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困難,許多人戴上了放大鏡;但和困難拚搏一番,你會覺得,困難不過如此。
那天的風雪真暴,外麵像是有無數發瘋的怪獸在呼嘯廝打。雪惡狠狠地尋找襲擊的對象,風嗚咽著四處搜索,從屋頂從看不見縫隙的牆壁鼠叫似的“吱吱”而人。
大家都在喊冷,讀書的心思似乎已被凍住了。一屋的跺腳聲。
鼻頭紅紅的布魯斯老師擠進教室時,等待了許久的風席卷而入,牆壁上的《世界地圖》一鼓一頓,開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個跟頭栽了下來。
往日很溫和的布魯斯先生一反常態:滿臉的嚴肅莊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氣。
亂哄哄的教室靜了下來,學生們驚異地望著布魯斯先生。
“請同學們放好書本,我們到操場上去。”
幾十雙眼睛在問。
“因為我們要在操場上立正五分鍾。”
即使布魯斯老師下了“不上這堂課,永遠別上我的課”的恐嚇之詞,還是有幾個嬌滴滴的女生和幾個很壯的男生沒有出教室。
操場在學校的東北角,北邊是空曠的菜園,再北是一口水塘。
那天,操場、菜園和水塘被雪連成了一個整體。
矮了許多的籃球架被雪團打得“啪啪”作響,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團嗆得人睜不開眼張不開口。臉上像有無數把細窄的刀在拉在劃,厚實的衣服像鐵塊冰塊,腳像是踩在帶冰碴的水裏。
學生們擠在教室的屋簷下,不肯邁向操場半步。
布魯斯先生沒有說什麼,麵對學生們站定,脫下羽絨衣,線衣脫到一半,風雪幫他完成了另一半。“在操場上去,站好。”布魯斯先生臉色蒼白,一字一頓地對學生們說。
誰也沒有吭聲,學生們老老實實地到操場排好了三列縱隊。
瘦削的布魯斯先生隻穿一件白襯褂,襯褂緊裹著的他更顯單薄。
學生們規規矩矩地立著。
五分鍾過去了,布魯斯先生平靜地說:“解散。”
回到教室,布魯斯先生說:“在教室時,我們都以為自己敵不過那場風雪,事實上,叫你們站半個小時,你們也頂得住,叫你們隻穿一件襯衫,你們也頂得住。麵對困難,許多人戴了放大鏡,但和困難拚搏一番,你會覺得,困難不過如此……”
學生們很慶幸,自己沒有縮在教室裏,在那個風雪交加的時候,在那個空曠的操場上,他們學到了人生重要的一課。
[精讀細品]
1.文中的故事對你的啟示是什麼?為什麼說,“困難不過如此”?這表明了一種什麼態度?
2.學生們在空曠的操場上學到了人生重要的一課,這一課的內容除了戰勝困難的勇氣,還包括哪些內容?
創造奇跡的條件
1858年,瑞典的一戶大富人家生下一個女兒。然而不久,孩子突然患了一種無法醫治的癱瘓症,喪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長的太太給孩子講船長有一隻天堂鳥,她對這隻鳥非常有興趣,極想親自看一看。於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長。孩子卻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務生立即帶她去看天堂鳥。那服務生並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隻顧帶著她一道去看那隻美麗的小鳥。奇跡發生了,孩子因為過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務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來。從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也許是由於有了童年時忘我而戰勝了疾病的經曆,女孩子長大後,又忘我地投入文學創作中,最後成為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她就是茜爾瑪·拉格蘿芙。
另外,有一位女孩有一副美麗動聽的歌喉,但卻長著一口齙牙。有一次,她去參加歌唱比賽,上了台,她隻顧掩飾難看的牙齒,讓觀眾和評委感到好笑。結果她失敗了。但有位評委卻認為她的音樂潛質極佳,便到後台找到她,很認真地告訴她:“你肯定會成功,但必須忘記你的牙齒。”在“伯樂”的幫助下,女孩慢慢走出了齙牙的陰影。後來,她在一次全國性大賽中,以極富個性化的表演和歌唱傾倒觀眾和評委,脫穎而出。她就是卡絲·黛莉,美國一位著名的歌唱家。她的齙牙同她的名字一樣有名,歌迷們還稱她的牙很漂亮。
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這種境界中,人常會超越自身的束縛,釋放出最大的能量。
[精讀細品]
1.居裏夫人說過,“我們必須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天賦是要用來做某種事情的,無論代價多麼大,這種事情必須做到。”讀了本文,你對這段名言有什麼更深的認識?
2.一個被認為不會走路的小女孩,在“忘我”的狀態下,竟走起了路;一個因長齙牙而自卑的女孩,在“忘我”的情況下成了歌唱家。這說明了什麼道理?
