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日常禁忌

社交場合要求每個人都要遵循一些必須的禮俗,舉止得體、行為規範、談吐大方,是實現人氣指數的法寶。禮儀比智慧和學識更為重要,無“禮”寸步難行,有“禮”走遍天下。擯棄那些不規範的行為舉止,做一個有品位的現代人。送禮切勿盲目而行

送禮要講究一定的方法,因為要送得雙方皆高興可不容易。傳統的、宗教的、人情的都要小心,有時候你一份辛辛苦苦尋覓的禮物,卻因為觸犯他的禁忌,而讓對方不悅甚至生氣,那豈不冤枉!因此送禮應該講究一些方法,才不至於發生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禮輕情誼重,不要送貴重的東西送給不熟悉的朋友,對方會覺得還不了這個人情,甚至懷疑你別有所圖。對交情不夠深的朋友,最好不要送一些有暗示性的禮物,如貼身衣物、領帶。前者,適用於親密關係的朋友;後者則會讓人誤以為你對他有男女方麵的用意,以後見麵它會感到很尷尬。送給公務員朋友、老師的禮,最好不要太貴重,或者,送禮時最好直接送到對方居所,不要在工作場所贈禮,以免有“賄賂他人”之嫌。切莫送一些會刺激別人感受或禁忌的東西。例如鍾或傘,老一輩的長者就不太喜歡。

有一天小劉去一位退休多年的老教授家做客,但是不知道買些什麼禮物才恰當,送些吃的吧,顯得太寒酸,其他的一些小玩意兒又拿不出手。正在發愁的時候,他突然看見一家鍾表店裏有一座非常古典的鍾表,鍾表上的雕刻很是精細,是一些古代人物和田園風景,生動的反應出一些曆史畫麵,小劉心想,老教授是研究曆史的,送這個古樸的東西他一定會喜歡。但是,他沒有想到當老教授看到這件禮物的時候,臉色一下子沉了下來,而且接下來的談話氣氛也很緊張。弄得小劉一頭霧水,不知哪裏觸犯了教授,後來才知道,“送鍾”有“送終”的諧音。年紀大的人都很忌諱。

不過新一輩的人對於送“鍾”、“傘”這類的忌諱不大。若真想避免這類不吉利的諧音字,可以在送禮時,向受禮者要一塊錢,表示這份禮是他用一塊錢“買”的,避去“送鍾”、“送傘”的意思。送禮最不宜在公開場合贈送。有一次李濤知道他的老師生病了,下課後就買了禮物,在教室裏送給老師,但是覺得老師接受得很勉強。後來明白,那種場合送禮很不適宜,送禮應該注意時間、地點。老師不收這禮吧,表示對學生不尊重;拿了吧,意味著老師暗示學生要向老師送禮。而且通常情況下,當眾隻給一群人中的某一個人贈禮是不合適的。因為受禮人會有受賄和受愚弄之感,而且會使沒有受禮的人有受冷落和受輕視之感。隻有禮輕情義重的特殊禮物,表達特殊情感的禮物,才適宜在大庭廣眾麵前贈送。因為這時公眾已變成你們真摯友情的見證人。

送禮切忌隨便包裝。送給他人的禮品,尤其是在正式場合送人的禮品,一般都應認真地進行包裝。即用專門的紙張包裹禮品,或是把禮品裝入特製的盒子、瓶子之內。包裝禮品,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反對華而不實。進行包裝時,要講究材料、包封、圖像以及捆紮、包裹的具體方式。贈送禮品不僅要慎重選擇禮品,更需要考慮送禮的時機,也就是什麼時候送禮。一般情況下集中在重大傳統節日,如春節、元旦等,此外,交往對象遇到困難、挫折,身處逆境時,也可以贈送禮物以表示慰問或鼓勵。送禮還需要注意場合,尤其是在商務活動中,如果是公司的同事退休,通常由部門或者公司提供統一的禮物,或者大家集資購買禮物,沒有特殊的原因最好不單獨贈送禮物,以免造成不便,引發尷尬。

