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漲到三十七、八塊的時候,林園還在一路買進。
十幾年來,不算那些牛市中做著玩的短線品種,林園買來買去 的重倉股就是那麼三五個行業,十幾隻股票。“我有個原則,我買 的企業一定是我能算得清賬的,而且要能算到今後三年。”
“拿茅台來說,它一年的產量就那麼多,產多少銷多少,又不 會降價,所以每年能賺多少錢很好算。”因此,從1994年第一隻酒 類股古井貢上市開始,林園就關注這個行業,後來陸續買過瀘州老 窖、貴州茅台和五糧液。
醫藥股也是林園最青睞的,因為他是學醫出身。同仁堂、雲南 白藥、東阿阿膠、馬應龍等等,都被林園看好並持有,有的還被列 為未來隨時增持的品種。另一類是公路股。道理不言自明,一條路 上跑多少車,收多少錢,可以算得明明白白。以前,林園在寧滬高 速上賺過大錢,現在又把目標瞄準了中原高速。
林園買的企業有很多共性,零庫存、現金流好、利潤額大。 “那些每年隻賺幾百萬、幾千萬的公司你就不要買了,它們大多屬 於競爭行業,拚到最後就是打價格戰,賺錢太累了。股東又能分享 到什麼呢?要買就買能賺幾個億、十幾個億的公司,這些公司多硬 朗!”
2004年前後,由共同基金演繹出的核心概念:民族品牌+自主 定價能力,是當時最流行的考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兩大標準,林園 恰恰與之不謀而合。
林園用得最多的是公司調研。據他稱,隻要是重倉的公司,
隨著萬科送股配股,加上劉元生通過二級市場增持,他擁有的萬科 股票逐年增加。1993年是503.29萬股,1995年為767萬股,2004年為 3767.94萬股,2006年為5827.63萬股。不過,他持股所占萬科總股本 的比例也從原先的2.7%降到1.47%。即使這樣,現在他持有的股票 數量,不僅遠遠超過萬科董事長王石的41.8677萬股,總經理鬱亮的 11.6742萬股,而且超過了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萬科企業工會委員 會、中國平安保險各自的持有量,依然是名符其實的大股東。
18年了,“劉元生”這個名字每年都出現在萬科公司年報上,像一根不倒的桅杆,伴隨萬科這艘航船闖過了難以計數的波峰浪 穀。18年的等待終於有了巨額回報。2006年12月5日是萬科的有限售 條件股份可上市交易日。以11月28日收盤價10.85元計算,劉元生持有的這些股票流通市值為6.32億元。劉元生認購原始股加上二級市 場買入股票的費用,共約400萬元。經過18年的堅守,他獲得了彳60 倍的回報率。400萬元變為6.32億元,股票增幅超過股神巴菲特。巴 菲特最驕人的業績是持有《華盛頓郵報》股票30年,股票價值增長 也不過128倍。劉元生創造了一個最大的股市神話。我們曾經聽說 過有人捂住)采發展發了大財,有人購入陸家嘴得到暴富,但還沒有 聽說哪個人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幾千萬股票這麼多年頭。萬科董事會 秘書肖莉在接受采訪時說,最初萬科股票發行不暢,劉元生當年得 到了深圳證券交易所的特許,用外資身份開設的六股賬戶購買了萬 科原始股,投資360萬元。他堅持持有萬科股票,可以說是他對王 石董事長和萬科這個團隊投出的信任票。
劉先生現住在加拿大,跟王石還有密切聯係,萬科經營管理的很多重大決策都要征求他的意見。在萬科上市後的18年中,很多投 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經不起股價顛簸撤離了。某家大公司在90年代 初萬科股票跌破發行價時,把手裏的幾百萬股票硬生生賣回給了萬 科,還以為扔掉了燙手的山芋。回頭來看,對優質的公司長線投資 才是金。
我理解的價值投資
老師,經常看您的博客,感覺到價值投資是對的。我是2007 年4月份進入股市的,剛進股市就遇到2次大的調整,投的資金也 嚴重縮氽,讓我產生了退出股市的想法。目前還有招商銀行3000股,
國電電力5000股成本價14.9,複星醫藥4000股成本價12.5,資金 都是被套,老師,幫我分析下,後市是堅持價值投資還是換倉呢?
