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百折不撓、牢牢掌握住目標的人,已經具備了成功的要素。下麵兩個建議一旦和你的毅力相結合,你期望的結果便更易於獲得。
(1)告訴自己“總會有別的辦法可以辦到”。
每年有幾千家新公司獲準成立。可是5年以後,隻有一小部分能夠繼續營運;那些半路退出的人會這麼說:“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隻好退出為妙。”他們遭遇障礙時,隻想到失敗,因此才會失敗。
你如果認為困難無法解決,就會真的找不到出路。因此一定要拒絕“無能為力”的想法。
(2)先停下,然後再重新開始。
我們時常鑽進牛角尖而不能自拔,因而看不出新的解決方法。成功辦事的秘訣是隨時檢查自己的選擇是否有偏差,合理地調整目標,放棄無謂的固執,輕鬆地走向成功。
該說則說,不該說千萬別說
我們每天都要和同事、領導交流。在辦公室內,一定掌握說話辦事的藝術,什麼話能說或不能說,什麼事能做或不能做要心中有數,有時候,吃虧就是因為說了不該說的話,做了不該辦的事。
邱先生在一家知名外企做事。有一次,項目經理告訴他,要給單位做一個宣傳案的策劃,經過大家討論後,邱先生完全按照項目經理的意思加班加點,並順利完成策劃。但是,當策劃案交到單位該項目主管領導那裏,他卻被狠批一通。
在領導麵前,邱先生說,這方案是他們小組所有人討論的結果,而且,他們項目經理也非常讚同,這個策劃案60%都是項目經理的想法。可沒想到領導直接把項目經理叫來,當麵對質。主管領導追問項目經理:“聽說這都是你想的,就這種東西還能叫方案,還值得你們那麼多人來集體策劃?我看你這個項目經理還是不要當了。”
從主管領導的辦公室出來後,他又被項目經理狠批了一頓。項目經理告誡他,以後說話前動點腦子,別一五一十把什麼都說出去。
可見有些話真不該說,正所謂話到嘴邊留三分,揭人短的老實話更是萬萬不能輕易出口。
張小姐在某國家機關做辦公室文員,她性格內向,不太愛說話。可每當就某件事情征求她的意見時,她說出來的話總是很傷人,而且她的話總是在揭別人的“短處”。有一次,同一部門的同事穿了件新衣服,別人都稱讚“漂亮”、“合適”之類的話,可當人家問張小姐感覺如何時,她便毫不猶豫地回答說:“你身材太胖,不適合。這顏色對於你這個年紀的人顯得太嫩,根本不合適。”
這話一出口,原本興致勃勃的同事表情馬上就僵住了,而周圍大讚衣服如何如何好的人也很尷尬。因為,張小姐說的話就是大家都不願說的得罪人的“老實話”。雖然有時她也很為自己說出的話不招人喜歡而後悔,但她總是忍不住說些讓人接受不了的實話。久而久之,同事們把她排除在集體之外,很少就某件事兒再去征求她的意見。她也成為了這個辦公室的“外人”。
“快人快語”在人際交往中容易得罪他人,會讓你在人際關係上屢遭挫折。舉一些例子,你到醫院探望住院的同事,你知道他病情很嚴重而他自己卻不知情,如果你直接把自己知道的情況告訴他,你一定會因為魯莽而不能被大家原諒;早晨上班遇到熟人,他向你問好,你心裏煩惱,便口無遮攔地說:“好什麼好,真見鬼了”,嗆得人不知所措,你一定會被認為是一個不知好歹、沒有修養的人。
所以,一個心理成熟、懂得社交技巧的人應該知道在什麼時候該以怎樣合適的方式說話辦事。實話不一定要直說,而可以幽默地說、婉轉地說或者延遲點說、私下交流而不是當眾說,等等。同樣是說實話,用不同的方式說,效果會有很大的不同。
別在失意者的麵前談論你的得意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海洋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意,更何況人無完人,誰都有失意的時候,因此當你麵對失意的人時,應學會寬容。