做客別把主人“熬”著了

走親訪友的過程中得學會把握一定的度。切不可把拜訪變成好心辦壞事。朋友之間也需要經常走動,通過走動可以交流信息,相互幫助,進一步增進情誼。時間一長,不走動的朋友感情會淡化。但是朋友之間的走動也需要遵守一些禮儀。

走親訪友是人之常情。尤其是過節放假的時候,我們都有了些閑暇的時間可以去找老同學、老相識去好好地聊聊。但我們在做客的過程中得學會把握一定的度,別讓這種感情的交流願望變成別人的負擔。

有一天,聽得同事小麗訴苦說,她家來了一位叫人頭疼的客人。這位仁兄在她家一坐就坐到了半夜,嘴裏滔滔不絕地講述著自己在單位遇到的諸多不如意,都已經很晚的時候也沒有離開的打算,困得小麗嗬欠不斷。由於沒有休息好,小麗第二天上班遲到了,連全勤獎都泡湯了。小麗說現在一看見他就害怕。那位客人自己倒是痛快了,卻似乎全然不顧對方是否也感興趣,根本沒有發覺主人都疲倦得快睡著了。

“沉屁股”這個詞不知道你聽說沒聽說過,這個詞語形象地刻畫出了一些客人的“韌勁兒”,這種客人去別人家做客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就跟屁股沉輕易挪不動似的。同時,在這個詞語中也反映出了作為拜訪對象的主人的無奈。因為,但凡主動登門拜訪,特別是在春節這樣的好日子裏來拜年的客人都是出於好意,都是衝著敘敘友誼、交流感情、尋求教益或是道聲“新春吉祥”來的。做主人的自然是不能夠怠慢這些朋友、街坊或者表親之類的客人的,端茶倒水、奉上煙酒糖茶都是少不了的,有時候,還得熱情地張羅一桌子好菜來款待客人。除此之外,陪著客人說話談心,聊一些平日裏沒時間說的“典故”也是主人們無可推脫的重要任務。

小翠就是一個典型的“沉屁股”。她有個習慣,每回去別人家都出其不意,讓人沒有準備。有一天她呆著無聊就去同學家,到那兒的時候,正趕上小雨打算去奶奶家,看她來了,小雨也不能怠慢,就隻好陪她。誰知小翠一呆就是一整天,不僅聊一些無聊的問題,還把她家弄得亂七八糟,瓜子嗑了一地,還把著電視不放。這一天下來弄得小雨筋疲力盡。

主人對客人如此周到的招呼,客人自然也應該能夠心疼一下主人,正所謂“倆好並一好”。與客人聊天,半個小時或者是喝完了一兩杯茶後,就應該張羅著回家了。的確,過春節是放假了,大家都有幾天空閑的時間,但誰家都有自己的事兒,誰都想在閑暇時享受自己的私人空間。就算是人家有時間、也真誠地歡迎我們去做客,我們也應該注意把握火候,隻要將誠摯的問候送到即可。千萬不要把別人家當成是自己家,嗑著瓜子、看著電視自得其樂,或是幹脆就把主人當成是自己發泄的對象,非要說得眼冒金星、夜幕沉沉,甚至把主人都熬著了才肯罷休,或者幹脆擺出一副一醉方休的架勢,在別人家的宴席上從中午喝到晚上。如此絲毫沒有意識到對方的難處與不便的“屁股沉”的做客方式,對主人的耐心來說真是一種考驗。

不要做不速之客。到朋友家拜訪,一般要先打招呼,讓對方有一個思想準備,如對方因事不能接待你,你不能冒冒失失地闖去,做不速之客。這樣會打亂朋友的日常安排。拜訪朋友時可以帶去一些小禮物。東西不在貴賤,主要是心意,主人不會斤斤計較禮物的多少,而會感謝你的情意。所帶禮物要根據被訪家庭人口結構和你去訪問的目的來定。比如此次拜訪是為朋友父母祝壽的話就可以帶些生日禮物,如此次是去朋友家作一般性拜訪就可以帶些水果、糖之類的東西。

