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職場禁忌

職場是人際交往的主戰場。與領導和同事的相處都是一種學問。在你表現卓越的同時切忌鋒芒畢露,更不要替老板做決定。在工作中要踏實肯幹,不要做辦公室的小人。以最佳的方式,獲得在職場中的好人緣。與領導相處忌鋒芒畢露

鋒芒太露,必遭人忌。我們常見有一些人,稍有成就便得意忘形,以為自己絕頂聰明,別人算不得什麼,這可是聰明太顯,殊不知樹敵太多,事事必受他人阻撓。

老子曾經說過:“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於做生意的人,總是隱藏其寶貨,不叫人輕易看見;君子之人,品德高尚,容貌卻顯得愚笨拙劣。因此告誡世人,做人不可鋒芒畢露。在工作中更是如此,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即使平時再得寵,一言不慎便會禍從口出。

乾隆年間,紀曉嵐以過人的才智名揚全國,深得皇上賞識。有一天,乾隆宴請大臣。大臣們吃得很開心,飲得也很暢快。乾隆又詩興大發了,他出了上聯:“玉帝行兵,風刀雨箭雲旗雷鼓天為陣。”

乾隆皇帝要求百官對下聯,竟然沒人能對得上。乾隆皇帝這下更來興致了,他想顯示他本人的才華,便點名要紀曉嵐答對,想出一下這位大才子的醜。不料,紀曉嵐卻把下聯對上來了:“龍王設宴,日燈月燭山肴海酒地當盤。”話音剛落,群臣讚歎。

乾隆皇帝聽後,卻不高興了。他麵有怒色,半日沉吟不語。大家頗為納悶。紀曉嵐當然明白是自己得罪了皇上,便接著說:“聖上為天子,所以風、雨、雲、雷都歸您調遣,威震天下;小臣酒囊飯袋,所以希望連日、月、山、海都能在酒席之中。可見,聖上是好大神威,而小臣我隻不過是好大肚皮而已。”乾隆一聽,立即笑逐顏開,連忙表揚紀曉嵐,說:“飯量雖好,但若無胸藏萬卷之書,又哪有這麼大的肚皮。”

乾隆出的上聯顯示了一代帝王的豪邁氣概,不料紀曉嵐下聯一出,十分工整,顯不出乾隆上聯的才氣。乾隆一聽,自然不快。幸好,紀曉嵐及時發現並為自己開脫,有意抬高乾隆,貶低自己。自然,君臣一唱一和,大家都高興。

一個人的成長和進步是離不開領導者的栽培和提攜的。要獲得領導的欣賞,與之相處之時首要一點就是維護他的權威,懂得他內心深處的需求。隻有體察到他的行事意圖,才能夠成為領導工作中的得力助手,不會因不慎的言辭使自己的事業橫生枝節。

“伴君如伴虎”,是古人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懂得如何與領導相處、明哲保身,是充滿著智慧的結晶。與之相處,一定要在各方麵維護領導的權威,不要恃才傲物,成為領導“眼中釘”。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績,會給你帶來一定的榮耀,在榮耀到來時,你一定要把這份榮譽歸功於上司,把鮮花讓給上司戴,把眾人的目光引到上司身上。否則,獨享榮耀的後果,會嚴重影響你在公司的人際關係。

小江很有才氣,編輯的雜誌很有一套自己的獨特的風格,因此很受歡迎,有一次還得到創新獎。一開始他還很高興,但過了一段時間,他卻失去了笑容。他告訴一位朋友說,他的上司最近常給自己臉色看。

這位朋友問清楚他的情況後,指出了他犯的錯誤。原因是這樣的:小江得了創新獎,受到了上級領導的好評,因此除了新聞部門頒發的獎金之外,另外給了他一個紅包,並且當眾表揚他的工作成績,並且誇他是塊主編的料。但是他並沒有現場感謝上司和同事們的協助,更沒有把獎金拿出一部分請客,他的上司劉主編從此處處為難他,原來,小江的鋒芒已經蓋過了他的上司,讓他產生了戒備的心理。

