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做人禁忌
做人是一個很難的學問。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做人不要揭他人之短,不探他人之秘,不思他人之舊過,則可以此養德疏害。在與人相處的時候,斤斤計較,永遠環會贏得他人的好感。要做一個謙虛的人,不要人誇好顏色,隻留清氣滿乾坤。驕傲是阻礙進步的大敵
驕傲使我們譴責那些我們認為自己已經改正的缺點,同時使我們蔑視那些我們自己不具備的好品性。驕傲激起我們的嫉妒之心,我們應當以正確的方法去節製它。
人們總是不會缺乏驕傲的理由,一件新衣服,一種新發型,都能引起他們的驕傲之情。驕傲和虛榮常常是一對孿生兄弟,虛榮的結果常常是驕傲,但驕傲並不以虛榮為理由,即使你已經放棄了虛榮心,你仍然會驕傲。
從前,太陽光禿禿的,特別難看。所以,太陽整天愁眉苦臉的,特別傷心。天神知道了這件事情,就特別想幫助它。可是天神沒有這樣的法力,隻好看著太陽傷心了。
一天,太陽到東海邊喝水,東海龍王知道了太陽光禿禿的不好看,於是把自己的一個變身法寶給了太陽,並說:“你想變漂亮,就必須把法寶飄上天空,許下心願。”太陽謝過東海龍王後,把法寶飄上天空,許下讓自己變漂亮的心願,太陽一下子變成了五彩顏色,果真實現了它的願望。
可是,自從太陽變成五彩顏色之後,就非常得意,天天幹壞事,天天炫耀自己怎麼怎麼的美,東海龍王知道了這件事,立刻把法寶的力量吸了回去,並且對太陽說:“以後,你一定要處處做好事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有成績不能驕傲,或做人不能驕傲。驕傲對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它讓所有人都分享到它的“恩澤”,隻是每個人用不同的表現方式和手段來表現它罷了。我們常常批評別人太過驕傲,但是卻看不到自己同樣的品性,如果你自己沒有驕傲之心,就不會覺得別人的驕傲是種冒犯。
驕傲有很多的害處,但最危險的結果就是讓人變得盲目,變得無知。驕傲會培育並增長盲目,讓我們看不到眼前一直向前延伸的道路,讓我們覺得自己已經到達山峰的頂點,再也沒有爬升的餘地,而實際上我們可能正在山腳徘徊。所以說,驕傲是阻礙我們進步的大敵。同情我們敵人的不幸,常常更多的是由於驕傲而非善良,我們之所以對他們表示同情並不是我們出於安慰的好心,而在很大程度上為了顯示我們比他們高一籌。
曾經有一個學者,學富五車,精通各種知識,所以自認為無人可以和自己相比,很是驕傲。他聽說有個禪師才學淵博,非常厲害,很多人在他麵前都稱讚那個禪師,學者很不服氣,打算找禪師一比高下。學者來到禪師所在的寺院,要求麵見禪師,並對禪師說:“我是來求教的。”
禪師打量了學者片刻,將他請進自己的禪堂,然後親自為學者倒茶。學者眼看著茶杯已經滿了,但禪師還在不停地倒水,水滿出來,流得到處都是。“禪師,茶杯已經滿了。”“是啊,是滿了。”禪師放下茶壺說,“就是因為它滿了,所以才什麼都倒不進去。你的心就是這樣,它已經被驕傲、自滿占滿了,你向我求教怎麼能聽得進去呢?”
