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做事禁忌
怎樣做人做事乃是人生頭等之大事。凡是做大事者都有鍥而不舍,做人至誠,做事至專的精神。要知道做事誌不堅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應有抬頭做人低頭做事的良好心態,切不可以善小而不為,以惡小而為之。 逞口舌之利毫無意義
言辭是很蒼白無力的,它很少能說服他人改變立場,雖然上帝給了我們兩隻手一張嘴,但人們還是喜歡用嘴而不喜歡動手。逞口舌之利是毫無意義的,不但不能改變別人的立場,反而把自己逼上絕路。
無論在何時何地,我們總能看到一些高談闊論的人。他們總是炫耀自己的才能多麼的出眾,如果能按他說的計劃實行,必然能成就一番大事。這些人滔滔不絕,在自己空想的領域裏如癡如醉。然而,在旁人看來,那是多麼的可笑和愚蠢啊。
羅馬執政官馬西努斯圍攻希臘城鎮帕伽米斯的時候,由於城高牆厚,士兵們死傷慘重卻仍然未能攻占這座城鎮。最後,馬西努斯發現城門是最薄弱的環節,於是打算集中兵力猛攻城門,但要攻打城門就必須要用到撞牆槌,當時軍中並沒有這種器械。馬西努斯想起幾天前他曾在雅典船塢裏看過兩支沉甸甸的船桅,就馬上下令把其中較長的一支立刻送來。
然而,傳令兵去了多時,桅杆仍未送達。原來是軍械師與傳令兵發生了爭執。軍械師認為短的那根桅杆才能真正發揮作用,不但攻城效果比長的那根要好,而且運送起來也方便,他甚至花了不少時間畫了一幅又一幅圖來證明自己的專業,而傳令兵則堅持執行命令,既然上司要長的桅杆,他的任務就是把長桅杆送到上司麵前。
麵對軍械師喋喋不休的說辭,傳令兵不得不警告他,他們的領袖是不容爭辯的,他們了解領袖的脾氣,軍械師終於被說服了,他選擇了服從命令。在士兵離開以後,軍械師越想越覺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他覺得服從一道將導致失敗的命令是毫無意義的,於是,他竟然違抗命令送去了較短的船桅。他甚至幻想著這根短桅杆在戰場上發揮功效,使領袖不得不賞賜他許多戰利品以讚揚他的高明。
馬西努斯見送來的是那根短的桅杆很生氣,馬上召來傳令兵,要他對情況做出合理的解釋。傳令兵忙向他彙報說軍械師如何費時費力地與他爭辯,後來還承諾要送來較長的桅杆。馬西努斯對這名軍械師的自以為是深感震怒,於是,他下令馬上把這名軍械師帶到他麵前來。
又過了幾天,軍械師才到達,他沒有察覺到領袖的震怒,反而為能夠親自向領袖闡述自己的正確理論而揚揚得意。他仍然以專家自居,滔滔不絕地說了許多專業術語,並表示在這些事務上專家的意見才是明智的。馬西努斯見軍械師仍然不改其說大話的老毛病,十分生氣,立刻叫人剝光他的衣服,用棍子活活地將他打死。
這名軍械師可能死後也不會搞懂自己錯在什麼地方,他設計了一輩子的桅杆和柱子,還被推崇為這方麵最好的技師,憑他的經驗,他知道自己是對的,因為較短的撞牆槌速度快、力道強,更適合攻城。他可能永遠也沒辦法想通,在他費盡口舌向統帥解釋了大半天,為什麼統帥仍然堅持他的無知呢?