其實就事論事,這份雜誌之所以能得獎,小江貢獻最大,但是當有“好處”時,別人並不會認為誰才是唯一的功臣,總是認為自己“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所以小江的鋒芒,當然就引起別人的不舒服了,尤其是他的上司,更因此而產生不安全感,害怕失去權力,為了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小江自然就沒有好日子過了。遺憾的是,小江不相信朋友的分析,結果三個月後就因為呆不下去而辭職了。

如果不鋒芒畢露,可能永遠得不到重任;可是,鋒芒太露又易招人陷害。鋒芒畢露的人雖然取得了暫時成功,卻為自己掘好了墳墓;雖然施展了自己的才華,卻也埋下了危機的種子。所以,當你在工作上有特別表現而受到肯定時,千萬記住不要鋒芒畢露,否則這份鋒芒會為你帶來人際關係上的危機。

不要替老板做決定

獻策,而非決策。真正成為領導靠得住、信得過、離不開的得力助手,就必須把握辦公室工作的特點,找準自己的位置。和老板溝通最重要的一條:不要代替老板做決定,而是在老板的同意下針對其工作習慣和時間對各種事務進行酌情處理。

懂得說話的藝術極其重要。說話誰都會,但把話說得動聽,通過說話給別人留下良好印象,卻未必是每個人的專長。在和老板相處的過程中,更要懂得如何去說話。老板在公司裏是最高的決策者,掌握著生殺予奪的大權,如何正確把握和老板說話的分寸,相信是困擾職場中人的共同疑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代替老板做決定。

王小姐年輕幹練、活潑開朗,進入企業不到兩年,就成為主力幹將,是部門裏最有希望晉升的員工。一天,公司經理把王小姐叫了過去:“小王,你進入公司時間不算長,但看起來經驗豐富,能力又強,公司開展一個新項目,就交給你負責吧!”

受到公司的重用,王小姐歡欣鼓舞。恰好這天要去上海某周邊城市談判,王小姐考慮到一行好幾個人,坐公交車不方便,人也受累,會影響談判效果;打車一輛坐不下,兩輛費用又太高;還是包一輛車好,經濟又實惠。

主意定了,王小姐卻沒有直接去辦理。幾年的職場生涯讓她懂得,遇事向上級彙報是絕對必要的。於是,王小姐來到經理辦公室。“老板,您看,我們今天要出去,這是我做的工作計劃。”王小姐把幾種方案的利弊分析了一番,接著說:“我決定包一輛車去!”彙報完畢,王小姐滿心歡喜地等著讚賞。

但是卻看到經理板著臉生硬地說:“是嗎?可是我認為這個方案不太好,你們還是買票坐長途車去吧!”王小姐愣住了,她萬萬沒想到,一個如此合情合理的建議竟然被駁回了。王小姐大惑不解:“沒道理呀,傻瓜都能看出來我的方案是最佳的。”

其實,問題就出在“我決定包一輛車”這句自作主張的話上。王小姐凡事多向上級彙報的意識是很可貴的,但她錯就錯在措辭不當。在上級麵前,說“我決定如何如何”是最犯忌諱的。如果王小姐能這樣說:經理,現在我們有三個選擇,各有利弊。我個人認為包車比較可行,但我做不了主,您經驗豐富,您幫我做個決定行嗎?領導若聽到這樣的話,絕對會做個順水人情,答應你的請求,這樣才會兩全其美。

老板才是公司的最高決策者,無論事情的大小都有必要聽取他的建議。但這些事情並不是一些零星的小事,而是有建設性的問題,這樣才是對老板的尊重。員工的工作舊根結底是為公司的利益,也完全圍繞著企業的管理者展開,因此需要了解老板的工作風格、工作方式、工作重心及緊急程度,了解老板的人際網絡,理解他的工作壓力。和老板保持良好的溝通,就要對老板的地位及能力永遠表示敬意。

