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夏天的一個流火的日子,我去參加高考。
考場離我們學校不遠,我們是走著去的。路上人很多,都是考生,我敢說人群裏除了帶隊的老師沒有一個家長。大家的表情都很嚴肅,帶隊的老師也是。臨進考場時,老師再次提醒大家:沉著、冷靜、先易後難……
我沒太在意老師的話,我還在回味著早上母親特意為我做的那兩隻荷包蛋,平時,家裏沒有個大事小事是吃不著這麼好的東西的,那是屬於給我鼓勁的意思。其實,我是不需要鼓勁的,我的成績一向很好,比如那次預考,如果不是粗心,我絕對能進年級前十。在我的心裏,高考對我來說不過是過過場而已,我定會給家人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那時候,我真是個無知無畏的青蛙,坐在井裏看天。
第一場是語文,這是我的強項,我開始專心答題,突然,我的鋼筆不下水了。擰開,墨水滿滿的,怎麼會不下水了呢?放在嘴裏吸,不行,使勁兒甩,胳膊都要甩出去了,鋼筆還是不下水兒,我急了。早晨出門時,我竟忘了帶備用筆。好在我看到附近一個同學桌子上有一支備用筆,可我不敢說話,我怕讓監考老師看到會懷疑我作弊。我做鬼臉,我搞小動作,我盡一切可能想引起那位同學的注意……
結果,同學沒看到,我的異樣倒引起了監考老師的注意。監考老師是一位中年女教師,個子不高,齊耳短發,圓臉,稍胖,還有點黑,不好看。她的腳步很輕,好像一下子就飄到了我的麵前。她沒有說話,隻是用粗粗的右手食指輕輕地敲了敲我的桌子。我也沒有說話,我抓起鋼筆在草稿紙上胡亂畫了幾下,意思我的鋼筆不下水了。她明白了我的意思,從口袋裏掏出一支鋼筆放在我桌子上。在她轉身飄走的瞬間,我忽然發現,她還是很好看的,尤其是她那充滿鼓勵的眼神讓我想起了一個叫做“感激“的詞。
已經記不清那天的作文是什麼題目了,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我那次將“感激“這個詞寫了進去。那天考的很輕鬆,為了能在“漂亮的老師”麵前露個小臉,我提前半小時就交了卷。“漂亮的女老師”很驚訝,其他考生似乎也很驚訝,當然也有羨慕、嫉妒、甚至鄙夷的目光。我喜歡這樣的感覺,我願意讓大家知道:這種考試對我來說是一般般的小意思。出了考場,我沒有急著回家,而是繼續在考場門口溜達,放大自己提前交卷的信息。
下午政治考卷更簡單,我幾乎感覺不到什麼難度,一筆在手,刷刷刷地就是寫。用現在的話說,那些題目簡單的想不考滿分都難。我又是提前交卷,與上午一樣,監考老師和考生們再次齊刷刷地向我行“注目禮”。
那種感覺真的很受用,以至於後麵的幾場考試,我都是提前交卷的,當然,我也為我的虛榮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那年的大學本科是515分,我考了508分,隻差7分。如果我在考場裏能多坐一會兒,如果我能再仔細地檢查一下,多得個10分、8分的應該沒有問題的,如果是的話,我的人生軌跡也許就是另一條軌跡了。然而,我的生命裏真的沒有“如果”,就像那潑出去的水一樣。
後來,看著那些平時比自己“差很多”的同學都上了本科,說當時不後悔,那絕對是騙人。但後悔又能怎樣呢?不過,母親還是挺高興的,她說:“大專怎麼了?大專也同樣吃皇糧啊!”
現在想來,上帝其實是很公平的。當你的虛榮心得到嚴重滿足的時候,你必然要為此付出相應的代價。
在路上的人永遠幸福
一直喜歡凱魯雅克作品《在路上》裏的那句話:“我還年輕,我渴望上路,帶著最初的激情,懷著最初的夢想,感受著最初的體驗,我們,上路吧。”
按照父親的規劃,前年大學畢業後,我是應該進家族企業工作的,但結果我沒有聽從父親的安排,而是選擇自主創業——開了一家自己一直想做而沒有做的某品牌體育用品專賣。
父親當時很生氣,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倔?父輩為你鋪平道路,讓你一馬平川有什麼不好?我解釋道,不是說家族企業不好,我隻是不想吃現成的,我想好好鍛煉一下自己。您也知道,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大學畢業後,就沒有去他父親的公司,而是前往加拿大一家投資顧問公司工作,成為該公司最年輕的執行董事。結果,他憑借出售衛星電視積累下的十幾億美元成立了一家高科技公司……
最終,父親見說不動我,拋下一句“既然你要永遠做獨立的自己,那你就獨立去吧。”便不再管我的“閑事”了。
由於與父親鬧僵,啟動資金是指望不上他了,思前想後,我隻好厚著臉皮,通過一位好友父親的關係,才從某銀行貸一筆30萬元的款子,然後就是找門麵,與商家簽合同……
做過生意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個道理——貨賣堆山。就是說,隻有貨多,方能夠吸引更多的顧客。這一點,我是在做了半年後才真真切切地體會到的。記得門市剛開張的那一年,我主要以零售為主,後來發現,每年的五一、元旦,市裏都要舉辦大型運動會,還有學校、企事業單位搞活動,那些單子都非常可觀,可由於店裏周轉資金少,店裏有許多品種還沒有上齊,即使有樣品的,因為沒有多少庫存,一些本可以留住的單位,一句“再看看”,就沒了影子。盡管在單位這一塊,沒有做到什麼大的單子,但在零售上,我還是賺到了我人生的第一桶金。盡管數額不大,但好歹為以後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按照當初與女朋友的約定,今年年底我們是要買房結婚的,但最終我們還是商定,為了將店麵做大,推遲買房,延遲結婚,然後再緊一下褲腰帶,將今年所得的利潤全部用於再投資,增加店裏的品種,加大商品的庫存……
說起父親,在我創業階段,他一直沒來看過我,隻是母親看不過去,時不時地來我店裏,偷偷地塞給我一點錢,讓我改善夥食(後來知道,那是父親的安排)。但我一直沒有怨恨父親,是的,路是自己選的,那就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並且要走做一個成績來。
這兩年多來,為了生意,我不知道吃了多少苦,也不知道流了多少淚,但我一直感到自己還是很幸福的。私下裏,我也曾與女朋友探討關於幸福的話題。說心裏話,當時女朋友的那段對幸福定義的詮釋,至今還讓我感動不已。她說,許多時候,我們總是期待著能夠幸福。其實心裏有愛、有希望、有事做,那不就是幸福的定義嗎?抬頭,目光透過繁密的枝條,眯起眼睛,看著太陽綻放在天空,心裏就會平添一種厚厚的溫暖的感覺,那不就是幸福的定義嗎?
