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職情緒使我們失去了工作的樂趣,還會嚴重地影響到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我們應該及早消除它。要消除厭職情緒,就要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態,學會喜歡自己的職業,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這樣才能找回一個原本充滿激情與活力的自己。
每個人在剛跨入職場之初,不但幹勁十足、激情高漲,而且對自己的職業前途寄予厚望;但是過了不久,就會感覺到自己像機器人一樣,這就是所謂的厭職情緒。厭職情緒會嚴重地影響到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我們應該及早消除厭職情緒,找回當初工作時的那個激情飛揚的自己。
當我們長時間的在某一環境下工作之後,很容易成為技術嫻熟的工作骨幹,但日複一日地重複相同而瑣碎的事務,就有一種被掏空了的感覺,自己無法左右自己的工作。再加上很少得到上級的表揚,或者經常得到不好的評價,這樣就很容易會有一種無助感,從而導致厭職情緒。
其實出現這種情緒,主要是因為這些人隻知道單一工作,而沒有明白自己工作的價值。隻要在工作中樹立起使命感,明確自己要實現一定的價值的話,就能在個人工作中產生前進的動力。要在工作中樹立起使命感,就會主動地為自己出點兒難題,每天都有難題處理,你自然就會活得充實,堅持不懈下去,你就能發現自己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會感到快樂。
每一天少一點亂七八糟的想法,多一點計劃。考慮清楚有關自己理想職業的每一件事,把所追求的理想職業劃分成盡可能有序的各個階段。如果發現自己目前正在任一個低級經理,或隻是一名記賬員,你就必須尋找一條能幫助自己達到另一職位的晉升之路。你可觀察一下是否能調到另一部門,或者先謀個較低的職務,然後找機會進修。最起碼也要找出妨礙你日後晉升的不利因素。循序漸進是改變不稱心工作的最好方法。
情緒的變化也是導致厭職情緒的原因之一,心態調整不當,就有可能落入情緒憂鬱的惡性循環中。聽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是放鬆自己有效的方法,輕鬆、明快的樂曲總能把自己帶到快樂老家,不管情緒有多不好,隻要聽一下自己喜歡的曲子,頓時就能感受到神清氣爽。想辦法暫時告別工作中的壓力,輕鬆輕鬆,不僅便於自己發現生活的樂趣,也能為再次做好工作鼓足幹勁。
不要在沉重的壓力下無法自拔。有些人上崗工作隻知道拚命幹。一開始在晚上加1~2小時班,不久便整星期地加班,最後連周末也成了辦公時間。實際上,工作成了霸占他全部光陰的橫蠻賓客。這類人除了工作,幾乎沒有任何社交活動,這樣時間長了,不免對自己的工作產生反感。
如果你每天早晨一想到上班就害怕,部分原因大概是你與周圍同事相處不好。雖然你不喜歡與他們一起工作,但最起碼也應該和他們積極相處。當你在電梯裏對人微笑時,別人也會報以微笑,在辦公室也是如此。以禮相待是人的本性。與相互不理不睬的人一夜之間就建立親密關係是不現實的,但若你真誠地去改善關係,你的同事遲早會感覺到這一點。
要想改善厭職情緒,就要把工作環境變得新鮮。陌生的工作環境可以讓自己感到好奇、興奮、新鮮,什麼事情都要躍躍欲試,不過逐漸熟悉了工作環境之後,這些心態將漸漸離自己遠去,更多體驗的是謹慎、見怪不怪、程序化地完成工作任務。長期如此,工作積極性自然下降。為此,你可以想辦法為自己創造各種陌生環境,讓自己好奇、興奮、新鮮的心態永遠存在,讓自己感到永遠充實;除了工作環境,你可以去外部開辟學習充電的各種不同環境,為自己的進一步發展充電加油,比方說積極參加單位或者社會的相關培訓,努力地爭取在各種場合結識專業人士等。