人生得意需盡歡,如果你正得意,要你不談論不太容易,哪一個意氣風發的人不是如此?所以這種人也沒什麼好責怪的。但是談論你的得意時要看場合和對象。
有一天,小宮約了幾個朋友來家裏吃飯,這些人都是他以前的舊友。他把他們聚集在一起主要是想借著熱鬧的氣氛,讓一位目前正陷於情緒低潮的高峰心情好一點。
高峰不久前因經營不善,不得已將公司關閉,妻子也因為不堪現在的生活壓力,正與他談離婚的事,內憂外患,他現在非常的苦惱。
來吃飯的朋友都知道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因此大家都避免去談與事業有關的事,可是,其中一位因為目前賺了很多錢,酒一下肚,忍不住就開始談他的賺錢本領和花錢功夫,那種得意的神情,小宮看了都有些不舒服。正處於失意中的高峰低頭不語,臉色非常難看,一會兒去上廁所,一會兒去洗臉,後來就找了個借口提前離開了。
小宮送他到巷口的時候,他很生氣地說:“老薑會賺錢也不必在我麵前說嘛!”
小宮此時非常了解他的心情,因為在以前他也經曆過事業的低潮,正風光的親戚在他麵前炫耀他的薪水、高檔的房子、名貴的汽車,那種感受,就如同把針一支支插在他心上那般,說有多難過就有多難過!
因此當我們與別人相處時一定要注意,切記不要在失意者麵前談論你的得意!如果你正得意,要你不談論不太容易,誰不想讓別人看見自己的意氣風發。所以這種人也沒什麼好責怪的。但是談論你的得意時要看場合和對象,你可以在演說的公開場合談,對你的員工談,享受他們投給你欽佩的目光,更可以對路邊的陌生人談,讓人把你當成神經病,就是不要對失意的人談,因為失意的人最脆弱,也最多心,你的談論在他聽來都充滿了諷刺與嘲弄的味道,讓失意的人感受到你“看不起”他。當然有些人不在乎,你說你的,他聽他的,但這麼豪放的人不太多。因此你所談論的得意,對大部份失意的人是一種傷害,這種滋味也隻有經過的人才知道。
不在失意者麵前談論你的得意,這不僅是道德上的考慮,也是人際關係上的考慮。不過有一點你必須注意,就算在座沒有正失意的人,但總也有景況不如你的人,你的得意還是有可能讓他們起反感,人總是有嫉妒心的,這一點你必須承認!當然,如果你不知道對方正當失意則另當別論。一般來說,失意的人較少攻擊性,鬱鬱寡歡是最普通的型態,但別以為他們隻是如此。聽你談論了你的得意後,他們普遍會有一種懷恨的逆反心理!這是一種深入到心理深處的對你不滿的反擊!你說得口沫橫飛,滿麵紅光,殊不知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一顆炸彈,說不準什麼時候定時爆炸。不管失意者所采取的泄恨手段對你造成多大的損失,至少這是你人際關係上的危機,對你絕對是沒有好處的。所以,當你有了得意事,不管是升了官,發了財,或是一切順利,切忌在正失意的人麵前談論,如果不知道某人正在失意也就算了,如果知道,絕對不要開口。
但是失意者對你的懷恨不會立即顯現出來,因為他無力顯現,但他會透過各種方式來泄恨,例如說你壞話、扯你後腿、故意與你為敵,主要目的就是要看你得意到幾時!而最明顯的則是疏遠你,避免和你碰麵,以免再聽到你的得意事,於是你不知不覺中就會失去了一個朋友!所以,得意時就少說話,而且態度要更加地謙卑。
狹路相逢,禮讓相迎:忌得理不讓人