是的,又到年底了,而我現在的日子卻是過得很緊巴,我也不知道將來事業會做得怎樣,但我始終覺得,隻要我努力了,隻要我一直在路上,我就一定是一個幸福的人!
永遠珍惜在路上的體驗,因為在路上的人永遠都是幸福的。這是我選擇自主創業以來最大的收益。
項羽,年輕背後的傷
初識項羽是在上中學的時候,那時書上有篇文言文叫《鴻門宴》,讀後,深恨項羽糊塗至極。後來漸漸明白,項羽當時不過二十來歲,隻相當於現在在校大學生的年齡,我們豈能奢望一個毛頭小夥子鬥贏一個年齡比他大兩輪、政治經驗又比他豐富得多的老痞子劉邦呢?項羽實在是太年輕了,也正因為他太過年輕,才令他失去了本該屬於他的天下。
項羽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易於衝動。在古時冷兵器時代,大吃小、強吞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要說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那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在巨鹿之戰中,項羽憑借年輕人特有的勇猛和自信,不僅以5萬左右的兵力完勝章邯三四十萬的絕對主力,而且打得還十分漂亮,這不得不令人對他的軍事能力感到驚歎。
除了衝動,要麵子是項羽的另一個致命傷。項羽進關後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出名之後,如果不回家鄉,就等於晚上穿了一身好衣服沒有人看到一樣。所以他入關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把火將秦朝的鹹陽宮燒個精光,然後帶著珠寶美女,回老家徐州彭城光宗耀祖去了。都說衝動是魔鬼,其實好麵子同樣不可小覷。為了麵子,項羽竟然放棄鹹陽。事實上,項羽隻要定都鹹陽,然後再經營數年,憑殽函之險、關中之資,依秦國故事,東向以爭天下,即可立於不敗之地。然而,一個麵子讓他失去了諸多戰略上的優勢,還被劉邦乘機端了他的老窩。
哥們兒義氣,這似乎又是年輕的項羽無法避開的。分封諸侯時,他的標準是以人畫線,即凡是跟他參加“巨鹿之戰”,追隨他進入函穀關的人,一律得到封侯。殊不知,這種缺乏政治素養的決定直接導致了齊人田榮謀反。同樣是分封,劉邦做得就高明多了,他隻是找了一個他最恨的人雍齒,然後封他一個什邡侯,就將混亂的軍心安定了下來。劉邦的老練是項羽能比的嗎?
再回頭說鴻門宴。彼時,項羽已是總盟主,且擁兵40萬,而劉邦隻有10萬。自古以來,政治無是非,隻有強弱之分。也就是說,項羽什麼時候想殺劉邦都易如反掌,而且不會有人說三道四。然而項羽卻因為劉邦的一段慷慨陳言,不僅放了他,還聽從張良的話,將整個秦嶺以南的陝西全部劃分給了劉邦,這不是驅虎歸山又是什麼?
這裏有個典故,劉邦當了皇帝後曾問手下群臣,你們說,我何以能得天下,群臣眾說紛紜。劉邦笑道,天下有三個奇才:蕭何、張良、韓信,而這三個奇才皆為我用,你們說,我不得天下能行嗎?遺憾的是,韓信也曾在項羽手下也幹過多年,可他就是沒能發現這個奇才。
有人說,項羽的失敗是其性格使然。其實,此話隻說對了一半。試想,海岸邊那些原本有棱有角的石頭,為什麼一個個光溜溜的賊圓?就因為它們經受了海水長時間不斷地衝刷。人的性格也形同此理,哪怕一個人再有個性,當你在經受歲月的洗禮之後,再有棱角的個性也會被時光打磨得“圓滑”起來。所以我想,如果老天再給項羽一點時間,不用多,哪怕是十年,或者五年,劉邦還會是他的對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