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知道,他原來在一家企業做擋車工,還年年被評為先進。家裏有個臥病在床的妻子,還有一個讀高三的兒子。下崗後,一直以蹬三輪車為生。

我隨口道:“你兒子學習一定很好吧?”

說到兒子,他笑了,語調也提高了八度:“兒子挺爭氣的。他們某某中學高三年級有2000多人,上次期中考試,他還進了年級前八呢!”

“那你兒子可不簡單!”我說:“某某中學可是一個好學校,升學率挺高的,你將來定是要享大福了。”

於是,他就笑得更開心了,連說:“謝謝,謝謝!”

一路上,車速很慢,與步行幾乎差不了多少,但我沒有因此焦急和煩躁,我隻是靜靜地等著……

前麵是南門大橋,坡度有點陡,剛上坡,我就感覺他很吃力。我說,我們下來走兩步吧。

他卻搖了搖頭說,不用的,外麵下雨,地上又濕,還是我下來拉吧。

坐在三輪車上,看著雨點打在他瘦小的背上,我忽然覺得時間過得真慢,簡直是度秒如年了。我不是說嫌他慢,而是總覺得占了人家的便宜,心裏不免有了一種愧疚感。這麼長的路,這麼個雨天,還要過這麼陡的大橋,他卻隻要我們8元錢。

過了大橋,再過一個十字路口就到家了,可就在這時,路上堵車了,三輪過不去。我就說,我們在這下吧。說著遞給他10元錢,示意他不用找了。可他不同意,堅持找了我兩塊錢,然後,跟我們揮揮手,走了。

雨中,那瘦小的身影,依然瘦小,卻那麼讓人感動。雨打在在身上,便不再覺得它的寒冷了。

一把小青菜

房子裝修的時候,我去新房看進度。上得樓梯,見一個四五歲模樣的小女孩正蹲在門口翻一堆木屑玩。我說,小朋友,回家去玩吧,小心將漂亮的裙子搞髒了。可無論我怎麼說,她就是不聽,見小孩很任性,我也隻好隨她去了。

五分鍾,不,5分鍾不到,門口就傳來一聲尖叫——小女孩被藏在木屑裏的鐵釘紮破了手……一位打扮入時的少婦心疼地安慰著小女孩:“寶寶乖,寶寶乖。”看得出,那是孩子的母親。我忙向她道歉並問要不要帶去醫院?少婦頭也不抬,邊查看孩子的傷口邊說,哪有你們這樣裝修的?純粹是害人嘛!然後一個轉身,將孩子抱進了對門。我一想,壞了,還沒搬進新房就將鄰居給得罪了。

半年來,我與對門也有過幾次“偶遇”,但彼此竟真的沒說過一次話,哪怕是一個招呼。

那天下班,再次碰上對門從樓梯上下來。我想,這回尷尬又是在所難免了。沒想到,對門竟沒有低頭“數台階”,而是直接向我走過來,並笑著對我說:“芬姐,你母親來了。”我有點懵:她喊我芬姐?她知道我名字?她還知道我母親來了?她說的快,走的也快,我竟沒能說上一聲“謝謝!”

走進家門,果然,母親來了,還從鄉下給我帶來了幾把新上市的小青菜。吃飯的時候,母親不停地誇小劉(對門)是個好人,說小劉看她在在門口傻等,就把她讓進屋,還給她倒茶,陪她說話,臨走的時候,母親送了她一把小青菜,她回敬了母親一袋旅遊時買的茶幹……

因為母親的到來,我與小劉竟輕易地化解了長達半年的“矛盾”,而且還漸漸成了好鄰居。

事後想想,我終於明白,解決鄰裏之間的矛盾,有時候說難,也難,說容易,其實也真的很容易,關鍵是我們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麵對了。

與他人分享你所擁有的

?

馬雲上中學的時候,他們班有一個同學,家庭富有,每個禮拜都會帶六個蘋果到學校來。開始,宿舍裏的同學以為是一人一個,結果是他一天吃一個。盡管蘋果是他的,不給你也不能搶,但從此給大家留下了一個印象,就是這個同學太自私。後來馬雲事業成功了,而那個同學還沒有獲得成功,就希望加入到他的團隊裏來。但馬雲思慮再三後還是沒有讓他加盟。

作為一個知名企業家,馬雲的胸懷和涵養自然是不容置疑的,在這裏,一味地斥責馬雲小肚雞腸未免有失公允。馬雲自己也說,他不讓那位同學加盟,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在大學的時候,他從來沒有體現過分享精神。是的,一個不能將自己所擁有的東西與人分享,他又怎麼可能全身心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呢。

羅素說,與人相處,你得有與人分享你的感情、思想、財富的精神。可見,學會與人分享,這對你和諧人際關係,甚至對你將來的事業都可能會有一定的幫助。

新東方總裁俞敏洪在北大當學生的時候,他每天都拎著宿舍的水壺去給同學打水,而且把它當著一種體育鍛煉。大家如果那一天沒有看到俞敏洪打水,同學就會說“俞敏洪怎麼還不去打水”。每當此時,俞敏洪並不覺得自己吃虧,反而覺得大家都是同學,互相幫助是個理所當然的事。

十年後,也就是到了1995年年底的時候,新東方做到了一定規模,他希望找合作者,結果就跑到了美國和加拿大去尋找那些同學。當時,俞敏洪為了吸引他們回來,去的時候帶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國非常大方地花錢,想讓他們知道在中國也能賺錢。他以為這樣他們就能讓他們回來。後來他們回來了,但是給了他一個意外的理由。他們說:“俞敏洪,我們回去是衝著你過去為我們打了四年水。”他們說:“我們知道,你有這樣的一種精神,所以你有飯吃肯定不會給我們稀飯喝,所以讓我們一起回中國,共同奮鬥吧。”因為當年同學的支持,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新東方終於成為最具升值潛力的十大企業新星之一,俞敏洪也因此成為20世紀影響中國的25位企業家之一。

四年如一日地幫同學打水,俞敏洪的這個習慣也許不能說有多偉大,但其體現出來的分享精神,無疑要比金錢珍貴了許多。正如埃德加·胡佛所說,金錢就像肥料,把它撒在自己周圍會有好處的。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小的時候,數學成績特別優秀,於是就有不少同學向他請教。華羅庚也從不保守,無論是簡單的還是複雜的題目他都會耐心地給同學講解,與同學分享解題方法。久而久之,班上的同學隻要有不會的題目都會跑來問他。有的會拿著自己的校外輔導書上的題目,有的會拿著買的模擬真題試卷的題目去請華羅庚解答。華羅庚也因此碰到了很多自己沒有見過的難題、偏題,還有沒有看過的輔導書。因為華羅庚願意與同學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他也就有機會從很多書本、試卷答案上學到更多、更巧妙的解題方法。華羅庚的從不吝嗇,毫無保留的把學習收獲分享給同學,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信任與喜愛,另一方麵,他也因此收獲了更多的研究思路,無形中,使自己在數學領域上不斷突破。

可見,與別人分享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既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他人最貼心的照顧和關愛,同時,你也會在與人分享的過程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