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像軍械師這樣的好辯者。他們不了解言詞從來都不是中立的,或多或少總帶點偏向性。有些人是天生的辯論狂,太過於爭強好勝了,整天隻知要與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爭辯,或總是找機會責難比自己有權有勢的人的聰明才智,他似乎已經忘記麵對的是什麼人物。麵對這些人物,徒逞口舌之利是毫無用處的,他隻要說一個字就能封住你的嘴,因為權勢掌握在他人手裏。
每一個人都相信自己才是真理的擁有者,為此,他們常常爭論不休,但他們卻不知道,言辭是很蒼白無力的,它很少能說服他人改變立場,就算是口若懸河的詭辯家也挽救不了自己的命運。所以說,逞口舌之利是毫無意義的,不但不能改變別人的立場,反而把自己逼上絕路,一個明智的人應該學會以間接的方式證明自己想法的正確性。
忌做事沒有條理
做事沒有條理的人,無論做哪一種事業都沒有功效可言。而有條理、有秩序的人即使才能平庸,他的事業也往往有相當大的成就。
做事是否有條理是判斷一個人做事嚴謹程度的標尺。能力再強的人,如果沒有工作秩序,開始就埋頭於工作中,勢必會把工作弄得一團糟。條理分明能提高工作效率,使你不但掌握自己的生活,也會有更多的休閑時間。很多商界名家都將做事沒有條理列為公司失敗的一大重要原因。
一位企業家曾談起了他遇到的兩種人。有種性急的人,不管你在什麼時候遇見他,他都表現得風風火火的樣子。如果你要同他談話,他隻能拿出數秒鍾的時間,如果談話時間長一點,他便會伸手把表看了再看,暗示著他的時間很緊張。他公司的業務做得雖然很大,但是開銷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在工作安排上七顛八倒,毫無秩序。他做起事來,也常為雜亂的東西所阻礙。結果,他的事務是一團糟,他的辦公桌簡直就是一個垃圾堆。他經常很忙碌,從來沒有時間來整理自己的東西,即使有時間,他也不知道怎樣去整理、安放。
另外有一種人,與上述那種人恰恰相反。他從來不顯出忙碌的樣子,做事非常鎮靜,總是很平靜祥和。別人不論有什麼難事和他商談,他總是彬彬有禮。在他的公司裏寂靜無聲地埋頭苦幹,各樣東西安放得也有條不紊,各種事務也安排得恰到好處。他每晚都要整理自己的辦公桌,對於重要的信件立即就回複,並且把信件整理得井井有條。所以,盡管他經營的規模要大過前述那種商人,但別人從外表上總看不出他有一絲一毫的慌亂。他做起事來樣樣辦理得清清楚楚,他那富有條理、講求秩序的作風,影響到他的全公司。於是,他的每一個員工,做起事來也都極有秩序,一派生機盎然之象。
工作沒有條理,同時又想把蛋糕做大的人,總會感到手下的人手不夠。他們認為,隻要人多,事情就可以辦好了。其實,他們所缺少的,不是更多的人,而是使工作更有條理、更有效率。由於辦事不得當、工作沒有計劃、缺乏條理,因而浪費了大量員工的精力,但吃力不討好,最後還是無所成就。
任何一件事,從計劃到實現的階段,總有一段所謂時機的存在,也就是需要一些時間讓它自然成熟的意思。無論計劃是如何的正確無誤,總要不慌不忙、沉著冷靜地等待其他更合適的機會到來。假如過於急躁而不甘等待的話,經常會遭到破壞性的阻礙。因此,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有耐心,壓抑那股焦急不安的情緒。
你工作有秩序,處理事務有條有理,在辦公室裏決不會浪費時間,不會擾亂自己的神誌,做事效率也極高。從這個角度來看,你的時間也一定很充足,你的事業也必能依照預定的計劃去進行。就像廚師用鍋煎魚,不時地翻動魚身,會使魚變得爛碎,看起來就不覺得好吃。相反地,如果盡煎一麵,不加翻動,將會粘住鍋底或者燒焦。最好的辦法是在適當的時候,搖動鍋子,或用鏟子輕輕翻動,待魚全部煎熟,再起鍋。任何偉大的品格、超人的才能都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日常小事上積累的結果。不願幹小事的人必定幹不了大事。
不忠於小事者必不忠於大事
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小事正可於細微處見精神。有做小事的精神,就能產生做大事的氣魄。人人都從小事做起,用小事堆砌起來的事業大廈就是堅固的,用小事堆砌起來的工作長城就是強硬的。