對待不同性格的老板,都要保持耐心與寬容,把你的決定以最佳的方式滲透給他,從主動的提議變成被動的接受。忌急躁粗暴,多傾聽和征詢老板的意見和建議,少做一些不容辯駁的決定和爭論,即使你可能是對的。即使對待能力不強的上級,同樣要保持尊重,不擅自行動和做決定。這些如果你都做不到,就有可能遭受老板的冷遇。因此,凡是要量力而行,不可擅做主張。

切勿在同事間議論上司

凡是都要有分寸,說話要有分寸,談論事情要分場合,議論他人要看對象。一次無心的議論也許會變成他人的成事跳板,對自己無疑是一大壞處。因此說話辦事應量力而行。

許多人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在閑暇的時候喜歡議論他人,但是千萬要記住,議論也要分場合和對象。在午休時,或是在閑暇的時候與同事聊天,不注意說了關於上司和公司的壞話,說不定就會被誰聽了去。結果傳到了上司的耳中,上司對你的態度就會有很大的轉變。這種事在現實生活中確實不少。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禍從口出”。所以,和同事不能議論上司,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同事之間的相處要把握好尺度,不要全部交心,即使是關係非常要好的同事,相互發一些有關上司的牢騷,也是不明智的行為。同事之間應該是相互勉勵、相互促進的關係。但關係非常好的幾個同事聚在一起喝酒,談論的話題總是有關公司和上司的,總愛發表一下對公司或上司的意見或不滿。

在工作過程中,因每個人考慮問題的角度和處理的方式難免有差異,對上司所作出的一些決定有看法,在心裏有意見,甚至變為滿腔的牢騷,有時也是難免的,但就是不能到處宣泄,否則經過幾個人的傳話,即使你說的是事實也會變調變味,待上司聽到了,便成了讓他生氣難堪的話了,難免會對你產生不好的看法。

古代有個姓富的人家,家裏沒有水井,很不方便,常要跑到老遠的地方去打水,家裏甚至需要有一個人專門負責挑水的工作。因此,他請人在家中打了一口井,這樣便省了一個人力。

他非常高興有了一口井,逢人便說:“這下可好了,我家打了一口井,等於添了一個人。”有人聽了就加油添醋:“富家從打的那口井裏挖出個人來。”

這話越傳越遠,全國都知道了,後來傳到宋王的耳中,宋王覺得不可思議,就派人來富家詢問,富家的人詫異地說:“這是哪兒的話,我們是說挖了一口井,省了一個人的勞動,就像是添了一個人,並沒有說打井挖出一個人來。”

就像上麵的例子一樣,如果你在同事間議論上司的話傳到上司耳中變成“打井挖出一個人來”,那麼就算你再努力工作,有很好的成績,也很難得到上司的賞識。況且,你完全暴露了自己的弱點,很容易被那些居心不良的人所利用。這些因素都會對你的發展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恰當的時候直接找上司,向其表示你自己的意見,當然最好要根據上司的性格和脾氣用其能接受的語言表述,這樣效果會更好些。作為上司,他感受到你的尊重和信任,對你也就多些信任。這比你處處發牢騷,風言風語好多了。所以議論上司不是一件該做的事情。

郭女士就有過這方麵的教訓。那還是幾年以前的事,那時她在部隊當文書,連隊的幾個幹部都比較喜歡她,也願意與她交談,或讓她替他們辦一些私事。尤其是連隊的副指導員,對她極端信任,有時把連隊領導之間的一些事情也講給她聽。

她們連隊有幾十個女兵,個別女兵為了入黨或考軍校就想方設法巴結部隊教官,副指導員對此十分反感。那時郭女士還很年輕,聽到這些事覺得新鮮、好奇,所以後來在與一個十分要好的戰友閑談時就把副指導員講的事情說了。沒想到,她的那位朋友為了讓連隊黨支部推薦上軍校,就把她的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指導員,後來她這位朋友如願以償地上了軍校,而郭女士則在指導員找她作了一番貌似肯定實則否定的談話以後,離開了文書崗位,回到報務分隊幹她的老本行了。