要學會合理地調整自我。善於安排個人精力的人總是感覺到生活是輕鬆的,工作是愉快的。為了達到這種境界,你應該對所有的工作都作好計劃,並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工作結束後,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切忌將工作帶回家做。對於個人的進展應該定期進行“標記”,以便讓自己明白,目前已經完成了什麼,還有什麼工作沒有完成;對沒有完成的任務,應該規劃好完成的時間,並在某段時間,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從而使工作、學習、生活、娛樂盡量做到更加有效,而且能夠很好地自我循環,自我提升。
貪吃嚼不爛:不要占有他人功勞
在競爭激烈的工作環境中,有些人喜歡把別人的功勞占為己有。這樣的人,不去創造業績,而是偷偷地去占有別人的功勞,到最後隻能是既損人又不利己。
李明明和丁娟兩個人在一家公司工作,平時關係相處得很不錯。年終,公司搞推廣策劃評比,每個人都可以拿方案,優勝者有獎。李明明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經過半個月的深入調研,加上平時對市場工作的觀察思考,李明明很快做出了一個非常出色的策劃案。方案征集截止日的最後一天,丁娟突然歎了一口氣說:“哎,明明,我還真有點緊張,心裏沒底啊。你幫我看看方案,提提意見。”李明明連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丁娟的策劃很是一般,沒有什麼創意,李明明看完沒好意思說什麼。丁娟用探究的目光盯著李明明,說:“讓我也看看你的方案吧。”李明明心裏一陣懊悔,可自己剛才看了人家的,現在沒有理由不讓別人看。好在明天就要開大會了,她想改也來不及了。
第二天開會,丁娟因為資曆老,按次序先發言,丁娟講述的方案跟李明明的方案一模一樣,在講解時,她對老板說:“很遺憾,我現在隻能講述自己的口頭方案,電腦染了病毒,文件被毀了,我會盡快整理出書麵材料。”李明明聽了目瞪口呆,她沒想到丁娟搶自己的功勞,她不敢把自己的方案交上去,也不敢申訴,她資曆淺,怕老板不相信自己。隻好傷心地離開了這家公司。丁娟的方案獲得老板的認可,因為方案不是她自己的,有些細節不清楚,在執行方案時出一點漏洞,又無法及時修正,結果失敗。後來老板得知她搶了別人的方案,就無情地炒了她魷魚。
不是你的功勞,你不要去搶,不管別人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搶別人的功勞總不是成功的捷徑。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一旦你搶別人功勞的事情真相大白時,你將會無臉見人,不僅被搶者會成為你的敵人,而且還會失去他人對你的尊重,可謂是得不償失。隻有自己親手創造的功勞才是自己的財富,別人的東西終歸是別人的。要想真金不怕火煉,在職場中獲得真正的認可,就要憑自己的真本事去創造,投機取巧的做法終究會害人害己。因此不要去做奪取他人的功勞又自毀前程的傻事。
做人就要坦坦蕩蕩,身在職場,不是自己的功勞,就不挖空心思去占有。不搶功,不奪功,這樣的人不僅人際關係好,而且會永立於不敗之地。
大衛是一個研究所的副所長,他負責一個課題的研究,由於行政事務繁多,他沒有把全部精力放在課題的研究上。他的助手通過辛勤努力把研究成果搞了出來,這個課題得到了有關方麵的認可,贏得了很大的榮譽。報紙、電視台的記者都爭相采訪大衛,他都拒絕了,並對記者們說:“這項研究的成功是我助手的功勞,榮譽應該屬於他。”
在座的人聽了,都為他的誠實和美德所感動,在報道助手的同時,還特別把大衛坦蕩的胸懷和言語都寫了出來,使大衛也獲得了很好的評價和榮譽。高明的上司從不占有下屬的功勞,下屬有功,你的功勞自然也體現出來了。從不占有別人功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質。可見優秀的品質是一個人成功的前提。