“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嚐。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這句話旨在說明謙讓的美德。在道路狹窄之處,應該停下來讓別人先行一步。隻要心中經常有這種想法,那麼人生就會快樂安祥。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謙和、禮讓更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當你在狹窄的路上行走時,要給別人留一點餘地;羊腸小道兩個人互相通過時,如果爭先恐後,各不相讓,那麼兩個人都有墜入深穀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先停住腳步讓對方先過去,不僅是種禮貌,更是安全的體現。
當你遇到美味可口的佳肴時,要留出三分讓給別人吃,這樣才是一種美德。路留一步,味留三分,是提倡一種謹慎的利世濟人的方式。在生活中,除了原則問題須堅持外,對小事互相謙讓會使個人的身心保持愉快。
清代康熙年間,在那時人稱“張宰相”的張英與一個姓葉的侍郎,兩家毗鄰而居,葉家重建府第,將兩家公共的弄牆拆去並侵占三尺,張家自然不服,引起爭端。張家立即發雞毛信給京城的張英,要求他出麵幹預,張英卻作詩一首:“千裏家書隻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老夫人看見詩即命退後三尺築牆,而葉家深表敬意,也退後三尺。這樣兩家之間即由從前三尺巷形成了六尺巷,被百姓傳為佳話。
所謂謙讓的美德絕非是一味的讓步,不要忘記精確的計算:即使終身的讓步,也不過百步而已。也就是說,凡事讓步表麵上看來是吃虧,但事實上由此獲得的收益要比你失去的還要多。這正是一種成熟的、以退為進的明智做法。
事物的發展都是相對的,謙讓很多時候都是發生在競爭的情形之中,由於謙和禮讓的出現而使矛盾完全化解,更免去了一次不必要的爭鬥,對手變手足,仇人變兄弟。因此,讓人是避免鬥爭的極好方法,對自身也具有一定價值。
得理不讓人,讓對方走投無路,有可能激起對方“求生”的意誌,而既然是“求生”,就有可能是“不擇手段”,這對你自己將造成傷害,好比老鼠關在房間內,不讓其逃出,老鼠為了求生,會咬壞你家中的器物。放它一條生路,它“逃命”要緊,便不會對你的利益造成破壞。對方“無理”,自知理虧,你在“理”字已明之下,放他一條生路,他會心存感激,來日自當圖報。就算不會如此,也不太可能再度與你為敵。這就是人性。
當你一味爭搶的時候,不僅傷害了對方,也有可能連帶地傷了他的家人,甚至毀了對方一生的幸福,這未免有失做人的德性。得理讓人,不僅是一種積蓄,更是一種財富。
世界很大也很小,要知道地球是圓的,山不轉水轉,後會有期的事情常有發生。你今天得理不讓人,哪知他日你們二人又會狹路相逢。若那時他處於優勢,而你處於劣勢,你就有可能吃虧!“得理讓人”,這也是為自己以後做人留條後路啊!正所謂“人情翻覆似波瀾”。今日的朋友,也許將成為明日的仇敵;而今天的對手,也可能成為明天的朋友。世事一如崎嶇道路,困難重重,因此走不過的地方不妨退一步,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讓對方先過,哪怕是寬闊的道路也要留給別人足夠的空間。你會發現,既是為他人著想,又能為自己留條後路。
恃才自傲就是自掘墳墓
所謂“花要半開,酒要半醉”,凡是鮮花盛開嬌豔的時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也就是衰敗的開始。
有才華的人是讓人羨慕的,才華是你的終身財富,但把這才華用作傲人的資本就不能說是一件好事了,要深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恃才傲物如同炫耀一般終究遭人厭惡。
