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喜歡別人,陽光自己

董倩中學的時候,因為成績優異,倍受老師和同學關注。進北大後,她以為北大的老師也一定會像中學老師那樣寶貝自己。結果,卻令她很失望。一天,她向父親訴苦,說她的老師對她很冷淡、陌生,似乎很不喜歡自己。父親說,也許是你的問題,也許是因為你擔心老師輕視你,所以你不敢跟他接觸。說不定,他也以為你不喜歡他呢。你喜歡別人,別人才會喜歡你,去主動與他打招呼。董倩將信將疑,但第二天她還是按父親的話去做了。老師一開始顯得很驚訝,但他們邊走邊談,原先的冷淡很快就一掃而光了。

這件事讓董倩感觸頗多。是啊,要想讓別人喜歡自己,你就得先喜歡別人。從那以後,董倩與人交往便變得積極而熱情起來。畢業後,董倩很意外地進入中央電視台主持《焦點訪談》,後來還先後主持過《東方時空》和《新聞調查》、《新聞會客廳》等節目。因為主動,因為熱忱,董倩得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幫助,由此,她也成為央視最優秀的主持人之一。

卡耐基在課堂上經常講這樣一句話:“我愈老愈能感覺到熱忱的感染力,拯救自己的人和失敗的人在能力上並沒有多大的差別,但正是各方麵條件相近,熱忱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熱忱的人有信心和勇氣去克服困難。”沒錯,如果你將陽光投射給別人,那麼就會有更多的陽光折射給你!

日本鐵路公司準備建一條新幹線,可公司在與當地農民商談時,遭到了農民的反對。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社長伊藤直彥準備親自與農民商談。在去當地的火車上,伊藤直彥注意到一個人,大家都不願意與他說話。原因是那人衣著不講究,吐字也不清。伊藤直彥主動與他交談。交談中得知,那人有一個親戚在鄉下種了幾十畝稻子,但有個頭疼的事,每年稻子要被麻雀吃去很多……在他們要分手的時候,那人握著伊藤直彥的手說,謝謝你一路上聽我嘮叨,許多人不願費這個神。其實,他不知道,伊藤直彥從他那裏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與農民商談時,伊藤直彥問,你們有沒有算過,鐵路兩邊的稻子,一年要被麻雀吃掉多少?農民答,相當多!於是伊藤直彥笑道,你們從此就不要操心了,我們火車一會兒過一班,保證幫你們把麻雀趕跑……

記得維也納著名心理學家艾德勒有句名言,“不關心別人的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最大,而當你拿出你的熱忱,你會成為拯救自己的人。”不是嗎,與農民商談前,伊藤直彥並無十足的把握,而他在主動與那農民交流後,不僅愉悅了別人,同時也陽光了自己。

一次,北宋名臣張詠辦完公事回到後廳,見後廳一名守衛正在熟睡。張詠就把他叫醒,和氣地問他:“你怎麼了,是不是家裏出了什麼事?”果然,那人悶悶不樂地說:“我母親病了很久,哥哥外出很久了也沒有音信。”張詠派人調查,證實說的是實話。

第二天,張詠派了一個仆人去幫助看廳的人照料他的母親,幫他把事情安排好,那人感激不盡。

平時,張詠不隻是對自己的下屬,對其他同事也是充滿著熱忱和愛心。試想,像這樣熱心的人下屬和同事能不願意為他盡心辦事嗎?也許正因為這個原因,後來張詠一直官至吏部尚書。

艾默生說,任何壯舉的成功都離不開熱情。是的,冷漠的人不會有成功的人生。因為除了自身消極因素外,還會失去成功的環境。所以要想讓自己的人生充實,就必須培養起對人生、對事業,以及對社會的巨大熱忱。

