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
[精讀細品]
1.李姐在信中說,“其實並不是我送你的鞋為你贏回自信,而是你自己給了自己足夠的勇氣麵對困難。就像並不是腳上的鞋帶我們奔向前方,而是我們自己的腳使我們能夠不畏崎嶇跋山涉水。”你對這段話有什麼心得體會?
2.你從文中“我”從自卑到自信的經曆中,得到了哪些啟示?
相信潛力
我站在鮮紅的雙人雪橇旁,心怦怦直跳。在我們腳下,是一英裏長、四層樓高的冰道。我邊整理頭盔邊想,隻有上帝才能解釋我怎麼站在這2002年冬奧會的賽場上。僅僅兩年前,我還在以跳遠選手的身份爭取奧運田徑賽的入場券,然而曆經一連串奇跡之後,我卻來這裏參加一項兩年前我聞所未聞的運動。
我的一生仿佛都在奔跑。上三年級時,托馬斯教練將我選人市田徑隊。我去隊裏報到時,他讓我與隊裏最好的女選手賽跑,結果我輕鬆勝出。教練把我帶到一邊:“馮奈塔,你會成為偉大的田徑運動員,也許是下一個傑西·喬伊娜。”那時我並不知道,傑西是美國最偉大的田徑女明星,但我知道托馬斯教練培養出很多運動員。“但是僅僅跑得快還不夠,你必須全心投入,要相信自己,相信你的潛力。”他說。潛力,我喜歡這個詞。
從那以後,我在跑道上,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發誓有朝一日要去奧運會,我知道自己具備這樣的潛力。後來托馬斯教練建議我改練跳遠,我立刻愛上了這個項目。踏板起跳,騰空飛躍,是多麼美妙的感覺。從此跳遠成為我的全部,中學期間我幾乎沒時間做別的事,連畢業舞會那天晚上我都在參加州錦標賽。獎牌可以為我贏得大學獎學金,讓我離奧運夢更近一步。
獲得亞拉巴馬大學的獎學金後,我將目標瞄準了1996年奧運會。上大四時我已經參加了七次全美比賽,排名穩居全國前五名。“我感覺我的時代就要來到了。”我對男友約翰尼說。然而距奧運選拔賽僅兩個月時,我正在跑道上練習衝剌,突然感覺大腿上仿佛有什麼斷了。結果是左腿肌腱撕裂,對於田徑運動員這簡直是滅頂災難。我堅持參加了預選賽,但隻得了第13名。
我很快重新振作起來。總有一天你會大顯身手的,在我心中一個聲音斬釘截鐵地說。距離2000年奧運會還有4年,到時我才26歲,正是黃金年齡。約翰尼已經和我談婚論嫁,但是我決定,除了訓練什麼都先放放再說。我訓練比以前更加刻苦。
然而就在2000年奧運會選拔賽之前,我又在練習中撕裂了韌帶。這一次我完全絕望了,一切努力付諸東流,所有的潛力都成為泡影。我不可能再等四年,等到2004年奧運會我已經30歲,過了巔峰期。我飛到薩克拉門托參加選拔,不出意外僅獲得第12名。“17年的夢想,就這樣完了。”我淚眼婆娑地向約翰尼傾訴。
“也許還沒完。”約翰尼告訴我,某位女子雙人雪橇運動員正在征求2002年冬奧會的搭檔。可是我連雙人雪橇什麼樣子都不知道。“真的,我是認真的。”約翰尼說,“主要條件是速度和力量,你二者兼備。”
以後的兩年,我作為雙人雪橇運動員加倍刻苦訓練。我和搭檔吉爾最終得以參加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預備……出發!”全程共有15個轉彎,我們完美地駛過每個彎道,平均時速高達82.3英裏,最後我們打破紀錄,獲得金牌。
潛力,人人都擁有它,但是你可能永遠不知道它藏身何處。看看我吧,我終於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奧運會金牌,隻是以一種始料未及的方式。
([美]馮奈塔·弗勞爾 張 越/譯)
[精讀細品]
1.每一個人都潛力,隻是你可能不知道它藏身何處。懂得這個道理,對我們抬起頭來,信心百倍地向前進有什麼指導意義?