這件事情傳出後,頓時成為一段佳話。謙虛是一種美德,一種高尚的情操,所以高尚的人必然謙虛。
19世紀的法國名畫家貝羅尼到瑞士去度假,但他並不是單純的四處遊玩,而是每天仍然背著畫架到瑞士各地去寫生。
有一天,貝羅尼正在日內瓦湖邊用心畫畫,來了三位英國女遊客,站在他身邊看他畫畫,還在一旁指手畫腳地批評,一個說這兒不好,一個說那兒不對,貝羅尼沒有反駁,都一一修改過來,末了還跟她們說了聲“謝謝”。
第二天,貝羅尼有事到另一個地方去,在車站又遇到昨天那三位婦女,她們此時正交頭接耳不知在討論些什麼。那三位英國女遊客看到他,便朝他走過來,向他打聽:“先生,我們聽說大畫家貝羅尼正在這兒度假,所以特地來拜訪他。請問你知不知道他現在在什麼地方?”貝羅尼朝她們微微彎腰致意,回答說:“不好意思,我就是貝羅尼。”三位英國婦女大吃一驚,又想起昨天不禮貌的行為,都不好意思地跑掉了。
驕傲常常改換自己的角色。就其情感實質來說,我們分不清自豪與驕傲有什麼本質區別,說白了,自豪無非是驕傲的又一種扮相罷了,隻是更具偽裝性,讓人看不到它的本來麵目。驕傲和其他人類的特質一樣有它的古怪之處,比如我們常為自己勇於承認錯誤而感到無比驕傲,驕傲這時似乎又成為對我們錯誤和缺點的掩飾。驕傲的人,往往用驕傲來掩飾自己的卑怯。驕傲是一個人對自己在某個方麵或領域有卓越價值的肯定,是人對自己成績的認知。驕傲是人難免的情緒,但過度的驕傲就是高傲。一個心懷高傲的人,是不會把別人放在眼裏的,他們都認為自己比別人強。但這些人都忘了,高傲的人隻能讓人厭煩,要知道人外有人,太過驕傲隻能自取其辱。
不要賣弄自我
托馬斯·肯比斯說:“一個真正偉大的人是從不關注他的名譽高度的。”一個人不會因為自己的成就而傲慢,也就不會抱怨自己命運的悲慘。相反追慕虛榮的自我賣弄,是一種腐蝕人類心靈的通病,沒有人在一生中能夠完全不受它的影響。
許多人都有一種虛榮的心理,在無意中獲得了一件心愛的寶物,或辦成了一樁得意的事情,往往愛在人前炫耀一番。這種炫耀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一種賣弄,這樣一來,別人知道自己擁有了寶物肯定會投以讚賞和羨慕的眼光,而且自己還因為有這樣一件寶物,辦成了一件漂亮的事而沾沾自喜。
有了好東西就應該和大家一起分享。把自己擁有的好東西露給別人看一看,把自己的得意之事說給別人聽聽,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也沒有什麼不好的;但是,如果炫耀的心理太熾熱,想聽好聽、奉承和讚美之話的渴望太強烈了,人就陷入了“賣弄”之歧途。而這種賣弄有時就像是毒藥,會讓你上癮,最後失去做人的本性。
那些賣弄者往往矯揉造作,故意要顯露某些東西,企盼獲得他人的喝彩,以滿足自我的虛榮之心。這種人生狀態雖不會給人帶來什麼災難,但卻常常引發他人的厭惡,甚至鄙視,且易養成自我驕傲自滿的心理,於人生的發展大大不利。
一位質樸的農夫,在田裏拾到一個非常髒的盧布。有人對他說:“隻要你情願,我們就用三大把五分的硬幣跟你調換。”“不!”農夫想,“我一定要讓你們出價更高。如果我略施小計,你們會爭著搶著出大價錢來買哩!”於是他找來了鉛粉、樹皮和砂紙,先把金盧布在磚上磨著,再用樹皮刮著,然後用砂紙和鉛粉擦著。最後,金盧布變得金光閃亮,可是卻沒有人要,因為它的重量減輕了,價值也降低了。
有時,我們在不知不覺中也向這位質樸的老農看齊,好賣弄自己。我們往往把各種徒有其表的時髦當成典範。因此,當你為質樸的靈魂撕去粗野的外表時,千萬不要糟蹋了他們善良的品質,而隻落得虛有其表的光彩,到頭來不但品質沒有提高,反而以糟粕代替了精華。
好賣弄的人往往都是虛榮心很強的人。虛榮是你心靈深處的魔鬼,使你變得自負,誤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可事實上並非如此。有些人私底下常常十分無奈,但還是拚命想出風頭,結果什麼也得不到。一旦真相大白,他們便無地自容,失去信心,放棄了使自己重新振作起來的機會,到頭來,虛榮帶給他們的隻有失敗。其實,這些人是在玩一場注定要失敗的賭博遊戲,他們將變成一個固執己見的人,到最後處處碰壁,夜不能寐。