讓自己的嘴唇上翹

他下崗後,一直在我們小區門口賣小吃。

那天,在他攤位吃過早點,已快8點了。結賬,準備走人,他忽然問我:“老董,今天不去門市?”我說:“是啊,上午沒什麼大事。對了,你有事?”他猶豫了一下,說:“也沒什麼大事,就是……唉,今天真是倒黴,早上出門時,竟不小心把腳扭了。”我笑了,說:“想讓我幫你送東西回去?行,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他家不遠,在馬路對麵的一個老式居民小區。他家住一樓。我幫他把鍋碗瓢盆搬進儲藏室,就要回去。他說:“難得來一次,喝杯茶再走。”盛情難卻,我便跟著他走了進去。

那是個一室一廳的小居室。客廳很小,一張小床、一個八仙桌,就占據了它的大部分空間。那時,一個小男孩正趴在八仙桌旁寫作業,虎頭虎腦的。我問:“你兒子?”他笑道:“是啊,上二年級了,頑皮得很!”

就在我們說話的當兒,內室傳來一聲“獅吼”:“怎麼到現在才回來?你想把我們娘兒倆餓死啊!”他尷尬地對我一笑,說:“不好意思!家屬脾氣不好。”說著,他走了進去:“不是回來嗎?看把你急的,家裏來客人了。”

“別扯沒用的,你是故意的。哼,你就是嫌我了!嫌我就把我休了呀,找個腿腳好的啊!”妻子一陣牢騷,他竟一點都不生氣,臉上總是笑眯眯的:“嘿嘿,除了你,誰能看中我呀……”

這令我很驚訝,自己下崗了,家裏還有一個年幼的兒子和一個長年臥床的妻子,他怎麼會笑得出來?

走的時候,他一直將我送到小區門口。我忍不住說:“你……挺不容易的啊!”

“會好的!”他自信地說。

半年後,他們小區拆遷,他就在我們小區大門對麵租了一個門麵——樓上住人,樓下賣小吃。因為他做的飯菜幹淨實惠,味道又都很鮮美,所以,他的生意一直很好。

一年後,他按揭了一套商品房,樓上的那間就改成了兩個小包,還請了兩個幫手。錢掙多了,他就給妻子找了一個護理,他自己也輕鬆了許多。

三年後,他們原來的那個小區改建成了一個大型批發市場。於是,他又在市場內租了一個150平米的鋪子開了他的第二個店,專門為那些沒時間回家吃飯的商戶服務。就這樣,他的第二個店開得也很紅火。

都說“病是三分治,七分養”,看著他生意越做越紅火,妻子的心情好了。心情好了的妻子在他精心照顧下,沒兩年,就可以下床,甚至還能拄著拐杖行走了。

一個下崗工人,一個家有癱瘓妻子的男人,多年來,麵對這些磨難,居然一直麵帶微笑,還打拚出屬於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一天與他閑聊,我問他怎麼能有那麼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應付生活中這麼多的艱辛和磨難。他笑了,說:“我也是一個凡人,不是什麼神仙,我的心理承受能力自然也是有限的,我隻是比其他人更懂得如何笑對人生罷了。”

見我沒聽明白,他說:“我家的情況你是知道的,在我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確實很難找到一個微笑的理由和心境,但我堅持一點,就是每當自己痛苦、煩惱的時候,我就盡量讓自己的嘴唇上翹,盡可能地讓愁眉舒展開來,然後發出笑的聲音,感染自己,同時也感染別人。我的經驗告訴我,隻要有笑的意識,再苦,再難的日子都會過去的。”

我頓悟:生活原本就是這樣,高興與痛苦也沒有什麼不同,它們是一樣的,就如我們腳下的路,無論寬窄,它們都是路,我們都必須走下去。關鍵是,我們以什麼樣的心態麵對腳下的這條路?

微笑背後的商機

查爾斯·戴羅原本是賓夕法尼亞州德國城一家公司的采暖設備推銷員。後來因為股市大崩盤,他失去了飯碗。為了找份工作,他每天不得不排在長長的隊伍裏。這樣的日子過去好多天,一無所獲,而他唯一能帶回家的就隻有他的微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