隻有自己更相信自己
喬治·邦尼是一個經營著小本買賣的本分的美國人,幾年前,他擁有平凡而殷實的普通生活。然而,他覺得仍然不夠理想,因為他們沒有多餘的錢去買他們想要的東西,他的妻子盡管沒有抱怨,但顯然她也不幸福。
於是,邦尼的內心深處變得越來越不滿。當他意識到愛妻和他的兩個孩子並沒有過上好日子的時候,心裏就感到深深的刺痛。
但是今天,一切都有了極大的變化。現在,邦尼有了一所占地兩英畝的漂亮新家,他和妻子再也不用擔心能否送他們的孩子上一所好的大學了,他的妻子在花錢買衣服的時候也不再有那種拮據的感覺了。下一年夏天,他們全家都將去歐洲度假。邦尼過上了真正幸福的生活。
邦尼說:“這一切的發生,是因為我利用了信念的力量。五年以前,我聽說在底特律有一個經營農具的工作。那時,我們還住在克利夫蘭。我決定試試,希望能多掙一點錢。我到達底特律的時間是星期天的早晨,但公司與我麵談還得等到星期一。晚飯後,我坐在旅館裏靜思默想,突然覺得自己是多麼的可憎。‘這到底是為什麼?’我問自己,‘失敗為什麼總屬於我呢?’”
邦尼不知道那天是什麼促使他做了這樣一件事:他取了一張旅館的信箋,寫下幾個他非常熟悉的、在近幾年內遠遠超過他的人的名字。他們取得了更多的權力和工作職責。其中兩個原是鄰近的農場主,現已搬到更好的邊遠地區去了,其他兩個朋友曾經為他們工作過,最後一位則是他的妹夫。
邦尼問自己:什麼是這五位朋友擁有的優勢呢?他把自己的智力與他們做了一個比較,邦尼覺得他們並不比自己更聰明;而他們所受的教育,他們的正直、個人習性等,也並不擁有任何優勢。終於,邦尼想到了另一個成功的因素,即主動性。邦尼不得不承認,他的朋友們在這點上勝他一籌。
當時已經快深夜三點鍾了,但邦尼的腦子卻還十分清醒。他第一次發現了自己的弱點。他深深地挖掘自己,發現缺少主動性是因為在內心深處,他並不看重自己。
邦尼坐著度過了殘夜,回憶著過去的一切。從他記事起,邦尼便缺乏自信心,他發現過去的自己總是在自尋煩惱,自己總對自己說不行、不行,不行!他總在表現自己的短處,幾乎他所做的一切都表現出了這種自我貶值。
終於邦尼明白了:如果自己都不信任自己的話,那麼將沒有人信任你!
於是,邦尼做出了決定:“我一直都是把自己當成一個二等公民,從今後,我再也不這樣想了。”
第二天上午,邦尼仍保持著那種自信心。他暗暗以這次與公司的麵談作為對自己自信心的第一次考驗。在這次麵談以前,邦尼希望自己有勇氣提出比原來工資高750美元甚至1000美元的要求。但經過這次自我反省後,邦尼認識到了他的自我價值,因而把這個目標提到了3500美元。結果,邦尼達到了目的。他獲得了成功。
[精讀細品]
1.馬休·阿諾德認為,“一個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則不能帶給別人信心;已經信服的人,方能使人信服。”邦尼過去一直把自己當二等公民,所以才沒有成功;當他改變這個意識時,他成功了。想想看,他改變這種思想的動因是什麼?
2.邦尼認為,“如果自己都不信任自己的話,那麼將沒有人信任你。”你對這句話是怎麼想的?
讓自豪戰勝自卑
我在縣城上初中的年月裏,幼小的心靈上,有時會隱約縈繞一層自卑的陰影。
當時,因為家境貧窮,雖然每月有7元錢的助學金可以勉強解決我的夥食,但在穿戴以及其他生活用品方麵,就顯得很寒酸了。以至在同學們的眼裏,我成了生活上的“貧困階層”。
因貧困而自卑,曾使我感到尷尬和難為情。在宿舍裏一個長條木板上,整齊地擺放著同學們的一排牙具:搪瓷牙缸和牙膏、牙刷,而靠邊上我的那一套,用的是粗瓷白色飯碗和牙粉。每每看到它,我都會垂下頭來,心裏一陣酸楚,覺得物賤人亦卑。在長條木板的下麵,擺放著同學們的一排花花綠綠的搪瓷臉盆,而靠在頭上我的那個土色瓦盆,卻分外顯眼。每每用它洗臉,我都要悄悄蹲在地上,麵向牆角,不願見人。
然而,我也有自豪的事,那就是我的學業。尤其是我的作文,幾乎每篇都會被老師當範文,在課堂上向大家宣讀。有的作文,老師還親自用毛筆謄寫在方格紙上,貼在牆上,供同學們閱讀學習。每當此時,我的自豪感便會油然而生,並決心要進一步寫好每一篇作文。
有一次,老師讓我向同學們談談自己寫作文的心得。我望著講台下那一雙雙欽佩的目光,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也自信了許多。事後,有的同學還特地向我請教了關於作文開頭、結尾的方法。
漸漸地,我心靈上的自卑為自豪所衝淡,確切地說,是自豪戰勝了自卑。這也為我以後多年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了健康的心靈基礎。
我深感,在人生道路上,每個人都會有自卑的時候,也會有自豪的時候。讓自豪戰勝自卑,我們才不至於喪失前進的勇氣和信心。
[精讀細品]
1.為什麼說,讓自豪戰勝自卑,我們才不至於喪失前進的勇氣和信心?
