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跑步後補水
在跑步結束後,飲水要本著量少、次數多的原則,千萬不要一次性地暴飲,這樣會增加出汗量與排尿量,讓體內的一些電解質隨之丟失,而且還會增加心和腎功能的負擔。
4.補水量和水溫
可以每5~10分鍾補一次水,每次的飲水量大約為100毫升。最好喝溫開水,就算是在炎熱的夏天,水溫也要保證在5~10攝氏度之間。千萬別飲用冰水。
5.水劑的選擇
在運動後,飲用運動飲料好於純淨水,因為運動飲料中含有大量氯化鉀、氯化鈉等電解質和豐富的維生素C,能幫助人體補充必要的能量,還可降低機體產生的饑餓感。但是要注意,不能喝冰鎮和有甜味的飲料。
因跑步而引發的傷病及其防治
跑步是一項能強身健體的運動,但如果運動不當或運動過度,也會給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傷,如腳掌起泡、肌肉痙攣、肌肉拉傷、肌肉酸痛、小腿關節扭傷等。下麵介紹的是具體的應對方式。
1.腳掌起泡
此問題主要是由於鞋襪不舒適造成的,如襪子沒有穿平整或鞋底太硬等。在跑步時,不要穿太緊、尺碼不合適、過硬或是太沉的鞋,襪子也不要穿太小的,以避免腳掌起泡。
如果已經出現了水泡,但體積不大也不妨礙走動,最好不要把水泡擠破,隻需在上麵塗些碘酒就可以了。如果水泡體積非常大,已經沒辦法行走了,那麼一定要將水泡弄破。方法是:取一根針消毒,然後刺破水泡,將裏麵的水擠幹淨後,塗抹上紫藥水。如果沒有紫藥水,可以用一些磺胺類軟膏塗在傷口表麵,然後用醫療紗布將患處包紮好。如果發生了感染,一定要趕快去醫院處理。
2.肌肉痙攣
痙攣就是我們常說的“抽筋”,一般多發生在冬季,主要是由於沒有進行足夠的熱身準備或者運動時穿得太少所致。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一定要在跑步鍛煉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活動。如果天氣比較冷,要多加些衣服。在鍛煉後,身體會發熱出汗,這時不要著急把原本就不多的衣服脫掉,這樣非常容易感冒。相反,就算熱也要注意機體的保暖,同時還要補充適量的水分。
如果出現痙攣,同學們不要慌張,可進行自主性的擠壓、按摩,讓痙攣部位的肌肉、肌腱及時得到牽拉和緩解。具體方法:一隻手扶住痙攣的腿與膝關節,另一隻手盡量向上搬小腿的下部,盡力伸展抽筋的肌肉,如果情況允許,可用熱毛巾敷痙攣處。如果處理方法正確,痙攣問題很快就會得到緩解,對身體沒有太大損傷。
3.肌肉拉傷
熱身活動不充分、運動過於劇烈、幅度過大等超過自身能夠負荷的運動,是造成肌肉拉傷的主要原因。此外,身體的伸展性和柔韌性比較差的人,尤其要注意肌肉拉傷問題。
鍛煉的人如何判斷自己的肌肉是否拉傷了呢?通常情況下,拉傷的部位會伴有肌肉疼痛、痙攣等症狀,有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出血、腫脹。拉傷的肌肉組織通常會出現較嚴重的活動障礙,更嚴重的還可以聽到韌帶斷裂的聲音。
如果鍛煉中出現肌肉拉傷,要馬上終止鍛煉,讓專業人員用彈力繃帶(如果當時沒有可以用其他可以綁紮的物品代替)等及時綁紮。過於嚴重的就要送到正規醫院治療。如果肌肉拉傷沒有痊愈的話,隻能適當地散步,千萬不能做劇烈運動。
4.肌肉酸痛
平時運動量較小的人,如果在短時間內進行較長距離的跑步鍛煉,就會出現小腿部位肌肉組織有酸痛感;要是跑步的強度大,不僅小腿有酸痛感,連大腿肌肉組織也會出現酸痛感,這屬於正常現象。
想要緩解酸痛感,隻要適當休息,對人體的運動係統是不會產生負麵傷害的。在之後的鍛煉中,稍稍減少些運動量,酸痛感就會逐漸消失。等到身體適應了這種鍛煉強度,就不會再有酸痛感了。
中小學生多參加個體運動,對提高注意力有良好的作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科研人員經過研究得出結論:當學生們參加完體育活動後再學習時,注意力會比之前更加集中,學習成績也會提高。這些運動包括各種球類運動、課間活動以及各種競技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