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福劍剛進電視台不久,恰好趕上一個電視節目。在拍攝之前,部門負責人召集所有的人員開會。在會上,負責人將拍攝的構思告訴了大家,並且請大家發表自己的看法。
畢福劍認真聽完後,忽然有另一個不錯的想法。可是他想了想,又把話咽了回去。他知道電視台藏龍臥虎,自己這麼一個新人,沒經驗,萬一說錯了,那就不好了。所以,直到開完會,畢福劍也沒有發表建議。
可是散會之後,畢福劍越想越不甘心,他總覺得自己的構思完全能讓節目變得更好,可同時心裏非常猶豫。畢竟初入職場,一旦自己的建議,不能讓拍攝變得更好,那自己將多沒麵子啊,而且會給同事留下能力不強的負麵印象。
然而,畢福劍在內心糾結了兩天後,還是鼓起勇氣,推開了上司辦公室的大門……
結果,畢福劍將自己的想法融進拍攝中後,拍攝竟然是出人意料地順利。不久之後,節目拍攝成功,播出後,也廣受好評。麵對上司的誇獎,畢福劍愣了半天,他沒想到自己當初覺得那麼難的事情竟然這麼簡單地成功。
是的,正如梭羅所說,做任何事情,一旦心裏有了太多的羈絆,就會畏首畏尾,而如果擯棄些虛無的東西,把用在顧慮上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上,那事業的發展就會快得多。
要想找朋友,你得先夠朋友
湘潭名士胡沁園,為人慷慨,喜交友,富收藏,不僅能寫漢隸,還長於工筆花鳥畫。因此不少客戶拿布來請他作畫。但他是個紳士,應酬多,致使他經常不能按期交貨。一日,他好不容易有空,準備閉門突擊幾天,管家卻告訴他,原先等他作畫的那些竹布,已經被客戶們取回去了。胡沁園命人打聽,原來生意被一個叫阿芝的人“搶”走了。
阿芝,胡沁園聽說過,時年27歲,全名齊純芝,木匠,學雕刻時臨摹過各種畫譜,擅長畫各種花鳥蟲魚和傳統故事中的人物。胡沁園愛才,有心結交他這個忘年交,可阿芝並不領情,因為他不想攀附名士。
一天,胡沁園親自上門拜訪,並盛邀阿芝去家裏做客。在胡府,胡沁園以誠相待,不僅傾心傳授阿芝畫技,還將名士陳少蕃介紹給他。因為胡沁園的真誠,一來二去,兩人便成了莫逆之交。
胡沁園希望與阿芝成為朋友,可性格孤傲的阿芝並不領情,甚至還“搶”了他的生意。怎麼辦?主動示好,然後以誠相待,無私奉獻,將自己當做對方的朋友……後來,阿芝離開家鄉後,與胡沁園常有詩書畫來往。胡沁園逝世後,阿芝聞訊,嚎啕大哭,為悼念老朋友,畫了二十多畫,裱好後拿到胡沁園靈前焚化。阿芝還作詩十四首,表達對老朋友的懷念。
如果胡沁園不先“屈尊”做阿芝(也就是後來名揚世界的齊白石)的朋友,齊白石會與他成為莫逆之交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愛默生說,找到朋友的唯一辦法就是自己先做別人的朋友。而胡沁園的做法,堪稱交友之典範。
無獨有偶。前不久去一所學校采訪時,聽到一個小故事:某中學初一學生王強,父母是市直機關幹部,他的成績也非常優秀,按理講,有這樣的條件,他身邊應該有許多朋友,可開學那麼久了,下課後,同學們三個一群,五個一黨地在一起玩,而他總是孤家寡人一個。他向老師請教。老師說,放下自己的身段,主動與同學接觸,但要注意一點,無論別人是否將你當做朋友,至少你要在心裏先把別人當做自己的朋友……
老師的話對王強的內心震動很大。從那以後,王強開始主動接近同學,無論男生還是女生,也無論是誰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他都會積極主動地去幫扶。一次,一個同學打籃球時不小心摔傷了腿,他硬是堅持每天放學後去同學家為同學補課一個多月。由於王強真心對待同學,一學期下來,不僅同學們願意與他玩了,班級的學習氛圍也變得濃鬱起來,學期結束時,王強所在的班級還被學校評為優秀班集體。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因缺少朋友而苦惱。為何在資訊、交通如此發達的今天,自己反而像置身於茫茫荒漠中呢?不肯“屈尊”,不願放下自己的身段,或者說,在別人在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卻無動於衷,缺乏誠心,這樣,誰願意接近你,誰又願意做你的朋友?黃秋耘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能像一件衣服一樣,高興的時候穿在身上,不高興的時候,就脫下來。蒲侖也說,人就像藤蘿,他的生存靠別的東西支持,他擁抱別人,就從擁抱中得到了力量。
是的,我們都是社會人,我們需要朋友,但找到朋友的前提,或者說找到朋友的唯一辦法,其實隻有一個,那就是先自己做別人的朋友,然後用誠心換取誠心。唯如此,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加精彩!
