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遊刃職場的人際原則——(1 / 3)

第七章:遊刃職場的人際原則——

與下屬相處關係學

老子曰:“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明的管理者,會讓員工們感覺不到他的存在;次一等的管理者,會讓員工們親近他、讚美他;再次一等的管理者,會讓員工們畏懼他;而最糟糕的管理者,則會讓員工們瞧不起他。員工,是公司利益的創造者。因此,作為領導者,妥善的處理好與員工的關係,是非常必要的。一本萬利的感情投資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隻要有愛兵如子的統帥,就會有盡心竭力的士兵效命疆場。作為上級,隻有和下級搞好關係,贏得下級的擁戴,才能調動起下級的積極性,從而促使他們盡心盡力地工作。

中國有句話叫義薄雲天,講究情義是人性的一大弱點,中國人尤其如此。“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無一不是“感情效應”的結果。為官者大都深知其中的奧妙,不失時機地付出廉價的感情投資,對於拉攏和控製部下往往能收到異乎尋常的效果。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身居高位的大人物,會記得隻見過一兩次麵的下屬的名字,在電梯上或門口遇見時,點頭微笑之餘,叫出下屬的名字,會令下屬受寵若驚。富有人情味的上司必能獲得下屬的衷心擁戴。有人說:“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掌權者對部下的一切感情投資,就是這樣的。

吳起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他在擔任魏軍統帥時,與士卒同甘共苦,深受下層士兵的擁戴。當然,吳起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讓士兵在戰場上為他賣命,多打勝仗。他的戰功大了,爵祿自然也就高了。“一將成名萬骨枯”嘛!

有一次,一個士兵身上長了個膿瘡,作為一軍統帥的吳起,竟然親自用嘴為士兵吸吮膿血,全軍上下無不感動,而這個士兵的母親得知這個消息時卻哭了。有人奇怪地問道:“你的兒子不過是小小的兵卒,將軍親自為他吸膿瘡,你為什麼哭呢?你兒子能得到將軍的厚愛,這是你家的福分哪!”這位母親哭訴道:“這哪裏是愛我的兒子呀,分明是讓我兒子為他賣命。想當初吳將軍也曾為孩子的父親吸膿血,結果打仗時,他父親格外賣力,衝鋒在前,最終戰死沙場。現在他又這樣對待我的兒子,看來這孩子也活不長了!”

難道吳起真的僅僅是鍾情於士兵,視兵如子嗎?自然不是,他這麼做的唯一目的是要讓士兵在戰場上為他賣命。作為上級,隻有和下級搞好關係,贏得下級的擁戴,才能調動起下級的積極性,從而促使他們盡心盡力地工作。俗話說“將心比心”,你想要別人怎樣對待自己,那麼自己就要先那樣對待別人,隻有先付出愛和真情,才能收到一呼百應的效果。

公元742年,唐玄宗連下三道詔書,征召大名鼎鼎的詩人李白入京。李白這一年43歲,他畢生都向往著建功立業,以為這一回總可以大展鴻圖了,於是,意氣風發地來到了長安。唐玄宗在大明宮召見了他。

封建時代,皇帝召見大臣,氣派是十分尊嚴的,他端坐禦座之上,居高臨下,而臣下則要一路小跑至他的膝下,行三跪九叩大禮,俯首稱臣,而唐玄宗這一次召見李白,這一切森嚴的禮儀全都免除,他親自坐著步輦前來迎接。當李白到來時,他從步輦上下來,大步迎了上去,迎入大殿之後,又以鑲嵌著各種名貴寶石的食案盛了各種珍饈佳肴來招待李白,大概是怕所上的一道湯太熱,會燙著李白,唐玄宗竟然禦手親自以湯匙調羹,賜給李白,並對他說:“卿是一個普通讀書人,可你的大名居然傳到我的耳中,若不是你有著超凡的詩才,怎麼能做到這一點?”接著又賜他一匹天馬駒,宮中的宴會,鸞駕巡遊都讓李白陪侍左右。