打虎英雄武鬆醉打蔣門神的片斷就讓人非常的難忘:武鬆手握酒杯,仰脖而幹,身子東倒西歪,步履輕漂虛浮,蔣門神於漫不經心之際,鼻梁突著一拳,尚未回過神來,眼額又遭一腿;……當其終於醒悟這絕非是酒鬼的“歪打正著”之時,其身已受重創而無還手之力了。武鬆所用的“醉拳”,乃武術中一高難度拳術,委實厲害之極。“醉拳”的厲害,在於一個“裝醉”,表麵上看來跌跌撞撞,踉踉蹌蹌,不堪一推,而其實呢,醉醺醺之中卻暗藏殺機,就在你麻痹大意之時,卻被“醉鬼”打趴在地。
因此,玩“醉拳”的,是“形醉而神不醉”,“醉”隻是迷惑對手的手段。人生也是這樣,要學會裝醉。所謂“花要半開,酒要半醉”就是這個道理。不然,當你誌得意滿,目空一切的時候,別人也把你當成了槍靶子、眼中釘。
春秋時期,鄭莊公準備伐許。戰前,他先在國都組織比賽,挑選先行官。眾將一聽露臉立功的機會來了,都躍躍欲試,準備一顯身手。眾將首先進行擊劍格鬥,都使出了渾身本領,爭先恐後。經過輪番比試,選出了6個人來,參加下一輪射箭比賽。在比箭項目上,取勝的6名將領各射3箭,以射中靶心者為勝。有的射中靶邊,有的射中靶心。第5位上來射箭的是公孫子都。他武藝高強,年輕氣盛,向來不把別人放在眼裏。隻見他搭弓上箭,3箭連中靶心。他昂著頭,瞟了最後那位射手一眼,退下去了。最後那位射手是個老人,胡子有點花白,他叫穎考叔,曾勸莊公與母親和解,立有大功。穎考叔上前,3箭射擊,連中靶心,與公孫子都打了個平手。隻剩下兩個人了,莊公派人拉出一輛戰車來,說:“你們二人站在百步開外,同時來搶這部戰車。誰搶到手,誰就是先行官。”公孫子都輕蔑地看了對手一眼,哪知跑了一半時,公孫子都卻腳下一滑,跌了個跟頭。等爬起來時,穎考叔已搶車在手。公孫子都哪裏服氣,提了長戟就來奪車。穎考叔一看,拉起來飛步跑去,莊公忙派人阻止,宣布穎考叔為先行官。公孫子都因此懷恨在心。穎考叔果然不負在莊公之望,在進攻許國都城時,手舉大旗率先從雲梯上衝上許都城頭。眼見穎考叔大功告成,公孫子都嫉妒得心裏發疼,竟抽出箭來,搭弓瞄準城頭上的穎考叔射去,一下子把沒有防備後麵的穎考叔射死了。
作為一個有才華的人,要做到不露鋒芒,既有效地保護自我,又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不僅要說服、戰勝盲目驕傲自大的病態心理,更要養成謙虛讓人的美德。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饒人。鋒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樹敵。穎考叔的死就是因為他不知道糊塗保身,鋒芒太露的緣故。當今社會,此理仍然行得通。你不露鋒芒,可能永遠得不到重任;你鋒芒太露卻又易招人陷害。鋒芒太露的人雖容易取得暫時成功,卻為自己掘好了墳墓。當你施展自己的才華時,也就埋下了危機的種子。所以才華顯露要適可而止。
人生就是這樣。所以,即使你有非常出眾的才智,但也一定要謹記: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國濟民的聖人君子似的,該收斂時就收斂,夾起尾巴好做人,切勿光芒晃人眼。
抓了芝麻漏西瓜,貪小便宜吃大虧
“吃虧就是占便宜,做人就應該能吃虧,能吃虧自然就少是非”。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很多時候不愛吃看得見的小虧,反而吃了看不見的大虧,正所謂“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其實,如果想順利解決這些小事情,辦法隻有一個,以“吃虧時就糊塗一下”當作自己的做人原則,凡事多謙讓別人一些,自己吃點小虧,就萬事大吉了。
