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市場真的可以預測嗎?
市場到底是否可以預測?這個問題和我們每一個投資者的投資決定和投資行為也有著重大關聯度,因此也必須弄清楚。
市場預測和許多諸如自然界是否可以預測,天氣是否可以預 測,社會是否可以預測等等,是相同的問題。本書作者的回答是:
任何趨勢預測是可能的,但要預測到精確卻不可能,如果真有什麼 “精確”預測的話,那也隻是概率統計的一種特例。一個老婦中了 千萬巨額彩票,並不是她預測精確的結果,而隻是她遇到了一次小 概率事件,讓她再來一次,可以說獲得巨額彩票的肯定不是她,而 是其他什麼人。同樣,如果所有的人都能進行精確預測,那麼,相 信就不會有各類飛機失事等慘劇的發生。學者或分析師因為對市場' 熟悉的緣故可以對投資市場做出一兩次判斷正確的預細,但這並不 表明他們對每一次市場事件都能做到精確無誤,在更多情況下他們 的預測可能和實際差之千裏。
說趨勢預測是可能的成功例證很多。1983年,在《第三次浪 潮》一書裏,美國學者阿爾文·托夫勒闡述了他的浪潮原理,書中 分析,人類第一次產業浪潮發生在10000年以前,人類從此進入了 農業時代。(注:阿爾文·托夫勒,美國著名未來學家。現擔任著 名雜誌《幸福》的副主編。在記者生涯的磨礪中,對社會問題,特 別是對人類向何處去的問題,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苦心鑽研,.終於 成為知名的學者。作為傑出的未來學家,托夫勒曾任羅素·賽奇基 金會特約研究員,康乃爾大學特聘教授,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研究 員,ffiM和AT&T等跨國企業顧問,從事未來價值體係及社會走向 的研究。托夫勒先生被人們喻為“窺視未來的眼睛”,其主要著作 有《第三次浪潮》。)第二次產業浪潮始於18世紀的工業革命。第
三次浪潮是即將到來的信息時代。就在托夫勒出版《第三次浪潮》 圖書10多年後,信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也就是這本圖書,成了那 個年代中國年輕人的必讀書目,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約翰·奈斯比特在全球是與托夫勒齊名的美國未來學家,20 多年前,在他撰寫的著作《大趨勢》裏,他成功預見了網絡和全球 經濟一體化趨勢。(注:約翰·奈斯比特,世界著名的未來學家, 其1982年的作品《大趨勢》曾是風靡全球的暢銷書之一,被翻譯成 57種文字在海內外廣為流傳,銷售了 1400萬冊。約翰·奈斯比特的 閱曆豐富,他有著哈佛、康奈爾和猶他三所大學的教育背景,曾為 美國前總統肯尼迪擔當主管教育的助理秘書,前總統約翰遜的特別 助理。他在哈佛大學、莫斯科大學當過訪問學者,目前還是我國南 京大學的客座教授,同時還是許多跨國大公司高層及政府高官的顧 問。)
然而,無論是阿爾文·托夫勒還是約翰·奈斯比特,他們的預 測都是建立在社會科學基礎之上的趨勢分析,和我們現在在中國A 股市場上看到的大量在做所謂“精確”預k的分析師的做法有著天 壤之別。
其實,早在1926年,德國科學家威納·海森堡就提出了著名的 “不確定性”原理,從而宣告精確預測的死亡。海森堡認為,為了 預言一個粒子未來的位置和速度,人們必須能準確測量它現在的位 置和速度,顯而易見的辦法是將光照到這粒子上,一部分光波被此 粒子散射開來,由此指明它的位置。然而,人們不可能將粒子位置 確定到比光的兩個波峰之間距離更小的程度,所以必須用短波長的
光來測量粒子位置。現在由普郎克量子假設可以得出,人們不能用 任意少的光的數量,至少要用一個光量子。這量子會擾動這粒子, 並以一種不能預見的方式改變粒子的速度。而且,位置測量得越準 確,所需的波長就越短,單獨量子能量也越大,這樣粒子的速度就 被擾動得越厲害。換言之,對粒子位置測量得越精準,對速度的測 量就越不準確;反之,對粒子速度測量的越準確,對粒子位置就測 量得越不準確。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提出了一個世界上不可回避 的問題,即如果人們甚至不能準確測量宇宙現在的態,就肯定不能 準確預言將來事件!由此及彼,我們便不難推導出證券市場未來變 化是不可預測性。
任何長期觀察巴菲特的人都知道他對於預測股市的看法是不要 浪費時間。無論是針對整體經濟發展、市場大盤走勢,還是個別股 票價格波動,巴菲特都強烈地認為預測未來對投資並不具有任何價 值。過去的40多年裏巴菲特創造了巨額財富和傲人的投資業績,這 一切都是靠大筆投資在少數繢優股上的投資策略的結果。而就在同 時,一般投資人卻從未專注標的公司基本麵的分析,他們瘋狂地追 逐股票市場的走勢預測。巴菲特指出,唯一可以預估的是人性的貪 婪、對未知的恐懼和愚蠢。而股票市場未來的發展卻往往是無法預 測得到的。
