈公找借口除掉自己,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先發製人,在這一年的秋天派人刺殺了鄭靈公。兩年之後,鄭靈公之弟追查公子宋指染君鼎之罪,將公子宋殺掉,暴屍於朝,盡誅其族。君臣二人因一件小事而反目成仇,最後雙方都死於非命,實在令人可惜。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因一時的矛盾,頭腦發熱,失去理智,釀成慘禍的事實,卻屢見不鮮。總而言之,恰當的理智,適宜的克製,合適的行動,是做事時智慧的表現。

不拘小節不可取

言行舉止上的細節是一個人素質和修養的表現,優秀的人大多也是注意細節的人。

有時候,一個很小的動作或禮貌習慣都有可能影響到辦事的結果。所以,在辦事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禮貌待人,才不致於因小失大。行為禮貌是必須的,它是你辦事成功與否的前提之一。

王遠是一個軟件公司推銷員,他與中關村一家電腦公司業務往來比較多,其他方麵也比較好,可就是有一個開關門不太禮貌的毛病。一天,他由於業務原因,多次進出此公司,終於引起了對方忍無可忍的批評。

“你小子,怎麼辦事呀?有意見提嘛!你怎麼開關門那麼用力,我怎麼說你才能記住呢?難道非罵你一次才行嗎?小王,以後一定要注意!”

王遠自認為公司與對方關係非常好,也自認為與對方公司的職員關係不一般,因而注意不夠,忽略了開門關門這類看似簡單卻十分重要的禮儀。結果給人一種不講禮貌、粗暴的印象,最終會遭到對方直言不諱的批評。

所以,即使對方是自己的老主顧或比較熟悉的受訪公司,也要多加注意。因為自己與對方比較熟悉,一般人往往不再約束自己,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不太注意禮節了,從而易造成與上述例子類似的情況。

吳鬆雲是一電器公司的推銷員。他去拜訪客戶時,大聲而粗暴的開門習慣影響了客戶對他的第一印象。

對方的接待人員或秘書將他帶領到會客室中,他心裏還在想如何在見到對方時給對方一個好印象。可是秘書已經將他開門不禮貌的信息傳達給老板。

“老板,客人來了。”

“哦,他還挺準時的,我馬上去,我準備準備,他是什麼樣的人呢?劉小姐,談談你的第一印象。”

“老板,不好說。看他衣冠楚楚,時間也準時,可他開門的聲音太大了,顯得粗暴、不太禮貌。”

“哦……”

老板這樣“哦”了一聲,可能便決定了會談的失敗,輕者則影響會談的效果。這樣在未見麵之前便讓別人對你帶著一種看法,給對方一個不好的印象。

禮貌待人,這個道理許多人都很清楚,也很明白,也時常這樣來要求別人,可自己做起來卻並不一定就完美、輕鬆。這是一個習慣問題。所以我們必須從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加強修養,同時更重要的是小心謹慎地來培養好的習慣。

有的人時常或不小心“嘭”地一聲把門推開或關上,發出大的響聲,給人的印象不是開門或關門而是在撞門,這是極不禮貌的人。所以開關門用力要輕些,用力過猛便會使房門碰撞牆壁發出大的聲響。但也不能用力過小,半天開不開,而給人一種畏畏縮縮、鬼鬼祟祟的不良印象。因此,對開門關門動作的輕重,可以看出一個人修養、內涵和水平來,也反映了一個人的精神麵貌,更重要的是,直接影響到對方對自己的印象好壞,所以要格外注意。

訪問之前,應想好自己開門、關門的方式與動作,盡可能禮貌些。當然,也沒有必要太緊張,表現得太過拘謹,最好是形成好的習慣。古語說得好:“習慣成自然。”原則上應不管是以何種方式開門,在打開時,以自己能自由進入的程度為宜,不要太小,也不可太大。

人的坐姿也是十分重要的。為了給對方一個良好的印象。表現出自己的修養,一般宜端正姿勢,靜靜地坐下,以等待對方的接待為好。比如:坐在椅子上,自然大方一些,把雙手放在扶手上,不緊不鬆,力求自然舒服。雙腳也不可開得太大,不要右手拿著煙,蹺著二郎腿,口裏吐著煙霧,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

另一個是位子問題。切忌不可坐在主位上,而應坐在側麵的位子上。因為自己是來辦事的,最好坐在靠近房門的位置,可也不能離主位太遠,適度最宜。坐位與主位的遠近,要由自己與顧客的親疏關係來確定。

行為禮貌的問題遠遠不止以上這一些,但從以上這幾種行為禮貌中,我們便可以對行為禮貌的重要性有所了解。

切勿吝嗇你的笑容

如果微笑能夠真正地伴隨著你生命的整個過程,就會使你超越很多自身的局限,獲得很多人生真正的意義,使你的生命由始至終生機勃發,輝煌璀璨。用你的微笑去歡迎每一個人,那麼你就會成為最受歡迎的和最會辦事的人。

微笑,它不需要花費什麼,但卻創造了許多奇跡。它豐富了那些接受它的人,而又不使給予的人變得貧瘠。它產生於一刹那間,卻給人留下永久的記憶。當我們麵帶微笑去辦事,回頭看看效果,你必然會大吃一驚。微笑永遠不會使人失望,它隻會使你更受歡迎。

不會微笑的人在生活中將處處感到艱難。沒有微笑的人給人以冷漠和高傲的感覺,不會有好人緣。

大衛·史汀生是美國一家小有名氣的公司總裁,他還十分年輕,並且幾乎具備了成功男人應該具備的所有優點。他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有不斷克服困難、超越自己和別人的毅力與信心;他走路大步流星、工作雷厲風行、辦事幹脆利索;他的嗓音深沉圓潤,講話切中要害;而且他總是顯得雄心勃勃,富於朝氣。他對於生活的認真與投入是有口皆碑的,而且,他對於同事也很真誠,講求公平對待,與他深交的人都為擁有這樣一個好朋友而自豪。但初次見到他的人卻對他少有好感。這令熟知他的人大為吃驚。為什麼呢?仔細觀察後才發現,原來他幾乎沒有笑容。