止“謗”莫如自修
一天,朱元璋問劉基,天下“義軍”(紅巾軍等反元農民軍)為什麼總是難成大事呢?劉基在仔細分析了當時所有“義軍”的特點後,對朱元璋說,“義軍”難成大事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一直不為他們重視的“九惡”。
朱元璋問這話的時候,他雖已是割據一方的吳王,卻依然奉紅巾軍頭領“小明王”為正主,所謂“九惡論”,其實是劉基當麵“罵”了朱元璋。
朱元璋身邊的將士聽後勃然大怒,說,你這哪是提建議啊,簡直是誹謗!而劉基毫無懼色,繼而總結道,九惡不除,即使自稱是義軍,充其量也隻能算是草寇流賊。
就在大家以為朱元璋要砍劉基腦袋的時候,朱元璋卻笑了,一句讚歎脫口而出:“千古名罵,萬載相傳。”
事實證明,劉基沒有罵錯,朱元璋更沒有笑錯。“九惡”論點出了朱元璋軍隊自身的弱點,同時也點出了朱元璋同時代諸多“豪傑”不能成大事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一直不重視“九惡”,亦即德行上的缺失。
麵對劉基的“壞話”,朱元璋沒有發怒,而是退一步,在仔細醞釀了劉基的話後,覺得自己身上確實具有如劉基所說的“九惡”。於是他麵露喜色,笑稱劉基的話是“千古名罵”,後來更是將劉基的“壞話”當作逐鹿天下的利器。試想,如果當時朱元璋為了麵子,砍了劉基的頭,還會有他300多年的朱氏天下嗎?
想起一個故事:10年前的一天,當周傑倫以近似於語言障礙患者的腔調唱出一首叫《娘子》的歌曲時,一些華語歌壇唱作型歌手和偶像便笑話周傑倫,說周傑倫唱的哪是歌啊,最多算是“歪歌”……他是在用他的“歪歌”騙聽眾兜裏的銀子呢。
剛開始,周傑倫不止一次通過經紀人聲明自己吐字不清是為了適應節奏,因為中文沒有英文有彈性。可周傑倫越是聲明,關於他的壞話反而越多,於是他便幹脆不再理會那些人了。終於,在所有人的驚訝中,周傑倫的“歪歌”越唱越正。尤其是在唱《你怎麼連話都說不清楚》前,他會對觀眾說:“下麵要唱一首正常一點的歌曲”。這正是周傑倫骨子裏的超高調和麵子上的超低調,讓人們對他的愛欲罷不能。
周傑倫因為自己獨特的唱腔,招來了太多的非議,可他在權衡再三之後,覺得“歪唱”更適合自己的特點,於是,他不再理會那些“壞話”,將更多的精力用在創作和演唱“歪歌”上。最終,他超越了膚淺的偶像,開創了自己音樂的時代,引導了一個又一個的時尚潮流。
記得王昶《戒子侄書》中有這麼一句話,當有人說你“壞話”的時候,我們不妨先退一步,在自己身上找一下根源。如果自己身上有人指責的行為,那麼就好好考慮如何改進,如果沒有,那就更沒有必要怨恨人家了。因為如果你選擇“以牙還牙”,那就意味著對方將會加倍地說你壞話。所以如其無休止地“鬥”下去,還不如靜下心來,加強自身修養的好。
卡耐基說,生活中,誰都可能會遭遇到誹謗,這時候,我們隻需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注重並加強自身的修養,那麼結果就會是另一種情形。是的,即使麵對再強大的誹謗風暴,我們也要冷靜地進行分析和思考——如朱元璋那樣,有則改之,如周傑倫那樣,無則加勉。唯如此,方能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