2.實現目標的過程,也就是開發自己潛力的過程。想想看,你的潛力在哪裏?如何開發你的潛力?
經過挫折之後
一個女兒對父親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麼艱難。她不知該如何應付生活,想要自暴自棄了。她已厭倦抗爭和奮鬥,好象一個問題剛解決,新的問題就又出現了。
她的父親是位廚師,他把她帶進廚房。他先往三隻鍋裏倒入一些水,然後把它們放在旺火上燒。不久鍋裏的水燒開了。他往一隻鍋裏放些胡蘿卜,第二隻鍋裏放隻雞蛋,最後一隻鍋裏放入碾成粉末狀的咖啡豆。他將它們侵入開水中煮,一句話也沒有說。
女兒咂咂嘴,不耐煩地等待著,納悶父親在做什麼。大約20分鍾後,他把火閉了,把胡蘿卜撈出來放入一個碗內,把雞蛋撈出來放入另一個碗內,然後又把咖啡舀到一個杯子裏。做完這些後,他才轉過身問女兒:“孩子,你看見什麼了?”“胡蘿卜、雞蛋、咖啡。”她回答。
他讓她靠近些並讓她用手摸摸胡蘿卜。她摸了摸,注意到他們變軟了。父親又讓女兒拿一隻雞蛋並打破它。將殼剝掉後,他看到了是隻煮熟的雞蛋。最後,他讓她喝了咖啡。品嚐到香濃的咖啡,女兒笑了。她怯生問到:“爸爸,這意味著什麼?”
他解釋說,這三樣東西麵臨同樣的逆境——煮沸的開水,但其反應各不相同。胡蘿卜入鍋之前是強壯的,結實的,毫不示弱;但進入開水之後,它變軟了,變弱了。雞蛋原來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殼保護著它呈液體的內髒。但是經開水一煮,它的內髒變硬了。而粉狀咖啡豆則很獨特,進入沸水之後,它們倒改變了水。“哪個是你呢?”他問女兒。“當逆境找上門來時,你該如何反應?你是胡蘿卜,是雞蛋,還是咖啡豆?”
[精讀細品]
胡蘿卜經過挫折的打擊後,變得軟弱可悲,以淚洗臉,不敢翻身;雞蛋在經過痛苦的煎熬之後,內心變得更加堅強;而咖啡在經過挫折之後,不僅沒有被命運擊垮,反而改變了命運。三種物持,代表著三類人的信念和意誌。如果你用這三種東西做對照,你是屬於哪一類?你最希望屬於哪一類?