當你視榮譽為虛無的時候,你的榮譽是實在的;當你唯名利是圖,視榮譽為至寶的時候,你的榮譽是虛無的,是心靈墮落的表現。你沒有榮譽時追求虛榮,虛榮可以助你,成為你生命的動力;你為了私欲而貪圖虛榮,虛榮可以害你,成為你生命的累贅。因此不要帶著這些負累去麵對你漫長的人生之路。以一顆輕鬆、純淨的心態去麵對。那時你就會發現,你的人生之路充滿了陽光。親愛的朋友們,丟掉你那顆虛榮的心吧,我們要像元代王冕《題墨梅》詩中說的那樣:“不要人誇好顏色,隻留清氣滿乾坤。”
不要在別人麵前吹毛求疵
“吹毛求疵”使我們過分關注我們的人際關係和生活中的缺點和不足,促使我們認為生活並不盡如人意,沒有什麼是盡善盡美的。
“吹毛求疵”的意思是你在仔細觀察尋找哪裏有需要固定和修理的地方,也就是找到生活的破損和缺陷,然後或是盡力去修補它們,或是至少向別人指出來。這一癖好不但會使別人疏遠你,它也會使你感覺很糟。它鼓勵你去考慮每件事和某個人的不當之處,尤其是你不喜歡的地方。
克魯斯不是個引人注目的人。他本可以悠閑自在,安安靜靜地生活,然而,他偏要一刻不停地向人“介紹”自己。當他說傑克長得太高時,同事情不自禁地看了看克魯斯。雖然他們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老相識,同事卻發現,克魯斯實在太矮,好像發育時期父母虧待了他。當克魯斯講湯姆的眼睛看著讓人惡心時,同事才注意了克魯斯的眼睛,並拿他的眼睛和湯姆的眼睛作了對比。這才吃驚地發現,相比之下,原來湯姆的眼睛是那麼清澈,那麼明亮。克魯斯總說大衛有個難看的塌鼻子,卻沒有注意到他自己臉上的肉團也不怎麼樣。在他說歐文的牙齒是“豁牙啃西瓜”,卻忘了他自己的門牙間那條氣魄開闊的“巴拿馬運河”。他在挑剔別人的同時,別人也在相應地關注到他的缺點。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同事和朋友,盡量找找他們身上的優點吧!不少人為完美而吹毛求疵,結果反而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質量。由於過分注重一些毫無價值的生活細節,他們自我折磨,以至於精神萎靡,心境惡劣,疲憊不堪。你要是領悟以下幾點,你的生活會變得輕鬆些。我們凡事應該看開一點。有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即使弄得清清楚楚,也沒有什麼意義。至於有些並不太重要的事情,基本了解也就可以了,更不必鑽牛角尖了。隻有對小事看開了,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樂趣,也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處理大事,進而有所發現,有所領悟。這樣,心境也就自然變得舒暢起來了。喜歡吹毛求疵的人應該調整自己的價值觀念。你吹毛求疵,是因為你把許多無足輕重的事情看得太重要了。實際情況肯定並非如此。在人的一生中,真正值得重視和謹慎處理的是那些足以改變命運的事件、機遇和挫折。人沒有必要處處留神,那隻會增加你的負擔。當你發現可能遇到最糟糕的事情是什麼時,你會發現吹毛求疵不過是一種可笑的心理。
忌用鼻音和尖音說話
聲音就像是語言的衣裳,它能完全表現一個人。粗濁或優美的品格,在粗濁或優美的聲音中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語言是我們的思想及情感的表達方式,是來自一個人心底的聲音,沒有語言作為工具,我們的思想及情感就表現不出來。一個人雖然不一定能完全說出自己,但卻多數能鑒別及透露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在有意無意間,在別人的眼前,他往往以每一句話、每一個語音來描繪自己的輪廓與畫像。
如果你的人際關係出現了問題,而你又不知是何原因時,錄下你的聲音,可以幫你了解自己與人溝通時的風格。在公司的會議上,作為領導往往是一個人在唱獨角戲,而無法讓雇員們參與到討論中來。很多人都在抱怨員工的工作態度消極或是缺乏責任心,但是也許問題不在員工的身上,而在於領導者自身。具體地說,就是你的溝通方式不對。