一個普通的詩人,無官無職,能夠得到皇帝的召見、賜宴,已是非常的禮遇了,而降輦步迎、禦手調羹,更是曠古的隆恩。雖然李白這一次來長安,在仕途上並沒有多大發展,最後還被客客氣氣地趕出了長安,但唐玄宗的這一次接見,卻在李白心中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使他終身引以為豪,至死都念念不忘。

一個人活在世上有的時候為了名可以舍利,可以忘生。掌握這一點,對於處理人情關係至關重要,無往不利。隻要摳到人的尊嚴這塊“骨頭”,他便會踐性發作,正所謂“士為知已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有一次,齊威王和魏惠王一起到野外打獵。魏惠王問:“齊國有寶貝嗎?”齊威王答道:“沒有。”魏惠王聽後得意地說:“我的國家雖小,尚且有直徑一寸大的珍珠,光照車前車後十二輛車,這樣的珠子共有十顆,難道憑齊國如此大國,竟沒有寶貝?”

齊威王別有意味地回答道:“我用以確定寶貝之標準與您不同。我有個大臣叫檀,派他守南城,楚國人就不敢來犯,泅水流域的十二個諸侯都來朝拜我國。我有個大臣叫盼子,派他守高唐,趙國人就不敢東來黃河捕魚。我有個官吏叫黔夫,派他守徐州,燕國人對著徐州的北門祭祀求福,趙國人對著徐州的西門祭祀求福,遷移而求從屬齊國的有七千多戶。我有個大臣叫種首,派他警備盜賊,做到了道不拾遺。這四個大臣,他們的光輝將光照千裏,豈止十二輛車呢?”

這段話既是對魏惠王有力的回答,使他羞愧難言,同時更是對自己臣下的極好讚揚。正是通過諸如此類巧妙得當的讚揚,齊威王在籠絡人心方麵做得非常出色,使一大批諸如田忌、孫臏、淳於登等傑出人才心服口服,心甘情願地為其效勞。於是,齊國大治,出現了“坐朝廷之上,四國朝之”的局麵。

在現代的人際交往中,這種做法仍然值得提倡。因為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人需要得到他人和社會的承認與肯定,而你發自肺腑,恰如其分地給予讚揚,是對別人熱情的關注、誠摯的友愛、慷慨的給予和由衷的承認,必然會起到鼓勵的作用和引發感激的心理效應,甚至他會把你當成知己,於是乎,出現類似“士為知己者死”的報效。我們中國人的尊嚴,常常就是麵子問題,不給麵子或沒麵子,經常會引起憤怒及衝突。許多人為了麵子常做些“打腫臉充胖子”的事,結婚時往往一方麵發布“一切從簡”,一方麵卻傾家蕩產地“敬治喜筵”,唯恐別人不知,更怕人家不來。因為這一切都與麵子有關,心中盡管暗暗叫苦,臉上卻要一團春風。

批評也要講究藝術

批評應就事論事,以不傷害他人自尊為前提,同時也要給他人一個台階下,激烈的措辭隻能使之心生怨恨,背離了你的根本目的。

批評是讓人改正錯誤的方式,但是批評也要講究藝術。恰當的批評會對對方敲響警鍾,改正錯誤。反之,則會適得其反,弄巧成拙。在工作中,員工避免不了會犯錯誤,因此領導要想糾正錯誤、批評員工一定要注意場合,最好是在沒有第三者在場的情況下進行,否則,再溫和的批評也有可能會刺激受批評人的自尊,因為他會覺得在同事麵前丟了麵子。他或許以為你是有意讓他出醜,或許認為你這個人不講情麵,不講方法,沒有涵養,甚至在心裏責怨你動機不善。因為批評人不注意場合,帶來這麼多的副作用,受批評者心生怨恨,批評人、改變人的目的就很難達到。