殘疾的騎馬冠軍
有個女孩,在城市裏教書,因厭倦了城市裏忙碌的生活,於是她決定要到郊區購買一處牧場,實現她多年來的願望,過著田園樸實的生活。
這位女孩非常喜歡騎馬,所以她在牧場中,設有馬場,讓喜歡騎馬的人,都能共享騎馬的樂趣。
此外,這位女孩還開辦了騎馬的課程,讓想學騎馬的人,有個學習的場所。
不過,在課程開辦的當天,眾人中出現了一位雙腿都殘疾的小朋友。當看到這個小朋友,那位女孩嚇了一大跳。她本想婉言拒絕,但在聽完這個小朋友的誌向後,她就改變了原先的想法。
這小朋友告訴她說:“我很想學騎馬,雖然我目前這個樣子,是很困難的,但我一定會努力,我希望能在日後的各項比賽中,都有不錯的表現。”
當看著這個小朋友滿懷了希望,那位女孩實在不忍心拒絕,所以她就決定要好好地教導那個小朋友。
經過多年的訓練後,這個小朋友騎馬的技術已進步很多,不輸給其他任何選手。
當這個小朋友帶著滿滿信心,參加了各種比賽時,都如願地有不錯的表現,且還拿了多次冠軍獎杯。
一個人如能不放棄自己,縱使身軀有殘障,或先天條件比人差,但隻要能帶著滿滿的信心,麵對任何事,他所表現的,一定不會輸給任何人,還可能會勝過很多人。正如馬克·吐溫所說:“如果做得對,或夠努力的話,我們就能確保會得到別人對我們的讚許;但我們對自己的讚許,將會更有意義……”
就如同這個小朋友一樣,隻有不放棄自己,認真地學習,又不斷地努力,才會有後來的成就。
如果凡事都帶著滿滿的信心,去麵對每個明天,相信在心中所激起的決心,絕對是會很強烈,又會很有力量的。
[精讀細品]
1.一個雙腿殘疾的人,成了騎馬冠軍。他的精神支柱是什麼?假如他當初缺少騎馬的勇氣,他還會成功嗎?他的故事對你有什麼榜樣作用?
2.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認為,“既然太陽上也有黑點.人世間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沒有缺陷。”讀了這段話,你對“缺陷”和“困難”有什麼新的認識?
把實話告訴孩子
拉吉夫·甘地是印度尼赫魯家族中的第四代傳人、第三位總理,也是印度曆史上的第六任總理。1984年12月31日,他在母親遇刺身亡後,正式接任總理一職。
拉吉夫從小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甚至有些害臊。在他3歲時,全家搬進了新居。年少的他對新居有些不適應,總是覺得不開心,什麼地方都不好玩,因此不時莫名奇妙地哭鬧。有一次,拉吉夫又不知道什麼原因又在家裏哭鬧,大家都沒有辦法。這時,母親就對他說:“孩子,花園裏的噴泉很美,你想哭的時候就到噴泉那裏去哭吧。”拉吉夫聽到母親這麼說,果然跑到花園的噴泉那裏,他見到那裏有很多有趣的東西,就停止了哭泣,忙著觀察這些有趣的東西。此後,每次孩子們在哭時,英迪拉總是會輕聲地在一旁提醒一聲“噴泉”,孩子們就走開了。母親知道,花園裏有很多東西,足可以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讓他們把煩惱和不快拋之腦後。這個辦法真不錯,每試必準。
英迪拉在童年的時候,因為父親是總理,日理萬機,無暇顧及孩子,使她的生活總是伴隨著孤獨和不安;當她有了孩子後,下定決心要擠出足夠的時間和孩子們呆在一起,好好愛他們、教育他們。因此,在她做了一國之總理後,不管多忙都會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玩耍或讀書。
拉吉夫在12歲的時候,需要做一次手術。尚年幼的他本能地產生了害怕,不知做手術會怎樣。為了安慰他,主治醫生打算告訴他手術很簡單,並不痛。但英迪拉卻認為,兒子已經很懂事了,對他隱瞞事實反而不好。於是,她告訴兒子:“孩子,手術後有幾天會相當痛苦,這種痛苦沒有人可以替代,你要有心理準備。你可以哭泣,但哭泣無濟於事,不僅不能減輕你的痛苦,也許還會引起頭痛。”拉吉夫聽了母親的話,點了點頭。後來他很勇敢地熬過了這次手術,既沒有哭也沒有叫喊,堅強地忍受了過來。
為了讓拉吉夫順利接班,英迪拉著意培養他。起初,她為拉吉夫安排了一個非正式的職務,在總理府自己辦公室的旁邊設了一個辦公室,讓他幫助處理一些日常政務,代她接見一些黨政要人,有時也安排拉吉夫代她外出視察,使其獲得了從政的初步經驗。通過耳渲目染,以及經驗的一步步積累,拉吉夫具備了一個政治家的基本素質。英迪拉遇刺身亡後,拉吉夫以國家利益為重,果斷地平息了全國騷亂,使國家迅速穩定了下來。人民對他的信任大大增強了。1984年的最後一天,拉吉夫·甘地接替母親,正式宣誓就任印度新總理。
[精讀細品]
1.對某件事缺乏信心,有時是因為對這件事的實情並不了解。了解了,才懂得如何麵對它。拉吉夫本來是一個膽怯、愛哭的孩子,但後果做手術時卻勇敢地挺過來了。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2.有信心,還有堅強的意誌,二者必不可少,才能戰勝困難,走向成功。想想看,拉吉夫的意誌是怎麼培養起來的?
