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用信念揚起理想的風帆(1 / 3)

6.用信念揚起理想的風帆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奮鬥目標,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理想靠毅力來堅守,靠能力來實現,靠信念來支撐。一個沒有自信的人,是不敢確立理想的,也不會對理想投入精力。因為,理想一出現,他就會退縮,就不飽什麼希望,也就無從實現理想。

明確你的目標

有一位父親帶著三個孩子,到海邊去捕魚。他們到達了目的地。父親問老大:“你看到了什麼?”老大回答:“我看到了漁網、魚,還有一望無際的大海。”父親搖搖頭說:“不對。”

父親以相同的問題問老二。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漁網、魚,還有大海。”父親又搖搖頭說:“還是不對。”

父親又以同樣的問題問老三。老三回答:“我隻看到了魚。”父親高興地說:“答對了。”

一發子彈隻能打一個靶,我們也隻能朝一個方向前進。要獲得一定的成就,就一定要發現或搞清楚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你的人生主要目標,應該是一個你終生追求的方向,你的生活中的事情都圍繞著它而存在。有了目標,也就有了方向。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成功就可以期待。

[精讀細品]

有了目標,也就有了方向。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成功就可以期待。可見,要想成功,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一個連目標都不敢確立的人,是沒有前途的。想一想,你的目標是什麼?你打算怎樣實現這個目標?你知道實現目標需要哪些內在品質?

你知道思想能走多遠

四十多年前,有一個十多歲的窮小子,他自小生長在貧民窟裏,身體非常瘦弱,卻立誌長大後要做美國總統。如何實現這樣的抱負呢?年紀輕輕的他,經過幾天幾夜的思索,擬定了這樣一係列的連鎖目標:

做美國總統首先要做美國州長——要競選州長必須得到雄厚的財力支持——要獲得財團的支持就一定得融入財團——要融入財團就需要娶一位豪門千金——要娶一位豪門千金必須成為名人——成為名人的快速方法就是做電影明星——做電影明星前得練好身體,練出陽剛之氣。

按照這樣的思路,他開始步步為營。一天,當他看到著名的體操運動主席庫爾後,他相信練健美是強身健體的好辦法,因而有了練健美的興趣。他開始刻苦而持之以恒地練習健美,他渴望成為世界上最結實的男人。三年後,憑著發達的肌肉和健壯的體格,他開始成為健美先生。

在以後的幾年中,他成了歐洲乃至世界健美先生。22歲時,他進入了美國好萊塢。在好萊塢,他花了十年時間,利用自己在體育方麵的成就,一心塑造堅強不屈、百折不撓的硬漢形象。終於,他在演藝界聲名鵲起。當他的電影事業如日中天時,女友的家庭在他們相戀九年後,終於接納了他這位“黑臉莊稼人”。他的女友就是赫赫有名的肯尼迪總統的侄女。

婚姻生活過了十幾個春秋,他與太太生育了四個孩子,建立了一個“五好”家庭。2003年,年逾57歲的他,告老退出了影壇,轉而從政,並成功地競選成為美國加州州長。

他就是阿諾德·施瓦辛格。他的經曆讓人們記住了這樣一句話: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

(揚 帆)

[精讀細品]

1.為什麼說,“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這句話包含著什麼哲理?

2.阿諾德·施瓦辛格雖然現在還沒有競選總統,但畢竟還在實現理想的路上。想一想,是什麼力量決定了他幾十年的奮鬥曆程?

後院為誰所有

一個喜歡打獵的人買了兩隻純種塞特獵犬並將其訓練成優良的捕鳥犬。他把它們關在後院的寬大圍欄裏。

一天早晨,他看見一隻小牛頭犬從他家後麵的小路一溜小跑下來。它看見那兩隻狗,就從柵欄下擠了過去。男主人想,也許應該把獵狗鎖起來以免它們傷害小狗,但又改變了主意。也許它們能“給小狗一點兒教訓”,他理所當然地想。正如他所料,狗毛開始飛舞,而且全是小牛頭犬的毛。那精氣十足的闖入者不久就吃足了苦頭,又從柵欄下擠了出去,逃之夭夭。

而讓那人驚訝的是,小牛頭犬第二天早晨又來了。它從柵欄下爬進來,再次挑戰那兩隻塞特犬。和頭一天一樣,它很快就被擠出圍欄,落荒而逃。

次日,同樣的一幕再次上演,小牛頭犬得到了相同的結局。

那人因公出差,幾周後才回來。他問妻子那隻小牛頭犬最後怎麼樣了。“你不會相信的,”她回答,“那隻小狗每天都在同一時間來到後院,與我們的塞特獵犬打架。它一天都沒缺!現在的情況是,隻要我們的塞特獵犬聽到它在小路上的噴鼻聲就嗚嗚哀叫著跑進地下室。那隻小牛頭犬就大搖大擺地在我們的後院裏到處亂走,好像這裏歸它所有似的。”

美國勵誌學家戴爾·卡耐基作出了如下結論:“世上多數重要的事情,都是被那些在看似毫無希望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嚐試的人做成的。”

最後,擁有後院的就是那隻堅持不懈的小牛頭犬了。

([美]維琪·霍夫曼)

[精讀細品]

1.“世上多數重要的事情,都是被那些在看似毫無希望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嚐試的人做成的。”這句話包含著什麼道理?

2.小牛頭犬開始盡吃敗仗,但後來卻成了後院的占領者,是什麼原因促使它反敗為勝的?

相信自己的目標

威爾遜在創業之初,全部家當隻有一台用分期付款賒來的爆米花機,價值50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威爾遜做生意賺了點錢,便決定從事地皮生意。如果說這是威爾遜的成功目標,那麼,這一目標的確定,就是基於他對自己的市場需求預測充滿信心。

當時,在美國從事地皮生意的人並不多,因為戰後人們一般都比較窮,買地皮修房子、建商店、蓋廠房的人很少,地皮的價格也很低。當親朋好友聽說威爾遜要做地皮生意時,異口同聲地反對。

而威爾遜卻堅持己見,他認為反對他的人目光短淺。他認為雖然連年的戰爭使美國的經濟很不景氣,但美國是戰勝國,它的經濟會很快進入大發展時期。到那時買地皮的人一定會增多,地皮的價格會暴漲。

於是,威爾遜用手頭的全部資金再加一部分貸款在市郊買下很大的一片荒地。這片土地由於地勢低窪,不適宜耕種,所以很少有人問津。可是威爾遜親自觀察了以後,還是決定買下這片荒地。他的預測是,美國經濟會很快繁榮,一城市人口會日益增多,市區將會不斷擴大,必然向郊區延伸。在不遠的將來,這片土地一定會變成黃金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