人隻要一心一意地做事,世間就沒有做不好的事。這裏所講的事,有大事,也有小事,所謂大事小事,隻是相對而言。很多時候,小事不一定就真的小,大事不一定就真的大。關鍵在做事者的認知能力。不要小看做小事,不要討厭做小事。隻要有益於工作,有益於事業的事都是應該做的事。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常常對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然而,連小事都做不好的人,大事是很難成功的。大事往往都是由做成一件小事而成就的,我們要放下架子,不要對小事不屑一顧,而是踏踏實實從小事做起。
有位女大學生,畢業後到一家公司上班,隻被安排做一些非常瑣碎而單調的工作,比如早上打掃衛生,中午預訂盒飯。一段時間後,女大學生便辭職不幹了。她認為,她不應該蜷縮在廚房裏,而應該上得廳堂。
可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普通的職員,即使有很好的見解,其被重用也往往要煎熬一段不短的時間,最重要的是努力做到有讓別人傾聽自己意見的資格和成績,在別人眼裏,你才是舉足輕重的,不易被人忽視。因此,工作應從小事做起。
中關村一家公司的人事部經理曾感歎道:“每次招聘員工,總碰到這樣的情形:大學生與大專生、中專生相比,我們也認為大學生的素質一般比後者高。可是,有的大學生自詡為天之驕子,到了公司就想唱主角,強調待遇。別說挑大梁,真正找件具體工作讓他獨立完成,卻往往拖泥帶水,漏洞百出。本事不大,心卻不小,還瞧不起別人。大事做不來,安排他做小事,他又覺得委屈,埋怨你埋沒了他這個人才,不肯放下架子幹。我們招人是來工作、做事的,不成事,光要那大學生的牌子幹嗎?所以有時候,大學生、大專生、中專生相比之下,大專生、中專生反而更實際,更有用。”
小事,一般人都不願意做。但成功者與一般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願意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一般人都不願意付出這樣的代價,可是成功者願意,因為他渴望成功。別人不願意端茶倒水,你就要更加端出水平;別人不願意洗涮馬桶,你就要更加洗涮得明亮;別人不願意操練,你就要更加自我操練;別人不願意做準備,你就多做準備;別人不願意付出,你就多付出。隻要你每件事都多做一點,你的成功率一定會提高不少。
成功最重要的秘訣,就是去做別人不願意做的小事。虛榮是追求個人榮譽的利己欲望,是隻圖表麵光彩的感情心理,是爭名逐利的不良品質。虛榮是惡德之種,它隻會結出人生的苦果。
一顆抱怨的心會讓自己變得更累
沒有一種生活是完美的,也沒有一種生活會讓一個人完全滿意,我們做不到從不抱怨,但我們應該讓自己少一些抱怨,而多一些積極的心態去努力進取。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可以隨處找到時常抱怨的人。抱怨自己的專業不好,抱怨住處很差,抱怨沒有一個好爸爸,抱怨工作差、工資少,抱怨空懷一身絕技沒人賞識你。其實,現實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給你的是垃圾,你同樣能把垃圾踩在腳底下,登上世界之巔。
很多人認為隻要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把分內的事做好,就可以萬事大吉了。當接到老板或上司安排的額外工作時,就老大不願意。不是滿臉的不情願,就是愁眉不展,嘮嘮叨叨地抱怨不停。
在彼得擔任汽車公司經理時,有一天晚上,公司有十分緊急的事,要發通告信給所有的營業處,所以需要抽調一些員工協助,當彼得安排一個做書記員的下屬去幫忙套信封時,那個職員傲慢地說:“那有礙我的身份。分外的事我不做,再說我到公司來不是做套信封工作的。”
聽了這話,彼得一下子就憤怒了,但他仍平靜地說:“既然不是你分內的事就不做,那就請你另謀高就吧!”那個員工就這樣失去了工作。