如果萬一必須在現場當眾改變人、批評人,其態度措辭要特別謹慎。以不刺傷他人的自尊自我為前提,否則很難達到批評人、改變人的目的。

措辭要客觀準確婉轉,是說糾正別人、批評別人時,不能主觀從事,不能誇大其詞,不要生硬直露,更不要糾纏舊賬。不恰當的措辭,可能激怒對方。比如:“你必須聽我的,改變那種做法,否則……”這種命令威嚇很難使人心服口服,即使可能出於下級服從上級的原因,表麵服從了你,他的心裏一定怨恨你。命令威嚇是最傷人自尊的。為什麼不可以客觀婉轉一些呢:“這種做法不符合上麵的規定,會帶來很多麻煩,我們看看怎樣做才更好。”

許多可能是善意的批評,想幫助對方改變某些錯誤,但由於措辭不當,導致對方怨恨,甚至關係破裂,根本談不上實現批評改變人的目的。善意但不講究措辭的批評往往出現所謂“好心沒好報”的後果。

在批評、糾正員工之前,先要停一下,想一想如何更客觀、更準確、更婉轉,更能達到目的。不要直率得讓人覺得你粗俗簡單、容易傷人。

保全他人麵子的辦法是給他人留下台階。留下退路,讓他人體麵地退卻。當對方已經明確表明某一態度和意見,而你要糾正他時,最好的辦法是為他找一個安全合理的理由,這個理由不使他丟麵子,又可使他全麵地改變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就事說事把責任推給模糊的第三者,使當事人有台階可下,也是一個聰明的做法。

有一位顧客到某商店退換一件高級襯衫,她聲明這件衣服沒有動過,主要是她丈夫不喜歡。精明的營業員看到這件襯衫有汙痕,知道這衣服是被穿過的,但顧客已聲明“沒動過”,於是營業員給她一個台階讓她全麵地收回她的聲明:

“你可能是沒有動過,或許你不在家時,你家裏哪個人動過它,你看這汙跡是表明有人穿過的。我也經常遇到這樣的事,買回家好好的衣服,第二天就被我丈夫搞髒了。”

周總理給人的印象總是和藹可親,但是同樣也麵臨批評糾正別人錯誤的問題。通過下麵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周總理是如何批評糾正下屬的過錯的。

1971年“913”事件,林彪叛國摔死在蒙古溫都爾罕。這一事件影響巨大,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此事對外絕對保密。當時,我駐蒙古大使館官員察看現場後,派二秘孫某回國向周總理彙報。同機返回的還有中建公司的一位同誌。周總理讓符浩同誌到機場去接。符浩把孫某接到招待所,而讓中建的同誌回家過夜,囑咐他絕對保密。當晚周總理聽符浩彙報情況。大家坐定,周總理問:“和他一起回來的還有誰?”符浩答還有中建公司的一位同誌,已經回家。沒等他說完,周總理的臉色一下子沉下來,雙眉猛然一蹙,厲聲打斷他,問:“你當過兵嗎?”周總理對符浩非常了解,知道他是行伍出身。這個突如其來的質問顯然是言有所指。符浩一怔,頓時感到問題的嚴重,立即答道:“我馬上把中建公司的那位同誌找回來!”他半夜驅車把中建同誌接到招待所,並報告了總理,總理這才長噓了一口氣。

周總理在上例中的批評采用了委婉暗示的方式,它包含著豐富的“潛台詞”:“你當過兵嗎?難道不知道保密的極端重要性嗎?你不應該失去作一個兵的警惕性。”古人說:“引而不發,躍如也。”總理的這種批評方式就起了這種作用。他並不必把全部內容都說出來,對於一個長期共事,有著豐富經驗的下級來說,隻需要點到為止就夠了,無須長篇大論開導批評,對方便會全部領會其中的深意,並馬上糾正其錯誤。這種方式對於彼此較熟的下級來說,有響鼓不用重錘的妙處。