選擇合適的拜訪時間。訪友的時間一定考慮周到,一般應避免過早或過晚,要避開用餐時間,還要避開朋友的特殊時間,比如朋友家近日有產婦,有重病人,這時都不要去打擾。節假日去拜訪朋友應尊重朋友家的一些規矩,要安排在朋友空閑時去拜訪。一般人家過年都要團聚,都要到父母家走一走,拜個年,特別是春節期間,朋友之間的拜訪宜安排在初一、初二之後。

盡管,春節做客要做多長時間才恰當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可以參考,也沒有哪把尺子可以衡量出來,但真要是熬得讓主人家指著背影厭煩地說:“這人的屁股可真沉。”那麼咱們就真的是好心辦壞事了,辛辛苦苦給人家送去的心意也就跟著“屁股沉”背黑鍋了。

避免不經意間的小動作

有句話叫“細節論成敗”,小動作是觀察一個人細節的最好渠道,所以日常中的小動作是不可忽視的。

在工作和交際中,你是否受歡迎,不僅僅取決於你的性情、能力、外表,還取決於你的個人習慣。一些你忽視的小習慣、小動作可能會損壞你的美好形象,讓人對你退避三舍,而你卻還不知其因。

阿明是一個穿著比較隨意的人,正因為如此,她贏得了辦公室不少的人緣。每每阿明的出現,大家頓然覺得辦公室沉悶的氣氛一下子緩和了不少。為此,阿明感到很滿足:嗯,自己混得還不錯。

可是,阿明平時不經意間的“小動作”卻成為她的致命傷。別看她衣著上隨意,麵容上可來不得半點“隨意”。這不,趁著工作不忙,她又拿出她的寶貝鏡子開始照上了,左撣撣臉蛋,右搔搔耳朵,總之,一天之中照個沒完。其實,對於阿明的照鏡子的小動作,經理早就看在眼裏,隻是暫時沒發作罷了。可是阿明卻不管這些,依舊“我行我素”。

事有不巧,這天,她們經理好像是生氣了,但阿明不知道,依然故我,美哉、悠哉。突然,隻聽頭上方霹靂響起:“你在幹什麼?不好好工作,這月獎金扣除!你馬上到我辦公室來一趟!”

當你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尤其是公共場合,一定要注意自己不恰當的言行、舉止,尤其是你不在意的經常性動作,比如事例中的照鏡子,它雖然可更好地使你保持好形象,但也會帶來不好的結果,遭遇領導時會令你很尷尬。所以不要在辦公室擺弄你的“寶貝鏡子”。

某些經常性的小動作,你也許不會在意,但是在別人的眼裏,可是不容忽視的問題,透過這些小動作可以感覺到你這個人對細節的把握程度。不要當眾打嗬欠。當你和同事,朋友,或客戶在一起談話的時候,尤其是當別人在滔滔不絕地發表意見時,那時你也許感到疲倦了,你就可能按捺不住性子讓自己打嗬欠。但是打嗬欠在社交場合中給人的印象是,表現出你不耐煩了,而不是你疲倦了。在與別人交談時打嗬欠會引起他人的不快,所以,一定要控製住自己,或者回轉頭打完嗬欠之後再麵對同事。

當眾掏耳和挖鼻也是很多人改不掉的小毛病。有些手癢的人,隻要他看見什麼可以用,就會隨手取來掏耳朵,尤其是在餐室,大家正在飲茶、吃東西的當兒,掏耳朵的小動作往往令旁觀者惡心,這個小動作實在不雅,而且失禮,即使你想洗耳恭聽,此時此地也不是時候,同樣,用手指挖鼻孔也是非常失禮的動作。宴會席上,誰也免不了會有剔牙的小動作,既然這小動作不能避免,就得注意剔牙時不要露出牙齒,不要把碎屑亂吐,不然則是失禮的事情。假如你需要剔牙,最好用左手掩住嘴,頭略向側偏,吐出碎屑時要用手接住。這樣既不會失禮,自己也方便。