聽到同事在議論領導時,首先應以善意的態度勸告他們不要背後議論領導者,不要擴大議論的範圍,更不要以訛傳訛,有意或無意地貶低領導或損害領導的形象;其次應盡量回避對領導的議論,不得已作評價或說明時,也隻宜點到為止,不要主動挑起話題,更不要添油加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測和誤解。在這個問題上,自己要有主見,要有一種不怕同事嘲弄、不怕孤立的精神。那種以為同事在議論領導時隻有隨大流參與其中,才能與同事搞好關係的認識是大錯特錯的。

防人之心不可無,說話必須看對象。有的人本身就是領導者的“紅人”,他們與領導者不分彼此,你在他麵前非議領導,豈不是自投羅網。有的人自私自利,專門搜集同事對領導者的不滿,然後在領導者麵前請功邀賞,以達到個人的目的。對付這種人的辦法唯有裝聾作啞,不讓他抓住小辮子。總之,不論你是有意還是無意,在同事間隨便議論領導者最容易惹是生非,所以還是不隨便議論為上策。

辦公室別談愛情

辦公室戀情常常導致職場倫理的扭曲和破壞,一旦產生瓜葛,往往後患無窮。男女打情罵俏是辦公室裏不可缺少的調味劑。辦公室內工作的男女,動不動就春心搖動,想入非非,這些都是不理智的行為。

辦公室裏別談愛情,你可能對這樣的論調不予苟同,不過,自從有了共同辦公的場所,不同性別的男女共處一室一起工作以來,彼此互相仰慕的辦公室戀情便舉不勝數。不可否認,辦公室的確是容易讓男女青年培養戀情的極佳空間。假如名花無主的她每天目睹一位瀟灑的男士工作幹練、自信的模樣,很難不對他產生傾慕之情;同樣,如果血氣方剛的小夥子看到一位儀態優雅、容貌秀麗的女士天天在眼前晃來晃去,恐怕也很難忍住對她產生愛慕之情。

黃菲是公司裏的創意總監,偏偏會與成績平平的設計李克投緣。廣告公司是沒有固定下班時間的,忙到深夜回家很正常。黃菲總把李克分在自己的項目組,雖然帶著這個設計人員幹活讓她有點累,但是她很願意。愛情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事,李克也在工作的相處中對這個相貌平平的女上司從恭敬、崇拜慢慢發展到喜歡,甚至有一點依賴。世界上有很多事可以隱瞞,但情愛關係卻很難,暗送秋波時會被一雙雙有意無意的眼睛察覺,環顧四周後觸到她腰上的手在有人闖進來時不得不倉促地收回。老板適時地暗示黃菲公司是不可以談戀愛的,更何況她是上司。最終李克離開了公司,他很清楚自己的工作能力,準備拿出兩年的時間充電。他們在公司附近租了一間房,如果工作到很晚,黃菲就住到那裏。她本以為兩個人終於可以無拘無束地在一起,但是一個月後,李克提出了分手,原因很簡單,辦公室是培育他們感情的營養土,既然離開了,感情也就變了味道。

雖然人人都知道辦公室戀情有它存在的必然性,不過,奇怪的是這類戀情的結局大多是最後不歡而散。而且,男女主角當事人動不動就變成眾矢之的,負麵的批評永遠大於正麵的肯定。如果兩個人都是單身,情況還稍微好辦些,假如其中一個已婚,那局麵就複雜多了!

辦公室戀情容易受到質疑,主要是因為有違工作倫理。因為,在工作中是否持“公平、公正、客觀”的態度和觀點,很可能會在倆人的私人關係中被質疑。此外,萬一倆人的愛情不成功,關係破裂之後,不僅影響到公司的運作,往往也會影響個人的工作與事業前途。也許每個人都會以為自己可以不受私情影響,絕對可以做到公私分明。不過,到了那個時候,戀情是否真的會影響工作精神與辦事能力,通常變得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周圍的同事與上司究竟如何看待這件事,因為,他們總是把自己認定的標準當成真正的事實。