我們在工作中不應該總想著怎樣去奪取他人的功勞,而是應該學習別人的長處,提升自己的才能,從而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功勞。古人雲:“不見己短,愚也,見而護之,愚之愚也;不見人長,惡也,見而掩之,惡之惡也。”意思是說:看不見自己短處的人是一個愚蠢的人,若知道自己的短處而又不改正和正視的人是一個更加愚蠢的人;看不到別人長處的人是一個可惡的人,看到別人長處而又不去學習且加以詆毀和掩蓋的人是一個更加可惡的人。孫子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就是隻有知道了別人和自己的真實情況才能有的放矢、百戰百勝。如果沒有這種意識和精神,那是不可能進步的,沒有進步就意味著停止和倒退,就會被社會淘汰。因此我們要想在工作中獲得真正的競爭優勢,就應該不斷的完善和充實自己的同時堅守正確的職業道德。
眾人拾柴火焰高:切勿獨享榮耀
與同事應該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一個人獨享成果,會引起其他同事的反感,從而為下一次合作帶來障礙。
現代的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當我們踏入工作崗位,我們麵臨的就是同事之間的競爭。競爭的結果無非有兩種,一種是它可以讓你變得更優秀;另一種或者是你不適應這種競爭,最終被淘汰出局。對於一個剛參加工作的人來說,也許對公司的一切都一無所知,這就需要你去發現,你去了解周圍的同事。同時,周圍的人們也在注視著你,這是肯定的,要想立足,首先就是要用競爭的姿態去適應工作環境。但是,不要因為競爭而喪失良好的印象,這需要你有個良好的尺度去把握。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與榮譽和成功聯係在一起,但是,如果你無視別人,就很難在職場立足。因此,不要感歎上司、同事和下屬度量的狹小!其實造成最後這種局麵的根源還是在於他自己。在享受榮耀的同時,不要忽略別人的感受。其實每個人都認為別人的成功中總有自己奉獻的一份力量,而這個部門經理卻傻乎乎地獨自抱著榮耀不放,別人當然不會為他如此自私的做法而感到舒服了。
美國有個家庭日用品公司,幾年來生產發展迅速,利潤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長。這是因為公司建立了利潤分享製度,把每年所賺的利潤,按規定的比例分配給每一個員工,這就是說,公司賺得越多,員工也就分得越多;員工明白了“水漲船高”的道理,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積極生產自不用說,還隨時隨地地檢查出產品的缺點與毛病,主動加以改進和創新。
職場的黃金原則就是要與同事合作,有福同享,有難共當。當你在職場上小有成就時,當然值得慶幸。但是你要明白:如果這一成績的取得是集體的功勞,離不開同事的幫助,那你就不能獨占功勞,否則其他同事會覺得你搶奪了他們的功勞。
李明灝先生精力充沛,他是一家出版社的編輯,並擔任該社下屬的一個雜誌的主編。平時在單位裏上上下下關係都不錯,而且他還很有才氣,工作之餘經常寫點東西。有一次,他主編的雜誌在一次評選中獲了大獎,他感到榮耀無比,逢人便提自己的努力與成就,同事們當然也向他祝賀。但過了一個月,他卻失去了往日的笑容。他發現單位同事,包括他的上司和屬下,似乎都在有意無意地和他過意不去,並處處回避他。
過了一段時間,他才發現,他犯了“獨享榮耀”的錯誤。就事論事,這份雜誌之所以能得獎,主編的貢獻當然很大,但這也離不開其他人的努力,其他人也應該分享這份榮譽,而現在自己“獨享榮耀”,當然會使其他的同事內心不舒服。
雖然上帝給了我們兩隻手一張嘴,但人們還是喜歡用嘴而不喜歡動手。無論在何時何地,我們總能看到一些高談闊論的人。他們總是炫耀自己的才能多麼的出眾,如果能按他說的計劃實行,必然能成就一番大事。這些人滔滔不絕,在自己空想的領域裏如癡如醉。然而,在旁人看來,那是多麼的可笑和愚蠢啊。