小剛與李明是對門的鄰居,這天不知誰家的雞在兩家的路中央下了一個蛋,小剛有事出門正巧看見了這枚蛋,當他剛要伸手撿起來的時候,李明正巧也從家裏出來,李明上前問道:“我家的雞下的蛋,憑什麼你拿起來?”小剛不服氣地說:“憑什麼說是你家的雞下的,這是我家的雞下的”。兩個人都不肯禮讓,兩個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吵起來,李明見自己的嘴快不過小剛,便抬手給了小剛一耳光,小剛見自己吃了虧,跑回家拿了把剪子,一氣之下捅了李明的腹部,結果李明當場死亡,小剛的行為已觸犯了法律,被公安機關逮捕。兩天後,小剛對自己的做法越想越覺得窩囊,便自尋短見,一命嗚呼了。
還有一個事例也證實了人應該踏踏實實,切不可因貪小便宜而吃了大虧。
有一位顧客到菜市場買菜,向菜主討價還價,菜主不同意,一番爭執之後,菜主終於同意優惠一點,可當顧客選好了菜,要付錢時,菜主還是按原價收,顧客見菜主少找給了自己1元2角錢,就一肚子的不滿,菜主說:“願買就買,不買拉倒”。顧客一聽火冒三丈:“我還不買了呢,你怎麼著?”說完把菜往地上一扔,準備要走,菜主見狀忙追上去讓顧客撿起來。顧客硬著就是不撿,菜主一急踩了顧客一腳,這個顧客不服輸,拿起一稱砣就打向菜主的腦部,菜主當場暈倒,被送入醫院。顧客本來想占點便宜,不願吃1元2角錢的小虧,沒想到自己卻吃了管人家醫療費、醫藥費,還得照顧病人的大虧。
上麵的兩個例子都說明了有些人看問題時的目光短淺、過分看重眼前利益,結果吃了大虧。像小剛與李明這樣,如果任何一方肯站出來讓一步,吃點小虧的話,也不至於斷送兩條人命;而那位顧客不願吃1元2角錢的小虧,最後卻吃了百倍的大虧。
在一家賣衣服的店鋪裏,有個打工妹要買一件衣服要30元,當她拿錢時掉下一張壹佰元的錢,她沒有看見,但營業員已經看見了,打工妹隻拿出十元錢,對營業員說:“營業員小姐,我隻有十元錢,等一下我馬上把錢送來給你好嗎?”這時營業員想:你掉在地上有壹佰元,就是你不來,我也多了,就說:“好,好,你馬上送來。”打工妹拿走了衣服後,營業員馬上把地上的錢拿起來,一看,是一張假幣。
人生在世,即使什麼也學不會,也得學會吃虧。隻要學會吃虧,你就會感到煩惱從不上身,遇事遊刃有餘,心底坦坦蕩蕩,吃飯有滋有味,睡覺踏踏實實。這種神仙般的滋味,是愛占小便宜的人根本無法體會到的。
比如說在單位裏多幹些工作,哪怕工資還不如那些整天閑著的人拿得多也不要放在心上。雖然眼前你付出的要比別人多,而得到的卻又比別人少,從表麵上看可能是吃虧了,但是誰工作幹得多,誰的能力強,領導心中自然有數。若是將來有一天單位優化組合,想必哪個領導也不會讓勤勤懇懇幹工作的人下崗,而把那些吃飽了混日子的人留下來。在競爭激烈的今天,能夠保住自己的飯碗,對於養家糊口的我們來說,是一種福分。
每當遇事該吃虧的時候就不妨吃虧一下,吃點虧,讓一步,不是弱者而是英雄。因為你用理性的智慧躲避了身後不可想象的事情。記得有一首歌中曾經寫道:“做人就應該能吃虧,能吃虧自然就少是非。”其中道理耐人尋味。從人的本性來說,幾乎每個人都是愛占便宜的“便宜蟲”,幾乎每個人都希望許多時候能占點小便宜,這並不意味著人們沒有這些小便宜就沒法生活了,恰恰相反,這些小便宜對絕大多數人甚至是可有可無的,因此,希望你在生活中能夠少占便宜少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