通常情況下,多數單位不喜歡內部出現任何形式的男女戀情關係,老板不會欣賞那些沒有把全部精力放在業務工作上的人。很多公司甚至明文規定禁止員工之間談戀愛,任何觸犯禁忌的人都要被迫調換工作。某些作風開明的公司,比如美國花旗銀行,則規定有直接親屬關係者不得在同一部門內工作,萬一真的遇到這種情況,其中一人必須調到其他部門。

很多過來人都會體會到,辦公室戀情之所以危險,主要是受製於工作場所的政治性和人際關係的影響。辦公室不像其他地方,在一個強調級層和地位的環境中,男女戀情絕對是危險的。人際關係專家曾經鄭重地提出警告說:“辦公室戀情比辦公室政治更需要高明的技巧、冷靜的頭腦,否則無法潔身自好。”

與領導相處忌過於拘謹

人際交往中需要的是謙虛、謹慎、熱情,而不是需要拘謹。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在交往應酬中如魚得水。

無論做任何事情,謙虛與謹慎總是人們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人際交往更不能例外。在與人交往中,先三思而後行,不該說的話堅決不說,不該辦的事堅決不辦,言談舉止恰到好處,使人感到有理、有禮、有節,肯定會有利於幫你搞好人際關係。但是要明白謹慎並不等於拘謹。日常人際交往中,謹慎也要有個度,有不少人過分謹慎,從而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拘謹,遇到任何事都謹小慎微,前怕狼後怕虎,說話婆婆媽媽,辦事唯唯諾諾。在公共場合,拘謹者在他人麵前往往靦腆猥瑣,神態不自然,手足無措,不敢落座,不敢抬頭,不敢大聲說話或說話含糊不清,有時甚至所問非所答。心理上總是怯於與人交往,因此總是缺少合得來的夥伴和知音,經常孤身一人,被遺忘在不為人注意的角落,甚至會讓人覺得拒人於千裏之外。這就是拘謹的表現。

作為一個下屬,在領導麵前說話是應該謹慎一些,但是,謹慎過分反而就不好了。當領導賞識你的才幹,想提拔你的時候,如果你一再說:“我不行,我不行”,領導對你就會有看法。他或許認為你真的不行,或許認為你怕擔責任,或許會認為你不給他麵子,不管是哪種看法,對你都不利。

李強就是一個謹慎過分的人。他簡直是個樹葉落下來也怕砸腦袋的人。平時不愛說話,隻知道踏踏實實,埋頭工作。一年內為研究所搞出兩項科研成果。為此,研究所所長非常欣賞他,有意提拔他為副所長。可是,每一次所長把自己的意思說給李強時,李強總是謙虛地說:“我不行,我真的不行,您別為難我了。”這樣經過三次後,所長再也不找李強談話了,把另一個在能力上不如李強的研究員提拔為副所長。其實,李強並不是不想當副所長,人都有渴望名利的欲望。而且提升為副所長後在分房及福利待遇上都會有很大好處。可是,由於他拘謹過分了,機會與他失之交臂。

要想擺脫拘謹,就要解放思想,跟上時代的步伐。拋棄那些封建教條和呆板的古訓,要做超脫的一代,成為一個灑脫的人。其次,要在人前鼓起勇氣,自我鼓勵。隻要多給自己壯膽,多給自己鼓勁,隨時注意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拘謹就會被克服。壯膽不是憑著傻大膽,鼓勁也不是亂鼓一氣,而且要在拓展胸襟,開拓視野的基礎上,有利有力地去做。

作為年輕人,過分的拘謹,容易使你失去進取的機會,失去許多本可以交得很好朋友,錯過上司或老師賞識你的可能性,漏掉施展才華、發揮才能的機會等等。人世間處處充滿競爭,過分拘謹就有可能在競爭中失利。所以,在上級麵前應該有所適當的表現。總之,隻要你有信心、肯努力,就沒有跨不去的障礙,更何況僅僅是克服拘謹的心理。如果你是一個在人前感覺拘謹的人,並認為拘謹的確阻礙了你與他人更好的進行交往,成為了你社交的障礙,那麼試著改變自己與人交談的方式,你會發現與人溝通將變得輕而易舉起來。

不要有厭職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