所以,當你在職場上有特殊表現而受到肯定時,一定不能獨享榮耀,否則這份榮耀會為你的職場關係帶來危險。當你獲得榮譽後,應該學會與其他同事分享,正確對待榮譽的方法是:與他人分享、感謝他人、謙虛謹慎。
在職業生涯中,最圓滑的處世之道就是當你的工作和事業有了成就時,千萬記得不要獨自享受。要讓自己擁有團隊意識,摒棄“自視清高”的作風,換之“眾人拾柴火焰高”的職業意識。隻要注意到這一點,你獲得的榮耀就會助你更上一層樓,你的人際關係也將更進一步。
熱忱絕不等於刻意表現
真正善於自我表現的人從來沒有停頓的習慣。因為停頓的語氣可能被看成是猶豫,也可能讓人覺得是一種敷衍、傲慢的態度,很令人反感。
真正懂得自我表現的人,常常既表現了自己又不露聲色。他們不會旁若無人地以自己為中心,而是能給人一種“參與感”,他與同事進行交談時喜歡用“我們”而很少用“我”,因為“我”給人以距離感,而“我們”則使人倍感親切,還會在不知不覺中把意見相左的人劃為同一立場,並按照自己的意圖影響他人。
表現自己並不錯。在當今社會,充分發揮自己,充分表現出自己的才能和優勢,是適應時代挑戰的必然選擇。但是,表現自己必須分場合、形式,如果過於表現會使人看上去矯揉造作,一點都不自然,好像是做樣子給別人看似的,那就要另當別論。那種刻意地自我表現是愚蠢的行為。如果我們隻不過是要在別人麵前表現自己,而使別人對我們感興趣的話,我們將永遠不會有許多真實而誠摯的朋友。
張研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級職員,工作積極主動,待人熱情大方。但是有一天,一個小小的動作卻使他的形象在同事眼中一落千丈。
當時在會議室,許多人都等著開會,其中一位同事發現地板有些髒,便主動拖起地來。而張研一直站在窗台邊往樓下看。突然他急步走過來,叫那位同事把手中的拖把給他,同事不肯,可張研卻執意要求,那位同事隻好把拖把給了他。
張研把拖把接到手,剛過一會兒,總經理推門而入。他正拿著拖把勤勤懇懇、一絲不苟地拖著。從此,大家再看張研,頓覺他虛偽了許多。從前的良好形象被這個小動作衝得一幹二淨。
自我表現是人類天性中最主要的因素。人類喜歡表現自己就像畫眉鳥喜歡炫耀聲音一樣正常。但刻意的自我表現就會使人感到做作、虛偽,最終的效果與表現的人的願望適得其反。許多人在談話中不論是不是以自己為主題,總是有表現自我的毛病。這種人可能被人誤認為具有辯才,但是也可能被認為是口無遮攔、顯得輕浮等等,最終總會暴露出他的自我顯示欲而使別人產生排斥感和不快情緒。
丘吉爾雖然經常愛用些誇張的詞彙來自我表現,但是在關鍵時刻他卻會用英語說:“我們應該在沙灘上奮戰,應該在田野、街巷裏奮戰,應該在機場、山崗上奮戰——我們,決不感激投降。”他在這段話裏唯有“投降”這個詞使用的是外來語(而非英語),因為它代表的含意是丘吉爾認為不予以考慮的,可見,真正善於自我表現的人是“有貢獻”,會表現的,又能適時出現的人。
因此,當你有克製不住的情緒想要表現時,有很多的自我意識想要宣泄時,要把握好熱忱與刻意表現的尺度。做一個適時出現的人,把你的表現融入到你的熱忱中去,做一個完美的表現者。不要在同事麵前過多地炫耀
在這個世界上,那些謙虛豁達的人總能贏得更多的知己,那些妄自尊大、小看別人、高看自己的人總是令別人反感,最終在交往中使自己到處碰壁。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在交往中,每個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當我們讓朋友表現得比我們優越時,他們就會有一種得到肯定的感覺,但是當我們表現得比他還優越時,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甚至對我們產生敵視情緒。因為誰都在自覺不自覺地強烈維護著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如果有人對他過分地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那麼無形之中是對他自尊的一種挑戰與輕視,同時排斥心理乃至敵意也就應運而生。