聲音是你傳達給別人的第一個訊息。尖利或粗暴刺耳的聲音給人的印象是反應過火、行為失控。從某種角度來講,聲音是一種威力強大的媒介,通過它可以贏得別人的注意,能創造有益的氛圍,並鼓勵他們聆聽。因此說話時和緩的語調和圓潤的聲音往往會給別人留下極好的印象。
人在通過說話的方式進行人際交往時,最要不得的是兩種表達的聲音:鼻音和尖音。用鼻音和尖音說話,在交往中具有破壞性的效果。用鼻音說話,尤其是初次與人交談時,往往會給人一種無精打采的厭煩之感。而用尖音給人的感覺是不愉快的。因為尖音刺耳,使人神經緊張,容易破壞談話的氣氛。
糾正鼻音必須努力減低心理緊張,放鬆你的下顎、舌頭,張開喉嚨,使聲音可以由此散發,而不從鼻孔中遁出。此外,平時還應多作放鬆喉嚨的訓練。尖音的消除當然也離不開心理因素,因此要做到心平氣和。另外一種矯正的方法就是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和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了,思想也就放鬆了,說話時的語調也就隨之變得柔軟了。這樣你就不會因為你的聲音而打斷你與他人進行良好溝通的可能性。你的人際交往也就會變得輕鬆而愉快。
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
中國有“逆鱗”一說。逆鱗就是龍喉下直徑一尺的地方,傳說中的龍身上隻有這一處的鱗是倒長的,無論是誰觸摸到這一部位,都會被激怒的龍殺掉。人也是如此,無論一個人的出身、地位、權勢、風度多麼傲人,也都有不能別人言及、不能冒犯的角落,這個角落就是人的“逆鱗”。
人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成長經曆,都有自己的缺陷、弱點,也許是生理上的,也許是隱藏在內心深處不堪回首的經曆,這些都是他們不願提及的“瘡疤”,是他們在社交場合極力隱藏和回避的問題。被擊中痛處,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尤其是他人身上的缺陷,千萬不能用侮辱性的言語加以攻擊。中國人可以吃悶虧,也可以吃明虧,但就是不能吃“沒有麵子”的虧。無論是什麼人,隻要你觸及了這塊傷疤,他都會采取一定的方法進行反擊。他們都想獲求一種心理上的平衡。
揭竿而起的農民英雄陳勝,就特別忌諱別人提及自己“地主家長工”的出身。他的幾位患難兄弟就因在他麵前無意提起他“莊稼漢”時期的事情,而觸犯了他的“領袖形象”,戳到了他的痛處,招來殺身之禍。
三國中的英雄劉備是個“少須眉”的形象。在古代,胡子和眉毛稀少的男子被人認為是沒有男子漢氣概。劉備剛到西蜀時,曾被劉璋手下胡須茂盛的張裕取笑嘴上沒毛,令他十分惱火。等後來他趕跑了劉璋成為張裕的主子的時候,終於找了個借口,把張裕殺了。由此可見,雖然劉備表現得有些心胸狹窄,但張裕說話尖酸刻薄,討得一時的口頭便宜,不懂維護他人尊嚴才是招來殺身之禍的根源所在。
在封建社會,大興“文字獄”就成為了統治者的一塊“遮羞布”。隻要觸犯了當權者的禁忌,就會丟了自家性命,嚴重的還會招致滅門慘禍。人在吵架時最容易暴露其缺點。無論是挑起事端的一方還是另一方,都是因為看到了對方的缺點並產生了敵意,敵意的表露使雙方關係惡化,進而發生爭吵。爭吵中,雙方在眾人麵前互相揭短,使各自的缺點都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無論對哪一方來說都是不小的損失。
某公司的一個部門裏有兩位職員,工作能力難分伯仲,互為競爭對手,誰會先升任科長是部門內十分關心的話題。但這兩個人競爭意識過於強烈,凡事都要對著幹。快到人事變動時,他們的矛盾已激化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好幾次互相指責,揭對方的短。科長及同事們怎麼勸也無濟於事。結果,兩人都沒有被提升,科長的職位被部門其他的同事獲得了。因為他們在爭執中互相揭短,在眾人麵前暴露了各自的缺點,讓領導認為兩人都不夠資格提升。
辦事聰明的人會及早預料到上述結果,不會冒冒失失地挑起爭端,反而會做好表麵文章,讓對方覺得你對他是富有好感,凡事為他著想。《菜根譚》中有句話:“不揭他人之短,不探他人之秘,不思他人之舊過,則可以此養德疏害”。隻要你對他人心存厭惡,再巧妙的方法也不能掩蓋,而假裝出來的友善終有一天會讓你自食其果。
