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高考成績出來了,迪考了530分,超過本科線15分,而我隻考了498分,剛過大專線。晚上,迪安慰我說:‘別灰心,本科怎麼啦,大專又怎麼啦?我要你記住一句話,不管到什麼時候,我還是我,你還是你,我們永遠是朋友!’”

看到這裏,我的眼前模模糊糊地浮現出迪的身影。曾經以為她就是自己的生命,我就是她的全部。可是,我們分別不到一年,從當初的一個星期一封信,到後來的一個月一封信,直到海誓山盟化為苦澀的回憶!現在,我不知道她在哪兒?在做什麼?我隻知道,她的愛沒有陪伴我一生,她的愛也已經改變。

像蜘蛛那樣截霧取水

在智利北部有一個叫丘恩貢果的地方,那裏西臨太平洋,北靠阿塔卡瑪沙漠,特殊的地理環境,使那裏形成了常年幹涸多霧的氣候,強烈的光照使濃霧很快蒸發殆盡,幹旱的土地上看不到一絲昭示生命的綠色。然而,那裏卻生存著大量的蜘蛛。

後來,加拿大物理學家羅伯特去那裏考察,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他發現,小小的蜘蛛之所以能夠存活下來,是因為它們利用自己編織的蛛網反複攔截霧氣中的水分子,獲得了賴以生存的水源。

在如此幹旱的環境裏,小小的蜘蛛能夠生存下來,它們憑的是自己的智慧和不懈地努力。現實世界裏,人們缺乏的正是蜘蛛的智慧和自救的精神,表現為在困難麵前消極悲觀,輕言放棄。

斯太菲克破產了,背上了巨額的債務,而且身體也垮了,最後不得不住進亨斯城退役軍人管理醫院。那段時間,他幾近崩潰了,甚至還產生了自殺的念頭。一天,他無意中看到一本《思考致富》的書,他忽然領悟到了思考的價值。

看到許多洗衣店都在使用硬紙板,把熨好的衣服疊在上麵保持平整,斯太菲克捕捉到了商機,他馬上與洗衣店取得聯係,得知這種硬紙板每千張的價格為4美元,他想到在硬紙板上做廣告的點子,這樣就能將每千張的價格降至1 美元。這樣,他打開了事業的局麵。

後來,他發現硬紙板總是被客戶拆下來隨手扔掉,沒有什麼能吸引人保留。為了讓客戶珍視印有廣告的硬紙板,他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就是在廣告的另一麵印上家常菜譜、兒童遊戲或引人入勝的字謎。

這一招果然湊效,有一位男子抱怨他的衣服挺幹淨,卻莫名其妙地不見了。後來他發現原來是妻子為能得到硬紙板上的菜譜,迫不及待地將它送到洗衣店去了。

取得這麼大的成功,斯太菲克沒有就此止步,還要擴大業務。經過琢磨,斯太菲克又想到了新點子。他把出售的硬紙板的收入全部交給美國洗衣協會,換取對方建議每個成員及行業工會隻使用他的衣服硬紙板。如此,他又有了一個重要發現,就是“你隻有不斷地織網,反複地攔截商機,你所獲得的東西也就越多。”

生命是一個奮鬥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織網攔截機會的過程。因為人生不會總是一馬平川,不會總是春風得意。在太多的不如意,甚至挫折危機麵前,我們需要像蜘蛛那樣,不斷地織網,反複地攔截機會,最後實現燦爛的綻放。

隻做自己懂得的東西

說到演藝界,因其職業的特殊性,做實體的藝人不在少數,可最終能將本職工作做好,同時又能將實體做大做強的,卻是鳳毛麟角。可有一位藝人,他不僅在演藝上有著極好的口碑,還在“一個人用小品逗樂十幾億人”的同時,讓他的傳媒公司從默默無聞走上了輝煌大道。可謂是魚和熊掌兼得了。

他,就是本山傳媒集團董事長,著名笑星趙本山先生。趙本山6歲時成為孤兒,隨後跟村裏盲人二叔學藝。他拉二胡,也吹嗩呐,拋手絹,也唱小曲,尤其是他的三弦功底尤為突出。1990年,他第一次登上春晚,然後就是連年“壟斷”中央電視台春晚語言類一等獎。03年,他創辦本山傳媒,數年時間,他又將當初靠借貸過日子的小公司變成了員工上千,每年盈利數億的大集團,個人也成為中國演藝界的首富。

有人說,趙本山無論是小品,還是拍攝電視劇,劉老根大舞台,都離不開一樣東西——二人轉。對此,趙本山也坦言,二人轉於我,它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做人的哲學。

確實,從青澀的《相親》到令人噴飯的《不差錢》,二人轉可以說是趙本山的根須和華蓋。他在舞台上演小品,素材卻是從二人轉的泥土裏生長出來的。老搭檔宋丹丹也說:“他的雙腳沒有離開過地,他身後肥沃的東北黑土地和二人轉給了他豐富的養料。”事實也是如此,隻要感到沒什麼“戲”了,趙本山便會回到二人轉上找靈感。趙本山對二人轉可謂情有獨鍾,他在二人轉上傾注了太多的感情和責任,而二人轉也給了他巨大的回報。

在發展二人轉的同時,趙本山就開始著手投資電視劇了。從《劉老根》、《馬大帥》到如今的《鄉村愛情》係列,趙本山的農村戲劇成了本山傳媒的另一塊招牌。這些電視劇不僅收視率很高,而且無一例外都在央視播出,並多次刷新央視電視劇收視紀錄。從2003年起,趙本山在沈陽辦起了“劉老根大舞台”。有人算過這麼一筆賬:其一天的收入大約10萬元,一年算下來就給趙本山帶來直接收入超過3000萬元,扣去各類成本,劉老根大舞台的純利應該至少過千萬元。隨後,“大舞台”又在天津、長春、哈爾濱等連鎖開場。據估計,二人轉帶給趙本山每年不下3000萬元的淨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