日常工作中很容易發現這樣的同事,他們雖然思路敏捷,口若懸河,但剛說幾句就令人感到狂妄,所以別人很難與他苟同。這種人多數都是因為太愛表現自己,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處處想顯示自己的優越感,以為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的敬佩和認可,其實結果隻會在同事中失掉威信。
做人不可過多地對自己炫耀,對自己要輕描淡寫,要學會謙虛,隻有這樣,我們才會永遠受到別人的歡迎。有一位學者曾有過這樣的一番妙論:“你有什麼可以值得炫耀的嗎?你知道是什麼原因使你沒有成為白癡的嗎?其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隻不過是你甲狀腺中的碘而已,價值並不高,才五分錢。如果別人割開你頸部的甲狀腺,取出一點點的碘,你就變成一個白癡了。在藥房中五分錢就可以買到這些碘,這就是使你沒有住在瘋人院的東西——價值五分錢的東西,有什麼好談的呢?”越是有涵養、穩重的成功人士,態度越謙虛,相反,隻有那些淺薄的自以為有所成就的人才會驕傲。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說:“當我從事的石油事業蒸蒸日上時,我晚上睡前總會拍拍自己的額角說:‘如今你的成就還是微乎其微!以後路途仍多險阻,若稍一失足,就會前功盡棄,切勿讓自滿的意念侵吞你的腦袋,當心!當心!’”這就是告誡人們要謙虛,尤其是稍有成就時應格外小心,不要驕傲。
做事還是謙虛一些好,謙虛往往能得到別人的信賴。謙虛,別人才不會認為你會對他構成威脅。謙虛不僅是人們應該具備的美德,從某種意義上說,謙虛也是獲勝的力量。尤其在對峙雙方地域不同、文化背景各異的情況下,偶然一句“我不太明白”、“我沒有理解你的意思”、“請再說一遍”之類謙恭的言語,會使對方覺得你富有涵養和人情味,真誠可親,從而提高辦事成功的可能性。
越是謙遜的人,別人越是喜歡找出他的優點;越是把自己看得了不起,孤傲自大的人,別人越會瞧不起他,喜歡找出他的缺點。這就是謙遜的效能。所以,平時你要謙遜地對待別人,這樣才能博得人家的支持,為你的事業奠定基礎。當你以謙遜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做事時,就能減少一些衝突,還容易被他人接受。即使你發現自己有錯時,也很少會出現難堪的局麵。正如柴斯特·菲爾德所說的:“如果你想受到讚美,就用謙遜去作誘餌吧。”勿傳播同事的隱私
真正聰明的人,是懂得不要對別人的隱私報有好奇心的,要知道有些事隻能點到為止,才能給自己也給他人留下一片自由呼吸的空間。
每個人都有好奇心,但這種好奇心卻無意中成了製造矛盾的根源。大家在一起談論其他同事,將議論傳播出去,就是製造同事之間的矛盾,使辦公室人人自危,對你這個導火索隻有避之唯恐不及。知道能力強的同事的隱私,也許會成為他的心腹,也許會成為他的心腹之患。
某單位的王雪、李豔和趙露及其他同事均在同一辦公室,王雪和李豔業務能力較強,公司正準備從這些人中提拔一位作為辦公室主任接替即將退休的老主任,其中王雪和李豔比較有希望,而王雪與上層領導關係不錯,李豔是老主任的紅人,上層領導已經漏出口風,計劃由王雪接任。此時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傳出王雪好像存在男女關係問題,此事是由趙露口中得知。事情的結果是李豔接替老主任,上層領導對趙露不滿意,借故將其調到一個效益較差的部門去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