網友
我買的第一本證券書,就是您的《長捂不放》,也許這說明了 我朦朧中對證券的理解。那是2007年5月的事。之前,買了基金, 基金也是無意中買的,過了半年一看,收益不錯啊! 5月30日中 國股市長黑,我的資金一下子縮水了'不少,那時候我也無所謂,反 正還不懂操作,讓它坐電梯去吧。可是資金越縮越少,覺得不能不 管了,於是割肉出來了。
我真的希望不放,於是又買了 600018和其他幾隻,看基本麵^ 都不錯。可6月以後又縮水了……看著大盤上的紅線、綠線因為誰p
誰的一句話,發瘋一樣降落、升起,我覺得這裏哪是嚴肅的事業, 簡直像遊樂園裏不守信用的遊戲。原來以為要認真地投資給經營好 的公司,然後得到回報,現在感到困惑了,在中國股市裏還找得到 信任嗎?找不到信任‘,怎麼可以長捂不放?
網友
由於隱私的關係,‘恕我把網友的名字隱去,摘錄他們的留言隻 是為了我下麵分析的方便,可以有案例作為參照。
以上的網友留言暴露了許多所謂“價值投資”的小股民中共性 的問題。我必須毫不客氣地向他們指出,關鍵的問題是:他們充其 量隻是假冒偽劣的價值投資者,而不是真正建立在價值投資法則基 礎上的投資者。在對第二位留言者的回複中,我是這樣回複的:
“你想實現價值投資,但你當下最大的問題是投資的非嚴肅 性,投資是因為好玩和買入股票的隨意性。你在股指很高的時候買 入你的股票,又在股指大跌的時候賣出,僅這兩點就犯了價值投資 法則最犯忌的兩個:(1)逢低買入;(2)長抱不放。當然我也懷 疑你買入股票的價值可靠性。”
而對第一位留言者,我的答複是這樣的:
“我以為你不必為被套而煩惱,股市什麼問題都沒有,長牛市 的基礎仍在。問題出在你是假價值投資者,恕我直言。根據真正的 價值投資法則:(0你4月進入股市,肯定買高了!可我不明白,你的招商銀行怎麼會被套呢?它最近上得很快呀! (2)即便被 套,也是暫時的。僅2個月就想賺錢,這是價值投資嗎?我也是投資者,我投入資金是在中國股市最低迷的時候,幾年來都幾乎沒有 一筆交易,期間分紅、送股、配股,複權的股價高得驚人。(3) 你如果在最低迷的時候將股票割肉出來,就等於形成了一勞永逸的 虧損。(4)你的所有股票都很棒,都可能成為未來的大牛股,尤 其不要小看複星股份(600196),它好像還沒有過像樣的行情。問 題是,你無法拿住它們,隻好將廉價籌碼拱手送給市場主力。我給 你的忠告是:堅持長捂,直到牛市走完為止。” ^
很多人都像上麵兩個投資者一樣自稱自己是“價值投資人”, 但他們又無法遵循價值投資法則,更可笑的是,他們甚至從來沒 有看過一本關於價值投資的書籍,不了解什麼是真正的價值投資法 則。
巴菲特被公認為投資界中最成功的專家,其成功的奧秘有兩 點:一是“長期持有”;二是“忽略市場”。
長期持有。巴菲特是長線投資的典範!巴菲特選擇投資目標 時,從來不會把自己當做市場分析師,而是把自己視為企業經營 者。巴菲特選擇股票前,會預先做許多充分的功課,了解這家股 票公司的產品/財務狀況/未來的成長性,乃至於潛在的競爭對手。 巴菲特非常反對短線交易,認為那隻是浪費時間及金錢的行為而 已,而且會影響到操作績效,影響你的身體。巴菲特曾說:“我從 不打算在買入股票的次日就賺錢,我買入股票時,總是會先假設 明天交易所就會關門,5年之後才又重新打開,恢複交易。”他還 告誡投資人,任何一檔股票,如果你沒有把握能夠持有10年的話, 那就連10分鍾都不必考慮持有。(注:“巴菲特如彳可靠股市暴富(一)”,新民晚報,2006年12月16曰。)
巴菲特曾在1972年以1060萬美元買入華盛頓郵報股票,到1999 年時已經增值到9.3億美元,’在27年內華盛頓郵報股票成長了86倍, 盡管在這27年中美國股市大盤幾經沉浮,華盛頓郵報股票也曾大幅 振蕩,“跳水”和“飆升”無數次地出現,最後的事實證明“長線 和耐心”為巴菲特帶來了可觀的收獲。