抱怨分外的工作,不是有氣度和有職業精神的表現。一個勇於負重、任勞任怨、被老板器重的員工,不僅體現在認真做好本職工作上,也體現為願意接受額外的工作,能夠主動為上司分憂解難。因為額外工作對公司來說往往是緊急而重要的,盡心盡力地完成它是敬業精神的良好體現。
如果你想成功,除了努力做好本職工作以外,你還要經常去做一些分外的事。因為隻有這樣,你才能時刻保持鬥誌,才能在工作中不斷地鍛煉、充實自己,才能引起別人的注意。
菲利浦是一家公司的員工,他的升遷是非常迅速的,為什麼他會得到一再提拔呢?原因就是他樂意去做他分外的事,從而引起了老板的注意。
菲利浦總是在忙完自己的工作後,不斷地為他人提供服務和幫助,不管那個人是他的同事還是上司。菲利浦將那些分外的工作也當做自己的事來做,任勞任怨,不計報酬。漸漸地,老板有了隻找菲利浦幫一個小忙或分擔一些重要工作的習慣。
接到額外工作時,不要愁眉不展,抱怨不停,多做分外工作對你的成功大有好處。它不僅會使你獲得良好的聲譽,多一次學習和鍛煉的機會,而且還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財富。它會使你盡快地從工作中成長起來。
如果抱怨成了一個人的習慣,就像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於人無益,於己不利,生活就成了牢籠一般,處處不順,處處不滿;反之,你則會明白,自由的生活著,其實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怎麼會有那麼多的抱怨,
偉大的航海家哥倫布,曾先後4次率領船隊橫渡大西洋,發現了加勒比海內所有的島嶼,以及中美洲地峽和南美洲大陸。他能夠在航海事業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遠離抱怨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哥倫布的成功是多種因素構成的。但是,如果他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抱怨個不停,他就不能果斷地采取行動,就不能找到陸地,更不能安全返回西斑牙。他的與眾不同之處,就是遠離抱怨,冷靜地麵對現實,接受事實,並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才是一個成功者遇到問題時應該采取的態度。
我們應該以積極進取的態度去麵對人生,無論在學習、工作上,還是生活上。我們前進的道路上或許有鮮花和掌聲,同時也會有困難和挫折,事事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有了積極進取的精神,在生活中就會奮發向上,不甘落後,因為人生隻是短暫的一瞬,生命的弓弦應該是緊繃不鬆的。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應該是每個人生存的原則。要把握機遇,就要積極進取,時刻準備著。機遇不會隨便來到你的身邊,即使有幸到來了,如果你沒有準備,也是來去一場空。我們要拋棄抱怨的心態,積極進取,做一個機遇喜歡光顧的人。
忌做一錘子買賣
事情沒辦好,也要感謝為你辦事的人,這會給辦事的人以信心和鼓勵,使得兩人的感情更為融洽,也為對方下一次替你辦事打下伏筆,預留了感情的資本。
做事要給自己留有餘地,不要斷了自己的後路。一個會交友辦事的高手,在朋友幫自己辦事沒辦成時,也會適時地感謝對方,既維係了原來的友誼,又為以後的交往打下堅實的基礎。辦完事後,說聲“謝謝”是世界上最容易贏得友誼的辦法,它是加強人際關係的一件法寶。
福特是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好友,也是幫助他創建標準石油公司的夥伴之一。但有一次,洛克菲勒與福特合資經商,因福特投資失誤而慘遭失敗,損失巨大,福特心中很感不安。
