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用信念揚起理想的風帆(2 / 3)

後來的事實正如威爾遜所料。不出3年,城市人口劇增,市區迅速發展,大馬路一直修到威爾遜買的土地的邊上。這時,人們才發現,這片土地周圍風景宜人,是人們夏日避暑的好地方。於是,這片土地價格倍增,許多商人競相出高價購買,但威爾遜不為眼前的利益所惑,他還有更長遠的打算。後來,威爾遜在自己這片土地上蓋起了一座汽車旅館,命名為“假日旅館”。

由於它的地理位置好,舒適方便,開業後,顧客盈門,生意非常興隆。從此以後,威爾遜的生意越做越大,他的假日旅館逐步遍及世界各地。

[精讀細品]

1.當親朋好友聽說威爾遜要做地皮生意時,異口同聲地反對;而威爾遜卻堅持己見,他認為反對他的人目光短淺。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是正確的。威爾遜是靠什麼來堅持自己決定的?

2.威爾遜為什麼沒有聽從朋友們的意見?假如他是一個對自己的決定沒有信心的人,結局會是怎麼?

不利條件是不可怕的

雷格是在布魯克林長大的,那時他膽小,而且說起話來口吃得厲害,他最怕被老師叫起來當著全班同學的麵說話。有時,雷格為了避免上課時老師叫到自己,就逃學。每逢躲不開的時候,他就背對全班站著朗讀,同學們常常取笑他。

雷格真正得到解脫是在15歲的時候。那時正趕上家裏經濟困難,他不得不輟學,在曼哈頓地區幫父親和叔叔把服裝和鞋送到顧客家裏去。他們不給雷格工錢,但是幹那種跑腿的差事改變了他的生活道路。

起初,雷格對歌劇還隻是有點愛好——這主要是受媽媽的影響。雷格的媽媽是一個業餘歌手,她的嗓音優美,聽到雷格在家裏唱歌,她就帶他去拜見一位聲樂老師。這位聲樂老師的工作室就在大都會歌劇院裏。雷格心裏充滿了對他的敬畏。他們交不起學費,但是老師同意靠獎學金教雷格唱歌。

雷格利用午餐的時間,手裏抱著一大堆鞋盒和衣物去上課,或是幹完了活去上課。那時雷格已經累得精疲力竭。他和媽媽都沒有把上課的事告訴父親,因為他們知道他是不會理解的。

一天,上完課後雷格回家晚了,父親要知道他為什麼這麼晚才回家。

雷格不能再保密了,他忍不住,就把上聲樂課的事告訴了父親。雖然父親不知道什麼是聲樂課,但他沒有阻止雷格。

這以後不久,一天雷格去第57街送貨的時候,看見在斯坦韋大廳前圍著一群人。原來是艾迪羅恩迪山旅遊勝地的斯卡魯恩莊園要招收一名暑假幫工,這裏正在進行麵試。

雷格唱了一首歌壓倒了40多名對手,得到了這份工作。那時候他18歲,因為缺乏實際經驗,雷格感到非常緊張。但是在工作中,他什麼活都得幹,所以這種緊張感很快就消失了。女聲合唱隊唱歌的時候,他給他們伴唱。他同時還為一個名叫斯克爾頓的青年喜劇演員當助手。第一次聽到觀眾的掌聲時,雷格就知道自己這條路是走對了。

連雷格自己都不敢相信,他一上台演唱,口吃就消失了。每次站到一批新的觀眾麵前,他的自信心就得到進一步加強,膽怯也隨之消失。他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使人變得軟弱的不利條件是有可能克服掉的。

如果那天雷格沒去送貨,他就永遠不會遇上那次麵試,他就不會有那第一次轉機。

[精讀細品]

1.一個口吃得厲害,為了避免上課時老師叫到自己而逃學,並且常常被同學取笑的孩子,卻最終能站在大庭廣眾之下成為演唱家,他的成長經曆說明了什麼?

2.為什麼說,不管我們的個性是堅強還是脆弱.如果沒有堅持到底的信念,也許我們注定無法成功?

樂在奮鬥中

父親退休時已有60多歲了。在那以前,他做了大約30年鄉間郵差,一個星期有6天他都跋涉在佐治亞州東北部的山區裏,為人們送信。

在他80歲生日時,我送給他一封信,信中特別說了幾句表示孝心的話。我說我們全家人都希望他身體健康,心情愉快,能夠在歡樂中安度晚年。總之,我希望他永遠快樂。在信的最後,我建議他和我母親不要再幹活了,應當完全放鬆自己,好好歇息。我認為,父親操勞了一輩子,現在他們終於有了舒適的家和豐厚的退休金,幾乎有了他們想要的一切,應該學學如何享受生活了。

後來,父親回信了。他首先感謝了我的好意,然後筆鋒一轉:“雖然我很感謝你的讚美,但是你讓我完全放鬆自己卻嚇了我一跳。”父親承認沒有人喜歡走坑窪不平的路,就像他走了30年的崎嶇山路那樣,“但是如果我們事事都順心如意,從來都碰不到困難的話,那或許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事了。”

父親在信中寫道:“人生的意義不在於馬到成功,而在於不斷求索,奮力求成。每一件有意義的事都需要我們以堅強的信念去完成,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充實,意誌更加堅強。”

從他流暢的行文中,我似乎看到了父親寫信時高興的表情:“我們一生中最美好、最愉快的日子,不是還清了所有欠款的時候,也不是我們真正得到這套靠血汗換來的住所的時候,這些都不是。我記得在很多年前,我們全家擠在一套很小的住宅裏,為了糊口,我們拚命工作,根本分不清白天還是黑夜。你還記得嗎?我最多每天隻睡4個小時。直到現在,我都不明白當時為什麼不知道什麼叫累,又怎麼會覺得生活是那麼美好。我想大概是因為我們那時是在為生存而奮鬥,是為保護和養活我們所愛的人而拚搏吧。”

“在奮鬥中求成功這方麵,我認為最有意義的,不是那些獲得成就的偉大時刻,而是那些小小的勝利,或是那些遇到挫折、僵局甚至失敗的時刻。我想,假如人人都輕而易舉地成功了,那麼我們就不是人生的參與者,而是生活的旁觀者了。要記住,重要的是追求,而不是到達。”

([美]威廉·吉爾蘭德)

[精讀細品]

1.為什麼說,“如果我們事事都順心如意,從來都碰不到困難的話,那或許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事了”?

2.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就在這個惠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結合本文,談炎你對這段話有什麼感受?

黑暗,是可以被擊破的

有則寓言故事,是這麼說的:一隻毛毛蟲,有一天,它自原來所住的地方爬了出來。這隻毛毛蟲一直都很想換個新的環境,但它並沒有那麼做,直到有一天,不知怎麼回事,它鼓足勇氣朝前麵的路前進,連頭也不回。當走到離原來所住的地方有一段距離後,這隻毛毛蟲才開始擔憂。