額外的激勵獎金不可少

領導送的紅包具有很奇妙的作用,有時候領導在每個人的工資袋裏都加了同樣的錢,可是每個人都認為隻有自己享受了特殊的獎勵,結果下個月大家都很努力,爭取下個月得到更多的獎金。要想使紅包真實地發揮刺激作用,需要領導有一顆公正的心,有一雙雪亮的眼睛。

老板是整個公司的核心,因此必須具有別人所不及的洞察力,懂得適時地鼓勵你的員工,這才是一個成功老板的明智之舉。如果你的下屬工作勤懇,十分賣力,長期默默地為你工作,使你的公司蒸蒸日上;如果你的下屬經常給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使你深受啟發;如果你的下屬具有良好的表現、給公司帶來收益、為公司做出貢獻,那麼你作為領導,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腰包,要不失時機地暗地裏送一個紅包。這會讓所有的員工都感覺到,領導的眼睛是雪亮的,認為自己的努力不會白費,多流出一滴汗水就會多一份收獲。

李輝是某一外企的職員,由於長時間處於繁重的工作壓力下,不由的產生了厭職情緒。在工作中經常煩躁不安。有想換工作的想法。正當他苦苦掙紮時,老板把他叫到辦公室,對他近期的工作進行了一番讚賞的肯定,然後給了他一個大紅包。李輝手裏拿著紅包心情一下子就好多了,原來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工作成績受到了領導的認可。從此,李輝又懷著愉快的心情去上班了。

公司的員工各具特色,有勤奮而忠誠執著的人,他們始終能默默地工作,值得信任;有敢想、敢說、敢幹、富有創新精神的人,但他們由於經常無所顧忌而得罪他人,人緣不好;也有喜歡“溜邊”、“耍滑”、製造事端、誇誇其談者。作為一個領導,你要深入了解下屬,注意那些優秀的工作者,及時獎勵他們的出色表現,也要關注和關心默默無聞的普通員工,肯定幕後英雄的功勞。在日常工作中,雖然大多數人並不在意自己付出了多少辛勤勞動,但他們確實在乎自己付出的努力是否得到承認。如果他們努力一番卻無人所知,這會使他們感到不被認可,不公平,因而灰心喪氣,當這種情形發生時,他們隻得采取不再賣力或進行一些消極怠工的行動以示反抗。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所做的事被認可,希望自己點點滴滴的進步能夠被人肯定,希望領導的目光能夠投向每一個角落。大多數員工希望賢明的領導應該像上帝一樣,無所不知,無處不在。不僅看見戰功顯赫的功臣,也關注衝鋒在前的士兵,還要認清幹活偷懶,兩麵三刀,領導來了,就拚命表現,而領導一走,就耍滑偷懶的人。關注勤懇工作的員工,客觀地鼓勵和獎勵他們,最容易激勵他們做好日常工作,讓領導放心。

事實證明,暗地裏送紅包是激發工作熱情,鼓勵員工拚命工作的好方法。它向員工表示,員工的工作表現在領導的心裏是非常清楚的,員工表現得好,就會得到紅包,得紅包的員工,在感激之餘會加倍努力。

外國公司大多實行送紅包,老板認為誰工作積極,就在誰的工資袋裏加錢或另給紅包,然後發一張紙說明獎勵的理由。獎勵的理由是各種各樣,有獎勵個性特點的:如員工工作認真而勤奮,踏踏實實,熱愛本職工作,有能力,富有創造精神等等;也有獎勵工作業績的:超額完成任務,本月無殘次品,質量檢查認真負責任等等。也可以根據一次、偶然的事情實施獎勵,如:某員工提出一項合理化建議,檢修工細心避免了一個小事故,某員工表現出了可謂愛公司如愛家的行為等等,不一而足。什麼時候送紅包,是靈活多樣的,可以是臨時的,也可以是定時的,每周、每月、季度和年終獎等都可以用暗獎,當然它不排斥明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