有一天,福特走在路上,看到洛克菲勒與其他兩位先生走在他後麵,他覺得沒臉回頭,假裝沒有看見他們,一直低頭往前走。這時,洛克菲勒叫住了他,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微笑著說:“我們剛才正在談有關你的事情。”福特臉一紅,以為洛克菲勒要責怪他,於是他說:“太對不起了,那實在是一次極大的損失,我們損失了……”想不到洛克菲勒若無其事地回答道:“啊,我們能做到那樣已經難能可貴了。這全靠你處理得當,讓我們保存了剩餘的60%,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謝謝你!”洛克菲勒沒有因為福特沒把事情辦好而去埋怨他,相反地還找出一堆讚美和感謝的理由,這真是出乎福特的意料。此後,福特努力做事,不僅為洛克菲勒挽回了損失,而且還為公司賺了不少的錢。
朋友曆盡周折,因為某種原因沒有辦成你所托之事,如果你連一句“謝謝”這樣鼓勵的話都沒有,那麼,對方也就再也不想幫你辦事了。有時候人做事不是為了求回報,而是為了一句感謝的話,圖的就是這份感激的心意。
有一個在北京工作的記者,春節時準備回老家過年,但他臨時有采訪任務,抽不出時間提前去買火車票,於是他托付一個好朋友小芸替他去買票。小芸馬上跑到火車站,排了兩個小時的隊,輪到她時,火車票賣完了。小芸無功而返,記者心裏很不高興,不但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還覺得小芸耽誤了他的行程,給了小芸一個難看的臉色。小芸排了兩個小時的隊,雖然沒買到票,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一句感謝的話都沒聽到,相反還被埋怨,心裏不好受,記者因為這件事失去了小芸這個朋友,當然,小芸再也不會幫記者辦任何她能辦到的事情了。
在求人辦事時,有許多人存在這樣的心態,對方幫自己辦事,如果辦成了,理所當然地要感謝對方。如果事情沒有辦成,就認為不必感謝對方了,甚至埋怨對方。其實,這種心態是不對的。對方即使沒有幫你把事情辦好,可能是由於某些客觀的原因,但他可能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
交友辦事,不管對方是不是把事情辦成了,都要感激幫你辦事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求人辦事並不是“一錘子”買賣,這次由於某些原因對方沒能把事情辦成,可能下次有機會可以幫你把其他的事情辦好。如果你認為對方反正沒把事辦好,用不著去感謝對方。好像無功不受祿,不值得去感謝,這樣,對方可能認為你沒有人情味,以後可能不會再幫你忙了。
做事要留有餘地,勿傷他人自尊
傳奇性的法國飛行先鋒和作家安托安娜·德·聖蘇荷依曾說過:“我沒有權利去做或說任何事以貶抑一個人的自尊。重要的並不是我覺得他怎麼樣,而是他覺得他自己如何,傷害他人的自尊是一種罪行。”
做事也要講究藝術。在辦事過程中,如果發現對方的做法與自己的要求不符,可以通過巧妙的暗示,這比使對方惱怒的指責要高明得多。如果對方辦事的方法不符合你的要求,當麵指責隻會造成對方的反抗,容易把事搞砸。而巧妙地暗示對方注意自己的錯誤,則可以輕鬆地把事情處理好。
美國一家大超市的經理傑克每天都到他的連鎖店去巡視一遍。有一次他看見一名顧客站在台前等待,沒有一個售貨員對她稍加注意。那些售貨員在櫃台遠處的另一頭擠成一堆,彼此又說又笑。身為經理的他當然對這一情況很不滿意,一定要糾正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但是傑克並沒有直接地指責那些在上班時間閑談的售貨員,他采取了巧妙暗示、保全員工麵子的方法處理了這件事。他站在櫃台後麵,親自招呼那位女顧客,然後把貨品交給售貨員包裝,接著他就走開了。售貨員當然看到了這個情況,自責的她們再沒有讓類似的情況發生。
傑克沒有直接指責員工的不負責,而是親自去為顧客服務,讓員工意識到自己的失職,起到了間接地糾正員工錯誤的作用。
卡爾·蘭福,在佛羅裏達州奧蘭多市當了許多年的市長。他時常告誡他的部屬,要讓民眾來見他,他宣稱施行“開門政策”。然而他社區的民眾來拜訪他時,都被他的秘書和行政官員擋在門外。
最後,這位市長找到了解決的辦法。他把辦公室的大門給拆了。他的助手們知道了這件事,也隻好接受了。從此之後,這位市長真正做到了“行政公開”。
有些人麵對直接的批評會非常憤怒,因為他們覺得傷害了他們的自尊。這時,就要間接地讓他們去麵對自己的錯誤,這樣做會有非常神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