預測無效性可以從投資大師中見到。1 9 8 7年1 0月股市崩潰的 前一個月,喬治·索羅斯出現在《財富》雜誌的封麵上。雜誌刊登 了他這樣一段話.美國股票飆升到了遠超過基本價值的程度,並I; 不意味它們一定會暴跌。不能僅僅因為市場被高估就斷定它不可維
持。” 1987年10月14日,索羅斯在《金融時報》上重申了他先前的 看法。可一星期後,索羅斯的量子基金隨著美國股市的崩盤而損失 了 3.5億多美元,他全年的盈利在短短幾天內被席卷一空。索羅斯承 認:“我在金融上的成功與我預測事件的能力完全不相稱。”
伊萊恩·葛莎莉本是華爾街一個不知名的數字分柄家,她於 1987年10月12日預測說“股市崩潰就在眼前”。一個禮拜後,“黑 色星期一”降臨,她立刻成了媒體寵兒。幾年後她把她的名聲轉化 成了一筆商業財富,她成立的基金公司讓她發了財,但她的追隨者 們就沒有那麼幸運了。1994年,她的互助基金持股者投票決定終止 該基金運營,原因是她在1987~1996年的整體預測記錄糟糕至極, M次預測隻有5次是正確的,也就是說,她的預測成功率為36%。 就是用拋硬幣的方法,你也會預測得更準,並賺更多的錢!
我們隻需放眼世界,就可以發現許多所謂“專家”的預測成 績有多麼的差勁:9 0 %的經濟學家沒能預測到2 1世紀初美國經濟的 不景氣。20世紀90年代初,國際大型投資機構曾預測墨西哥股市的 多頭市場即將到來,但沒多久該國政府就放任本國貨幣比索大幅貶 值,並引發了墨西哥有史以來最大一次股價狂跌。試問:有誰能預 測到這一節外生枝的政府行為?
同樣,沒人預測到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在一個大繁榮時期突襲 而來,並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將東南亞和東亞新興國家一個個擊倒。 相反,就在21世紀剛來臨時,又有誰預見到了世界大宗商品的大多 頭市道正悄沒聲息地撲麵而來。到了2005年,黃金瘋狂漲到了每盤 司700美元,石油每桶70美元。直到今天,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仍處
在大多頭市道裏,價格還在狂奔突進。由於預測錯誤,令不少國際 炒家因坐失了享受這次千載難遇的大多頭投資市道而扼腕不已。
在中國,2001年上證綜指在躍上曆史高點2245的點位後,便 出現了拐頭向下的綿綿陰跌大趨勢。當年這一拐就是漫長的5年, 將征戰股市多年的中外基金、券商、私募基金以及所有市場投資人 全線套住。而2001年正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年,中國經濟在嗣後5 年裏也一直以10%以上的年增長率持續高速發展。而就在股市極度 低迷,市場人士都不看好中國股市的時候,中國曆史上最大一波牛 市突然啟動,上證綜指一路高歌猛進。早在2005年初,當上證綜指 從900多點到達1300點位時,膽怯的投資人已開始退場,認為大盤 已漲到頭了。到2006年年底當上證綜指已在1900點的高位上,市場 出現了更多昨兌現資金。大盤被瘋狂推升到2700點位時,時間已是 2007年的1月初。到1月底,大盤已在3000點附近了,4月已破4000 點,6月破5000點,8月6000點大關也被攻克。
如果說市場是可以預測的話,那麼,請告訴我們,有誰精準地 預測到中國股市會分別於2007年丨月31日、2月27日、4月19日、5月 30曰、10月25日,以及H月8日出現的大跌現象?又有誰能預測到 中國股市在2月27日的大跌還引發了全球性股災?承接2月27日“黑 色星期二”中國股市的大跌,美國道瓊斯指數隨後大跌400點,跌 3.29%,新興市場股市開盤後多有3%~7%的跌幅,歐洲、日本等主 要股市也紛紛大跌。習慣預測市場的那些分析師怎麼也沒有料到中 國股市的全球影響力已非吳下阿蒙,難怪有人驚呼:“中國股市打 個噴嚏,世界股市傷風感冒了! ”將原來的那句“美國經濟打個噴
嚏,世界經濟傷風感冒”作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顛覆。
我們舉例來看一看許多預測的結果與現實相差十萬八千裏。表 2-1中,我們列入從1982年到1995年共16年的預測調查數據,該調查 每半年預測一次美國30年公債增值利率走勢結果。在所有3彳次預測 中,從未有一次能夠準確地預測準市場利率。更驚人的是,竟有高 達22次的預測發生方向性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