2.其實,隻要善於發現,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豪的事情,例如,你考了100分,你幫了一回同學,你學會了做飯,等等。隻要你奠定健康的心靈基礎,你的信心就會永葆不變。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一雙鞋子的自信
一年前,我高考落榜,從農村來到這個城市,當上了一家公司的保險業務員。第一個月,我像遊魂一樣遊遍了這個城市的西南部,每次鼓足勇氣敲開一扇陌生的門,結果都是一無所獲。
整整一個月的挫折讓我弄不清原因到底是在於我的著裝還是我的業務素質。但不論怎樣,我最終陷入了一種灰暗情緒,想到了逃避。朋友介紹我去一個餐館做洗碗工,那裏雖然沒有什麼出路,卻能夠每個月拿到比這兒高出少許的固定工資,而且不會有人介意你穿什麼,在那裏我隻需要麵對高如小山、沉默的碗碟。
月底的時候,我去保險公司領我那可憐的基本工資——我幾乎已經身無分文了,那一點兒錢雖然不能安慰自己的心,卻至少能夠安慰自己饑餓的胃。我也想順便到公司去向一直很照顧我的小組主管李姐道別,她的家鄉離我的家鄉有好幾百公裏,在這人海茫茫的陌生城市卻也算得上是故鄉人。
領到錢後,我敲開李姐辦公室的門。她正在跟一個客戶談話,她示意我在靠門的椅子上坐下等候,椅子正對著他們坐著的沙發。我坐了一會兒便十分的不自在,因為我感覺自己整個暴露在他們的視野裏,猶如受審的囚犯,我下意識地想把我那雙套著灰頭土臉的皮鞋的腳往回收,卻無處可藏。20分鍾以後,那個趾高氣揚的客戶終於走了。我囁嚅著不知如何開口說出離開的緣由。李姐卻猜中了我的心思。她對我說了一番打氣的話後,提出了一個對我而言很是優厚的條件:“你不如再試兩個月,如果業績還是沒有起色的話,我可以介紹你到我的一個老客戶的飯店裏做服務員。那時再走也不遲。”
我接受了她的條件,同時接受的還有一雙鞋。那時冬天已經逼近,我的腳上卻還是那雙四季不變的皮鞋。李姐說,這鞋是托朋友買的,穿著不太合腳,扔在家裏也是浪費了。
古人教育我們說:人往往在背水一戰的情境下才能奮發而起,但是對我這樣容易喪失信心的人來說,隻有感覺到了背後有一片堅實的大地在迎接我,我才能無所顧忌地麵對現實。那一片堅實的大地,就是李姐所許諾的飯店服務員的工作。我心裏有了著落,也不用再為自己腳下的鞋而感到局促,事情就這麼出乎意料地變得順利起來。每次敲門之前,我都要在心裏對自己說:“我是在堂堂正正地工作,就要自信地麵對每一個客戶,不管他會用什麼眼光看待我。”每次被客戶拒絕之後,我心裏想的不再是我自己的形象如何讓客戶懷疑,而是想自己在措辭上有什麼缺憾。
兩個月後,我終於拿到了平生的第一筆獎金。雖然不多,但足以讓我有勇氣繼續保留推銷員這個身份。而在我第一一次當上公司的業務之星的那個月,李姐正好被調到另一個城市當銷售主管。距離的拉大,反而讓我有機會直接向她說出我心中感激的話語。我在信中說:“是您的那雙價值不菲的皮鞋讓我在形形色色的客戶麵前保持了自尊,也讓我贏得了今天的機會。我來這裏的第一個月,心裏的目標就是像您一樣能夠有朝一日換下腳下那雙破皮鞋,著裝得體地麵對客戶,現在我做到了。”
李姐很快就回信了,然而信中的內容卻讓我這個初出茅廬的小丫頭免不了驚訝:“你的信激發了我的靈感,我想說,其實並不是我送你的鞋為你贏回自信,而是你自己給了自己足夠的勇氣麵對困難。就像並不是腳上的鞋帶我們奔向前方,而是我們自己的腳使我們能夠不畏崎嶇跋山涉水。能夠把一雙鞋帶到成功頂點的腳,就能夠使一雙鞋自信地對別的鞋子說:我的價值最高。”
看了李姐的信,我不免懷疑起她原來送給我的那雙鞋的貨幣價值,我一直以為它是名牌。到底是不是,隻有李姐知道。而我所知道的就是不管如何,這雙鞋在我心中都是最名貴的——它是李姐送給我的一份自信和一份善良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