忽略市場。我們通常被市場忽悠,而巴菲特則是經常忽略市 場!巴菲特成功關鍵的第二點是:“忽略市場”,所謂“忽略市 場”就是不要把短期的市場波動看得太重,投資者的情緒不要被市 場左右,不要對市場行為過於敏感,或者形象地說:不要沒有主見 地時刻隨著“市場先生”翩翩起舞。既然是采用長期持有的投資模 式,巴菲特主張就應當忽視市場的一切,包括價格波動及所有市 場訊息,當然也不要理會經濟學家、分析師,以及股市經紀人的建 議,因為證券經紀人和證券交易商的任務就是以一些所謂的觀點和 理由引誘投資人買賣股票,從而賺取投資者的手續費及傭金。散戶 朋友們在股市無數次的短線進出中,大量的財富最終流入到證券經 紀人和證券交易商的口袋中去了。
凡修讀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有個凱恩斯經濟理論。該理論認 為,世界經濟隻會越來越繁榮,因此股票指數也會隨著經濟發展而 逐步趨升。既然股票的價格總體趨奐是向上的,那麼,我們投資者 就沒有必要總是在尋覓中苛求找到戰勝市場的秘方,不要總在唉聲 歎氣中感歎財運不濟。隻要買進時選擇理由沒有改變,忽視股票短 期漲跌,堅持捂股,時間可以使投資者賺大錢。因為投資者個人沒有能力去拉升股票,他們唯一擁有的賺錢資本就是耐心和時間。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萬科從1 995年1月20日上市以來至今的走 勢。如果你不“忽略市場”,即不理會市場,你就不可能從萬科身 上賺到錢:萬科(000002) 1991年1月20日上市當日收盤收在15.63 元,從第二天開始陰跌,最低跌到4.3元,然後又漲到16元,再漲 到26.8元,29.5元,最高到36.7元,接著又是開始下跌,12.65元,8 元,最低跌到3.85元/股,經過幾年時間又漲到16.20元,24.23元…… 這就是中國股票之王萬科。到2007年1 1月複權價最高為1859.31 元,最高價與最低價之間有480多倍。雖然萬科在調整市裏跌得好' 像跟其它股票沒有太大區別,但如果你在當時投資1萬元買入萬科 000002,持有到現在應該是480萬;如果你當時投入10萬持有到現在 就是4800萬……巴菲特先生相當成功的投資戰例是持有華盛頓郵報 27年漲了 86倍,平均每年是3.1倍,而如果你在中國持有萬科18年可 以達到400多倍,每年有20多倍的收益,蘇寧電器3年30多倍,持有 五糧液、茅台、雲南白藥、天威保變、民生銀行、招商銀行、潞安 命能保利地產等等都有相當不錯的業績。平均一年漲一倍的股票更 是不計其數!
那些拿出N個理論說長線價值投資在中國行不通的人,其實根 本就不了解中國證券市場股票的運行規律。我甚至懷疑他們從來就 沒有買過股票,卻在那裏對股票評頭論足,任意推斷。
當投資者持有的股票在調整市裏也加入大跌的行列,投資者能 做什麼?不是埋怨,也不是抱怨國家政策。震蕩和調整本身就是投 資市場的一種必然反映:漲多了會跌,跌多了會漲。重要的是,如果投資人能早一天或早一年接受價值投資這一理念,假如投資者從 50元堅定持有茅台/山東黃金,在6元堅定持有萬科,在5元堅定持有 鞍鋼股份,在4元堅定持有民生銀行,那麼當我們通過自己的耐心 遠離股票成本區後,再大的市場調整與我們又有何幹係呢?就是股 市崩盤了,你所持有的股票價格還高高地在成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