他深沉嚴峻的臉上永遠是炯炯的目光、緊閉的嘴唇和緊咬的牙關。即便在輕鬆的社交場合也是如此。他在舞池中優美的舞姿幾乎令所有的女士動心,但卻很少有人同他跳舞。公司的女員工見了他更是如同山羊見了虎豹,男員工對他的支持與認同也不是很多。而事實上他隻是缺少了一樣東西,一樣足以致命的東西——一副動人的、微笑的麵孔。

微笑能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好感,它是疲倦者的休息室,沮喪者的興奮劑,悲哀者的陽光。所以,假如你要獲得別人的歡迎,請給人以真心的微笑。

(1)微笑可以幫我們創造輕鬆的氣氛。

微笑是瓊漿、蜜液,帶給人們快樂、溫馨、鼓勵。微笑是友好的標誌,是融合的橋梁。微笑可以化幹戈為玉帛,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為辦事創造快樂的氣氛。

(2)微笑可以幫我們贏得信任。

奇賓·當斯是底特律地區最受歡迎的節目主持人之一。有的聽眾寫信給這位聲音裏帶著微笑的主持人,說他們已經聽到了他主持的節目,並且告訴奇賓·當斯說,他們透過他的聲音看到了他的微笑。

有人問奇賓·當斯,為什麼總是那麼高興,他說他的秘訣是從來不把煩惱擺在臉上。他的工作是娛樂別人,他說:“為別人創造一個愉快的生活,這要從微笑開始,但必須是出自內心的微笑。”奇賓·當斯經常“戴上一張快樂的臉”去工作,他把微笑加進他的聲音,配合上帝賦予他的演說水平,給觀眾以享受。奇賓·當斯說:“當你微笑的時候,別人會更喜歡你,而且,微笑會使你自己也感到快樂。它不會花掉你的任何東西,卻可以讓你賺到任何股票都得不到的紅利。”

所以,你能在你的工作中摻進微笑,用微笑去麵對人生,去接受挑戰。你會發現微笑可以解決你許多無法解決的問題。

(3)微笑可以幫我們辦事。

微笑可以解決問題,這是一個真理,任何有經驗的成功商人都會明白。所有的人都希望別人用微笑去迎接他,而不是待之以橫眉豎眼。在辦事過程中,那些謙讓而豁達的人總能贏得更多的成功;反之,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別人的人必然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最終使自己走到孤立無援的地步。

不要總是直線思考

梁啟超說:“變則通,通則久。”知變與應變的能力是一個人的素質問題,同時也是現代社會辦事能力高下的一個很重要的考察標準。

辦事時要學會變通,放棄毫無意義的固執,這樣才能更好地辦成事情。

堅持是一種良好的品性,但在有些事上,過度的堅持,會導致最大的浪費。

兩個貧苦的樵夫靠著上山撿柴糊口,有一天他們在山裏發現兩大包棉花,倆人喜出望外,棉花價格高過柴薪數倍,將這兩包棉花賣掉,足以供家人一個月衣食。當下倆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欲趕路回家。

走著走著,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扔著一大捆布,走近細看,竟是上等的細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之多。他欣喜之餘,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背負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卻有不同的看法,認為自己背著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這裏丟下棉花,豈不枉費自己先前的辛苦,堅持不願換麻布。先前發現麻布的樵夫屢勸同伴不聽,隻得自己竭盡所能地背起麻布,繼續前進。

又走了一段路後,背麻布的樵夫望見林中閃閃發光,待走近一看,地上竟然散落著數壇黃金,心想這下真的發財了,趕快邀同伴放下肩頭的麻布及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擔挑黃金。

他的同伴仍是那套不願丟下棉花,以免枉費辛苦的論調;並且懷疑那些黃金不是真的,勸他不要白費力氣,免得到頭來一場空歡喜。

發現黃金的樵夫隻好自己挑了兩壇黃金,和背棉花的夥伴趕路回家。

走到山下時,無緣無故下了一場大雨,倆人在空曠處被淋了個濕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背上的大包棉花,吸飽了雨水,重得完全無法再背,那樵夫不得已,隻能丟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棄的棉花。空著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去。

在很多時候,我們要學會放棄固執,變通行事。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兩個和尚決定從一座廟走到另一座廟。他們走了一段路之後。遇到了一條河,由於一陣暴雨,河上的橋被衝走了,但河水已退。他們知道可以涉水而過。

這時,一位漂亮的婦人正好走到河邊,她說有急事必須過河,但她怕被河水衝走。

第一個和尚立刻背起婦人,涉水過河,把她安全送到對岸,第二個和尚接著順利渡河。

兩個和尚默不作聲地走了好幾裏路。

第二個和尚突然對第一個和尚說:“我們和尚是絕對不能近女色的,剛才你為何犯戒背那婦人過河呢?”

第一個和尚淡淡地回答:“普渡眾生,不分男女老少。”

一個機智的人可以靈活運用一切他所知的事物,還可巧妙地運用他並不了解的事物。能在恰當的時間內把應做的事情處理好,這不隻是機智,也可稱之為藝術。

有許多滿懷雄心壯誌的人毅力很堅強,但是由於不會進行新的嚐試,因而無法成功。請你堅持你的目標吧,不要猶豫不前。但也不能太生硬,不知變通。如果你確感到行不通的話,就嚐試另一種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