不要當眾搔頭皮。有些頭皮屑多的人,在社交場合忍耐不住皮屑刺激的搔癢,而搔起頭皮來。搔頭皮必然使頭皮屑隨風紛飛,這不僅難看,而且令旁人大感不快。特別是在辦公室中,或者較為嚴肅、莊重的場合,這種小動作是很難叫人諒解的。

抖動雙腿也是一種很不雅觀的行為。這種小動作多發生在坐著的時候,站立時較為少見,雖然無傷大雅,但由於雙腿顫動不停,這也是失禮的,是不尊重對方的表現。同樣,讓蹺起的腿兒鍾擺似的打秋千也是相當難看的姿態。因此當眾抖動雙腿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打電話時,不要用“喂”來喊人。人們為了接通線路,故有“喂”一聲,待互通聲音以後,照例是“早安”或者是“你好”,然後再說下去。但是有些人,平時見到朋友也像接電話一樣先來“喂”一聲,這就有失禮貌了,應該以姓和稱呼來招呼對方才對。

有些個人的癖好也是日常交際中不可取之處。留長指甲可能是一種癖好,但也有一些人卻疏於修剪,而且也疏於清理指甲內的汙垢,這就近於失禮了。當和對方握手、取煙、用筷,半月形的指甲汙垢赫然在目,實在不雅之至!不能因小失大,不拘小節的小動作不可取。避免這些不必要的小動作,會對你的人際交往帶來意想不到的幫助。

不可輕視的握手禮

握手這一瞬間,是人的一切的顯現。通過握手時的舉止行為,在一個側麵可以斷定許多問題:雙方關係遠近、情感厚薄、個人文化修養、地位和工作精神,乃至於為人處事的方式與品性等。

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它也是日常交往中最常見常用的禮儀。和初次相見的人會麵,見到久別重逢的親朋好友及同事,向別人表示祝賀和友誼都要施握手禮。如何握手才算是有風度而又不失體統是很值得研究的問題。見麵緊握手且用力搖幾下之人,說明雙方真誠且關係較好;輕輕一接觸就分開之人,說明雙方關係較淺,甚至根本就不了解,隻是出於禮貌地應付一下,細心體會,裏邊確有文章。

當對方握手方式不當,你應該盡量減輕可能出現的身體上或心理上的不適,而且又不致使對方感到尷尬。若對方采用了過於用力的握手方式,你可把手放鬆。這種自衛方法能讓你的手從對方的手中滑出,使你的手呈一個角度,可減輕壓力。若對方的手軟弱無力,那就應使雙方的拇指關節緊貼。在你伸出手而對方毫無反應時,可以把手放下,接著交談,因為你的舉止是正確的,問題出在對方,而不是你。此外,有時當你熱情地伸出手去,而對方可能沒注意到,這時,隻要微笑地把手收回即可。隻要對方不是有意為之,就不必太在意。

如果你用來握手的那隻手正拿著東西,可以先放下東西或換一隻手來拿。在一些很可能需要握手的場合,應該用左手拿東西,把皮包和筆記本放在左手或背在肩上,以空出右手。

過去,人們認為要等女士先有握手的表示,男士然後做出反應,現在的交際禮儀則不然,女性完全可以不受傳統觀念的束縛,主動地、毫不猶豫地去與別人握手,體現現代職業女性的大方和專業化。

握手的姿勢不可隨意,應當有所講究。應該距離對方約一步左右,兩足立正,上身微微前傾,麵帶微笑,伸出右手握住對方的右手。伸出的右手應四指並攏,拇指自然向上張開,緊握住對方的手,伸出手時稍帶角度,雙方虎口(大拇指與手掌連結的關節處)應互相接觸。一旦接觸,便應輕輕放下拇指,用其餘四指包住對方的手掌。很多人以為自己早就開始這種方法,可在進行試驗時卻驚奇地發現這種握手的感覺大大不同於以往的握手。

與女士握手時間不宜過長,握住女士的手不放,是很不禮貌的。握手要堅定有力,但絕非要捏斷別人的手。晃動兩至三下即可,然後鬆開。上下擺晃三下就鬆開自己的手。握手時間應以3~5秒為好,如初次見麵,時間不宜過長,以不超過3秒為宜。其他人的握手時間要根據與對方的關係來決定,如果是交情好的朋友,可以適當時間長一點,以示親熱;如果是初次見麵,禮節性地握一下就可以了。