告訴孩子知識的力量
居裏夫人的父母都是教師,盡管家境貧寒,但他們對子女的教育非常嚴格。在幾個孩子中間,瑪麗天性聰明,求知欲強,三四歲就能專心致誌聽姐姐哥哥念書,並很快就能夠自己讀書;而且,她的記憶力驚人,一篇文章讀過兩遍,就能大致背下來。父母很快就發現了她的不同尋常之處,對她寄托了很大的希望,6歲時就讓她背起了書包。
當時的波蘭已被奧、俄等幾個國家瓜分,華沙當時被劃分為俄國的一部分,隻準學校教俄語。但是,為了反抗俄國的占領,學校仍然偷偷教學生波蘭語。學校裏有個俄國督學,經常監視師生的一舉一動。為了預防這個督學來檢查,學校每一個教室都安裝著一個秘密電鈴,隻要一有情況電鈴就小聲響幾下。這時,老師和學生就趕緊換上俄語教材。
一天,俄國督學又來突擊檢查,瑪麗班上正講波蘭語。他們聽到消息,趕緊換上規定的教材。講台上,老師也拿著一本俄文教材,津津有味地念著。督學來了之後,用懷疑的目光掃視著大家,然後氣勢洶洶地對老師說:“給我叫一個學生起來,我要考一考你們是不是真的在學俄文。”
老師知道瑪麗的記憶最好,便把瑪麗叫了起來。督學對她說:“把你的祈禱文背誦一遍。”
瑪麗用流利的俄語把祈禱文背誦了一遍。督學無話可說,又嚴厲地問道:“告訴我,我們神聖的俄國皇帝是哪幾位呀?”
“有凱瑟琳二世、保羅一世、亞曆山大一世……”
看到瑪麗的一口流利的俄語,督學有些懷疑:“你出生在俄國?”
“不,我出生在波蘭。”瑪麗回答。
“現在統治波蘭的領袖是誰?”
看到老師和同學驚恐的神色和督學那威嚴的麵孔,瑪麗隻好回答:“是統治俄國領土的亞曆山大二世陛下。”
“下次回答問題不準故意拖延。”督學嚴厲地警告說。
這個回答深深地刺痛了瑪麗的心,等督學一走,她就跑到講台,抱著老師放聲痛哭。
回到家裏,瑪麗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父親安慰女兒說:“一個國家領土可以被侵占,民族尊嚴可能被扼殺,但人的知識是無法從記憶中掠去的。”看到女兒臉上顯現幾分喜色,父親接著說道:“羅馬用武力征服了希臘,但是希臘卻用文化征服了羅馬。”
瑪麗深深記住了父親的話,決心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從此,她更加用功讀書,幾年後便以獲得金質獎章的優異成績從中學畢業。這時,因為母親去世,她未能進大學深造,被迫到一個鄉下教書。但8年後,她終於在姐姐的幫助下,去了巴黎留學,開始了新的拚刺。
[精讀細品]
挫折可以使人沉淪,也可以鑄造人的堅強意誌,成就一個充實的人生。挫折是人生的一位良師,他能教給孩子學會用感激的心情、積極的態度對待一切問題,勇敢地參與社會競爭。想一想,瑪麗是怎樣從屈辱中走出來,決心為科學而獻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