任何一個人都是可以成為敵人也可成為朋友的,而多一些朋友總比四麵樹敵要好。把潛在的對手轉化為自己的朋友,這才是最好的辦法。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言論自由的現代社會,人們一樣也有忌諱心理,有自己與人交往所不能提及的“禁區”。我們常說的瘸子麵前不說短、胖子麵前不提肥、“東施”麵前不言醜一樣,對讓人失意之事應盡量地避而不談。避諱不僅是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問題,更是對待朋友的態度問題。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為自己留口德,就是避免了“禍從口出”。
不要將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別人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之王,是因為懂得身處低下,方能成為百穀之王。聖人若想領導人民,必須謙卑服務;聖人若想引導人民,必須跟隨其後。
人們都喜歡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沒有人喜歡接受推銷,或被人強迫去做一件事。人們都喜歡按照自己的意願購買東西,或照自己的意思行動,希望別人在做事時征詢自己的願望、需求和意見,不喜歡別人妄下主張。但是有些人做事的時候往往忽略這一點,那是因為他們做事的時候,被一種占有和控製的欲望驅使著,想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別人,希望別人按照自己意願從事。但是這種一意孤行的做法往往會落空,因為沒有人喜歡被他人支配。
韓敖東專門從事將新設計的草圖賣給服裝設計師和生產商的業務。3年來,他每星期,或每隔一星期,都前去拜訪紐約最著名的一位服裝設計師。“他從沒有拒絕見我,但也從沒有買過我所設計的東西。”韓敖東說道,“他每次都仔細地看過我帶去的草圖,然後說對不起,韓敖東先生,我們今天又做不成生意啦!”
經過150次的失敗,韓敖東體會到自己一定是過於墨守成規,所以決心研究一下人際關係的有關法則,以幫助自己獲得一些新的觀念,找到新的力量。
後來,他采用了一種新的處理方式。他把幾張沒有完成的草圖挾在腋下,然後跑去見設計師。“我想請您幫點小忙。”韓敖東說道,“這裏有幾張尚未完成的草圖,可否請您幫忙完成,以更加符合你們的需要?”
設計師一言不發地看了一下草圖,然後說:“把這些草圖留在這裏,過幾天再來找我。”3天之後,韓敖東回去找設計師,聽了他的意見,然後把草圖帶回工作室,按照設計師的意見認真完成。結果呢?韓敖東說道:“我一直希望他買我提供的東西,這是不對的。後來我要他提供意見,他就成了設計人。我並沒有把東西推銷給他,是他自己買了。”
發生在湯姆醫師身上的一個例子也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湯姆醫師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一家大醫院工作,醫院需要新添—套X光設備,許多廠商聽到這一消息,紛紛前來介紹自己的產品,負責X光部門的湯姆醫師因而不勝其擾。
但是,有一家製造廠商則采用了一種很高明的技巧。他們寫來一封信,內容如下:我們工廠最近完成一套X光設備,前不久才運到公司來。由於這套設備並非盡善盡美,為了希望能進一步改良,我們非常誠懇地請您前來撥冗指教。為了不耽誤您寶貴的時間,請您隨時與我們聯絡,我們會馬上開車去接您。
“接到信真使我感到驚訝。”湯姆醫師說道,“以前從沒有廠商詢問過他人的意見,所以這封信讓我感到了自己的重要性。那一星期,我每晚都忙得很,但還是取消了一個約會,騰出時間去看了看那套設備,最後我發現,我愈研究就愈喜歡那套機器了。沒有人向我兜售,而是我自己向醫院建議買下那整套設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