握手時不要東張西望、心不在焉、上下打量,也不要嘴叼香煙或一隻手插在口袋裏,尤其是對待女性。握手時雙方的目光應熱情友好地注視對方,最好邊握手邊問候致意:“你好!”“見到你很高興!”“歡迎您!”“恭喜您!”“辛苦啦!”“謝謝!非常感謝!”等等。

死握住別人的手不放是令人反感的。用力過大、左右搖晃、手心有汗、手過於冰冷、猶豫、不爽快等都是握手時應避免的。

當對方的地位比你高許多,而你又沒有什麼話要對他說,這種情況下,如果刻意上前與之握手並介紹自己,便顯得別有用心或有巴結之嫌了。握手也講究一定的順序:一般講究“尊者決定”,即由女士、長輩、已婚者、職位高者伸出手來之後,男士、晚輩、未婚者、職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應。若一個人要與許多人握手,那麼有禮貌的順序是: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後客人,先上級後下級,先女士後男士。在多數場合,職位高的人應該先伸出手,若他(她)沒有這樣做,你就應先伸手。

握手還有以下需要我們注意的地方:

不要用髒手、濕手和涼手去和他人握手;

不要用左手與他人握手;

不要戴著手套和墨鏡與他人握手;

不要左手插兜與他人握手;

不要跨過別人的手與他人握手;

不要在與一人握手的同時,眼神卻看向另一個人;

不要軟綿綿的一碰就算握手,這樣很不禮貌;

不要在握手時,臉上的表情卻冷冰冰的;

女士如果不伸手,千萬不要去握女士的手;

和女士握手時,也要隻有溫柔,沒有力量,要注意分寸;

要記住是握手,而不是握手指;

不要剛握完手就拿出手絹擦手。

乘坐交通工具的禁忌

禮儀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這既是社會交往的重要內容,又是社會道德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而且它更直接地反映著一個國家其國民的普遍素質。

安步當車的時代已經過去,人們出行時,需要乘坐各種交通工具,但無論是走也好,乘車也好,都應遵守一定的禮儀,切不可觸犯禁忌。以下主要介紹一下乘坐公共汽車、小轎車、火車、飛機時應遵守的禮儀。

乘坐公共汽車時,不要蜂擁而上,擠作一團上車時,要自覺按先來後到的順序依次上車。對老人、孕婦、病人、殘疾人以及婦女、孩子,需要禮讓並加以幫助。下車提前準備,如需他人讓路,應有禮貌地先打一聲招呼,或說“借光”、“勞駕”。上了公共汽車後,應將放到適當的位置,不要把它放在座位上或擋在過道上。不要在車上吃東西。上車前未吃完的東西,應進行必要的處理。雨雪天上車後,應把雨傘、雨衣等雨具放入塑料袋中,或提前抖掉身上的雨水和雪花,以免弄濕其他人。對已經濕了的物品,應妥善處理。

乘坐轎車時,切不可不分清座次的尊卑,應該在適合的位置就座。一般來說,如果駕駛者是轎車的主人,座位的尊卑順序是:前排座為上,後排座為下;右為尊,左為卑。由專職司機駕駛轎車時,通常講究右尊左卑,座次是後排為上,前排為下。客觀上講,在轎車上最不安全的座位,是前排右座。最安全的座位,是後排左座,或是後排中座。因此,一般不應讓女士、孩子與尊長坐在轎車的前排座。

不要在車上吸煙、或又吃又喝、亂扔垃圾、吐痰或擤鼻涕、脫鞋、脫襪、換衣服、用腳蹬踩座位,更不要將手或腿、腳伸出車窗外。不要與司機閑聊,更不要讓司機聽移動電話或看書刊。尊長、女士、來賓上車時,應為他們開門、關門。在開、關車門時,不要弄出聲響,或用力過大,以免夾傷人。自己上下車、開關門時,要先看後行,以免疏忽大意,傷及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